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25723098发布日期:2021-07-02 21:07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结构模型在不同的计算条件下需要生成不同的有限元模型,相关技术中,进行有限元分析时,不同计算条件下需要生成不同的模型,进而分别对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在计算条件改变较小时,这种方法在分析过程中会出现大量重复的计算量,这些不必要的计算量降低了有限元分析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本申请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模型的有限元分析装置。

本申请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子设备。

本申请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申请的第五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

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包括:

获取结构模型的配置信息,基于配置信息生成结构模型的模型角色,并从配置信息中获取结构模型的构建元素信息,基于构建元素信息构建有限元基础模型;

基于配置信息,获取每个模型角色与有限元基础模型的归属关系;

根据归属关系,对结构模型的模型角色进行分类,其中,归属于有限元基础模型的模型角色为第一类模型角色,剩余的模型角色为第二类模型角色;

将第一类模型角色添加至有限元基础模型中,并构建第二类模型角色的影子模型;

针对有限元基础模型和构建的影子模型中的一个模型,向模型施加载荷和约束进行有限元分析,以获取模型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其中,有限元分析结果中包括模型中每个模型角色的有限元分析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有限元基础模型和影子模型采用常规的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求解结果即可满足用户设计需求。模型角色的归并可以减少需要进行分析的模型数量,提高了数据分析效率,避免了系统资源浪费,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模型的有限元分析装置,包括:

基础模型构建模块,用于获取结构模型的配置信息,基于配置信息生成结构模型的模型角色,并从配置信息中获取结构模型的构建元素信息,基于构建元素信息构建有限元基础模型;

归属关系确定模块,用于基于配置信息,获取每个模型角色与有限元基础模型的归属关系;

模型角色分类模块,用于根据归属关系,对结构模型的模型角色进行分类,其中,归属于有限元基础模型的模型角色为第一类模型角色,剩余的模型角色为第二类模型角色;

处理模块,用于将第一类模型角色添加至有限元基础模型中,并构建第二类模型角色的影子模型;

分析模块,用于针对有限元基础模型和构建的影子模型中的一个模型,向模型施加载荷和约束进行有限元分析,以获取模型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其中,有限元分析结果中包括模型中每个模型角色的有限元分析结果。

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提供的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中,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提供的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五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提供的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模型的有限元分析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装置。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结构模型的配置信息,基于配置信息生成结构模型的模型角色,并从配置信息中获取结构模型的构建元素信息,基于构建元素信息构建有限元基础模型。

在建筑结构设计分析的过程中,根据实际设计需求及建筑结构的特点生成的参数信息,即为结构模型的配置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中,配置信息可以包含结构模型的载荷、材料属性、几何属性等基本信息,还可以包含关于用户实际设计需求的相关信息。

下面举例说明构建连梁折减模型角色的过程,例如,用户需要进行地震对建筑结构的作用分析,由于地震作用分析需要对结构连梁刚度进行折减,因此,结构模型的配置信息需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结构的基本信息及连梁折减信息。基于配置信息,生成结构模型的连梁折减角色。

可选地,基于不同配置信息,还可以创建下面模型角色中的一种或几种:基本角色、连梁折减角色、强制刚性板角色、层刚度角色、上部刚度凝聚角色、风连梁折减角色、徐变刚度折减角色、竖向地震角色等。

从配置信息的基本信息中获取结构模型的节点、单元、荷载、约束等元素信息,基于元素信息,生成构建模型所需的构件,例如,构件可以为墙、填充墙、梁、柱、楼板、门、窗等。进一步地,对这些构件进行拼插,生成初始模型。

进一步地,对初始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在单元局部坐标系中建立单元刚度矩阵,按照自由度的排序对所有单元的刚度矩阵进行组装,生成全局坐标下的总体刚度矩阵,进而根据总体刚度矩阵生成有限元基础模型。

s102,基于配置信息,获取每个模型角色与有限元基础模型的归属关系。

基于配置信息,判断每个模型角色与有限元基础模型的归属关系。在一些实现中,模型角色对应的配置信息满足归属判断条件,则判断模型角色与有限元基础模型的归属关系为归属于有限元基础模型,以降低后续分析过程中的计算量。

