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播放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0494969发布日期:2022-06-22 03:51阅读:75来源:国知局
耳机播放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计算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但不限于一种耳机播放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通过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甚至是穿戴式设备等终端设备进行娱乐,例如,在闲暇时光,终端用户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听音乐、看视频来舒缓精神。为了获得更好的听觉感受,也为了避免影响到同一空间下的其他人们,用户会选择佩戴耳机。耳机能够有效隔绝外部环境中的噪声,从而向用户提供更优质的音频播放服务,尤其是当耳机是具有降噪功能的降噪耳机时,其可以实时降低环境噪音而让自身的音频输出达到最大,呈现最佳收听效果。
3.不过,耳机尤其是降噪耳机,不仅隔绝了环境噪声,但同时也隔绝了环境中对用户而言比较重要的声音,容易使得用户错过环境中重要的声音信息,例如,用户乘坐公共交通时,降噪耳机的存在可能使得用户听不见公共交通工具的站点播报,这在某些场景下会给用户带来巨大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播放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无法获知特定场景下耳机所隔绝的外部环境声音。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播放控制方法,包括:
6.检测耳机当前所处场景的实时场景参数;
7.将所述实时场景参数与参数库中的待控场景参数进行匹配,所述参数库中的至少一个待控场景参数为在所述耳机被执行第一反降噪操作时学习到的所述耳机所处场景的场景参数;
8.在所述实时场景参数与所述参数库中任一待控场景参数匹配成功后,执行第二反降噪操作。
9.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耳机播放控制装置,包括:
10.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耳机当前所处场景的实时场景参数;
11.匹配单元,用于将所述实时场景参数与参数库中的待控场景参数进行匹配,所述参数库中的至少一个待控场景参数为在所述耳机被执行第一反降噪操作时学习到的所述耳机所处场景的场景参数;
12.反降噪单元,用于在所述实时场景参数与所述参数库中任一待控场景参数匹配成功后,执行第二反降噪操作。
13.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通信总线;
14.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15.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耳机播放
控制方法的步骤。
16.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耳机播放控制方法的步骤。
17.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播放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预先检测第一反降噪操作,并获取检测到第一反降噪操作时耳机对应的场景参数,从而识别出用户需要提升环境声音被接收到、被听到概率的场景,确定出用户在哪些场景下需要听取环境声音,并将这些场景作为待控场景,将这些场景对应的场景参数作为待控场景参数存储在参数库中。在后续过程中,检测耳机当前所处场景的实时场景参数,并将实时场景参数与参数库中预存的待控场景参数进行匹配,从而确定当前场景是否是需要提升环境声音被接收到的场景,即是否是需要对耳机执行第二反降噪操作的待控场景。如果实时场景参数与参数库中一待控场景参数匹配成功,则自动执行第二反降噪操作,通过该第二反降噪操作来提升用户听到环境声音的概率。可以理解的是,用户针对耳机进行第一反降噪操作的场景通常都是用户需要听取环境声音的场景,所以,电子设备基于用户手动的操作结合耳机的实时场景参数可以自动学习并归纳出用户需要听取环境声音的待控场景,以供后续过程中自动准确识别出存在声能限制的待控场景,并自动在这些待控场景下对耳机执行第二反降噪操作,避免用户错过环境中对其重要的声音。待控场景的归纳基于用户的历史操作,符合用户习惯,相当于是针对用户的“个性化待控场景定制”,从而提升了耳机播放控制的智能化程度,使得特定场景下耳机所隔绝的外部环境声音被获知。
