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数据专用传输通道的构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241663发布日期:2020-09-15 19:55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保密数据专用传输通道的构建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加密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保密数据专用传输通道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移动硬盘作为一种便捷大容量的存储器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普通的移动硬盘由于不具备加密功能容易造成资料的被盗,若存储的数据资料为重要的客户信息、财务数据、商业机密个人隐私等等,会造成重大的进给损失,甚至更为严重的后果。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计算机与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输无加密功能的技术缺陷,有必要提供保密数据专用传输通道的构建方法,其包括与计算机连接的输出装置、与存储器连接的对接装置,对接装置与输出装置相互识别匹配并且输出装置完成解密,计算机经过输出装置、对接装置与存储器建立导通的通信信道,对数据资料进行加密传输。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保密数据专用传输通道的构建方法,其包括与计算机连接的输出装置、与存储器连接的对接装置,对接装置与输出装置相互识别匹配并且完成解密,计算机经过输出装置、对接装置与存储器建立导通的通信信道,对数据资料进行加密传输,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计算机与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输无加密功能的技术缺陷。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保密数据专用传输通道的构建方法,其步骤在于:

(一)对接准备阶段;

s1:首先将对接装置与输出装置识别匹配对接,使对接手柄的对接端移至对接口的上方并且使对接头二位于卡槽的正上方,对接头一位于触头一的正上方,使对接手柄竖直向下运动并且使对接头一由插孔插入并且与触头一抵触连接接通,对接头二卡接于卡槽内;

所述的输出装置包括安装盒、加密构件、数据导线以及解密驱动机构,加密构件、数据导线以及解密驱动机构均设置于安装盒内,安装盒由上下布置的盒体与盒盖扣合而成,盒盖上端面形成凸台状并且该凸台上端面开设由涡形槽,涡形槽沿其涡状引导线向外延伸的首端贯穿凸台形成对接口,涡形槽的槽口处上方固定设置有与其密封连接的密封盖且密封盖与凸台的横截面形状一致,所述的加密机构、数据导线位于盒体与盒盖之间,所述的解密驱动机构位于盒盖与密封盖之间;

所述的数据导线一端与计算机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对接机构对接连接,加密构件串联与数据导线上并且用于控制数据导线的通断,所述的加密构件包括设置于盒体内部的电路板、与电路板固定连接的编码器、与电路板固定连接的引脚组,编码器设置成可相互切换至的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并且初始状态下为关闭状态,引脚组用于触发编码器由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引脚组包括与电路板固定连接的圆形绝缘片,绝缘片上固定设置有相互间距且轴向平行于涡形槽槽口方向的柱形引脚一、柱形引脚二,引脚一一端插接于电路板上、另一端穿过盒盖延伸至涡形槽的槽底,引脚二一端插接于电路板上、另一端穿过盒盖延伸至涡形槽的槽底,引脚一的一端在电路板上与编码器之间设置有电连接两者的连接线路一,引脚二的一端在电路板上与编码器之间设置有电连接两者的连接线路二,引脚组设置有多个并且沿涡形槽所在的涡状引导线方向等间距阵列布置,引脚组分布于涡形槽的首端与末端之间,编码器的打开编码为需要将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引脚组中的引脚一与引脚二连接接通且接通的时长为设定的时长;

所述的数据导线包括与编码器串接的导线一与导线二,导线一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圆形的触头一且触头一上下贯穿嵌设有电路板上,导线一设置有三根并且三个触头一沿着对接口的开口方向等间距阵列布置,盒盖上开设于与三个触头一一一对应的插孔并且插孔位于对接口的开口处,导线一的另一端穿出盒体与计算机连接,所述的导线二的一端固定设置圆形的触头二,触头二固定嵌设于电路板上并且穿过穿过盒盖延伸至涡形槽末端处的槽底,导线二的另一端穿出盒体与计算机连接;

