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读取智能穿戴设备交互信息的点读装置及其分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611397发布日期:2021-11-27 01:08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读取智能穿戴设备交互信息的点读装置及其分析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点读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读取智能穿戴设备交互信息的点读装置,更具体涉及一种读取智能穿戴设备交互信息的点读装置及其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设备越来越普遍化,比如智能手机、电脑、电视等,随之智能穿戴设备也成为了智能设备的衍生品,比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该类的智能穿戴设备使用在儿童群体,主要是为了监测儿童的阅读专注力、阅读频率、阅读时间等,而点读装置,则是为了查询、监视智能穿戴设备的监测结果。
3.但是现有的读取智能穿戴设备交互信息的点读装置在使用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有待改善,首先,现有的读取智能穿戴设备交互信息的点读装置只能够通过蓝牙短距离读取智能穿戴设备的信息参数,但是,当青年给家里儿童佩戴该类的智能穿戴设备的时候,其目的就是用于监测儿童的阅读专注力、阅读频率、阅读时间等,但是由于青年无法持续陪伴在儿童身边,现有的点读装置无法远程点读智能穿戴设备的监测信息,导致不适用于该类人群,降低了适用范围;其次,现有的读取智能穿戴设备交互信息的点读装置不具备警示功能,不具备判断监测参数是否存在不符合设置阈值,无法在阅读专注力、阅读频率、阅读时间等不符合设置范围的时候向人们发出警告,功能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读取智能穿戴设备交互信息的点读装置只能够通过蓝牙短距离读取智能穿戴设备的信息参数,但是,当青年给家里儿童佩戴该类的智能穿戴设备的时候,其目的就是用于监测儿童的阅读专注力、阅读频率、阅读时间等,但是由于青年无法持续陪伴在儿童身边,现有的点读装置无法远程点读智能穿戴设备的监测信息,导致不适用于该类人群,降低了适用范围;其次,现有的读取智能穿戴设备交互信息的点读装置不具备警示功能,不具备判断监测参数是否存在不符合设置阈值,无法在阅读专注力、阅读频率、阅读时间等不符合设置范围的时候向人们发出警告,功能性差。
5.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读取智能穿戴设备交互信息的点读装置,包括cpu、触摸屏、功能按键、蓝牙模块、iot通讯模块和分析模块;
6.所述cpu用于处理、执行各个模块的命令;
7.所述触摸屏用于触摸控制操作点读装置;
8.所述功能按键用于控制点读装置启闭工作;
9.所述蓝牙模块用于短距离蓝牙方式无线传输;
10.所述iot通讯模块用于广域网方式无线传输;
11.所述nfc近场通信模块可以实现一碰即传功能,方便点读装置与智能穿戴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12.优选的,该点读装置包括蓝牙点读和iot云端点读,所述蓝牙点读在使用时具体处
理步骤如下:
13.s1:开始,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打开无线传输功能且生成本地账户和本地密钥:
14.s2:搜索,通过所述点读装置的蓝牙模块搜索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本地账户;
15.s3:配对,在所述点读装置中输入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交互密钥,向穿戴设备发送配对交互命令;
16.s4:同意,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接收所述点读装置发送的配对交互命令且通过该命令,使得智能穿戴设备与读写装置通过蓝牙连接,并且相互储存/记录蓝牙以连接配对密钥,当智能穿戴设备使用者摘下智能穿戴设备时,蓝牙断开连接,当二次使用时,智能穿戴设备使用者佩戴上智能穿戴设备后,通过储存/记录的连接配对密钥,使得智能穿戴设备与点读装置蓝牙自动连接;
17.s5:发送,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向所述点读装置发送交互信息参数;
18.s6:接收,所述点读装置接收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交互信息参数;
19.s7:分析、显示,所述点读装置通过触摸屏显示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交互信息参数、分析结果参数、数据库阈值参数。
20.优选的,所述s3中,配对不成功时,重新搜索所述智能穿戴设备账户信息并且确认无误,重新输入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交互密钥。
21.优选的,所述iot云端点读在使用时具体处理步骤如下:
22.a1:开始,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将交互信息同步至云端服务器,并且生成云端账户和云端密钥;
23.a2:搜索,通过所述点读装置的iot通讯模块搜索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云端账户;
24.a3:配对,在所述点读装置中输入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云端密钥,向穿戴设备云端服务器发送配对交互命令;
25.a4:同意,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云端服务器验证云端密钥,确认通过(是/否);
26.a5:确认通过后,通过iot通讯模块点读云端服务器信息参数,并且进行分析、显示。
