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04353发布日期:2020-11-13 12:37阅读:89来源:国知局
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电路板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显示屏是平板、手机、显示器、可穿戴设备等设备的必须部件,显示屏装配在底壳或者是支架上时,显示屏的周边避免不了缝隙的存在,给静电留下可乘之机,当有静电向屏幕放电时,轻微的会屏幕闪动,严重的会黑屏,显示异常,甚至出现屏幕损坏不能恢复。

面对这些情况处理方式一种是增加软件的容错机制,出现异常自动恢复,但如果比较低的静电等级例如4kv(千伏)以下,就出现屏幕黑屏的情况,容错机制,可以恢复正常,虽然可以通过测试,但是生活环境中就有4kv以上的电压。例如,冬天干燥环境容易产生4kv以上的电压,触摸一下屏幕就出现屏幕黑的情况,由此可见,目前防护静电的机制的可靠性是比较低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电防护结构和电子设备,旨在解决传统的显示设备的防护静电的机制的可靠性低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模组和具有开口的底壳,所述开口的边缘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显示模组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并覆盖所述开口,所述安装槽与所述显示模组之间设置有减震件,以及贴合在所述减震件上背离所述显示模组一侧的导电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震件的宽度与所述安装槽的宽度适配,或所述减震件覆盖所述显示模组的背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片的宽度与所述安装槽的宽度适配;或所述导电片覆盖所述显示模组的背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包括位于所述开口内侧的第一阶梯槽和位于所述开口外侧的第二阶梯槽;所述显示模组正面的边缘设置有向外侧延伸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阶梯槽的底面,所述减震件和所述导电片压合在所述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一阶梯槽的底面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震件的压缩厚度为3%至3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阶梯槽的底面通过粘结胶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口为框型,所述开口的相对两侧边开设有所述第一阶梯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口上与所述相对两侧边连接的至少一个侧边开设有所述第一阶梯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壳为金属底壳;所述底壳为陶瓷底壳或塑料底壳,所述底壳上设置有与所述导电片电连接的接地导电线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震件为软质泡棉,所述导电片为导电布片、铝箔或铜箔。

上述的显示设备在底壳的安装槽与显示模组之间设置减震件和导电片,利用导电片可以为静电放电提供了一个快速的、低阻抗的路径,当有静电向屏幕放电,静电可以通过导电片传导到底壳再到地,以快速泻放,减少显示模组的静电积累,增强抗静电能力,提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局部a的放大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局部b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显示设备可以为显示模组、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机、可穿戴设备等,请参阅图1至图4,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设备包括显示模组10和具有开口21的底壳20,可以理解的是,底壳20可以为金属底壳20,也可以为陶瓷底壳20或塑料底壳20,且底壳20上设置有接地导电线路,总体而言底壳20能提供一个低阻抗的导电路径。

本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0包括触摸屏和显示屏,本方案适用于触摸屏和显示屏全贴合方案,触摸屏可以是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touchanddisplaydriverintegration,tddi)方案,incell(将触摸面板功能嵌入到液晶像素)方案,oncell(将触摸面板功能嵌入到彩色滤光片基板和偏光板之间)方案,总之是触摸屏和显示屏是一个整体粘接到底壳20上的,尤其适合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屏。

具体地,底壳20的开口21的边缘开设有安装槽30,显示模组10安装在安装槽30内并覆盖开口21,安装槽30与显示模组10之间设置有减震件40,以及贴合在减震件40上背离显示模组10一侧的导电片50。当有静电向显示模组10放电,静电可以通过导电片50到金属底壳或底壳20上的接地导电线路再到地,以使得静电得到快速泻放。同时屏蔽内部器件,减少内部器件静电风险;减少内部干扰向外辐射,避免辐射超标。

一般地,减震件40为软质泡棉,导电片50为导电布片、铝箔或铜箔。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减震件40的宽度与安装槽30的宽度适配,只即在显示模组10和安装槽30相对接的位置设置减震件40,以节省材料和减少对底壳20的内部空间的占用,当然减震件40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粘贴在显示模组10的背面其他地方,以提高抗震能力。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减震件40覆盖整个显示模组10的背面,即整个显示模组10的背面都贴合有减震件40,以提高显示模组10的抗震能力,减震件40可以减少跌落、受力变形屏裂的风险,当然减震件40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镂空设计以降低成本。

同理,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导电片50的宽度与安装槽30的宽度适配,只即在显示模组10和安装槽30相对接的位置设置导电片50,以节省材料和减少对底壳20的内部空间的占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导电片50覆盖整个显示模组10的背面,即整个显示模组10的背面在减震件40之后都贴合有导电片50,以扩大导电路径,提高静电释放能力;当然导电片50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镂空设计以降低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槽30包括位于开口21内侧的第一阶梯槽31和位于开口21外侧的第二阶梯槽32;显示模组10正面的边缘设置有向外侧延伸的连接部11,显示模组10的连接部11固定连接于第二阶梯槽32的底面,使得减震件40和导电片50压合在显示模组10和第一阶梯槽31的底面之间。利用减震件40的压缩特性,对减震件40粘贴的导电片50施加压力,使导电片50可以可靠的接触到底壳20上以导电。装配后,减震件40的压缩厚度为3%至30%,然而在具有可靠性的前提下,为减少压缩带来的屏幕黑影、破屏风险一般压缩厚度在5%~10%之间。

本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0的连接部11与第二阶梯槽32的底面通过粘结胶固定连接。另外,为增强底壳20的导电性,可以在安装槽30做镭雕处理。

在一些框型的显示设备中,底壳20的开口21也为框型。如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口21的相对两侧边开设有第一阶梯槽31,以使得该相对两侧边与显示模组10之间都设有导电片50,以使得静电能够有多个路径,以得到快速释放。进一步地,开口21上与该相对两侧边连接的至少一个侧边开设有第一阶梯槽31,即开口21的3个侧边或4个侧边都设有到地的导电片50,进一步提高静电释放能力。而在一些圆形的显示设备中,可以在底壳20的圆形开口21的周缘间隔或连续设置导电片50,提高静电释放能力。

上述的显示设备在底壳20的安装槽30与显示模组10之间设置减震件40和导电片50,利用导电片50可以为静电放电提供了一个快速的、低阻抗的路径,当有静电向屏幕放电,静电可以通过导电片50传导到底壳20再到地,以快速泻放,减少显示模组10的静电积累,增强抗静电能力,提高可靠性,实施后,可以提升显示设备整机抗静电水平2kv~4kv。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