18.本发明其他特征和相应的有益效果在说明书的后面部分进行阐述说明,且应当理解,至少部分有益效果从本发明说明书中的记载变的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播放控制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20.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识别待控场景并存储待控场景参数的一种流程图;
21.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关联场景参数是否适宜作为待控场景参数进行验证的一种流程图;
22.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过自动减小耳机的输出声能实现第二反降噪操作后的控制流程图;
23.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播放控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种硬件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的一种硬件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的一种终端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播放控制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9.实施例一:
30.为了避免用户在佩戴耳机听音的过程中错过外部环境中的重要声音,相关技术中主要的做法是:在耳机出厂前,预先设置一些声音,并将这些声音的音频数据存储在耳机的存储器中;在用户使用耳机的过程中,音频采集单元采集环境声音信号,并将采集到的环境声音信号与预设音频数据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则将采集到的环境声音信号通过耳机播放给用户,从而使得用户听到环境声音。不过在这种方案中,用户能否听到对其重要的环境声音,取决于耳机厂家是否能将对用户而言较为重要的声音的音频数据存储在耳机中,但不同用户而言,同一环境中的重要声音不同,对于一个用户而言,不同环境中的重要声音也不同,因此耳机厂家很难兼顾到每一个用户、每一种场景,所以,这种方案中耳机不可能识别出对用户而言所有的重要声音,用户还是很容易因错过环境中重要声音而遭遇尴尬处境。
31.对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播放控制方法,该耳机播放控制方法可以通过一个电子设备实现,也可以通过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电子设备配合实现,请参见图1示出的该耳机播放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32.s102:检测耳机当前所处场景的实时场景参数。
33.所谓实时场景参数是指当前场景的场景参数,在本实施例中,耳机的实时场景参数能够表征耳机当前所处的场景。可以理解的是,不同场景中环境中的声音不同,例如,当用户在办公室工作的场景中,会存在键盘敲击声音;当用户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环境中就存在站点播报声音;当用户路边行走时,基本都会有汽车引擎想动以及鸣笛声。所以在一些示例中,可以通过检测环境声音信号来体现耳机所处的场景。
34.在本实施例的另外一些示例中,耳机所处的场景可以通过其状态信息来体现,例如,耳机是处于佩戴状态还是未佩戴状态,是处于运动状态还是静止状态等,如果耳机处于佩戴状态,而且同时处于运动状态,那么用户应该是佩戴着耳机在移动。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的其他一些示例中,耳机的状态信息除了包括佩戴状态信息与运动状态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以外,还可以包括其他状态信息,例如温度状态信息、湿度状态信息等。而且,即便是运动状态信息,也可以进一步根据运动速度的大小细化为多个等级。
35.可以理解的是,环境声音信号可以通过音频采集单元进行采集,该音频采集单元可以设置在耳机上,也可以设置在与耳机通信连接的终端上,或者该音频采集单元还可以独立于耳机与终端存在。通常情况下,音频采集单元可以位于终端或耳机上,而且,考虑到终端,尤其是移动终端,例如手机、穿戴式设备等在一些场景下采集到的环境声音信号与用户实际的环境声音信号不符,例如,当手机被用户放在衣服口袋内时,会与衣服口袋产生摩擦声,这种摩擦声会被手机的音频采集单采集到,而且因为口袋对外界声音的阻挡,会使得摩擦声称为手机音频采集单元采集到的比较主要的环境声音。但事实上,用户即便不佩戴耳机,也是听不到这种摩擦声的,所以,在该情况下,用户所处环境的环境声音与手机所处环境的环境声音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采用手机上音频采集单元采集到的环境声音信号不能作为用户所处环境的声音信号。但通常情况下,用户佩戴耳机时,耳机所处环境的环境声音与用户所处环境的环境声音是一致的,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采用耳机上的音频采集单元来进行环境声音信号的采集。