27.优选的,所述步骤a1中,云端服务器包括分区单元和时钟单元,分类单元将智能穿戴设备同步的监测参数进行分区,依次分为a区、b区、c区......n区,时钟单元对各个分区添加时间信息。
28.优选的,所述分析模块包括对比模块、数据库和警示模块,所述数据库包括数据单元和储存单元。
29.一种读取智能穿戴设备交互信息点读装置的分析方法,该分析方法具体包括如下处理步骤:
30.步骤一:数据库通过储存模块在数据单元内储存相应的阅读频率、阅读时间等固定的阈值范围;
31.步骤二:对比模块将接收的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反馈的参数与数据库参数进行比对;
32.步骤三:比对结果反馈至cpu,当反馈的参数超出数据库设置的阈值时,警示模块发出警示信息。
33.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34.采用蓝牙点读和iot云端点读的双重点读方式,能够方便人们在蓝牙范围内的局域网中点读智能穿戴设备的信息参数,同时也可以在iot云端广域网内点读智能穿戴设备的信息参数,方便点读装置的使用者远程监测智能穿戴设备所监测的使用者阅读频率、阅读时间等信息,从而判断儿童的阅读专注力,进一步提高了整个点读装置的适用范围,实用性更高;
35.将智能穿戴设备监测的阅读频率、阅读时间等信息上传至云端服务器,然后在通过云端服务器进行查看,能够使得信息参数被备份在云端服务器内,避免出现信息丢失的现象;
36.在点读装置内储存相应的阅读频率、阅读时间等固定的阈值范围,当接收的参数与该阈值不符时,及时向点读装置的使用者发出警示,具备优异的监测功能,提高点读装置使用者对智能穿戴设备使用者阅读专注力的监视效果。
附图说明
37.图1是本发明的点读装置系统框图;
38.图2是本发明的点读装置处理步骤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40.如图1

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读取智能穿戴设备交互信息的点读装置,包括cpu、触摸屏、功能按键、蓝牙模块、iot通讯模块和分析模块;
41.所述cpu用于处理、执行各个模块的命令;
42.所述触摸屏用于触摸控制操作点读装置;
43.所述功能按键用于控制点读装置启闭工作;
44.所述蓝牙模块用于短距离蓝牙方式无线传输;
45.所述iot通讯模块用于广域网方式无线传输;
46.所述nfc近场通信模块可以实现一碰即传功能,方便点读装置与智能穿戴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47.该点读装置包括蓝牙点读和iot云端点读,所述蓝牙点读在使用时具体处理步骤如下:
48.s1:开始,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打开无线传输功能且生成本地账户和本地密钥:
49.s2:搜索,通过所述点读装置的蓝牙模块搜索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本地账户;
50.s3:配对,在所述点读装置中输入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交互密钥,向穿戴设备发送配对交互命令;
51.s4:同意,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接收所述点读装置发送的配对交互命令且通过该命令,使得智能穿戴设备与读写装置通过蓝牙连接,并且相互储存/记录蓝牙以连接配对密钥,当智能穿戴设备使用者摘下智能穿戴设备时,蓝牙断开连接,当二次使用时,智能穿戴设备使用者佩戴上智能穿戴设备后,通过储存/记录的连接配对密钥,使得智能穿戴设备与
点读装置蓝牙自动连接;
52.s5:发送,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向所述点读装置发送交互信息参数;
53.s6:接收,所述点读装置接收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交互信息参数;
54.s7:分析、显示,所述点读装置通过触摸屏显示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交互信息参数、分析结果参数、数据库阈值参数。
55.所述s3中,配对不成功时,重新搜索所述智能穿戴设备账户信息并且确认无误,重新输入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交互密钥。
56.所述iot云端点读在使用时具体处理步骤如下:
57.a1:开始,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将交互信息同步至云端服务器,并且生成云端账户和云端密钥;
58.a2:搜索,通过所述点读装置的iot通讯模块搜索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云端账户;
59.a3:配对,在所述点读装置中输入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云端密钥,向穿戴设备云端服务器发送配对交互命令;
60.a4:同意,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云端服务器验证云端密钥,确认通过(是/否);
61.a5:确认通过后,通过iot通讯模块点读云端服务器信息参数,并且进行分析、显示。
62.所述步骤a1中,云端服务器包括分区单元和时钟单元,分类单元将智能穿戴设备同步的监测参数进行分区,依次分为a区、b区、c区......n区,时钟单元对各个分区添加时间信息。
63.所述分析模块包括对比模块、数据库和警示模块,所述数据库包括数据单元和储存单元。
64.一种读取智能穿戴设备交互信息点读装置的分析方法,该分析方法具体包括如下处理步骤:
65.步骤一:数据库通过储存模块在数据单元内储存相应的阅读频率、阅读时间等固定的阈值范围;
66.步骤二:对比模块将接收的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反馈的参数与数据库参数进行比对;
67.步骤三:比对结果反馈至cpu,当反馈的参数超出数据库设置的阈值时,警示模块发出警示信息。
6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69.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