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卡、信息处理方法和智能卡应用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2679093发布日期:2020-10-28 12:38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卡、信息处理方法和智能卡应用系统与流程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卡、信息处理方法和智能卡应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与多样化,人们常常会用到多种多样的卡片,例如身份证、考勤卡、银行卡、商超消费卡等。

但是,这些卡片存在使用不够便捷,而且安全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卡、信息处理方法和智能卡应用系统,该智能卡能够实现信息显示和身份验证,使用便捷且安全性较高。

本申请实施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卡,包括:指纹识别显示区、集成电路区和连接区,所述集成电路区位于所述指纹识别显示区和所述连接区之间;

指纹识别显示装置,位于所述指纹识别显示区;

集成电路芯片,位于所述集成电路区;

第一连接端,位于所述连接区;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被配置为在与卡片识别终端的第二连接端相连接时,作为所述集成电路芯片与所述指纹识别显示装置的供电接口,以及作为所述集成电路芯片与所述卡片识别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接口;

所述集成电路芯片,被配置为将所述指纹识别显示装置采集的用户指纹信息发送给所述卡片识别终端,以使所述卡片识别终端基于所述用户指纹信息确认所述用户是否通过身份验证;以及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卡片识别终端在基于所述用户指纹信息确认所述用户通过身份验证后发送的应用信息;

所述指纹识别显示装置,被配置为采集所述用户指纹信息,以及显示所述应用信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智能卡,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智能卡插入卡片识别终端后,采集用于进行身份验证的用户指纹信息,将所述用于进行身份验证的用户指纹信息发送给所述卡片识别终端,以使所述卡片识别终端基于所述用于进行身份验证的用户指纹信息确认所述用户是否通过身份验证;接收并显示所述卡片识别终端在所述用户通过身份验证后发送的应用信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卡应用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智能卡以及包括第二连接端的卡片识别终端,其中,

所述卡片识别终端,被配置为在所述智能卡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卡片识别终端的第二连接端相连接时,向所述智能卡供电,以及建立与所述智能卡之间的通信连接;以及被配置为基于智能卡发送的用户指纹信息确认所述用户是否通过身份验证;在所述用户通过身份验证后,将应用信息发送给智能卡;

所述智能卡,被配置为采集所述用户指纹信息,以及显示所述应用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卡、信息处理方法和智能卡应用系统,在智能卡第一连接端与卡片识别终端的第二连接端相连接时,通过第一连接端实现供电和通信连接,通过指纹识别显示装置实现信息显示和身份验证,使用便捷且安全性较高。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描述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附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发明内容。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智能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智能卡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智能卡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智能卡中指纹识别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智能卡应用系统的一种示意图;

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智能卡应用系统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6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智能卡在身份认证场景的一种显示示意图;

图6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智能卡在身份认证场景的另一种显示示意图;

图7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智能卡在考勤打卡场景的一种显示示意图;

图7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智能卡在考勤打卡场景的另一种显示示意图;

图8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智能卡在消费支付场景的一种显示示意图;

图8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智能卡在消费支付场景的另一种显示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连接区;11-集成电路区;12-指纹识别显示区;

13-第一连接端;14-集成电路芯片;15-指纹识别显示装置;

151-显示区152-指纹识别区21-衬底基板

22-保护层;23-金属走线层;24-盖板;

25-过孔;26-像素单元;27-感光单元;

28-探测光;29-反射光;301-基板;

302-阴极;303-第一半导体层;304-第一栅极

305-第一层间介质层;306-第一源漏金属层;307-第二层间介质层;

308-第一阳极;309-像素定义层;310-第一有机发光层;

311-第二栅极312-第二源漏金属层;313-第二半导体层;

314-光敏传感器;315-透明电极;316-第二阳极;

317-第三阳极;318-第二有机发光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卡。在实际应用中,该智能卡可以应用于诸如身份认证、考勤打卡、消费支付等各种场景中。