36.耳机状态信息可以通过传感器进行采集,例如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红外传感
器、重力传感器(陀螺仪)等几种中的至少一种。其中用于检测耳机佩戴状态信息的传感器设置在耳机上,在本实施例中,用于检测耳机运动状态信息的传感器可以位于耳机上,在另一些示例中,考虑到耳机会随着用户的移动而移动,移动终端也通常是被用户随身携带的,因此,也可以采用部署在移动终端上的传感器来检测耳机的运动状态信息。还有一些示例中,耳机与终端上均部署有用于采集耳机运动状态信息的传感器,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耳机上的传感器与终端上的传感器共同采集耳机的状态信息。
37.在一些示例中,耳机的实时场景参数可以仅包括环境声音信号,在另一些示例中,耳机的实时场景参数可以仅包括耳机的状态信息。不过,在本实施例中,耳机的实时场景参数可以同时包括环境声音信号与耳机的状态信息。
38.s104:将实时场景参数与参数库中的待控场景参数进行匹配。
39.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获取到耳机的实时场景参数后,可以将实时场景参数与参数库预先存储的待控场景参数进行匹配,确定实时场景参数是否与参数库中任一待控场景参数匹配。其中待控场景是指需要提升环境声音被接收到的概率的场景,因此,待控场景参数实际上就是耳机在待控场景对应的实时场景参数。
40.可以理解的是,参数库中可以存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待控场景参数,每一个待控场景参数对应一种待控场景。在本实施例中,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待控场景是由电子设备自动识别出的,对应地,参数库中至少一个待控场景参数也是电子设备自动确定的,不需要程序人员或者用户手动设置:参数库中预存的至少一个待控场景参数是检测到耳机被执行第一反降噪操作时学习到的耳机所处场景的场景参数。应当明白的是,“降噪操作”就是减小用户听到环境声音的概率的操作,那么,“反降噪操作”就是能够提升用户听到环境声音的概率的操作。为了提升环境声音被用户耳朵听到的概率,至少可以采用这样两种途径:第一,减小耳机输出到用户耳朵的声能的操作;第二,采集环境声音信号,并将环境声音信号通过耳机输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降噪操作”是指通过手动方式提升环境声音被接收到的概率。与第一反降噪操作对应的还有第二反降噪操作,第二反降噪操作是指在无须用户手动操作情况下自动执行的反降噪操作。
4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降噪操作可以包括手动声能限制操作与手动控制耳机输出环境声音信号的操作。
42.可以理解的是,手动声能限制操作是用户操作,是用户为了减小其耳朵所接收的耳机声能的操作,例如,手动声能限制操作可以是用户手动降低耳机输出音量的操作,或者也可以是用户手动控制音频播放停止的操作,还有一些示例中,手动声能限制操作可以是用户在耳机播放期间摘下处于佩戴状态的耳机的操作。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在一些示例中,手动声能限制操作可以是以上三种操作中几种的组合:例如用户在手动降低耳机的输出音量的同时摘下了原本处于佩戴状态的耳机,这也算是一种手动声能限制操作;在另一些示例中,用户手动控制音频播放停止后又立即摘下原本处于佩戴状态的耳机,这种操作也算是一种手动声能限制操作。
43.手动控制耳机输出环境声音信号的操作可以包括用户下发指令,指示电子设备采集环境声音信号,然后将环境声音信号通过耳机播放。例如,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中,耳机上设置有环境音采集控制按键,用户若想听到环境声音,则可以按下该按键,耳机接收到用户的指令后,就可以对环境声音信号进行采集,并将采集到的声音信号输出给用户。当
然,在本实施例的其他一些示例中,环境声音信号也可以由与耳机通信连接的终端根据用户指令采集。
44.下面结合图2示出的流程对电子设备识别待控场景,存储待控场景参数的流程进行说明:
45.s202:检测耳机当前所处场景的实时场景参数并监测针对耳机的第一反降噪操作。
46.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在检测到终端与耳机建立通信连接之后,实时检测耳机所处场景的场景参数,并监测针对耳机的第一反降噪操作。检测实时场景参数的过程和检测第一反降噪操作的过程均可以周期性执行,不过,这两个检测过程的检测周期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47.s204:判断是否监测到第一反降噪操作。
48.若检测结果为是,则执行s206,否则继续执行s202。
