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5041930发布日期:2021-05-14 11:01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任务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申请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任务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用户和流量是其业务来源的根本,而为了保证客户数量和流量,各个网络平台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技巧,以便增加平台的用户以及用户的活跃度。对于用户来说,获得适合自己的资讯和内容是其关注以及登录某个网络平台的根本原因,因此,有些网络平台会及时向相应用户推送任务,以便吸引用户关注,但是由于目前的推送方案一般对用户不加区分地进行推送,而有些用户对相应任务并不感兴趣,导致无效推送,推送有效性低,从而无法吸引更多用户参与,也就无法增加用户的活跃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任务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用于基于用户标签对目标用户进行任务推送,以解决目前的推送方法推送有效性低,从而无法有效增加用户的活跃度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现提出的方案如下:一种任务推送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任务推送方法包括步骤:响应用户的策略设置请求,对每个任务设置对应的推送策略;驱使所述电子设备的任务系统获取包括多个所述任务的任务列表,每个所述任务配置有对应的推送策略;获取用户标签;根据所述用户标签与所述推送策略的匹配关系执行所述任务列表。
5.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用户标签与所述推送策略的匹配关系执行所述任务列表,包括步骤:循环检测所述推送策略与所述用户标签的匹配关系,如果两者匹配,则将所述任务列表中的所述任务设置为推荐,否则,则将所述任务设置为不推荐;执行所述任务列表中被设置为推荐的所述任务。
6.可选的,所述执行所述任务列表中被设置为推荐的所述任务,包括步骤:确定与被设置为推荐的所述任务对应的用户标签所对应的用户为第一目标用户,向所述第一目标用户推送活动信息,所述活动信息的信息标签与所述用户标签相匹配。
7.可选的,在所述执行所述任务列表中被设置为推荐的所述任务步骤之后,还包括步骤:向扩展用户推送活动信息,所述扩展用户与被设置为推荐的所述任务对应的用户标签所对应的用户相关联,所述活动信息的信息标签与所述用户标签相匹配。
8.可选的,所述向所述扩展用户推送活动信息,包括步骤:
从所述扩展用户中选出没有被推送任务的第二目标用户;向所述第二目标用户推送所述活动信息。
9.可选的,还包括步骤:获取用户的基础数据,对所述基础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得到所述用户标签。
10.一种任务推送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任务推送装置包括:策略设置模块,被配置为响应用户的策略设置请求,对每个任务设置对应的推送策略;任务获取模块,被配置为驱使所述电子设备的任务系统获取包括多个所述任务的任务列表,每个所述任务配置有对应的推送策略;标签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用户标签;推送执行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用户标签与所述推送策略的匹配关系执行所述任务列表。
11.可选的,所述推送执行模块包括:匹配执行单元,被配置为循环检测所述推送策略与所述用户标签的匹配关系,如果两者匹配,则将所述任务列表中的所述任务设置为推荐,否则,则将所述任务设置为不推荐;第一执行单元,被配置为执行所述任务列表中被设置为推荐的所述任务。
12.可选的,所述第一执行单元被配置为确定与被设置为推荐的所述任务对应的用户标签所对应的用户为第一目标用户,向所述第一目标用户推送活动信息,所述活动信息的信息标签与所述用户标签相匹配。
13.可选的,还包括:第二执行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执行单元完成执行所述任务列表中被设置为推荐的所述任务后向扩展用户推送活动信息,所述扩展用户与被设置为推荐的所述任务对应的用户标签所对应的用户相关联,所述活动信息的信息标签与所述用户标签相匹配。
14.可选的,所述第二执行单元包括:第一执行子单元,被配置为从所述扩展用户中选出没有被推送任务的第二目标用户;第二执行子单元,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二目标用户推送所述活动信息。