智能卡(smartcard),也称为ic卡(integratedcircuitcard,集成电路)卡、智慧卡(intelligentcard)、微电路卡(microcircuitcard)或微芯片卡等。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智能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智能卡可以包括:连接区10、集成电路区11和指纹识别显示区12;

集成电路区11,位于指纹识别显示区12和连接区10之间;

第一连接端13,位于连接区10;

集成电路芯片14,位于集成电路区11;

指纹识别显示装置15,位于指纹识别显示区12;

其中,第一连接端13,被配置为在与卡片识别终端的第二连接端相连接时,作为集成电路芯片14与指纹识别显示装置15的供电接口,以及作为集成电路芯片14与卡片识别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接口;

集成电路芯片14,被配置为将指纹识别显示装置15采集的用户指纹信息发送给卡片识别终端,以使卡片识别终端基于用户指纹信息确认用户是否通过身份验证;以及被配置为接收卡片识别终端在基于用户指纹信息确认用户通过身份验证后发送的应用信息;集成电路区11中的集成电路芯片可以有多个;

指纹识别显示装置15,被配置为采集用户指纹信息,以及显示应用信息。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智能卡的平面,连接区中依次叠设第一连接端、衬底基板和盖板,第一连接端通过穿过衬底基板上的过孔内的连接导线与集成电路芯片连接。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智能卡的平面,集成电路区中依次叠设衬底基板、金属走线层、集成电路芯片和盖板。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智能卡的平面,指纹识别显示区中依次叠设衬底基板、指纹识别显示装置和透明盖板。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连接端可以为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bus,usb)连接端。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指纹识别显示装置15可以包括:显示区151和设置在显示区151中的指纹识别区152;其中,显示区151被配置为显示应用信息;指纹识别区152被配置为采集用户指纹信息。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指纹识别区可以为显示区中的局部区域。如此,能够提高显示区的分辨率,进而能够提高智能卡的显示效果。举例来说,如图1所示,指纹识别区151可以为位于显示区152的右下角的局部区域。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指纹识别区可以为显示区的全部区域。如此,能够提高指纹识别的效率和准确率,进而能够提高智能卡的便捷度。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指纹识别显示装置可以为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指纹识别显示装置。如此,由于oled指纹识别显示装置较为轻薄且显示分辨率较高,可以降低智能卡的模组厚度与重量,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指纹识别显示装置可以为柔性oled指纹识别显示装置。如此,能够降低智能卡的模组厚度与重量,提高智能卡的显示分辨率。而且由于柔性材料可弯折,可以提高智能卡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集成电路芯片,被配置为接收卡片识别终端发送的用于指示使用智能卡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的提示信息;指纹识别显示装置,被配置为显示该提示信息。如此,便于用户知晓需要进行指纹身份验证的时机,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指纹识别显示装置显示应用信息之后,若该应用信息需要用户进行确认,那么,指纹识别显示装置还可以被配置为采集用于对应用信息进行确认的用户指纹信息,以及将该用于对应用信息进行确认的用户指纹信息发送给集成电路芯片;集成电路芯片还可以被配置为将用于对应用信息进行确认的用户指纹信息发送给卡片识别终端。

在实际应用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卡,可以与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不同卡片识别终端连接,实现在不同应用场景下显示不同应用信息,实现一卡多用。例如,将智能卡应用到支付场景时,该应用信息可以为消费信息,那么,用户可以通过智能卡来录入指纹信息,以实现对消费信息进行确认,即用户可以通过智能卡使用指纹进行支付行为。如此,无需用户进行扫描二维码、输入支付密码等操作,操作十分简单,支付更加快捷,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群体。又例如,将智能卡应用到考勤打卡场景时,应用信息可以为考勤信息,那么,用户可以通过智能卡来录入指纹信息,以实现对考勤信息进行确认,即用户可以通过智能卡使用指纹来进行打卡行为。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卡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第一,在卡片识别终端与智能卡进行信息交互的过程中,通过指纹识别显示装置来实现便捷地信息显示,可以便于用户浏览信息,增加信息交互体验,也无需给卡片识别终端配备额外的大型显示设备,能够降低卡片识别终端的成本,利于部署。