49.s206:确定与第一反降噪操作在时间上对应的场景参数作为第一反降噪操作的关联场景参数。
50.应当明白的是,如果检测到了第一反降噪操作,则电子设备需要确定与该第一反降噪操作对应的实时场景参数,而且,通常情况下,用户是因为环境中已经出现了对其而言较为重要的声音才会执行第一反降噪操作,因此,电子设备确定与检测到的第一反降噪操作对应的实时场景参数,实际上是在回溯第一反降噪操作发生前、发生时耳机的场景参数。所以,在检测到第一反降噪操作后,电子设备可以将在时间上与该第一反降噪操作对应的场景参数与该第一反降噪操作关联,作为该第一反降噪操作的关联场景参数。
51.s208:将关联场景参数作为待控场景参数存储至参数库。
52.确定出第一反降噪操作的关联场景参数后,电子设备可以直接将该关联场景参数作为待控场景参数进行存储,因为用户在最近在关联场景参数所对应的场景中,具有限制耳机声能的需求,因此,用户未来在相应的场景中也极有可能具有限制耳机声能的需求,所以,可以将关联场景参数所对应的场景作为待控场景,在此基础上,关联场景参数也就是待控场景参数。
53.考虑到用户某些第一反降噪操作是偶发性的,不具备产生规律,例如,在某一时刻,有陌生人拦住了在人行道上行走的用户问路,为了听见对方的问题,也出于礼貌,用户摘下了耳机。在这种情况下,电子设备可以检测到第一反降噪操作,同时也能基于实时场景参数的检测确定出该第一反降噪操作对应的关联场景参数。但事实上,该关联场景参数并不适宜作为待控场景参数,因为用户并不会每次在通常场景下都被拦下问路,所以,如果电子设备将该关联场景参数作为待控场景参数进行存储之后,就会导致在后续一些场景中原本不存在对用户而言重要的环境声音,但是因为耳机的实时场景参数与存储的待控场景参数匹配,所以对应的场景也会被识别为待控场景。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学习耳机所处场景的场景参数,得到待控场景参数的流程:
54.s302:在检测到第一反降噪操作时,确定与第一反降噪操作在时间上对应的场景参数作为第一反降噪操作的关联场景参数。
55.在学习耳机所处场景的场景参数作为待控场景参数的过程中,如果检测到第一反降噪操作,则电子设备确定与该第一反降噪操作对应的实时场景参数,确定出的实时场景
参数就是与第一反降噪操作对应的关联场景参数。
56.s304:继续检测耳机所处场景的实时场景参数,并将检测到的实时场景参数与关联场景参数进行匹配。
57.由于用户在关联场景参数所对应的场景中执行第一反降噪操作是偶发性的,为了避免将这种偶发性第一反降噪操作对应的场景参数作为待控场景参数,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获取到关联场景参数后会继续检测耳机所处场景的实时场景参数,从而对关联场景参数进行验证。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对关联场景参数进行验证实际上就是确定当再次出现关联场景参数对应的场景时,用户是否会再次执行第一反降噪操作。如果用户再次执行了第一反降噪操作,则说明用户在该场景下的第一反降噪操作并不是偶然性质的,用户在该场景下确实很大概率有降低耳机声能的需求,因此,可以将对应的关联场景参数作为待控场景参数。反之,如果用户没有再次执行第一反降噪操作,则说明用户之前的第一反降噪操作是偶然性质的,那么对应的关联场景参数自然也就不应该被作为待控场景参数进行存储。
58.所以,电子设备会在确定关联场景参数后,获取耳机的实时场景参数,并将实时场景参数与关联场景参数进行匹配,也确定关联场景参数对应的场景是否再现。可选地,因为电子设备在检测到第一反降噪操作,并确定该第一反降噪操作对应的关联场景参数后,不确定合适会再次检测到关联场景参数,因此,电子设备在确定出一个关联场景参数后,可以先将该关联场景参数进行存储,不过该关联场景参数需要与电子设备中的待控场景参数进行分别存储。
59.s306:当实时场景参数与关联场景参数匹配成功时,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监测针对耳机的第一反降噪操作。
60.如果电子设备后续检测到的实时场景参数与关联场景参数匹配成功,则电子设备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监测针对耳机的第一反降噪操作。应当明白的是,电子设备监测针对耳机的第一反降噪操作,实际上就是监测用户在再现的关联场景中是否会再次手动的减小耳机输出到其耳朵的声能或者手动控制耳机输出环境声音信号。第一预设时长可以从电子设备确定实时场景参数与关联场景参数匹配成功起计算。第一预设时长可以由程序人员设置,也可以由用户自定义。
61.s308: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检测到第一反降噪操作后,将关联场景参数作为待控场景参数存储至参数库。
62.如果电子设备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检测到用户的第一反降噪操作,则说明用户在同样的关联场景下执行第一反降噪操作并不是偶然性质的,因此,该关联场景应该被识别且待控场景,关联场景对应的关联场景参数已经被作为待控场景参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电子设备会将关联场景参数作为待控场景参数进行存储。可以理解的是,用户首次在关联场景下执行的第一反降噪操作,与其在再现的关联场景下执行的第一反降噪操作可以不同的,例如,用户首次在关联场景下通过摘下处于佩戴状态的耳机实现了第一反降噪操作,但在再现的关联场景中,用户可以通过控制音频播放停止来完成第一反降噪操作。