模型角色对应的配置信息未满足归属判断条件时,若将模型角色归属于有限元基础模型,可能导致分析结果的不准确。因此,为了增加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模型角色对应的配置信息未满足归属判断条件时,判断当前模型角色与有限元基础模型的归属关系为未归属于有限元基础模型。

可选地,归属判断条件可以是模型角色条件对应的配置信息对设计需求的影响程度,也就是说,模型角色对应的配置信息对设计需求无影响时,判定模型角色与有限元基础模型的归属关系为归属于有限元基础模型;模型角色对应的配置信息对设计需求有影响时,判定模型角色与有限元基础模型的归属关系为未归属于有限元基础模型。

s103,根据归属关系,对结构模型的模型角色进行分类,其中,归属于有限元基础模型的模型角色为第一类模型角色,剩余的模型角色为第二类模型角色。

基于归属关系对模型角色进行分类,以归属于有限元基础模型的模型角色为第一类模型角色,以未归属于有限元基础模型的模型角色为第二类模型角色。

s104,将第一类模型角色添加至有限元基础模型中,并构建第二类模型角色的影子模型。

将第一类模型角色添加到有限元基础模型的过程,准确来说是一个建立关联过程,也就是说,将第一类模型角色关联到相应的有限元基础模型上,这些关联关系都被记录下来。完成对应的有限元基础模型的分析计算即可完成添加到模型的模型角色的分析计算。

针对每个第一类模型角色,将其归并至有限元基础模型以后,在数据分析中可以减少需要进行分析的模型数量,提高分析效率。

针对每个第二类模型角色,由于不同模型角色具有各自的模型特性,因此需要对基础模型进行特定方面的调整,生成与第二类模型角色匹配的影子模型。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获取第二类模型角色的属性,然后根据该第二类模型角色的属性,获取第二类模型角色对应的有限元基础模型中的调整对象,其中,调整对象可以包括基础模型的自由度项和连梁刚度项等。可选地,模型中存储有模型角色的属性与调整对象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该映射关系,可以确定出第二类模型角色对应的调整对象。

进一步地,对有限元基础模型中的调整对象进行调整,生成影子模型,进行后续分析。相比于重新创建模型,该方法效率更高、占用系统资源更少、扩展性更强。需要说明的是,影子模型的创建过程,是对有限元基础模型的备份模型的调整对象进行调整。

s105,针对有限元基础模型和构建的影子模型中的一个模型,向模型施加载荷和约束进行有限元分析,以获取模型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其中,有限元分析结果中包括模型中每个模型角色的有限元分析结果。

在工程实际中,构件总是以一定的形式与周围的其他构件相互联结,即物体的运动要受到周围其他物体的限制。这种对物体的某些位移起限制作用的周围其他物体称为约束。

可选地,有限元分析常用的有限元软件有ansys、sdrc/i-deas等。以ansys有限元分析为例,在向模型施加载荷和约束时,可对有限元单元或者节点进行载荷施加。可选地,载荷类型可分为集中载荷、线面载荷、体积载荷、惯性载荷等。根据载荷的大小、分布、时间依赖关系,在有限元分析中通过简化的假设做出近似的估计,进行有限元求解,以生成联合建筑模型的有限元分析结果。由于第一类模型角色已经关联到相应的有限元基础模型中,因此,完成对应的有限元基础模型的分析计算即可完成添加到模型的模型角色的分析计算。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有限元分析结果中包括模型中每个模型角色的有限元分析结果。

至此,通过对有限元基础模型和构建的影子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获取到模型中每个模型角色的有限元分析结果,有限元分析结果可用于后续建筑结构的设计。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有限元基础模型和影子模型采用常规的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求解结果即可满足用户设计需求。模型角色的归并可以减少需要进行分析的模型数量,提高了数据分析效率,避免了系统资源浪费,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下面以连梁折减角色为例进一步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解释说明。

图2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判断连梁折减角色的归属关系的步骤包括:

s201,当模型角色为连梁折减模型角色时,若结构模型存在连梁构件,且连梁折减系数小于设定阈值,则确定连梁折减模型角色与有限元基础模型的归属关系为未归属于有限元基础模型。

