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数据校正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文档序号:26050440发布日期:2021-07-27 15:2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数据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受试者的rnfl实测数据及受试者属性信息;其中,所述受试者属性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眼轴长度、黄斑视盘夹角度数、gamma弧宽度、beta弧宽度和bruchs膜开口平均直径;

根据所述受试者属性信息,确定各rnfl实测数据对应的补偿量;

利用所述各rnfl实测数据对应的补偿量,对所述rnfl实测数据进行校正,以得到对应的目标rnfl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nfl实测数据至少包括颞上峰厚度、鼻上峰厚度、颞下峰厚度、颞下峰厚度与颞上峰厚度比、颞上峰位置、鼻上峰位置、颞下峰位置及颞上峰与颞下峰之间的夹角度数,所述获取受试者的rnfl实测数据,包括:

获取所述受试者的rnfl扫描图像;

从所述rnfl扫描图像对应的上半视野0°-120°中筛选颞上峰厚度,将所述颞上峰厚度对应的视野度数,确定为所述颞上峰位置;

从所述rnfl扫描图像对应的上半视野120°-180°中筛选鼻上峰厚度,将所述鼻上峰厚度对应的视野度数,确定为所述鼻上峰位置;

从所述rnfl扫描图像对应的下半视野250°-360°中筛选颞下峰厚度;将所述颞下峰厚度对应的视野度数,确定为所述颞下峰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当所述rnfl实测数据包括颞上峰厚度、鼻上峰厚度和颞下峰厚度时,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受试者属性信息,确定各rnfl实测数据对应的补偿量,包括:

根据所述受试者的年龄、性别和眼轴长度,确定颞上峰厚度补偿量;

根据所述受试者的眼轴长度、gamma弧宽度和beta弧宽度,确定鼻上峰厚度补偿量;

根据所述受试者的年龄和眼轴长度,确定颞下峰厚度补偿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当所述rnfl实测数据包括颞下峰厚度与颞上峰厚度比时,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受试者属性信息,确定各rnfl实测数据对应的补偿量,包括:

根据所述受试者的黄斑视盘夹角度数、性别和gamma弧宽度,确定颞下峰厚度与颞上峰厚度比补偿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当所述rnfl实测数据包括颞上峰位置和颞下峰位置时,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受试者属性信息,确定各rnfl实测数据对应的补偿量,包括:

根据所述受试者的性别、眼轴长度和bruchs膜开口平均直径,分别确定颞上峰位置补偿量和颞下峰位置补偿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当所述rnfl实测数据包括颞上峰与颞下峰之间的夹角度数时,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受试者属性信息,确定各rnfl实测数据对应的补偿量,包括:

根据所述受试者的性别、眼轴长度和beta弧宽度,确定颞上峰与颞下峰之间的夹角度数补偿量。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rnfl数据与预设的标准rnfl数据之间的对比结果,判断所述受试者的rnfl分布是否正常,并输出对应的判断结果。

8.一种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数据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受试者的rnfl实测数据及受试者属性信息;其中,所述受试者属性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眼轴长度、黄斑视盘夹角度数、gamma弧宽度、beta弧宽度和bruchs膜开口平均直径;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受试者属性信息,确定各rnfl实测数据对应的补偿量;

校正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各rnfl实测数据对应的补偿量,对所述rnfl实测数据进行校正,以得到对应的目标rnfl数据。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数据校正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受试者的RNFL实测数据及受试者属性信息;受试者属性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眼轴长度、黄斑视盘夹角度数、Gamma弧宽度、Beta弧宽度和Bruchs膜开口平均直径;根据受试者属性信息,确定各RNFL实测数据对应的补偿量;利用各RNFL实测数据对应的补偿量,对RNFL实测数据进行校正,得到对应的目标RNFL数据。上述方案提供的方法,通过根据受试者实际的身体状况,对测得的原始RNFL实测数据进行校正,以得到符合受试者实际情况的目标RNFL数据,提高了RNFL数据的可靠性,为提高RNFL分布判断结果的准确性奠定了基础。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星;张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4.25
技术公布日:2021.07.27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