第二,通过指纹识别显示装置来采集用户指纹信息,以实现快速安全的身份认证,能够避免丢失智能卡造成的盗用现象,大大提高智能卡的安全性。而且由于无需输入密码,操作简单,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用户。进而,也可以避免忘记密码再进行繁琐地密码恢复的过程,也可以避免给卡片识别终端增加额外的输入设备,能够降低卡片识别终端的成本,利于部署。

第三,由于通过该智能卡中的第一连接端与卡片识别终端的第二连接端相连接,使得卡片识别终端可以向智能卡进行供电。与一些技术中的射频供电方式相比,可以确保指纹识别显示装置正常工作;而与将多功能卡片集成在智能手机中的方式相比,用户不必担心由于智能手机电量不足导致多功能卡片无法使用,用户在使用该智能卡的过程中,无需电池进行供电,只要卡片识别终端可以正常工作,一般来说用户就不会出现突然没电而无法使用智能卡的困扰。而且无需给智能卡内置电池,也进一步降低了智能卡的模组厚度与重量。

第四,由于通过该智能卡中的第一连接端与卡片识别终端的第二连接端相连接,来建立智能卡与卡片识别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使得智能卡中的集成电路芯片与卡片识别终端可以直接通过该智能卡中的第一连接端进行通信的,那么,与将多功能卡片集成在智能手机中的方式相比,用户在使用该智能卡的过程中,只要卡片识别终端可以正常工作,用户就不会出现网络信号差而无法使用智能卡的困扰。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智能卡的平面上即如图2a或图2b所示的剖面中,该智能卡可以包括:第一连接端13、衬底基板21、保护层22、金属走线层23、集成电路芯片14、指纹识别显示装置15以及盖板24。其中,

第一连接端13设置在衬底基板21远离指纹识别显示装置15的表面,且裸露在外,以便于与卡片识别终端的第二连接端连接。第一连接端13可以通过穿过衬底基板21和保护层22的过孔25内的连接导线连接到金属走线层,与设置于金属走线层上层(金属走线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的集成电路芯片14连接。在与智能卡平行的方向上,第一连接端13可以设置在衬底基板21远离指纹识别显示装置15的一侧。

保护层22设置在衬底基板21的上表面(即衬底基板朝向盖板的表面),保护层可以采用如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塑料等有机材料制成。

指纹识别显示装置15,设置在保护层22与盖板24之间。

金属走线层23,设置在保护层22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可与指纹识别显示装置15同层设置。

集成电路芯片14,设置在金属走线层23与盖板24之间。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盖板可以为柔性材料制成。如此,能够降低智能卡的模组厚度与重量。

下面分区域进行说明。

首先,对连接区进行说明。

如图2a或图2b所示,在垂直于智能卡的平面,连接区10中可以依次叠设第一连接端13、衬底基板21、保护层22和盖板24。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位于连接区中的盖板可以由不透明材质制成。

其次,对集成电路区进行说明。

如图2a或图2b所示,在垂直于智能卡的平面,集成电路区11中可以依次叠设衬底基板21、保护层22、金属走线层23、集成电路芯片14和盖板24。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位于集成电路区中的盖板可以由不透明材质制成。

然后,对指纹识别显示区进行说明。

如图2a或图2b所示,在垂直于智能卡的平面,指纹识别显示区12中可以依次叠设衬底基板21、保护层22、指纹识别显示装置15和盖板24。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位于指纹识别显示区中的盖板可以由透明材质制成。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a或图2b所示,指纹识别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显示区和设置在显示区中的指纹识别区;其中,

显示区,可以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像素单元;