15.可选的,还包括:标签配置模块,被配置为获取用户的基础数据,对所述基础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得到所述用户标签。
16.一种电子设备,设置有如上所述的任务推送装置。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使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现如上所述的任务推送方法。
18.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任务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和装置具体为响应用户的策略设置请求,对每个任务设置对应的推送策
略;驱使电子设备的任务系统获取包括多个任务的任务列表,每个任务配置有对应的推送策略;通过获取用户标签;根据用户标签与推送策略的匹配关系执行任务列表。本方案在执行推送时并非对用户不加区分地平均推送,而是根据用户标签和推送策略的匹配关系执行推送任务,所推送的任务信息在任务本身和推送目标上具有针对性,这样一来被推送的用户就容易对任务信息较为关注并倾向于及时完成,提高推送有效性,避免无效推送,从而能够有效提升用户的活跃度,进而解决了目前的推送方法无法有效增加用户的活跃度的问题。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任务推送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任务推送方法的流程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任务推送装置的框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任务推送装置的框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22.实施例一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任务推送方法的流程图。
2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任务推送方法应用于推送系统,该推送系统可以为电子设备或者基于该电子设备实现运行的软件系统,即网络平台中执行推送任务的软硬件系统;这里所指的电子设备是指用于为网络平台提供基础服务的服务器或计算机,该任务推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对每个任务设置对应的推送策略。
24.本步骤基于上述推送系统的管理后台实现,当管理人员或者产品人员通过该管理后台输入策略设置请求时,响应该请求,对管理后台中预置的每个任务设置相应的推送策略。
25.例如这里的任务可以是“给参与过互助节的互助用户的好友推送活动参与信息”,推送策略可以是“满足标签1(互助用户)且标签2(参与过互助节)且标签3(好友)”等。
26.s2、获取包括多个任务的任务列表。
27.本处的操作基于该网络平台的推送系统中的任务系统,或者说应用该推送系统的任务平台。在任务驱使下或者管理人员/任务人员所下达指令的驱使下,任务系统从管理后
台获取相应的任务列表,该任务列表由上述提到的任务构成,经过上面的处理,这里所获取的构成任务列表的任务配置有对应的推送策略。
28.s3、获取用户的用户标签。
29.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通过调用该网络平台本身所具有的或者与该平台相连接的大数据系统接口的方式实现用户标签的获取。由于实现推送的目的在于向不同的或者说许多的用户进行信息的推送,因此这里的所获取的用户标签为多个用户的用户标签。
30.用户标签是指提取经过对网络平台的用户进行处理所得到的用以标识用户的单维或多维信息组,包括用户的基本信息、行为信息和其他信息。
31.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调用大数据接口的方式实现用户标签的获取,这样一来网络平台本身不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得到用户标签,从而降低了网络平台本身的数据处理压力;并且,这样还可以实现对现有大数据系统所具有数据的利用效率。
32.s4、根据用户标签和推送策略的匹配关系执行任务列表。
33.这里的任务列表就是指上面提到的包括多个任务的任务列表,其中每个任务配置有相应的推送策略,这里将相应任务的推送策略与相应用户的用户标签进行匹配处理,即通过匹配处理确定任务的推送策略是否与某个用户的用户标签相匹配,如果两者相匹配则将该任务设置为推荐,否则则设置为不推荐,然后仅执行被设置为推荐的任务,实现向特定用户的推送。
34.具体来说,本处通过如下步骤实现根据匹配结果执行该任务列表:首先,在得到每个任务的推送策略和相应用户的用户标签的情况下,基于任务列表的顺序对每个任务的推送策略与用户标签进行匹配,如果两者匹配则将该任务设置为推荐,相反,如果两者不匹配则设置该任务为不推荐。
