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现场施工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283257发布日期:2021-06-01 17:31阅读: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现场施工管理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im的现场施工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社会对建筑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涉及到项目规划决策阶段、建筑设计阶段、施工建造阶段、竣工投入运行管理阶段。现有的设计图纸为二维图纸,与非专业人员沟通困难,专业人员沟通靠想象、容易出现偏差难于发觉的情况;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多专业协同工作,协调工作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为此,亟待一种基于bim的现场施工管理方法,实现施工现场信息高效传递和实时共享,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多专业协调、现场布置优化、施工进度、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资源及成本管理,大大减少返工,节约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bim的现场施工管理方法,实现施工现场信息高效传递和实时共享,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多专业协调、现场布置优化、施工进度、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资源及成本管理,大大减少返工,节约施工成本。

本发明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基于bim的现场施工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深化设计:基于bim模型结合施工操作规范与施工工艺,对建筑、结构和机电设备进行综合碰撞检查;对项目钢结构进行精细化建模,标记构件的规格、材质、重量、轴线和标高信息;在完成管线综合排布后利用bim生成二次结构预留洞图;

s2场布管理:基于bim模型对施工各阶段的场地地形、既有设施、周边环境、施工区域、临时道路及设施、加工区域、材料堆场、施工机械、安全文明施工设施进行规划布置和分析优化;

s3施组管理:采用bim技术对项目施工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优化;

s4进度管理:结合施工进度计划,在三维模型中添加信息,通过计划进度模型和实际进度模型的动态链接,进行4d施工模拟,将建筑模型与现场的设施、机械、设备、管线信息加以整合,检查空间与空间,空间与时间匹配度;

s5材料、设备管理:基于bim模型,利用bim软件导出各专业材料和设备明细表,为项目不同阶段的材料需求计划提供依据;

s6质量、安全管理:基于bim模型,对工程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进行模拟仿真以及方案优化;

s7竣工管理:基于施工bim模型,将竣工验收信息添加到模型,并按照竣工要求进行修正,进而形成竣工bim模型。

本发明作为进一步优选的:s1中对项目钢结构进行精细化建模基于的是tekla软件。

本发明作为进一步优选的:s1中项目钢结构精细化建模后,统计局部区域或施工段所需材料规格和数量,为材料计划提供依据,为场平布置、塔吊选型、爬升提供相关依据。

本发明作为进一步优选的:s1中还对项目所有水管井和电井进行深化排布,合理设置井内支架和管道位置,并最终生成二维图纸。

本发明作为进一步优选的:s1中还基于bim技术对所有机房进行综合排布,并以图纸的方式传递给现场操作人员。

本发明作为进一步优选的:s3中在正式施工前将施工工序通过动画演示的方式展示出来,以解决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质量返工的收边收口问题。

本发明作为进一步优选的:s4中施工进度计划采用project编制而成,在三维模型中添加信息通过借助navisworks软件完成。

本发明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利用ebim平台移动设备对现场工程质量、安全进行检查与验收,实现质量、安全管理的动态跟踪与记录。

本发明作为进一步优选的:ebim平台将bim模型轻量化后上传到服务器,通过云端平台将pc端与移动端相互关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多专业协调、现场布置优化、施工进度、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资源及成本管理,大大减少返工,节约施工成本。通过深化设计,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等专业的综合碰撞检查,解决各专业碰撞问题,完成施工优化设计,完善施工模型,提升施工各专业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可校核性。通过精细化建模,为材料计划提供依据,也可为场平布置、塔吊选型、爬升等提供相关依据。通过场布管理,以实现场地布置科学合理。通过施组管理,尽最大可能实现“零碰撞、零冲突、零返工”,从而大大降低返工成本,减少资源浪费与冲突及安全问题,指导真实的施工。通过进度管理以便在施工开始之前就能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来提前处理;也能作为施工的可行性指导,帮助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人员设备配置方案等。通过材料、设备管理,在保证现场施工进度要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节约材料和资金成本。通过竣工管理,将竣工验收信息添加到模型,并按照竣工要求进行修正,进而形成竣工bim模型,作为竣工资料的重要参考依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何谓bim,美国的bim国家标准做出了如下的解释:“对一个建筑工程项目的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一个实现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信息过程;一个实现建筑项目不同阶段信息插入、提取、更新以及修改的协同化作业平台”。

