伺服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04777发布日期:2020-07-14 18:08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伺服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伺服器装置,特别是一种具理线结构的伺服器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世界处于一个资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不论是企业或个人,皆早已使用个人电脑(如:桌上型电脑、笔记型电脑等)来处理事务。但随着通信技术的成熟,跨国性的电子商务取代传统区域性的商业模式已成为了一种趋势。如此,一般的个人电脑已无法满足企业于商场上的需求。因此,电脑从业者开发出各式不同形式的伺服器(如:机柜式伺服器、刀锋式伺服器或直立式伺服等),以解决各企业进行电子化的问题。

以机柜式伺服器为例,此伺服器包括一机柜以及装设于机柜内的多个伺服主机。而机柜式伺服器除了可节省空间及便于管理外,还可使多个伺服主机协同运行来提升运算能力或是提升资料储存容量。然而当伺服器中各电子元件,如硬盘,呈高密度配置时,将容易面临理线空间不足的问题。因为高密度配置的硬盘将压缩到线缆设置的空间。因此,如何兼顾伺服器的性能与理线的便利性,将是研发人员所欲追求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伺服器装置,以兼顾伺服器的性能与理线的便利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伺服器装置,包括一机壳、一第一硬盘架、一第二硬盘架、一第三硬盘架及至少一第一理线罩。机壳包括一主壳部及一副壳部。副壳部组装于主壳部的一侧。第一硬盘架固定于机壳的副壳部。第二硬盘架可转动地设置于机壳的主壳部,且第二硬盘架的相对两外侧面与机壳的主壳部的相对两内侧面间各形成一第一理线空间。第三硬盘架可转动地设置于机壳的主壳部。第二硬盘架位于第一硬盘架与第三硬盘架之间,且第三硬盘架的一底面与机壳的主壳部的一承载面间形成至少一第二理线空间。至少一第一理线罩位于两个第一理线空间其中之一并固定于机壳的主壳部。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伺服器装置,通过在第二硬盘架或第三硬盘架的相对两侧或下方的空间争取供线缆设置的理线空间,以兼顾伺服器的性能与理线的便利性。

以上关于本发明内容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伺服器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1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2的第一隔离部的平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伺服器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9为图7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0-伺服器装置;20-硬盘;110-主壳部;111-装载部;1111-承载面;1112-内侧面;112-第一隔离部;1121-穿线口;113-第二隔离部;120-副壳部;200-第一硬盘架;210-第一取放口;300-第二硬盘架;301-底面;302-外侧面;310-第二取放口;400-第三硬盘架;401-底面;402-外侧面;410-第三取放口;500-第一理线罩;600-第二理线罩;700-风扇组件;800-主机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伺服器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的剖面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伺服器装置10包括一机壳100、一第一硬盘架200、一第二硬盘架300、一第三硬盘架400及一第一理线罩500。本实施例的伺服器装置10例如还可以包括一第二理线罩600。机壳100包括一主壳部110及一副壳部120。副壳部120可拆卸地组装于主壳部110的一侧。本实施例的副壳部120例如通过葫芦孔与卡合钉搭配而快速地装设于主壳部110,或快速地自主壳部110拆卸下来。

主壳部110包括一装载部111、一第一隔离部112及一第二隔离部113。装载部111具有一承载面1111。承载面1111用以承载物品。第一隔离部112与第二隔离部113立于装载部111的承载面1111,并彼此相分离。

第一硬盘架200位于第一隔离部112远离第二隔离部113的一侧,并固定于机壳100的副壳部120。第一硬盘架200具有多个第一取放口210,且这些第一取放口210显露于外。使用者例如可从第一取放口210将硬盘20装入第一硬盘架200,或从第一取放口210将硬盘20取出。

第二硬盘架300位于第一隔离部112与第二隔离部113之间,且第二硬盘架300可转动地设置于机壳100的主壳部110。第二硬盘架300具有多个第二取放口310,且第二硬盘架300可相对机壳100的主壳部110转动而将第二取放口310显露或将第二取放口310隐藏。当第二硬盘架300的这些第二取放口310显露于外时,使用者例如可从第二取放口310将硬盘20装入第二硬盘架300,或从第二取放口310将硬盘20取出。

此外,副壳部120的部分介于第二硬盘架300的一底面301与主壳部110的承载面1111之间。第二硬盘架300的相对两外侧面302与机壳100的主壳部110的相对两内侧面1112间各形成一第一理线空间s1。

第三硬盘架400位于第二隔离部113远离第一隔离部112的一侧,且第三硬盘架400可转动地设置于机壳100的主壳部110。也就是说,第二硬盘架300位于第一硬盘架200与第三硬盘架400之间。第三硬盘架400具有多个第三取放口,且第三硬盘架400可相对机壳100的主壳部110转动而将第三取放口显露或将第三取放口隐藏。当第三硬盘架400的这些第三取放口显露于外时,使用者例如可从第三取放口将硬盘20装入第三硬盘架400,或从第三放取口将硬盘20取出。

请参阅图4与图5。图4为图1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1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硬盘架400的一底面401与机壳100的主壳部110的一承载面1111间形成至少一第二理线空间s2,以及第三硬盘架400的相对两外侧面402与机壳100的相对两内侧面1112间各形成至少一第三理线空间s3。

两个第一理线罩500分别位于两个第一理线空间s1内并固定于机壳100的主壳部110。两个第一理线罩500分别与主壳部110的相对两内侧面1112共同围绕出两个第一束线穿槽s11。第一束线穿槽s11用以供线缆30设置。由于位于第一束线穿槽s11的线缆30受第一理线罩500的罩护,故当第二硬盘架300相对主壳部110转动时,不会受到位于第一束线穿槽s11的线缆30的干扰,进而兼顾增加理线空间,以及第二硬盘架300的操作顺畅度。