指纹识别区,可以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二像素单元和阵列排布的多个感光单元,其中,多个第二像素单元,被配置为产生探测光28,以照亮智能卡的指纹识别区;多个感光单元,被配置为接收被手指反射的探测光(即反射光29),以采集用户指纹信息。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像素单元可以为第一像素单元的部分或者全部像素。如此,指纹识别显示装置的部分(或全部)像素用于提供该探测光,以照亮位于指纹识别显示装置的指纹识别区,经过指纹反射到感光单元,接下来,由于用户的指纹的“谷”、“脊”对探测光的反射不同,这样,到达不同感光单元的光照度不同,在相同的时间内,不同感光单元产生的电荷量不同。从而,根据用户的指纹的“谷”、“脊”处对应产生的电荷量之间的差异,就可以实现采集指纹谷脊,这样,就采集到了用户指纹信息。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a或图2b所示,在指纹识别区中,每个感光单元27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像素单元26之间。即在指纹识别区中,像素阵列的像素单元与光学传感器阵列的感光单元相间排列。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区可以为可触控的(即显示区可以包括触控电极层)。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区可以为amoled(activematrixoled,有源矩阵oled),指纹识别区可以为pmoled(passivematrixoled,无源矩阵oled)。当然,在其它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区也可以为pmoled。这里,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下面以显示区为amoled,指纹识别区为pmoled为例进行说明。

对显示区进行说明。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垂直于智能卡的平面,显示区可以包括:依次叠设的基板301、第一驱动结构层和第一发光结构层;

第一驱动结构层可以包括:设置在基板301上的第一薄膜晶体管(thinfilmtransistor,tft);第一薄膜晶体管可以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一半导体层(或称有源层)303、第一栅极304、第一层间介质(interleveldielectric,ild)层305和第一源漏金属层306(可以包括源电极和漏电极);其中,第一源漏金属层306通过第一层间介质层305上的过孔与第一半导体层303连接;

第一发光结构层可以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二层间介质层307、第一阳极308、像素定义层(pixeldefinitionlayer,pdl)309、第一有机发光层310以及阴极302;其中,第一阳极308通过第二层间介质层307上的过孔与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漏电极连接;像素定义层309用于限定像素开口区域;第一有机发光层310,设置有电致发光材料,设置在像素定义层309所限定的像素开口区域内;阴极302设置在第一有机发光层310上。此外,第一发光结构层还可以包括封装层(图3中未示出)。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结构层中的第一薄膜晶体管可以有多个(图3中的显示区仅以一个发光单元和一个第一薄膜晶体管为例进行示意)。

对指纹识别区进行说明。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垂直于智能卡的平面,指纹识别区可以包括:基板301、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二驱动结构层、以及设置在第二驱动结构层上的指纹识别器件层和第二发光结构层;

第二驱动结构层可以包括:设置在基板301上的第二薄膜晶体管,第二薄膜晶体管可以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二半导体层313、第二栅极311、第一层间介质层305和第二源漏金属层312(可以包括源电极和漏电极);其中,第二源漏金属层312通过第一层间介质层305上的过孔与第二半导体层313连接;

指纹识别器件层可以包括:依次叠设的光敏传感器314、设置在透明电极315、第二层间介质层307以及第二阳极316;光敏传感器314设置在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漏电极上;

第二发光结构层可以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二层间介质层307、第三阳极317、像素定义层309、第二有机发光层318以及阴极302;第二有机发光层设置在像素定义层所限定的像素开口区域内;像素定义层309用于限定像素开口区域;第二有机发光层318,设置有电致发光材料,设置在像素定义层309所限定的像素开口区域内;阴极302设置在第二有机发光层318上。此外,第二发光结构层还可以包括封装层(图3中未示出)。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结构层中的第二薄膜晶体管可以有多个(图3中的指纹识别区仅以一个发光单元、一个感光单元和一个第二薄膜晶体管为例进行示意)。