63.如果电子设备没能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检测到用户的第一反降噪操作,则说明用户之前在关联场景下执行第一反降噪操作是偶然性质的,因此,该关联场景不应该被识别且待控场景,电子设备可以丢弃对应的关联场景参数。
64.s106:在实时场景参数与参数库中任一待控场景参数匹配成功后,执行第二反降噪操作。
65.如果电子设备获取到的实时场景参数与预存的某一待控场景参数匹配成功,则说明对应的待控场景再现了,外界环境中存在对用户而言比较重要的声音,为了避免用户错过该声音,电子设备可以自动执行第二反降噪操作。
66.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第二反降噪操作可是减小耳机的输出声能,例如降低耳机的输出音量,或者是暂停音频播放。因为耳机自身输出声能的降低,使得用户耳朵接收的耳机输出声能降低,在这种情况下,用户耳朵就能听到更多其他声音,这就包括外界环境中的声音。
67.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些示例中,第二反降噪操作可以由电子设备采集环境声音信号,然后通过耳机向用户耳朵输出采集到的环境声音信号实现。在这种情况下,耳机本身的输出声能可以不用降低,但因为耳机本身播放的内容就包含环境声音,因此,用户听见环境声音的概率大大提升。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耳机在向用户播放环境声音信号时,可以暂停原本在播放的音频,或者也可以将二者一起播放。在一种示例中,耳机将原本在播放的音频与环境声音信号一起叠加播放时,可以适当降低原本音频的音量。
6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播放控制方法,可以在不依赖人为设置场景或音频的情况下,基于用户历史操作自动学习并确定出需要用户关注环境声音的场景,并基于耳机的所处场景的实时场景数据识别出这些场景,然后在这些场景下自动对耳机进行声能限制,避免用户错过环境中对其重要的声音,提升了用户体验。
69.实施例二:
70.可以理解的是,用户的习惯是会不停变化的,当一个场景的场景参数被电子设备作为待控场景参数存储以后,并不意味着在今后任何时刻只要检测到与该待控场景参数匹配的实时场景参数都代表着环境中一定有用户关注的重要声音。例如在t1-t2时段内,一场景中存在用户关注的声音,因此只要电子设备识别到表征该场景重现的场景参数,就可以确定环境中存在用户关注的声音;但在t2时段以后,用户对该场景中的声音就不关注了,那么电子设备在该场景中自动执行的第二反降噪操作就不是用户所期望的了,用户在电子设备针对耳机进行自动第二反降噪操作后,可能会手动消除该第二反降噪操作带来的影响,例如,如果电子设备执行的第二反降噪操作是限制耳机输出声能的操作,则用户可能会执行第一声能提升操作,控制耳机提升其输出到用户耳朵的声能。这种情况说明用户的习惯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对应的待控场景参数可能已经失效。因此,电子设备需要基于检测判断用户习惯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否需要对预存的待控场景参数进行调整。
71.下面结合图4示出的流程来对电子设备通过减小耳机的输出声能实现第二反降噪操作后的控制流程进行说明:
72.s402:在第二预设时长内监测针对耳机的第一声能提升操作。
[0073]“第一声能提升操作”是通过传感器或者输入单元检测到的提升耳机输出到其耳朵的声能的操作,是用户通过手动方式提升耳机输出到其耳朵的声能的操作,基于对手动声能限制操作的介绍可知,第一声能提升操作可以包括:在耳机播放期间戴上原本被摘下的耳机、手动提升耳机的输出音量、手动控制音频播放开始。
[0074]
这里第二预设时长可以从电子设备自动执行第二反降噪操作起计算。第二预设时
长可以由程序人员设置,也可以由用户自定义。
[0075]
s404:判断是否在第二预设时长内检测到第一声能提升操作。
[0076]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s406,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s412。
[0077]
s406:记录针对目标待控场景参数执行第一声能提升操作的累计次数。
[0078]
这里所说的“目标待控场景参数”是指之前从预存的待控场景参数中匹配出的待控场景参数,例如,假定电子设备预先存储了待控场景参数a、待控场景参数b以及待控场景参数c,电子设备在某一时刻获取到的耳机的实时场景参数与待控场景参数a匹配成功,那么待控场景参数a就是目标待控场景参数,电子设备根据匹配结果自动执行第二反降噪操作后,会判断是否在第二预设时长内检测到第一声能提升操作,若判断结果为是,则电子设备将待控场景参数a执行第一声能提升操作的累计次数增加“1”。