(二)逐步解密阶段;

s2:解密驱动机构驱动解密触头沿着涡形槽由其首端朝向末端滑动,在滑动的过程中,当滑动至被编码的引脚组处时,解密触头停止滑动,解密触头将与引脚一与引脚二连接接通并且接通的时长等于该引脚一与引脚二所需的接通设定时长,编码器将切换至打开状态,解密触头滑动至涡形槽的末端;

所述的加密构件还包括设置于涡形槽且与其槽宽相匹配的圆柱形的解密触头,解密触头初始状态下位于涡形槽首端的对接口处并且解密触头可在解密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着涡形槽由其首端滑动至末端,解密触头与涡形槽的槽底相接触并且可对同一引脚组中的引脚一与引脚二进行接通并且解密触头停留的时长等于引脚一与引脚二设定的所需时长;

解密驱动机构在工作过程,用户顺时针转动旋钮并且带动驱动轴进行同步转动,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配合并且将驱动轴上的动力传递至循旋转轴上,旋转轴将逆时针转动,支臂将同步转动并且在引导杆与滑块的作用下,解密触头将沿着涡形槽的首端朝向末端滑动,在此过程中,由标记指针与刻度盘的相对位置对解密触头在涡形槽内的位置进行精准定位,使解密触头对被编码的引脚组中的引脚一与引脚二进行连接接通并且接通的时长等于设定的所需时长,依次进行,使编码器由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加密构件解密完成并且数据导线导通;

(三)导通传输阶段;

s3:解密触头将位于涡形槽的末端并且与触头二抵触,对接头二经过卡接柱、解密触头与触头二相连接,数据导线与对接导线相互接通并且在计算机与存储器之间建立完整的通信信道,计算机经过数据导线与对接导线将数据资料传输至存储器内;

所述的对接装置包括对接手柄与对接导线,对接手柄为矩形结构并且其一端为对接端、另一端为握持端,对接手柄的对接端设置成与对接口相吻合的负轮廓状,对接手柄上端面开设有长条形的布线槽一以及圆形的布线槽二,布线槽一与布线槽二上固定设置有对其密封的薄壁封板,对接导线包括设置于布线槽一内部的对接线一、设置于布线槽二内部的对接线二,对接线一用于与触头一进行连接接通、对接线二用于与触头二进行连接接通;

所述的对接线一一端固定设置有圆柱形的对接头一、另一端由对接手柄的握持端穿出与存储器连接,对接头一固定设置于对接手柄靠近对接端的下端面上且对接头一的轴向平行于布线槽一的槽口方向,对接头一一端穿入至布线槽一内并且与对接线一相连接、另一端用于对触头一相对接,对接线一设置有三根并且三个对接头一沿着对接手柄的长度方向等间距阵列布置,当对接手柄与对接口匹配识别对接完成时,对接头一由插孔插入并且触头一相对接接通;

所述的布线槽二位于布线槽一的一侧并且布线槽二内同轴固定设置有固定轴,固定轴上同轴转动设置有转筒,转筒上缠绕设置有紧密的发条,对接手柄上端面上还开设有平行于布线槽一长度方向且与布线槽二内圆面相切的缝隙,该缝隙贯穿至对接手柄的对接端,发条的一端与转筒的外圆面固定连接、另一端沿着缝隙穿出并且连接设置有柱形的对接头二,对接头二的轴向平行于转筒的轴向且对接头二的直径大于缝隙的宽度,固定轴与转筒之间设置有扭簧并且该扭簧始终驱动转筒转动将发条缠绕收回,驱动轴与凸台转动连接处之间阻尼层的摩擦力略大于扭簧扭转至最大程度时的回弹力,初始状态下对接头二位于对接手柄的对接端并且与缝隙的一端相抵触,所述的对接线二与导电的转筒连接并且经过导电的发条与对接头二电连接,对接头二用于与触头二相对接;

对接传输过程中,对接完成后,由解密驱动机构驱动解密触头沿着涡形槽进行滑动解密,解密触头使边编码器切换至打开状态,解密触头将位于涡形槽的末端并且与触头二抵触,对接头二经过卡接柱、解密触头与触头二相连接,数据导线与对接导线相互接通并且在计算机与存储器之间建立完整的通信信道,开始进行数据资料的传输与交互。