如图3所示,用于控制显示的第一薄膜晶体管和用于控制指纹识别的第二薄膜晶体管是同层设置的,并且,发光结构层(包括第一发光结构层、第二发光结构层)和指纹识别器件层也是同层设置的,这样,在制备指纹识别显示装置时,显示区与指纹识别区可以同步制作,电源共用,不但使得指纹识别显示装置更为轻薄化,而且还能够降低成本。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薄膜晶体管和第二薄膜晶体管在制备过程中,均可以采用相同的ltps(lowtemperaturepoly-silicon,低温多晶硅)工艺完成。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光敏传感器可以为如pn光敏元件、pin光敏元件、p-si(p型硅)光敏元件等。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在基板与第一层间介质层之间设置第一平坦化层,或者,可以在第一层间介质层与第二层间介质层之间设置第二平坦化层。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通过bonding(邦定,也可称为芯片打线、芯片覆膜)技术在保护层远离衬底基板的表面上形成金属走线层。如此,能够降低智能卡的模组厚度与重量。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集成电路芯片可以包括:用于控制指纹识别显示装置的主控ic以及用于驱动指纹识别显示装置的显示驱动ic(displaydriverintegratedcircuit,ddic)。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集成电路芯片可以包括:显示驱动ic、第一主控ic和第二主控ic,其中,显示驱动ic用于驱动显示区的像素单元阵列、指纹识别区中的像素单元阵列中的至少一种;第一主控ic用于控制显示区的像素单元阵列、指纹识别区中的像素单元阵列中的至少一种,第二主控ic用于控制指纹识别区中的感光单元阵列。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该信息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智能卡中。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如图4a所示,该信息处理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401:在智能卡插入卡片识别终端后,智能卡采集用于进行身份验证的用户指纹信息,将用于进行身份验证的用户指纹信息发送给卡片识别终端,以使卡片识别终端基于用于进行身份验证的用户指纹信息确认用户是否通过身份验证;

步骤402:智能卡接收并显示卡片识别终端在用户通过身份验证后发送的应用信息。

示例性地,当用户需要使用智能卡时,可以将智能卡插入卡片识别终端,当智能卡的第一连接端与卡片识别终端的第二连接端相连接时,用户就可以在智能卡上进行身份验证,这样,智能卡就可以通过指纹识别显示装置采集到用于进行身份验证的用户指纹信息,然后将该用户指纹信息发送给卡片识别终端,接下来,卡片识别终端就可以根据该用户指纹信息来确认该用户是否通过身份验证,当确定该该用户通过身份验证时,卡片识别终端可以将对应的应用信息发送给智能卡,最后,智能卡可以通过指纹识别显示装置显示该应用信息给用户。如此,能够避免丢失智能卡造成的盗用现象,大大提高智能卡的安全性。而且操作简单,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此外,还可实现便捷地信息显示,可以便于用户浏览信息,增加信息交互体验。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了提醒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在智能卡插入卡片识别终端后,可以通过智能卡的指纹识别显示装置显示用于指示使用智能卡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的提示信息,或者可以通过智能卡的指纹识别显示装置显示用于指示使用智能卡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的预设光效,或者可以通过控制卡片识别终端上的指示灯显示预设颜色等方式进行提示。这里,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以显示提示信息为例,那么,步骤401可以包括步骤4011~步骤4013:

步骤4011:智能卡接收卡片识别终端在智能卡插入卡片识别终端后发送的用于指示使用智能卡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的提示信息;

示例性地,当用户需要使用智能卡时,可以将智能卡插入卡片识别终端,当智能卡的第一连接端与卡片识别终端的第二连接端相连接时,表明用户将智能卡成功插入卡片识别终端,此时,卡片识别终端就可以向智能卡发送该提示信息,以指示用户进行指纹身份验证。

步骤4012:智能卡显示提示信息;

步骤4013:智能卡在用户进行身份验证时,采集到用于进行身份验证的用户指纹信息。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当指纹识别区为显示区中的局部区域时,提示信息可以包括:用于指示应用场景的信息和/或用于指示指纹识别区的位置的信息。