[0079]
s408:判断目标待控场景参数对应的累计次数是否已预设次数。
[0080]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s410,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s412。
[0081]
本实施例中,预设次数可以由程序人员设置,也可以由用户自定义设置,可以理解的是,预设次数的大小体现了电子设备量一个待控场景参数确定为失效的难度大小:预设次数的值越大,则待控场景参数越难被确定为失效,反之,预设次数的值越小,则待控场景参数越容易被确定为失效。
[0082]
s410:将目标待控场景参数删除。
[0083]
如果经过判断确定在目标待控场景参数下,用户在电子设备执行第二反降噪操作后手动进行声能提升的次数已经超过预设次数,则说明目标待控场景参数已经失效,电子设备可以将该目标待控场景参数删除。
[0084]
s412:判断耳机的实时场景参数与目标待控场景参数是否匹配。
[0085]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继续执行s412,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s414。
[0086]
s414:执行第二声能提升操作,以提升耳机的输出声能。
[0087]
由于耳机的实时场景参数与目标待控场景参数不匹配,则说明耳机所处场景发生了变化,其不再处于目标待控场景参数对应的待控场景中,因此,环境中可能已经不存在用户关注的声音了,因此,电子设备可以自动执行声能提升操作,即执行第二声能提升操作,从而将耳机的输出声能,例如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电子设备执行第二声能提升操作时,可以将二级输出声能恢复到执行第二反降噪操作之前的水平。
[0088]
例如,假定在t1时刻,用户佩戴着耳机,耳机原本的输出音量为k1,在此情形下,电子设备确定耳机对应的场景参数与待控场景参数b匹配成功,则电子设备将会降低耳机的输出音量,例如降低为k2;则在电子设备确定耳机对应的场景参数与待控场景参数b不再匹配后,电子设备可以再次控制耳机按照k1的输出音量进行音频播放。又例如,假定电子设备确定耳机对应的场景参数与待控场景参数b匹配成功后,其控制音频播放停止,则在确定耳机对应的场景参数与待控场景参数b不再匹配后,电子设备可以控制耳机按照之前的输出音量k1继续音频播放。
[0089]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电子设备检测到用户讲话,则外界环境中极有可能存在着用户关注的重要声音,因此,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电子设备还可以预先存储用户的声音特征信息,然后通过采集环境声音信号,并基于预先存储的声音特征信息来识别环境声音信号中是否包含用户声音。若识别到用户声音,则电子设备可以自动执行第二反降噪操作。
[0090]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是耳机本身,也可以是与耳机连接的终端,甚至还可以是独立于耳机与终端的其他设备,例如,在一种示例中,耳机与手机通信连接,而电子设备则是是分别与耳机以及手机连接的穿戴式设备。毫无疑义的是,前述电子设备的功能也可以由两个甚至多个实体设备共同实现,例如,前述耳机播放控制方法的一部分流程可以由耳机实现,另一部分流程则可以由同耳机通信连接的终端实现。如,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耳机可以检测耳机当前所处场景的实时场景参数。然后将采集到的实时场景参数传输给终端,终端接收到实时场景参数后,将实时场景参数与预存的待控场景参数进行匹配,若实时场景参数与某一待控场景参数匹配成功,则执行第二反降噪操作,提升用户听到环境声音的概率。
[0091]
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基于用户操作监测预存待控场景参数的有效性,并及时清除已经失效的待控场景参数,避免基于这些待控场景参数对耳机进行错误地声能限制,提升了待控场景识别的准确性,有利于增强用户体验。
[0092]
实施例三:
[0093]
本实施例首先提供一种耳机播放控制装置,请参见图5:耳机播放控制装置50包括检测单元502、匹配单元504以及反降噪单元506,其中,检测单元502用于检测耳机当前所处场景的实时场景参数;匹配单元504用于将所述实时场景参数与参数库中的待控场景参数进行匹配,所述参数库中的至少一个待控场景参数为在所述耳机被执行第一反降噪操作时学习到的所述耳机所处场景的场景参数;反降噪单元506用于在所述实时场景参数与所述参数库中任一待控场景参数匹配成功后,执行第二反降噪操作,所述第一反降噪操作与所述第二反降噪操作均用于提升环境声音被接收到的概率。
[0094]