两个第二理线罩600分别位于两个第三理线空间s3内并固定于机壳100的主壳部110。两个第二理线罩600分别与主壳部110的相对两内侧面1112共同围绕出两个第二束线穿槽s31。第二束线穿槽s31用以供线缆30设置。由于位于第二束线穿槽s31的线缆30受第二理线罩600的罩护,故当第三硬盘架400相对主壳部110转动时,不会受到位于第二束线穿槽s31的线缆30的干扰,进而兼顾增加理线空间,以及第三理线架的操作顺畅度。

请参阅图6。图6为图2的第一隔离部的平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隔离部112具有多个穿线口1121,至少一穿线口1121具有相连的一宽段11211及一窄段11212。宽段11211较窄段11212靠近机壳100的承载面1111。使用者可将线缆30偏置于宽段11211的一侧,以令线缆30受到第一隔离部112的抵压而提升理线的效果。

请复参阅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伺服器装置10例如还可以包括一风扇组件700及一主机组件800。风扇组件700介于第三硬盘架400与主机组件800之间。

请复参阅图3,由于本实施例的副壳部120的部分介于第二硬盘架300的底面301与主壳部110的承载面1111之间,故第二硬盘架300的底面301与主壳部110的承载面1111之间并无足够的空间供理线用。因此,本实施例的伺服器装置10利用第二硬盘架300相对两侧的第一理线空间s1来进行理线。即,用来电性连接第一硬盘架200的硬盘20与主机组件800的线缆30可从第二硬盘架300相对两侧的第一理线空间s1通过。

请再次参阅图4与图5,由于副壳部120并没有介于第三硬盘架400的底面401与主壳部110的承载面1111之间,故第三硬盘架400的底面401与主壳部110的承载面1111之间有足够的空间供理线用。因此,本实施例的伺服器装置10除了可利用第三硬盘架400相对两侧的第三理线空间s3来进行理线,也可利用第三硬盘架400的底面401与主壳部110的承载面1111间的第二理线空间s2来进行理线。即,用来电性连接第一硬盘架200的硬盘20与主机组件800的线缆30,以及用来电性连接第二硬盘架300的硬盘20与主机组件800的线缆30除了可从第三硬盘架400相对两侧的第三理线空间s3通过外,也可从第三硬盘架400底部的第二理线空间s2通过。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理线罩500与第二理线罩600的数量为两个,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理线罩与第二理线罩的数量也可以为单个,并位于硬盘架其中一侧的理线空间。

请参阅图7至图9。图7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的伺服器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图7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9为图7的剖面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伺服器装置10a包括一机壳100a、一第一硬盘架200a、一第二硬盘架300a及一第一理线罩400a。

机壳100a包括一装载部110a、一第一隔离部120a及一第二隔离部130a。装载部110a具有一承载面111a。承载面111a用以承载物品。第一隔离部120a与第二隔离部130a立于装载部110a的承载面111a,并彼此相分离。

第一硬盘架200a位于第一隔离部120a远离第二隔离部130a的一侧,并固定于机壳100a的装载部110a。第一硬盘架200a具有多个第一取放口210a,且这些第一取放口210a显露于外。使用者例如可从第一取放口210a将硬盘20a装入第一硬盘架200a,或从第一取放口210a将硬盘20a取出。

第二硬盘架300a位于第一隔离部120a与第二隔离部130a之间,且第二硬盘架300a可转动地设置于机壳100a的装载部110a。第二硬盘架300a具有多个第二取放口310a,且第二硬盘架300a可相对机壳100a的装载部110a转动而将第二取放口310a显露或将第二取放口310a隐藏。当第二硬盘架300a的这些第二取放口310a显露于外时,使用者例如可从第二取放口310a将硬盘20a装入第二硬盘架300a,或从第二取放口310a将硬盘20a取出。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硬盘架300a的一底面301a与装载部110a的一承载面111a间形成至少一第一理线空间s4,以及第二硬盘架300a的相对两外侧面302a与装载部110a的相对两内侧面112a间各形成至少一第二理线空间s5。两个第一理线罩400a分别位于两个第一理线空间s5内并固定于机壳100a的装载部110a。两个第一理线罩400a分别与装载部110a的相对两内侧面112a共同围绕出两个第一束线穿槽s51。第一束线穿槽s51用以供线缆30a设置。由于位于第一束线穿槽s51的线缆30a受第一理线罩400a的罩护,故当第二硬盘架300a相对装载部110a转动时,不会受到位于第一束线穿槽s51的线缆30a的干扰,进而兼顾增加理线空间,以及第二硬盘架300a的操作顺畅度。

请再次参阅图7与图8。在本实施例中,伺服器装置10a例如还可以包括一风扇组件500a及一主机组件600a。风扇组件500a介于第二硬盘架300a与主机组件600a之间。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伺服器装置,通过在第二硬盘架或第三硬盘架的相对两侧或下方的空间争取供线缆设置的理线空间,以兼顾伺服器的性能与理线的便利性。

再者,理线罩位于理线空间并固定于机壳,以令理线罩与机壳共同围绕出束线穿槽。如此一来,由于位于束线穿槽的线缆受理线罩的罩护,故在当第二硬盘架相对机壳转动时,不会受到位于束线穿槽的线缆的干扰,进而兼顾增加理线空间,以及第二硬盘架的操作顺畅度。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发明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发明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