举例来说,如图1所示,用于指示指纹识别区152的位置的信息可以为图形标识。当然,用于指示指纹识别区的位置的信息还可以为其它类型的信息,如文字信息,这里,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当指纹识别区为显示区中的全部区域时,提示信息可以不包括:用于指示指纹识别区的位置的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智能卡的应用场景的不同,卡片识别终端所发送的应用信息也是不同的。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应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种:身份证信息、消费信息、考勤信息中的一种。

举例来说,以智能卡应用的场景为身份认证为例,该应用信息可以为持卡人的身份证信息,其中,身份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种或多种: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和证件号码;以智能卡应用的场景为考勤打卡为例,该应用信息可以为考勤信息,其中,考勤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种或多种:持卡人的信息、打卡时间和打卡日期;以智能卡应用的场景为消费支付,该应用信息可以为消费信息,其中,消费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种或多种:持卡人的信息、支付明细和账户余额。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步骤402之后,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智能卡采集用于对应用信息进行确认的信息;智能卡将用于对应用信息进行确认的信息发送给卡片识别终端。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当显示区为可触控(即显示区包括触控电极层)时,用于对应用信息进行确认的信息可以为:用户在指纹识别区针对应用信息进行确认的用户指纹信息、用户在显示区针对应用信息进行确认的触控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以用户在指纹识别区针对应用信息进行确认为例,那么,如图4b所示,在步骤402之后,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403:智能卡采集用于对应用信息进行确认的用户指纹信息;步骤404:智能卡将用于对应用信息进行确认的用户指纹信息发送给卡片识别终端。

如此,通过二次指纹确认,能够更有效地避免智能卡盗用现象,大大提高智能卡的安全性。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智能卡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智能卡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智能卡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卡应用系统。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智能卡应用系统的一种示意图,如图5a所示,该智能卡应用系统可以包括: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智能卡501以及包括第二连接端的卡片识别终端502。

卡片识别终端502,被配置为在智能卡501的第一连接端与卡片识别终端502的第二连接端相连接时,向智能卡501供电,以及建立与智能卡501之间的通信连接;以及被配置为基于智能卡501发送的用户指纹信息确认用户是否通过身份验证;在用户通过身份验证后,将应用信息发送给智能卡501;

智能卡501,被配置为采集用户指纹信息,以及显示应用信息。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卡片识别终端,还可以被配置为在智能卡的第一连接端与卡片识别终端的第二连接端相连接时,向智能卡发送用于指示使用智能卡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的提示信息;智能卡,还可以被配置为显示提示信息。如此,可以提醒用户进行身份认证,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a所示,该智能卡应用系统还可以包括:云服务系统503,被配置为向卡片识别终端502发送应用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5a所示,卡片识别终端502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与云服务系统503进行数据通信;或者,如图5b所示,卡片识别终端502可以通过计算机设备504与云服务系统503进行数据通信。

举例来说,卡片识别终端可以为手持式的设备,通过无线网卡实现与云服务系统之间的无线通讯。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b所示,该智能卡应用系统可以包括:智能卡501、卡片识别终端502、云服务系统503和计算机设备504。