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

所述的解密驱动机构包括与凸台转动连接配合并且位于涡形槽中心位置处的旋转轴,旋转轴的轴向平行于涡形槽的槽口方向,旋转轴的顶端位于凸台的上方并且该端固定套接有矩形的支臂且支臂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旋转轴的径向,支臂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且沿其厚度方向贯穿的滑槽,滑槽与解密触头之间设置有连接两者的滑移引导组件,滑移引导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滑槽内沿轴向沿旋转轴径向布置的引导杆、与解密触头顶部转动连接配合的滑块,滑块位于滑槽内并且滑动套接于引导杆上。

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

所述的解密驱动机构还包括与凸台转动连接配合并且位于涡形槽外侧的驱动轴,驱动轴与凸台转动连接处设置有阻尼层,驱动轴的轴向平行于涡形槽的槽口方向,驱动轴一端活动穿过密封盖并且该端同轴固定设置有旋钮,旋旋钮位于密封盖的外部,驱动轴与旋转轴之间设置有连接两者的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同轴固定套接于驱动轴上的主动齿轮、同轴固定套接于旋转轴上的从动齿轮并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相啮合。

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

所述的旋转轴的一端活动穿过密封盖并且该端固定套设有标记指针,标记指针的指示方向与支臂的指向一致,所述密封盖上端面设置成与旋转轴同心布置的圆形角度刻度盘,标记指针用于判断解密触头在涡形槽内的所处位置并且可对解密触头在涡形槽内的位置精准定位。

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

所述的解密触头上设置有可与对接头二进行卡接连接配合的连接件,所述的连接件包括设置于解密触头靠近对接口一侧的方形卡接柱,卡接柱初始状态下位于对接口的开口处并且采取立式布置,解密触头沿其轴向的中部位置的外圆面上开设有安装槽,卡接柱的外圆面上固定设置有凸起,凸起卡接于安装槽内并且与其构成转动连接配合,凸起与安装槽转动连接处构成的转动轴轴向平行于解密触头的轴向,卡接柱上开设有上下贯穿的圆形卡槽且卡槽与对接头二相适配,卡接柱上开设有与卡槽连接接通的卡缝,卡缝位于卡接柱背离凸起一侧面上,卡缝的缝隙宽度等于发条的厚度并且用于给予发条穿过,对接接头二可与卡槽卡接连接配合并且发条由卡缝内穿过,当解密触头滑动至涡形槽的末端时,对接头二依次经过导电的卡接柱、导电的解密触头与触头二相连接。

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

所述涡形槽的内侧臂上转动设置有轴向平行于其槽口方向的滚柱,滚柱设置有多个并且涡形槽所在的涡状引导线方向等间距阵列布置,滚柱分布于涡形槽的首端与末端之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

1、结构巧妙、原理简单可靠,采用机械结构进行加密,难以破解;

2、通过将引脚组中的引脚一与引脚二接通设定的时间长短能够实现编码器的导通,可对引脚组进行编码加密,也可以对设定的时长进行编码加密,加密性能强大;

3、其中一对接导线通过发条被吸入至涡形槽内与数据导线实现对接,增大识别难度,提升加密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输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输出装置的局部分解图。

图6为数据导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加密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加密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引脚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引脚组与编码器的连接图。

图11为引脚组与涡形槽的配合图。

图12为解密触头与引脚组的配合图。

图13为解密触头与涡形槽的配合图。

图14为解密驱动机构与涡形槽的配合图。

图15为解密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解密驱动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7为解密触头与卡接柱的分解图。

图18为解密驱动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标记指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对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对接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对接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对接导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数据导线与对接导线的配合图。

图25为卡接柱与发条的配合图。

图26为发条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保密数据专用传输通道的构建方法,其步骤在于:

(一)对接准备阶段;

s1:首先将对接装置200与输出装置100识别匹配对接,使对接手柄210的对接端移至对接口115的上方并且使对接头二226位于卡槽129b的正上方,对接头一222位于触头一132的正上方,使对接手柄210竖直向下运动并且使对接头一222由插孔插入并且与触头一132抵触连接接通,对接头二226卡接于卡槽129b内;