耳机播放控制装置50可以实现前述耳机播放控制方法的流程,其执行耳机播放控制方法的具体细节请参见前述实施例的介绍,这里不再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耳机播放控制装置50可以部署在耳机上,也可以部署在与耳机通信连接,作为耳机音频源的终端上。甚至在其他一些示例中,耳机播放控制装置50还可以部署在独立于耳机与终端以外的设备上,该设备可以与耳机及终端通信连接。
[009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计算机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可移除或不可移除的介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光盘只读存储器),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
[0096]
该存储介质中可以存储有一个或多个可供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编译并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在本实施例中,该存储介质可以存储有耳机播放控制程序。其中,耳机播放控制程序可供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实现前述实施例介绍的任意一种耳机播放控制的流程。
[0097]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装置,该计算机可读装置上存储有如上所示的计算机程序。本实施例中该计算机可读装置可包括如上所示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电子设备,例如,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
设备,如图6所示:电子设备6包括处理器61、存储器62以及用于连接处理器61与存储器62的通信总线63,其中存储器62可以为前述存储有耳机播放控制程序的存储介质。在一些示例中,处理器61可以读取耳机播放控制程序,进行编译并执行实现前述实施例中介绍的耳机播放控制方法的流程。
[0098]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耳机与一种终端,在一种可选的情况下,耳机和终端相互配合以实现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播放控制方法:
[0099]
请参见图7,图7示出的耳机70包括检测单元71、音频输出单元72、第一通信单元73以及控制器74,其中,检测单元71、音频输出单元72以及第一通信单元73均与控制器74通信连接。另外,耳机70通过第一通信单元73与终端通信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耳机70与终端的通信连接可以是有线连接,也可以是无线连接。
[0100]
音频输出单元72用于在控制器74的控制下,输出由第一通信单元73从终端处接收的音频数据,例如播放歌曲或者视频的声音。
[0101]
检测单元71用于在控制器74的控制下,检测耳机70当前所处场景的实时场景参数。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检测单元71可以包括声音检测单元与状态检测单元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示例中,检测单元71中可以同时包括声音检测单元与状态检测单元,其中声音检测单元用于采集耳机70所处环境的环境声音信号,例如,声音检测单元可以是部署于耳机70上的麦克风。状态检测单元可以包括部署在耳机上的各类传感器,包括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重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几种中的至少一种。
[0102]
第一通信单元73除了用于从终端侧接收音频数据以外,还可以将检测单元71采集到的实时场景参数传输给终端,以供终端将实时场景参数与预存的待控场景参数进行匹配。
[0103]
请进一步参见图8:终端80包括第二通信单元81、处理器82、存储器83,处理器82分别与第二通信单元81、存储器83通信连接,且终端80通过第二通信单元81与耳机通信连接。
[0104]
第二通信单元81用于在处理器82的控制下向耳机传输音频数据,通过耳机实现音频播放;另外,第二通信单元81还用于接收耳机传输的表征耳机当前所处场景的实时场景参数。
[0105]
处理器82用于将实时场景参数与存储器83预存的待控场景参数进行匹配,待控场景参数为此前检测到第一反降噪操作时耳机对应的场景参数,第一反降噪操作为通过手动方式减小耳机输出到用户耳朵的声能的操作;若实时场景参数与某一待控场景参数匹配成功,则处理器82自动执行第二反降噪操作,第二反降噪操作能够提升用户听到环境声音的概率。
