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数据安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28450发布日期:2021-01-26 18:29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计算机数据安全系统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数据安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计算机数据安全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的迅速发展,和近几年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领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提前预防计算机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避免损失,计算机数据的监管成为了保障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关键环节。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数据安全系统,可以实现计算机数据的全面监管,为计算机信息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0004]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计算机数据安全系统,包括:身份监测模块,用于实现用户身份的动态监测;权限配置模块,用于根据不同的用户身份监测结果配置不同的数据访问、操作权限、内外网连接权限;操作状态监测模块,用于通过脚本录制+实时监控的方式实现当前用户操作状态的实时监控。
[0005]
进一步地,所述身份监测模块以定时弹出身份识别对话框的模式要求用户按指示完成身份的识别操作。
[0006]
进一步地,未落入数据访问权限的数据采用加密+隐藏的方式储存。
[0007]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状态监测模块以静态jar包的形式部署于计算机上。
[0008]
进一步地,权限配置模块内载一数据转换模块,用于将落入访问、操作权限内的数据转换成可访问、可操作状态。
[0009]
进一步地,权限配置模块内载一访问权限切断模块,在身份动态监测异常和/操作状态监测结果异常时启动,以随机加密的方式实现整个数据库数据的锁定、包裹操作。
[0010]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状态监测模块基于操作状态识别模型实现操作脚本数据的实时识别评估。
[0011]
进一步地,还包括:数据动态监测模块,用于实现数据库内载数据动态的监测,每一个数据动态行为都会触发短信编辑发送模块,短息编辑发送模块用于将发生的数据动态行为以短信的方式发送到对应的管理者终端,管理者终端录入对应的秘钥方可完成对应数据动态行为的保存操作。
[0012]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用户身份的动态监测,可以避免计算机被远程控制的情况,从而可以显著提高
计算机数据的安全性。
[0013]
2)基于用户状态操作行为以及数据库数据动态行为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用户在数据访问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异常操作行为;访问权限切断模块采用整个数据库锁定、包裹的操作可以及时停止异常操作行为的持续进行,进一步提高了计算机数据的安全性。
[0014]
3)未落入数据访问权限的数据采用加密+隐藏的方式储存,可以尽可能的避免不在权限内的数据的暴露。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计算机数据安全系统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17]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数据安全系统,包括:身份监测模块,用于实现用户身份的动态监测;权限配置模块,用于根据不同的用户身份监测结果配置不同的数据访问、操作权限、内外网连接权限;操作状态监测模块,用于通过脚本录制+实时监控的方式实现当前用户操作状态的实时监控;数据动态监测模块,用于实现数据库内载数据动态的监测,每一个数据动态行为都会触发短信编辑发送模块,短息编辑发送模块用于将发生的数据动态行为以短信的方式发送到对应的管理者终端,管理者终端录入对应的秘钥方可完成对应数据动态行为的保存操作。
[0018]
本实施例中,所述身份监测模块以定时弹出身份识别对话框的模式要求用户按指示完成身份的识别操作;用户需录入对应的身份信息,比如动态短信验证码、生物特征等,方可通过身份识别,在预设的时间内,用户未录入身份信息,则判定身份识别失败,访问权限切断模块启动。
[0019]
本实施例中,未落入数据访问权限的数据采用加密代码化+隐藏的方式储存。
[0020]
本实施例中,所述操作状态监测模块以静态jar包的形式部署于计算机上。所述操作状态监测模块基于操作状态识别模型实现操作脚本数据的实时识别评估。所述操作状态识别模块基于历史操作状态脚本数据及其对应的操作行为及安全指数训练所得。
[0021]
本实施例中,权限配置模块内载一数据转换模块,用于将落入访问、操作权限内的数据转换成可访问、可操作状态。
[0022]
本实施例中,权限配置模块内载一访问权限切断模块,在身份动态监测异常和/操作状态监测结果异常时启动,以随机加密的方式实现整个数据库数据的锁定、包裹操作。
[0023]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