所述的输出装置100包括安装盒110、加密构件120、数据导线130以及解密驱动机构140,加密构件120、数据导线130以及解密驱动机构140均设置于安装盒110内,安装盒110由上下布置的盒体111与盒盖112扣合而成,盒盖112上端面形成凸台状并且该凸台上端面开设由涡形槽113,涡形槽113沿其涡状引导线向外延伸的首端贯穿凸台形成对接口115,涡形槽113的槽口处上方固定设置有与其密封连接的密封盖114且密封盖114与凸台的横截面形状一致,所述的加密机构120、数据导线130位于盒体111与盒盖112之间,所述的解密驱动机构140位于盒盖112与密封盖114之间;

所述的数据导线130一端与计算机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对接机构200对接连接,加密构件120串联与数据导线130上并且用于控制数据导线130的通断,所述的加密构件120包括设置于盒体111内部的电路板121、与电路板121固定连接的编码器122、与电路板121固定连接的引脚组123,编码器122设置成可相互切换至的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并且初始状态下为关闭状态,引脚组123用于触发编码器122由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引脚组123包括与电路板121固定连接的圆形绝缘片123a,绝缘片123a上固定设置有相互间距且轴向平行于涡形槽121槽口方向的柱形引脚一123b、柱形引脚二123c,引脚一123b一端插接于电路板121上、另一端穿过盒盖112延伸至涡形槽113的槽底,引脚二123c一端插接于电路板121上、另一端穿过盒盖112延伸至涡形槽113的槽底,引脚一123b的一端在电路板121上与编码器122之间设置有电连接两者的连接线路一124,引脚二123c的一端在电路板121上与编码器122之间设置有电连接两者的连接线路二125,引脚组123设置有多个并且沿涡形槽113所在的涡状引导线方向等间距阵列布置,引脚组123分布于涡形槽113的首端与末端之间,编码器122的打开编码为需要将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引脚组123中的引脚一123b与引脚二123c连接接通且接通的时长为设定的时长;

所述的数据导线130包括与编码器122串接的导线一131与导线二133,导线一13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圆形的触头一132且触头一132上下贯穿嵌设有电路板121上,导线一131设置有三根并且三个触头一132沿着对接口115的开口方向等间距阵列布置,盒盖112上开设于与三个触头一132一一对应的插孔并且插孔位于对接口115的开口处,导线一131的另一端穿出盒体111与计算机连接,所述的导线二133的一端固定设置圆形的触头二134,触头二134固定嵌设于电路板121上并且穿过穿过盒盖112延伸至涡形槽113末端处的槽底,导线二133的另一端穿出盒体111与计算机连接;

(二)逐步解密阶段;

s2:解密驱动机构140驱动解密触头126沿着涡形槽113由其首端朝向末端滑动,在滑动的过程中,当滑动至被编码的引脚组123处时,解密触头126停止滑动,解密触头126将与引脚一123b与引脚二123c连接接通并且接通的时长等于该引脚一123b与引脚二123c所需的接通设定时长,编码器122将切换至打开状态,解密触头126滑动至涡形槽113的末端;

所述的加密构件120还包括设置于涡形槽113且与其槽宽相匹配的圆柱形的解密触头126,解密触头126初始状态下位于涡形槽113首端的对接口115处并且解密触头126可在解密驱动机构140的驱动下沿着涡形槽113由其首端滑动至末端,解密触头126与涡形槽113的槽底相接触并且可对同一引脚组123中的引脚一123b与引脚二123c进行接通并且解密触头126停留的时长等于引脚一123b与引脚二123c设定的所需时长;