本发明的基于bim的现场施工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深化设计:基于bim模型结合施工操作规范与施工工艺,对建筑、结构和机电设备进行综合碰撞检查;解决各专业碰撞问题,完成施工优化设计,完善施工模型,提升施工各专业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可校核性。对项目钢结构进行精细化建模,标记构件的规格、材质、重量、轴线和标高信息;在机电专业完成管线综合排布后利用bim生成二次结构预留洞图,做到一层一排,一墙一图,图纸经各方确认后,下发劳务队按图施工,大大提高施工质量,为后期管道安装提供了便利。

s2场布管理:基于bim模型对施工各阶段的场地地形、既有设施、周边环境、施工区域、临时道路及设施、加工区域、材料堆场、施工机械、安全文明施工设施进行规划布置和分析优化。

s3施组管理:采用bim技术对项目施工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优化;从而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施工前就采取预防措施,直至获得最佳的施工方案,尽最大可能实现“零碰撞、零冲突、零返工”,从而大大降低返工成本,减少资源浪费与冲突及安全问题,指导真实的施工。

s4进度管理:结合施工进度计划,在三维模型中添加信息,通过计划进度模型和实际进度模型的动态链接,进行4d施工模拟,将建筑模型与现场的设施、机械、设备、管线信息加以整合,检查空间与空间,空间与时间是否冲突,以便在施工开始之前就能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来提前处理;也能作为施工的可行性指导,帮助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人员设备配置方案等。

s5材料、设备管理:基于bim模型,利用bim软件导出各专业材料和设备明细表,为项目不同阶段的材料需求计划提供依据,在保证现场施工进度要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节约材料和资金成本。

s6质量、安全管理:基于bim模型,对工程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进行模拟仿真以及方案优化。

s7竣工管理:基于施工bim模型,将竣工验收信息添加到模型,并按照竣工要求进行修正,进而形成竣工bim模型,作为竣工资料的重要参考依据。

本发明作为进一步优选的:s1中对项目钢结构进行精细化建模基于的是tekla软件。

本发明作为进一步优选的:s1中项目钢结构精细化建模后,统计局部区域或施工段所需材料规格和数量,为材料计划提供依据,为场平布置、塔吊选型、爬升提供相关依据。

本发明作为进一步优选的:s1中还针对本项目管井狭窄且管道密集的特点,对项目所有水管井和电井进行深化排布,合理设置井内支架和管道位置,并最终生成二维图纸,下发劳务,指导现场施工及支架的预制加工。

本发明作为进一步优选的:设计院提供的机房施工图对于管线的空间位置多不详细,一般侧重于某一专业,不能完全考虑到多专业的管线综合排布,绘制施工图时设备的选型往往根据经验选择,与后期厂家提供的设备有较大的偏差,这样导致前期的施工图与后期的现场实际安装的有较大差别,现在借助bim技术对所有机房进行综合排布,以cad图纸的方式传递给现场操作人员。以降低人为因素对施工过程的影响和具体操作的难度,提升施工效率,随之带来降低成本,提升工程质量的效果。s1中还基于bim技术对所有机房进行综合排布,并以图纸的方式传递给现场操作人员。

本发明作为进一步优选的:s3中在正式施工前将施工工序通过动画演示的方式展示出来,以解决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质量返工的收边收口问题,降低返工率,避免重复施工,达到“一次成活”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对整体展示效果做出预判,对调整施工方案有指导的作用。

本发明作为进一步优选的:s4中施工进度计划采用project编制而成,在三维模型中添加信息通过借助navisworks软件完成。

本发明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利用ebim平台移动设备对现场工程质量、安全进行检查与验收,实现质量、安全管理的动态跟踪与记录。

本发明作为进一步优选的:ebim平台将bim模型轻量化后上传到服务器,通过云端平台将pc端与移动端相互关联,实现了施工各单位在安全、质量、等各个施工内容的工作沟通,大大加强了人员作业管理和质量管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