下面结合如图5b所示的智能卡应用系统,以卡片识别终端502通过计算机设备504与云服务系统503进行通信为例,通过不同应用场景的具体实例对上述智能卡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以智能卡的应用场景为身份认证、云服务系统为公安身份认证系统为例,如图6a和图6b所示,当持卡人需要提供身份证明时,该持卡人可以将智能卡插入公安身份认证系统配置的卡片识别终端,此时,卡片识别终端就可以检测到智能卡已经插入,卡片识别终端的第一指示灯(如红灯)可以亮起,同时,卡片识别终端可以通过智能卡的usb连接端向oled指纹识别显示装置供电,此时,oled指纹识别显示装置的显示区会被点亮,并且,卡片识别终端可以通过智能卡的usb连接端向该智能卡的集成电路芯片发送用于提示持卡人进行身份验证的提示信息,其中,该提示信息包括:用于指示应用场景为身份认证的信息601以及用于指示指纹识别区的位置的信息602。接下来,该智能卡的集成电路芯片可以控制并驱动oled指纹识别显示装置显示用于指示应用场景的信息601以及用于指示指纹识别区的位置的信息602,以提醒持卡人进行指纹识别;在智能卡的指纹识别区采集到持卡人的指纹信息之后,指纹识别区会将该持卡人的指纹信息发送给集成电路芯片,以使集成电路芯片通过usb连接端将该持卡人的指纹信息发送给卡片识别终端。最后,卡片识别终端可以基于接收到的该持卡人的指纹信息,通过公安身份认证系统对该持卡人进行指纹身份验证。当该持卡人的指纹识别验证通过之后,该卡片识别终端可以将来自公安身份认证系统的该持卡人的身份信息发送集成电路芯片,以便集成电路芯片驱动并控制oled指纹识别显示装置显示该持卡人的身份信息。如此,持卡人就通过智能卡完成了一次身份认证过程。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以智能卡的应用场景为考勤打卡,云服务系统为考勤系统为例,如图7a和图7b所示,当持卡人需要进行打卡时,该持卡人可以将智能卡插入考勤系统配置的卡片识别终端,此时,卡片识别终端就可以检测到智能卡已经插入,卡片识别终端的第一指示灯(如红灯)可以亮起,同时,卡片识别终端可以通过智能卡的usb连接端向oled指纹识别显示装置供电,此时,oled指纹识别显示装置的显示区会被点亮,并且,卡片识别终端可以通过智能卡的usb连接端向该智能卡的集成电路芯片发送用于提示持卡人进行身份验证的提示信息,其中,该提示信息包括:用于指示应用场景的信息701以及用于指示指纹识别区的位置的信息702。接下来,该智能卡的集成电路芯片可以控制并驱动oled指纹识别显示装置显示用于指示应用场景的信息701以及用于指示指纹识别区的位置的信息702,以提醒持卡人进行指纹识别;在智能卡的指纹识别区采集到持卡人的指纹信息之后,指纹识别区会将该持卡人的指纹信息发送给集成电路芯片,以使集成电路芯片通过usb连接端将该持卡人的指纹信息发送给卡片识别终端。然后,卡片识别终端可以基于接收到的该持卡人的指纹信息,通过考勤系统对该持卡人进行指纹身份验证。当该持卡人的指纹识别验证通过后,卡片识别终端的第二指示灯(如绿灯)可以亮起,同时,该卡片识别终端可以将来自考勤系统的该持卡人的信息、打卡时间、打卡日期等考勤信息发送集成电路芯片,以使集成电路芯片驱动并控制oled指纹识别显示装置显示该考勤信息,以提醒该持卡人对该考勤信息进行确认。最后,在持卡人核对无误后,就可以根据提示进行指纹识别确认,此时智能卡的指纹识别区就可以再次采集到持卡人的指纹信息,表明该持卡人确认oled指纹识别显示装置所显示的该考勤信息是正确的,确认以此考勤信息完成打卡,那么,指纹识别区可以将该持卡人的指纹信息发送给集成电路芯片,以使集成电路芯片通过usb连接端将该持卡人的指纹信息以及该考勤信息发送给卡片识别终端,进而,以使卡片识别终端通过计算机设备或者无线网络将该持卡人的指纹信息以及该考勤信息上传至云服务系统中。如此,持卡人通过智能卡完成了一次考勤打卡过程。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以智能卡的应用场景为消费支付,云服务系统为消费系统为例,如图8a和图8b所示,当持卡人在商场超市等消费场所进行结账时,该持卡人可以将智能卡插入商家消费系统配置的卡片识别终端,此时,卡片识别终端就可以检测到智能卡已经插入,卡片识别终端的第一指示灯(如红灯)可以亮起,同时,卡片识别终端可以通过智能卡的usb连接端向oled指纹识别显示装置供电,此时,oled指纹识别显示装置的显示区会被点亮,并且,卡片识别终端可以通过智能卡的usb连接端向该智能卡的集成电路芯片发送用于提示持卡人进行身份验证的提示信息,其中,该提示信息包括:用于指示应用场景的信息801以及用于指示指纹识别区的位置的信息802。接下来,该智能卡的集成电路芯片可以控制并驱动oled指纹识别显示装置显示用于指示应用场景的信息801以及用于指示指纹识别区的位置的信息802,以提醒持卡人进行指纹识别;在智能卡的指纹识别区采集到持卡人的指纹信息之后,指纹识别区会将该持卡人的指纹信息发送给集成电路芯片,以使集成电路芯片通过usb连接端将该持卡人的指纹信息发送给卡片识别终端。然后,卡片识别终端可以基于接收到的该持卡人的指纹信息,通过消费系统对该持卡人进行指纹身份验证。当该持卡人的指纹识别验证通过后,卡片识别终端的第二指示灯(如绿灯)可以亮起,同时,该卡片识别终端可以将来自消费系统的该持卡人的信息、支付明细、账户余额等消费信息发送给集成电路芯片,以使集成电路芯片驱动并控制oled指纹识别显示装置显示该消费信息,以提醒该持卡人对该消费信息进行确认。最后,在持卡人核对无误后,持卡人就可以根据提示进行指纹识别确认,此时,智能卡的指纹识别区就可以再次采集到持卡人的指纹信息,此时,表明该持卡人确认oled指纹识别显示装置所显示的该消费信息是正确的,持卡人确认以此消费信息完成支付,那么,指纹识别区可以将该持卡人的指纹信息发送给集成电路芯片,以使集成电路芯片通过usb连接端将该持卡人的指纹信息以及该消费信息发送给卡片识别终端,进而,以使卡片识别终端通过计算机设备或者无线网络将该持卡人的指纹信息以及该消费信息上传至云服务系统或者无线网络中。如此,持卡人通过智能卡完成了一次消费支付过程。这种方式既方便持卡人对消费金额进行确认,又可避免智能手机没网、欠费、没电带来的不便,此外,通过智能卡进行指纹认证支付无需密码十分方便快捷安全。