解密驱动机构140在工作过程,用户顺时针转动旋钮146并且带动驱动轴145进行同步转动,主动齿轮148与从动齿轮149相配合并且将驱动轴145上的动力传递至循旋转轴141上,旋转轴141将逆时针转动,支臂142将同步转动并且在引导杆144与滑块127的作用下,解密触头126将沿着涡形槽113的首端朝向末端滑动,在此过程中,由标记指针149与刻度盘的相对位置对解密触头126在涡形槽113内的位置进行精准定位,使解密触头126对被编码的引脚组123中的引脚一123b与引脚二123c进行连接接通并且接通的时长等于设定的所需时长,依次进行,使编码器122由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加密构件120解密完成并且数据导线130导通;

(三)导通传输阶段;

s3:解密触头126将位于涡形槽113的末端并且与触头二134抵触,对接头二226经过卡接柱129、解密触头126与触头二134相连接,数据导线130与对接导线220相互接通并且在计算机与存储器之间建立完整的通信信道,计算机经过数据导线130与对接导线220将数据资料传输至存储器内;

所述的对接装置200包括对接手柄210与对接导线220,对接手柄210为矩形结构并且其一端为对接端、另一端为握持端,对接手柄210的对接端设置成与对接口115相吻合的负轮廓状,对接手柄210上端面开设有长条形的布线槽一211以及圆形的布线槽二212,布线槽一211与布线槽二212上固定设置有对其密封的薄壁封板,对接导线220包括设置于布线槽一211内部的对接线一221、设置于布线槽二212内部的对接线二223,对接线一221用于与触头一132进行连接接通、对接线二223用于与触头二134进行连接接通;

所述的对接线一221一端固定设置有圆柱形的对接头一222、另一端由对接手柄210的握持端穿出与存储器连接,对接头一222固定设置于对接手柄210靠近对接端的下端面上且对接头一222的轴向平行于布线槽一211的槽口方向,对接头一222一端穿入至布线槽一211内并且与对接线一221相连接、另一端用于对触头一132相对接,对接线一221设置有三根并且三个对接头一222沿着对接手柄210的长度方向等间距阵列布置,当对接手柄210与对接口115匹配识别对接完成时,对接头一222由插孔插入并且触头一132相对接接通;

所述的布线槽二212位于布线槽一211的一侧并且布线槽二212内同轴固定设置有固定轴,固定轴上同轴转动设置有转筒224,转筒224上缠绕设置有紧密的发条225,对接手柄210上端面上还开设有平行于布线槽一211长度方向且与布线槽二212内圆面相切的缝隙,该缝隙贯穿至对接手柄210的对接端,发条225的一端与转筒224的外圆面固定连接、另一端沿着缝隙穿出并且连接设置有柱形的对接头二226,对接头二226的轴向平行于转筒224的轴向且对接头二226的直径大于缝隙的宽度,固定轴与转筒224之间设置有扭簧并且该扭簧始终驱动转筒224转动将发条225缠绕收回,驱动轴145与凸台转动连接处之间阻尼层的摩擦力略大于扭簧扭转至最大程度时的回弹力,初始状态下对接头二226位于对接手柄210的对接端并且与缝隙的一端相抵触,所述的对接线二223与导电的转筒224连接并且经过导电的发条225与对接头二226电连接,对接头二226用于与触头二134相对接;

对接传输过程中,对接完成后,由解密驱动机构140驱动解密触头126沿着涡形槽113进行滑动解密,解密触头126使边编码器122切换至打开状态,解密触头126将位于涡形槽113的末端并且与触头二134抵触,对接头二226经过卡接柱129、解密触头126与触头二134相连接,数据导线130与对接导线220相互接通并且在计算机与存储器之间建立完整的通信信道,开始进行数据资料的传输与交互。

参见图1-26,一种涡卷吸入式多重加密数据连接传输设备,其包括与计算机连接的输出装置100、与存储器连接的对接装置200,输出装置100初始状态下内部为断开状态并且可进行自我解密使其内部由断开状态切换至导通状态,对接装置200在输出装置100处于断开状态时可对其相互识别匹配对接并且当输出装置100切换至导通状态时,对接装置200与输出装置100之间连接接通并且两者对计算机与存储器建立通信信道。