35.例如,对于任务为“给参与过互助节的互助用户的好友推送活动参与信息”,其推送策略选为“满足标签1(互助用户)且标签2(参与过互助节)且标签3(好友)”。如果某个用户的用户标签显示其为“互助用户”,且“参加过互助节”,且为“好友”,则该任务与该用户的用户标签相匹配,相反,如果其中任一不符,则该任务应该被设置为不推荐。
36.然后,在确定相应任务被设置为“推荐”或“不推荐”之后,对任务列表中被设置为“推荐”的任务依次执行。在具体执行时,为了便于区分被设置为“推荐”的任务,这里将被设置为“推荐”任务对应的用户标签所属的用户确定为第一目标用户。在确定第一目标用户后,向该第一目标用户推送活动信息,这里的活动信息与用户标签相匹配,或者说被推送的活动信息与该用户的用户标签匹配。这里活动信息与用户标签相匹配是指活动信息所针对的用户群体的特点与用户标签相匹配,这里的匹配是指相同或在一定程度上相似。
37.另外,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在对任务列表中被设置为“推荐”的任务依次执行完毕后,还包括如下步骤:向扩展用户推送活动信息。这里的扩展用户是指与上述第一目标用户具有一定关系的用户集合中的用户,如亲属、好友、同乡、同班、同事或同龄,或者与性别有关联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向相应扩展用户推送上述活动信息,具体来说,通过如下步骤实现该推送:初步从所有扩展用户中选出没有被推送相应任务的部分或全部扩展用户,或者说所有扩展用户中选出没有完成相应任务的用户,为方便区分,这里将被选出的扩展用户确定为第二目标用户;然后,在选出第二目标用户后,将上述的活动信息推送给该第二目标用
户。因此,可遍历扩展用户中的每一个用户进行推送,又不会导致对扩展用户中的同一用户进行重复推送,有效提高推送有效性。如果无法选出第二目标用户,则这里后续的推送将不再执行。
38.在具体实施以上方案时,推送系统可通过大数据系统的用户关系链接口,查询与第一目标用户具有一定关系的用户集合,即至少一个第二目标用户,比如好友、同乡、同龄、同性别等关联关系;再结合推送系统中的数据,找出同一类关系集合中,其他用户已完成,而本用户未完成的任务,将任务信息加入到任务推荐列表中;在此情况下,如果推荐任务列表数达到预设值则返回到执行推荐任务列表,如果没有达到该预设值则返回到查询用户集合的操作步骤。
39.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任务推送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具体为响应用户的策略设置请求,对每个任务设置对应的推送策略;驱使电子设备的任务系统获取包括多个任务的任务列表,每个任务配置有对应的推送策略;通过获取用户标签;根据用户标签与推送策略的匹配关系执行任务列表。本方案在执行推送时并非对用户不加区分地平均推送,而是根据用户标签和推送策略的匹配关系执行推送任务,所推送的任务信息在任务本身和推送目标上具有针对性,这样一来被推送的用户就容易对任务信息较为关注并倾向于及时完成,提高推送有效性,避免无效推送,从而能够有效提升用户的活跃度,进而解决了目前的推送方法无法有效增加用户的活跃度的问题。
40.另外,上述具体的方案是建立在已经有用户标签的基础上,如果没有用户标签则无法实施上述方案,为此,本申请中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如下步骤,如图2所示。
41.s01、通过对用户的基础数据的建模分析得到用户标签。
42.这里的实施是基于大数据系统实现的,该大数据系统为上述电子设备的一部分或者与该电子设备配合工作的信息系统。在具体实施时,大数据系统首先收集基础数据,包含用户个人信息数据、行为数据以及交易数据等。然后,对收集到的基础数据进行行为建模,抽象出用户的标签。然后,利用大数据的整体架构对标签化的过程进行开发实现,对数据进行加工,将标签管理化。同时将标签计算的结果进行计算。上述过程中需要依靠hive,hbase等大数据技术,为了提高数据的实时性,还要用到flink,kafka等实时计算技术。最后,构建相应的接口,提供给任务系统,使得任务系统能通过接口获取到用户对应的标签数据。
43.例如:用户a分享的链接被用户b转发,转发操作会触发一分享行为数据上报至大数据系统,被上报的分享行为数据进入kafka队列,通过大数据技术从kafka队列取出数据,根据好友模型使用hive大数据计算引擎对数据加工,给用户a和用户b打上好友标签存入到hbase,这里的好友标签是用户标签中的一部分,因为用户标签本身包括个人信息数据、行为数据以及交易数据等。
44.通过上述的处理,可以为任务系统提供一个或多个用户的用户标签,为后续的任务推送高效提供数据基础。
45.实施例二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任务推送装置的流程图。
46.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任务推送装置应用于推送系统,该推送系统可以为电子设备或者基于该电子设备实现运行的软件系统,即网络平台中执行推送任务的软硬件系
统;这里所指的电子设备是指用于为网络平台提供基础服务的服务器或计算机,该任务推送装置包括策略设置模块10、任务获取模块20、标签获取模块30和推送执行模块40。