[0106]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示例中,处理器82获取到的实时场景参数可以一部分来自于耳机,一部分来自于终端80自身的采集单元,例如终端80上也设置有音频采集单元,如麦克风,设置有各类传感器,处理器82可以将终端80上采集单元采集到的实时场景参数一级从耳机处接收到的实时场景参数结合,得到综合场景参数,该综合场景参数由两种来源不同的实时场景参数结合得到,可更准确地确定出耳机当前所处场景。
[0107]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处理器82可以监测针对耳机的第一反降噪操作。在检测到第一反降噪操作时,处理器82确定与第一反降噪操作在时间上对应的场景参数作为第一反降噪操作的关联场景参数,然后将关联场景参数作为待控场景参数存储在存储器83
中。
[0108]
可选地,处理器82确定与第一反降噪操作在时间上对应的场景参数作为第一反降噪操作的关联场景参数后,还可以将实时场景参数与关联场景参数进行匹配。若实时场景参数与关联场景参数匹配成功,则处理器82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监测针对耳机的第一反降噪操作;若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检测到第一反降噪操作,则处理器82将关联场景参数作为待控场景参数存储在存储器83中。
[0109]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存储器83中还存储有用户的声音特征信息,处理器82可以通过终端80自身的麦克风,或者是耳机上的麦克风采集环境声音信号,然后根据存储器83中存储声音特征信息在采集到的环境声音信号中识别用户声音。识别到用户声音后,处理器82自动执行第二反降噪操作。
[0110]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处理器82自动执行第二反降噪操作时,可以通过第二通信单元81向耳机传输控制指令,指示耳机减小其输出声能。例如指示耳机降低其输出音量。或者处理器82可以直接控制音频停止播放,从而使得第二通信单元81暂时停止向耳机传输音频数据。还有一些示例中,处理器82可以通过终端80自身的麦克风,或者是耳机上的麦克风采集环境声音信号,并控制第二通信单元81将采集到的环境声音信号传输给耳机,让耳机输出采集到的环境声音信号。
[0111]
在一些示例中,假定与实时场景参数匹配成功的待控场景参数为目标待控场景参数,则处理器82自动减小耳机的输出声能之后,可以在第二预设时长内监测手动声能提升操作,手动声能提升操作为通过手动方式增大耳机输出到用户耳朵的声能的操作。若处理器82在第二预设时长内检测到手动声能提升操作,则起记录目标待控场景参数下执行手动声能提升操作的累计次数;若该目标待控场景参数对应的累计次数超过预设次数,则处理器82将目标待控场景参数从存储器83中删除。
[0112]
若在第二预设时长内未检测到手动声能提升操作,且确定耳机的实时场景参数与目标待控场景参数不匹配时,则处理器82自动将耳机的输出声能恢复到执行第二反降噪操作之前的水平。
[0113]
可见前述耳机70与终端80可以相互配合实现前述实施例中的耳机播放控制方法,至于耳机70与终端80实现耳机播放控制方法的细节,请参见前述实施例的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0114]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耳机播放控制系统,请参见图9所示,该耳机播放控制系统9中包括耳机70以及与该耳机70通信连接的终端80,其中耳机70为图7中对应的耳机,终端80为图8中对应的终端。
[0115]
图9仅用于对耳机70和终端80的连接做出示例说明,耳机70不局限于图9所示的有线耳机,还可以为与终端80通信连接的其他类型耳机。可选地,耳机70可以为无线耳机,如蓝牙耳机。
[0116]
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播放控制系统、耳机、终端、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基于用户手动的操作结合耳机的实时场景参数可以自动归纳出用户需要听取环境声音的待控场景,以供后续过程中自动准确识别出存在声能限制的待控场景,并自动在这些待控场景下对耳机进行声能限制,避免用户错过环境中对其重要的声音。待控场景的归纳基于用户的历史操作,符合用户习惯,相当于是针对用户的“个性化待控场景定制”,从而提升了耳机
播放控制的智能化程度,增强了用户体验。
[0117]
可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来实现)、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
[0118]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计算机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所以,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0119]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