具体的,所述的输出装置100包括安装盒110、加密构件120、数据导线130以及解密驱动机构140,加密构件120、数据导线130以及解密驱动机构140均设置于安装盒110内,安装盒110由上下布置的盒体111与盒盖112扣合而成,盒盖112上端面形成凸台状并且该凸台上端面开设由涡形槽113,涡形槽113沿其涡状引导线向外延伸的首端贯穿凸台形成对接口115,涡形槽113的槽口处上方固定设置有与其密封连接的密封盖114且密封盖114与凸台的横截面形状一致,所述的加密机构120、数据导线130位于盒体111与盒盖112之间,所述的解密驱动机构140位于盒盖112与密封盖114之间。

具体的,所述的数据导线130一端与计算机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对接机构200对接连接,加密构件120串联与数据导线130上并且用于控制数据导线130的通断,所述的加密构件120包括设置于盒体111内部的电路板121、与电路板121固定连接的编码器122、与电路板121固定连接的引脚组123,编码器122设置成可相互切换至的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并且初始状态下为关闭状态,引脚组123用于触发编码器122由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引脚组123包括与电路板121固定连接的圆形绝缘片123a,绝缘片123a上固定设置有相互间距且轴向平行于涡形槽121槽口方向的柱形引脚一123b、柱形引脚二123c,引脚一123b一端插接于电路板121上、另一端穿过盒盖112延伸至涡形槽113的槽底,引脚二123c一端插接于电路板121上、另一端穿过盒盖112延伸至涡形槽113的槽底,引脚一123b的一端在电路板121上与编码器122之间设置有电连接两者的连接线路一124,引脚二123c的一端在电路板121上与编码器122之间设置有电连接两者的连接线路二125,引脚组123设置有多个并且沿涡形槽113所在的涡状引导线方向等间距阵列布置,引脚组123分布于涡形槽113的首端与末端之间,编码器122的打开编码为需要将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引脚组123中的引脚一123b与引脚二123c连接接通且接通的时长为设定的时长。

更为具体的,为了能够使编码器122由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并且使加密构件120完成自我解密,所述的加密构件120还包括设置于涡形槽113且与其槽宽相匹配的圆柱形的解密触头126,解密触头126初始状态下位于涡形槽113首端的对接口115处并且解密触头126可在解密驱动机构140的驱动下沿着涡形槽113由其首端滑动至末端,解密触头126与涡形槽113的槽底相接触并且可对同一引脚组123中的引脚一123b与引脚二123c进行接通并且解密触头126停留的时长等于引脚一123b与引脚二123c设定的所需时长,通过解密触头126沿着涡形槽113进行滑动至对应的引脚组123处停止设定的时长,依次进行,使编码器122由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从而使数据导线130导通。

解密之前,需要将对接装置200与输出装置100进行识别匹配对接,加密构件120解密过程具体表现为,由解密驱动机构140驱动解密触头126沿着涡形槽113进行滑动并且由其首端滑动至末端,在滑动的过程中,当滑动至被编码的引脚组123处时,解密触头126停止滑动,解密触头126将与引脚一123b与引脚二123c连接接通并且接通的时长等于该引脚一123b与引脚二123c所需的接通设定时长,而后,解密驱动机构140驱动解密触头126继续滑动,如此依次对被编码的引脚组123中的引脚一123b与引脚二123c进行连接接通,当解密触头126滑动至涡形槽113的末端时,编码器122将由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加密构件120解密完成并且数据导线130导通,此时,对接装置200与输出装置100连接接通,并且将计算机与存储器之间建立完整的通信信道,计算机经过输出装置100、对接装置200将数据资料传输至存储器内,实现数据资料的加密传输。

为了能够驱动解密触头126沿着涡形槽113进行滑动,所述的解密驱动机构140包括与凸台转动连接配合并且位于涡形槽113中心位置处的旋转轴141,旋转轴141的轴向平行于涡形槽113的槽口方向,旋转轴141的顶端位于凸台的上方并且该端固定套接有矩形的支臂142且支臂14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旋转轴141的径向,支臂142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且沿其厚度方向贯穿的滑槽143,滑槽143与解密触头126之间设置有连接两者的滑移引导组件,滑移引导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滑槽143内沿轴向沿旋转轴141径向布置的引导杆144、与解密触头126顶部转动连接配合的滑块127,滑块127位于滑槽143内并且滑动套接于引导杆144上,通过旋转轴141逆时针转动轴,驱动解密触头126沿着涡形槽113的首端滑动至末端。