47.策略设置模块用于对每个任务设置对应的推送策略。
48.本步骤基于上述推送系统的管理后台实现,当管理人员或者产品人员通过该管理后台输入策略设置请求时,响应该请求,对管理后台中预置的每个任务设置相应的推送策略。
49.例如这里的任务可以是“给参与过互助节的互助用户的好友推送活动参与信息”,推送策略可以是“满足标签1(互助用户)且标签2(参与过互助节)且标签3(好友)”等。
50.任务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包括多个任务的任务列表。
51.本处的操作基于该网络平台的推送系统中的任务系统,或者说应用该推送系统的任务平台。在任务驱使下或者管理人员/任务人员所下达指令的驱使下,任务系统从管理后台获取相应的任务列表,该任务列表由上述提到的任务构成,经过上面的处理,这里所获取的构成任务列表的任务配置有对应的推送策略。
52.标签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用户标签。
53.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通过调用该网络平台本身所具有的或者与该平台相连接的大数据系统接口的方式实现用户标签的获取。由于实现推送的目的在于向不同的或者说许多的用户进行信息的推送,因此这里的所获取的用户标签为多个用户的用户标签。
54.用户标签是指提取经过对网络平台的用户进行处理所得到的用以标识用户的单维或多维信息组,包括用户的基本信息、行为信息和其他信息。
55.推送执行模块用于根据用户标签和推送策略的匹配关系执行任务列表。
56.这里的任务列表就是指上面提到的包括多个任务的任务列表,其中每个任务配置有相应的推送策略,这里将相应任务的推送策略与相应用户的用户标签进行匹配处理,即通过匹配处理确定任务的推送策略是否与某个用户的用户标签相匹配,如果两者相匹配则将该任务设置为推荐,否则则设置为不推荐,然后仅执行被设置为推荐的任务,实现向特定用户的推送。
57.具体来说,该模块具体包括匹配执行单元和第一执行单元。
58.匹配执行单元用于在得到每个任务的推送策略和相应用户的用户标签的情况下,基于任务列表的顺序对每个任务的推送策略与用户标签进行匹配,如果两者匹配则将该任务设置为推荐,相反,如果两者不匹配则设置该任务为不推荐。
59.例如,对于任务为“给参与过互助节的互助用户的好友推送活动参与信息”,其推送策略选为“满足标签1(互助用户)且标签2(参与过互助节)且标签3(好友)”。如果某个用户的用户标签显示其为“互助用户”,且“参加过互助节”,且为“好友”,则该任务与该用户的用户标签相匹配,相反,如果其中任一不符,则该任务应该被设置为不推荐。
60.第一执行单元用于在匹配执行单元确定相应任务被设置为“推荐”或“不推荐”之后,对任务列表中被设置为“推荐”的任务依次执行。在具体执行时,为了便于区分被设置为“推荐”的任务,这里将被设置为“推荐”任务对应的用户标签所属的用户确定为第一目标用户。在确定第一目标用户后,向该第一目标用户推送活动信息,这里的活动信息的信息标签与用户标签相匹配,或者说被推送的活动信息与该用户的用户标签完美匹配。
61.另外,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执行单元。
62.第二执行单元用于向扩展用户推送活动信息。这里的扩展用户是指与上述第一目标用户具有一定关系的用户集合中的用户,如好友、同乡、同班、同事或同龄,或者与性别有关联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相相应扩展用户推送上述活动信息,具体来说,通第二执行单元包括第一执行子单元和第二执行子单元。
63.第一执行子单元用于从所有扩展用户中选出没有被推送相应任务的部分或全部扩展用户,或者说所有扩展用户中选出没有完成相应任务的用户,为方便区分,这里将被选出的扩展用户确定为第二目标用户;第二执行子单元用于在第一执行子单元选出第二目标用户后,将上述的活动信息推送给该第二目标用户。因此,可遍历扩展用户中的每一个用户进行推送,又不会导致对扩展用户中的同一用户进行重复推送,有效提高推送有效性。如果无法选出第二目标用户,则这里后续的推送将不再执行。
64.在具体实施以上方案时,推送系统可通过大数据系统的用户关系链接口,查询与第一目标用户具有一定关系的用户集合,即至少一个第二目标用户,比如好友、同乡、同龄、同性别等关联关系;再结合推送系统中的数据,找出同一类关系集合中,其他用户已完成,而本用户未完成的任务,将任务信息加入到任务推荐列表中;在此情况下,如果推荐任务列表数达到预设值则返回到执行推荐任务列表,如果没有达到该预设值则返回到查询用户集合的操作步骤。
65.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任务推送装置,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具体为响应用户的策略设置请求,对每个任务设置对应的推送策略;驱使电子设备的任务系统获取包括多个任务的任务列表,每个任务配置有对应的推送策略;通过诸如调用大数据系统接口的方式获取用户标签;根据用户标签与推送策略的匹配关系执行任务列表。本方案在执行推送时并非对用户不加区分地平均推送,而是根据用户标签和推送策略的匹配关系执行推送任务,所推送的任务信息在任务本身和推送目标上具有针对性,这样一来被推送的用户就容易对任务信息较为关注并倾向于及时完成,提高推送有效性,避免无效推送,从而能够有效提升用户的活跃度,进而解决了目前的推送方法无法有效增加用户的活跃度的问题。
