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信息的转移和印刷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718409发布日期:2021-01-24 06:33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装信息的转移和印刷方法与流程

[0001]
本发明涉及包装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包装信息的转移和印刷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厂商或电商一般在进行产品包装时,一般会在产品的外壳或内包装上印刷内包装信息,该内包装信息对应于该产品的生产信息,比如产品名称、生产批号等,在产品的外包装上也会印刷外包装信息,该外包装信息对应于该产品的销售信息,比如客户姓名、地址及联系方式等。在包装过程中,容易出现产品和外包装信息不符合的情况,若出现大批量错包现象,复核过程需要全部拆箱或拆包,以对里面的产品逐件核对,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剧增。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包装信息的转移和印刷方法,无需拆除外包装,即可获得产品的内包装信息。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包装信息的转移和印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1:获取产品的内包装信息;s102:将获取的内包装信息在线印刷在外包装或快递面单上;s103:采用印刷有对应内包装信息的外包装对该产品进行包装,或者,在采用外包装对该产品进行包装后,将印刷有对应内包装信息的快递面单贴附在该外包装上。
[0005]
一种包装信息的转移和印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1:获取产品的内包装信息;s102:采用外包装对该产品进行包装,或者,在采用外包装对该产品进行包装后,将快递面单贴附在该外包装上;s103:将获取的内包装信息在线印刷在包装有该产品的外包装上或与该外包装对应的快递面单上。
[0006]
进一步地,该产品、产品外壳或产品内包装上印刷有内包装信息,在步骤s101中,从该产品、产品外壳或产品内包装上获取该产品的内包装信息。
[0007]
进一步地,在外包装或快递面单上印刷内包装信息时,将获取的内包装信息转换为一标签二维码以印刷在外包装或快递面单上。
[0008]
进一步地,该内包装信息采用文字形式、条形码形式或二维码形式。
[0009]
进一步地,该外包装为塑料材质、纸质材质、可降解材质或其他新材料。
[0010]
进一步地,还包括如下步骤:s201:获取与该外包装对应的外包装信息;s202:将获取的外包装信息在线印刷在该外包装上或与该外包装对应的快递面单上。
[0011]
进一步地,将获取的内包装信息和与该外包装对应的外包装信息叠加后转换为一
标签二维码以印刷在外包装或快递面单上。
[0012]
进一步地,该外包装信息采用文字形式、条形码形式或二维码形式。
[0013]
进一步地,该外包装里面包装的所有产品共用同一外包装信息。
[0014]
进一步地,该外包装或快递面单上印刷有该外包装里包装的所有产品的内包装信息。
[0015]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包装信息的转移和印刷方法直接将产品的内包装信息打印在用于包装该产品的外包装上或与该外包装对应的快递面单上,工作人员可通过识别该外包装或快递面单上的内包装信息直接对该外包装内的产品进行复核或溯源追踪,无需拆开该外包装来对里面的产品逐件核对,工作难度和工作量都大大减小。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包装信息的转移和印刷方法的步骤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包装信息的转移和印刷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0018]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包装信息的转移和印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1:获取产品的内包装信息。
[0019]
目前,厂商或电商在对产品进行包装出货给用户时,在产品、产品外壳或产品内包装上会印刷有与该产品对应的内包装信息,该内包装信息包括产品名称、生产批号以及厂商或电商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等一项或多项产品信息,以便于对产品进行溯源追踪。
[0020]
该内包装信息以文字形式、条形码形式或二维码形式设置在产品、产品外壳或产品内包装上,在该步骤s101中,可通过扫码枪、摄像头或标签感应器来对该产品、产品外壳或产品内包装上设置的内包装信息进行获取。
[0021]
在该步骤s101中,该内包装信息可由包装工人手持扫码枪、摄像头或标签识别器对该产品、产品外壳或产品内包装上的内包装信息进行识别,也可在传输线的预定识别工位上设置扫码枪、摄像头或标签识别器,当该产品被传输线向包装工位输送而经过预定识别工位时,由预定识别工位上的扫码枪、摄像头或标签识别器自动对该产品、产品外壳或产品内包装上的内包装信息进行识别。