具体的,所述的解密驱动机构140还包括与凸台转动连接配合并且位于涡形槽113外侧的驱动轴145,驱动轴145与凸台转动连接处设置有阻尼层,驱动轴145的轴向平行于涡形槽113的槽口方向,驱动轴145一端活动穿过密封盖114并且该端同轴固定设置有旋钮146,旋旋钮146位于密封盖114的外部,驱动轴146与旋转轴141之间设置有连接两者的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同轴固定套接于驱动轴146上的主动齿轮147、同轴固定套接于旋转轴141上的从动齿轮148并从动齿轮148与主动齿轮147相啮合,通过转动旋钮146,实现对旋转轴141的驱动。

更为具体的,为了能够对用户进行指示,辅助用户进行解密,所述的旋转轴141的一端活动穿过密封盖114并且该端固定套设有标记指针149,标记指针149的指示方向与支臂142的指向一致,所述密封盖114上端面设置成与旋转轴141同心布置的圆形角度刻度盘,通过标记指针149可以清楚的判断解密触头126在涡形槽113内的所处位置,并且观察标记指针149与刻度盘的相对位置可以对解密触头126在涡形槽113内的位置进行精准定位,便于解密触头126将相应的引脚组123中的引脚一123b与引脚二123c连接接通。

解密驱动机构140在工作过程,用户顺时针转动旋钮146并且带动驱动轴145进行同步转动,主动齿轮148与从动齿轮149相配合并且将驱动轴145上的动力传递至循旋转轴141上,旋转轴141将逆时针转动,支臂142将同步转动并且在引导杆144与滑块127的作用下,解密触头126将沿着涡形槽113的首端朝向末端滑动,在此过程中,由标记指针149与刻度盘的相对位置对解密触头126在涡形槽113内的位置进行精准定位,使解密触头126对被编码的引脚组123中的引脚一123b与引脚二123c进行连接接通并且接通的时长等于设定的所需时长,依次进行,使编码器122由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加密构件120解密完成并且数据导线130导通。

为了提升加密性能,所述的数据导线130包括与编码器122串接的导线一131与导线二133,导线一13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圆形的触头一132且触头一132上下贯穿嵌设有电路板121上,导线一131设置有三根并且三个触头一132沿着对接口115的开口方向等间距阵列布置,盒盖112上开设于与三个触头一132一一对应的插孔并且插孔位于对接口115的开口处,导线一131的另一端穿出盒体111与计算机连接,所述的导线二133的一端固定设置圆形的触头二134,触头二134固定嵌设于电路板121上并且穿过穿过盒盖112延伸至涡形槽113末端处的槽底,导线二133的另一端穿出盒体111与计算机连接,通过三根导线一131与一根导线二132对计算机内部的数据资料进行输出。

为了能够与触头一132与触头二134进行对接,所述的对接装置200包括对接手柄210与对接导线220,对接手柄210为矩形结构并且其一端为对接端、另一端为握持端,对接手柄210的对接端设置成与对接口115相吻合的负轮廓状,对接手柄210上端面开设有长条形的布线槽一211以及圆形的布线槽二212,布线槽一211与布线槽二212上固定设置有对其密封的薄壁封板,对接导线220包括设置于布线槽一211内部的对接线一221、设置于布线槽二212内部的对接线二223,对接线一221用于与触头一132进行连接接通、对接线二223用于与触头二134进行连接接通。

具体的,所述的对接线一221一端固定设置有圆柱形的对接头一222、另一端由对接手柄210的握持端穿出与存储器连接,对接头一222固定设置于对接手柄210靠近对接端的下端面上且对接头一222的轴向平行于布线槽一211的槽口方向,对接头一222一端穿入至布线槽一211内并且与对接线一221相连接、另一端用于对触头一132相对接,对接线一221设置有三根并且三个对接头一222沿着对接手柄210的长度方向等间距阵列布置,当对接手柄210与对接口115匹配识别对接完成时,对接头一222由插孔插入并且触头一132相对接接通。