66.另外,上述具体的方案是建立在已经有用户标签的基础上,如果没有用户标签则无法实施上述方案,为此,本申请中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标签配置模块50,如图2所示。
67.标签配置模块用于通过对用户的基础数据的建模分析得到用户标签。
68.这里的实施是基于大数据系统实现的,该大数据系统为上述电子设备的一部分或者与该电子设备配合工作的信息系统。在具体实施时,大数据系统首先收集基础数据,包含用户个人信息数据,行为数据,交易数据等。然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行为建模,抽象出用户的标签。然后,利用大数据的整体架构对标签化的过程进行开发实现,对数据进行加工,将标签管理化。同时将标签计算的结果进行计算。上述过程中需要依靠hive,hbase等大数据技术,为了提高数据的实时性,还要用到flink,kafka等实时计算技术。最后,构建相应的接口,提供给任务系统,使得任务系统能通过接口获取到用户对应的标签数据。
69.通过上述的处理,可以为任务系统提供一个或多个用户的用户标签,为后续的任务推送提供数据基础。
70.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是指用于为网络平台提供基础服务的服务器或计算机,该电子设备设置有上面实施例所提供的任务推送装置。该任务推送装置具体用于响应用户的策略设置请求,对每个任务设置对应的推送策略;驱使电子设备的任务系统获取包括多个任务的任务列表,每个任务配置有对应的推送策略;通过诸如调用大数据系统接口的方式获取用户标签;根据用户标签与推送策略的匹配关系执行任务列表。本方案在执行推送时并非对用户不加区分地平均推送,而是根据用户标签和推送策略的匹配关系执行推送任务,所推送的任务信息在任务本身和推送目标上具有针对性,这样一来被推送的用户就容易对任务信息较为关注并倾向于及时完成,提高推送有效性,避免无效推送,从而能够有效提升用户的活跃度,进而解决了目前的推送方法无法有效增加用户的活跃度的问题。
71.实施例四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框图。
72.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是指用于为网络平台提供基础服务的服务器或计算机,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1和存储器102,两者通过数据总线103信号连接。
73.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代码,处理器则用于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或代码,从而使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任务推送方法。该方法具体为响应用户的策略设置请求,对每个任务设置对应的推送策略;驱使电子设备的任务系统获取包括多个任务的任务列表,每个任务配置有对应的推送策略;通过诸如调用大数据系统接口的方式获取用户标签;根据用户标签与推送策略的匹配关系执行任务列表。本方案在执行推送时并非对用户不加区分地平均推送,而是根据用户标签和推送策略的匹配关系执行推送任务,所推送的任务信息在任务本身和推送目标上具有针对性,这样一来被推送的用户就容易对任务信息较为关注并倾向于及时完成,提高推送有效性,避免无效推送,从而能够有效提升用户的活跃度,进而解决了目前的推送方法无法有效增加用户的活跃度的问题。
74.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75.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

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76.本发明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终端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77.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78.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79.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80.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81.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