[0022]
s102:将获取的内包装信息在线印刷在外包装或快递面单上。
[0023]
在该步骤s102中,扫描枪、摄像头或标签识别器在获取到该产品的内包装信息后,实时将获取的内包装信息发送给印刷设备,由印刷设备将获取的内包装信息直接通过喷印或热转印等方式在线印刷在外包装或快递面单上。
[0024]
该外包装或快递面单上的内包装信息可以文字形式、条形码形式或二维码形式印刷,但优选地,在该外包装或快递面单上印刷内包装信息时,将获取的内包装信息转换为一标签二维码以印刷在外包装或快递面单,工作人员通过移动终端上的app调用摄像头对该标签二维码进行识别即可获取与该标签二维码对应的内包装信息。
[0025]
该外包装可以是塑料材质、纸质材质、可降解材质或其他新材料,任何材质的外包
装都应在本案的保护范围内。
[0026]
s103:采用印刷有对应内包装信息的外包装对该产品进行包装,或者,在采用外包装对该产品进行包装后,将印刷有对应内包装信息的快递面单贴附在该外包装上。
[0027]
在该步骤s103中,传输线将产品和印刷有与该产品对应的内包装信息的外包装一同输送至包装工位上,由包装工位上的包装工人或包装设备采用该外包装对产品进行包装;或者,由包装工位上的包装工人或包装设备采用该外包装对产品进行包装,然后在该外包装上贴附印刷有与该产品对应的内包装信息的快递面单。
[0028]
其中,该外包装内可单独包装一个产品,也可对同时包装多个产品,多个产品间可为相同产品,也可为不同产品,视具体需求而定;每个产品都有其对应的内包装信息,该外包装或快递面单上印刷有该外包装里包装的所有产品的内包装信息。
[0029]
当该产品无需进行出货时,则在步骤s102中将获取的内包装信息在线印刷在外包装上,然后在步骤s103中采用印刷有对应内包装信息的外包装对该产品进行包装,接着对包装后的产品进行入库;当该产品需进行出货时,在步骤s102中既可将获取的内包装信息在线印刷在外包装上,也可将获取的内包装信息在线印刷在快递面单上,然后在步骤s103中在采用外包装对该产品进行包装后,将快递面单贴附在该外包装上,接着对包装后的产品进行出货。
[0030]
该包装信息的转移和印刷方法直接将产品的内包装信息打印在用于包装该产品的外包装上或与该外包装对应的快递面单上,工作人员可通过识别该外包装或快递面单上的内包装信息直接对该外包装内的产品进行复核或溯源追踪,无需拆开该外包装来对里面的产品逐件核对,工作难度和工作量都大大减小。
[0031]
该包装信息的转移和印刷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s201:获取与该外包装对应的外包装信息。
[0032]
目前,厂商或电商在对产品进行包装出货给用户时,在产品的外包装上会印刷有外包装信息,该外包装信息包括客户姓名、地址和联系方式等客户信息、快递商名称、快递单号和快递日期等快递信息、以及产品数量、包装批次、包装规格等一项或多项信息,以供厂商或电商出货时或客户收货时进行核对。
[0033]
在该步骤s201中,印刷设备可直接与销售系统相连接,当客户下单时,销售系统直接依据客户的下单情况生成对应的外包装信息并发送给印刷设备。
[0034]
s202:将获取的外包装信息在线印刷在该外包装上或与该外包装对应的快递面单上。
[0035]
同样的,该外包装或快递面单上的外包装信息既可以文字形式、条形码形式或二维码形式印刷,但优选地,将步骤s101中获取的内包装信息和与该外包装对应的外包装信息叠加后转换为一可识别标签以印刷在外包装或快递面单上。但优选地,在该外包装或快递面单上印刷内包装信息时,将获取的内包装信息转换为一标签二维码以印刷在外包装或快递面单,厂商或电商出货或客户收货进行核对时通过移动终端上的app调用摄像头对该标签二维码进行识别即可获取与该标签二维码对应的外包装信息。
[0036]
在该步骤s202中,该外包装或快递面单上仅印刷有一外包装信息,该外包装里面包装的所有产品共用同一外包装信息。
[0037]
其中,获取的外包装信息与获取的内包装信息同步在线印刷在对应的外包装或快
递面单上,或者,获取的外包装信息在采用外包装对产品进行包装后才在线印刷在对应的外包装或快递面单上。当采用后一种方式时,厂商可在产品入库时,就先将产品包装进印刷有其内包装信息的外包装内,然后等待客户下单后直接将对应的外包装信息打印在外包装或快递面单上,无需等待客户下单才对产品进行包装,可提高厂商的发货效率。
[0038]
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一种包装信息的转移和印刷方法,与实施例一相比,其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的转移和印刷方法把印刷内包装信息和包装产品这两个步骤对换,即本实施例中的的转移和印刷方法先采用外包装对该产品进行包装,然后再将获取的内包装信息在线印刷在包装有该产品的外包装或快递面单上。
[0039]
该包装信息的转移和印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1:获取产品的内包装信息;s102:采用外包装对该产品进行包装,或者,在采用外包装对该产品进行包装后,将快递面单贴附在该外包装上;s103:将获取的内包装信息在线印刷在包装有该产品的外包装上或该外包装贴附的快递面单上。
[0040]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