为了能够使对接线二223与触头二134进行对接,所述的布线槽二212位于布线槽一211的一侧并且布线槽二212内同轴固定设置有固定轴,固定轴上同轴转动设置有转筒224,转筒224上缠绕设置有紧密的发条225,对接手柄210上端面上还开设有平行于布线槽一211长度方向且与布线槽二212内圆面相切的缝隙,该缝隙贯穿至对接手柄210的对接端,发条225的一端与转筒224的外圆面固定连接、另一端沿着缝隙穿出并且连接设置有柱形的对接头二226,对接头二226的轴向平行于转筒224的轴向且对接头二226的直径大于缝隙的宽度,固定轴与转筒224之间设置有扭簧并且该扭簧始终驱动转筒224转动将发条225缠绕收回,驱动轴145与凸台转动连接处之间阻尼层的摩擦力略大于扭簧扭转至最大程度时的回弹力,初始状态下对接头二226位于对接手柄210的对接端并且与缝隙的一端相抵触,所述的对接线二223与导电的转筒224连接并且经过导电的发条225与对接头二226电连接,对接头二226用于与触头二134相对接。

更为具体的,为了能够驱动对接头二226跟随解密触头126滑动至涡形槽113的末端与触头二134相对接,所述的解密触头126上设置有可与对接头二226进行卡接连接配合的连接件,所述的连接件包括设置于解密触头126靠近对接口115一侧的方形卡接柱129,卡接柱129初始状态下位于对接口115的开口处并且采取立式布置,解密触头126沿其轴向的中部位置的外圆面上开设有安装槽128,卡接柱129的外圆面上固定设置有凸起129a,凸起129a卡接于安装槽128内并且与其构成转动连接配合,凸起129a与安装槽128转动连接处构成的转动轴轴向平行于解密触头126的轴向,卡接柱129上开设有上下贯穿的圆形卡槽129b且卡槽129b与对接头二226相适配,卡接柱129上开设有与卡槽129b连接接通的卡缝129c,卡缝129c位于卡接柱129背离凸起129a一侧面上,卡缝129c的缝隙宽度等于发条225的厚度并且用于给予发条225穿过,对接接头二226可与卡槽129b卡接连接配合并且发条225由卡缝129c内穿过,当解密触头126滑动至涡形槽113的末端时,对接头二226依次经过导电的卡接柱129、导电的解密触头126与触头二134相连接,通过解密触头126沿着涡形槽113滑动至其末端,将发条225逐渐拉出并且吸入至涡形槽113内,实现对接头二226与触头二134的对接。

优选的,为了减小发条225与涡形槽113内侧壁之间的摩擦力,所述涡形槽113的内侧臂上转动设置有轴向平行于其槽口方向的滚柱113a,滚柱113a设置有多个并且涡形槽113所在的涡状引导线方向等间距阵列布置,滚柱113a分布于涡形槽113的首端与末端之间,采取本方案的意义在于,减小发条225与涡形槽113内侧壁之间的摩擦力,便于将发条225在解密驱动机构140的驱动下随着解密触头126被吸入至涡形槽113内。

对接装置200在工作过程中,将对接手柄210的对接端移至对接口115的上方并且使对接头二226位于卡槽129b的正上方,对接头一222位于触头一132的正上方,使对接手柄210竖直向下运动并且使对接头一222由插孔插入并且与触头一132抵触连接接通,对接头二226卡接于卡槽129b内,此时,对接完成,而后,由解密驱动机构140驱动解密触头126沿着涡形槽113进行滑动解密,解密触头126使边编码器122切换至打开状态,最后,解密触头126将位于涡形槽113的末端并且与触头二134抵触,对接头二226经过卡接柱129、解密触头126与触头二134相连接,数据导线130与对接导线220相互接通并且在计算机与存储器之间建立完整的通信信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