当然,上述实例仅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卡的工作过程的示例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可以将智能卡应用到其它场景中,这里,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方法,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

本申请描述了多个实施例,但是该描述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并且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包含的范围内可以有更多的实施例和实现方案。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许多可能的特征组合,并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讨论,但是所公开的特征的许多其它组合方式也是可能的。除非特意加以限制的情况以外,任何实施例的任何特征或元件可以与任何其它实施例中的任何其他特征或元件结合使用,或可以替代任何其它实施例中的任何其他特征或元件。

本申请包括并设想了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特征和元件的组合。本申请已经公开的实施例、特征和元件也可以与任何常规特征或元件组合,以形成由权利要求限定的独特的发明方案。任何实施例的任何特征或元件也可以与来自其它发明方案的特征或元件组合,以形成另一个由权利要求限定的独特的发明方案。因此,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中示出和/或讨论的任何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适当的组合来实现。因此,除了根据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替换所做的限制以外,实施例不受其它限制。此外,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此外,在描述具有代表性的实施例时,说明书可能已经将方法和/或过程呈现为特定的步骤序列。然而,在该方法或过程不依赖于本文步骤的特定顺序的程度上,该方法或过程不应限于的特定顺序的步骤。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其它的步骤顺序也是可能的。因此,说明书中阐述的步骤的特定顺序不应被解释为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此外,针对该方法和/或过程的权利要求不应限于按照所写顺序执行它们的步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理解,这些顺序可以变化,并且仍然保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因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并不一定按照本说明书示出和描述的顺序来执行相应方法的步骤。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其方法所包括的步骤可以比说明书所描述的更多或更少。此外,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单个步骤,在其他实施例中可能被分解为多个步骤进行描述;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多个步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能被合并为单个步骤进行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组件或所有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随机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eeprom、闪存(flashram)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