针对连梁折减角色,获取其对应的归属判断条件。连梁折减角色进行归并时可能会出现以下3种情况:(a)结构模型不存在连梁;(b)结构模型存在连梁且连梁折减系数不小于设定阈值;(c)结构模型存在连梁且连梁折减系数小于设定阈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梁折减角色的归属判断条件为:结构模型不存在连梁或结构模型存在连梁时连梁折减系数不小于设定阈值。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定阈值可以为1。也就是说结构模型存在连梁,且连梁折减系数小于1时,则判定连梁折减角色与有限元基础模型的归属关系为未归属于有限元基础模型。

s202,若结构模型不存在连梁或者结构模型存在连梁且连梁折减系数不小于设定阈值,则确定连梁折减模型角色与有限元基础模型的归属关系为归属于有限元基础模型。

若结构模型不存在连梁或者结构模型存在连梁且连梁折减系数不小于设定阈值,也就是说,结构模型不存在连梁或结构模型存在连梁,且连梁折减系数为1时,则判定连梁折减模型角色与有限元基础模型的归属关系为归属于有限元基础模型。

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模型角色的归属关系对其进行归并,模型角色的归并可以减少需要进行分析的模型数量,提高了数据分析效率,避免了系统资源浪费,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图3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第二类角色模型为连梁折减模型角色时,生成对应影子模型的步骤包括:

s301,若第二类模型角色的属性指示第二类角色模型为连梁折减模型角色,确定有限元基础模型中的调整对象为连梁刚度项。

本申请实施例中,仅需对有限元基础模型的调整对象进行处理,即可获取第二类模型角色对应的影子模型。根据连梁折减模型角色的属性与调整对象之间的映射关系,若第二类角色模型为连梁折减模型角色,则有限元基础模型中的调整对象为连梁刚度项。

s302,对有限元基础模型中的连梁刚度项进行折减,生成连梁折减模型角色对应的连梁折减模型,其中,连梁折减模型为影子模型。

对有限元基础模型中的连梁单元刚度矩阵进行折减处理,生成连梁折减模型角色对应的影子模型,也就是连梁折减模型。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有限元基础模型和影子模型采用常规的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求解结果即可满足用户设计需求。模型角色的归并可以减少需要进行分析的模型数量,提高了数据分析效率,避免了系统资源浪费,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下面以强制刚性板模型角色为例进一步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解释说明。

图4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判断强制刚性板模型角色的归属关系的步骤包括:

s401,当模型角色为强制刚性板模型角色时,若结构模型存在地震分析需求,且结构模型的楼层拥有楼板,则确定刚性板模型角色与有限元基础模型的归属关系为未归属于有限元基础模型。

针对强制刚性板模型角色,获取其对应的归属判断条件。强制刚性板模型角色进行归并时可能会出现以下3种情况:(a)结构模型未存在地震分析需求;(b)结构模型存在地震分析需求,且结构模型的楼层没有楼板;(c)结构模型存在地震分析需求,且结构模型的楼层拥有楼板。

本申请实施例中,强制刚性板模型角色的归属判断条件为:结构模型未存在地震分析需求或结构模型存在地震分析需求,且结构模型的楼层没有楼板。也就是说,若结构模型存在地震分析需求,且结构模型的楼层拥有楼板,则判定刚性板模型角色与有限元基础模型的归属关系为未归属于有限元基础模型。

s402,若结构模型未存在地震分析需求或者结构模型存在地震分析需求且结构模型的楼层没有楼板,则确定刚性板模型角色与有限元基础模型的归属关系为归属于有限元基础模型。

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模型角色的归属关系对其进行归并,模型角色的归并可以减少需要进行分析的模型数量,提高了数据分析效率,避免了系统资源浪费,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图5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第二类角色模型为强制刚性板模型角色时,生成对应影子模型的步骤包括:

s501,若第二类模型角色的属性指示第二类角色模型为强制刚性板模型角色,确定有限元基础模型中的调整对象为自由度项。

本申请实施例中,仅需对有限元基础模型的调整对象进行处理,即可获取第二类模型角色对应的影子模型。根据强制刚性板模型角色的属性与调整对象之间的映射关系,若第二类角色模型为强制刚性板模型角色,则有限元基础模型中的调整对象为自由度项。

s502,对有限元基础模型中的自由度项进行编码调整,生成强制刚性板模型角色对应的强制刚性板模型,其中,强制刚性板模型为影子模型。

对有限元基础模型中的自由度项进行编码调整,生成强制刚性板模型角色对应的影子模型,也就是强制刚性板模型。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有限元基础模型和影子模型采用常规的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求解结果即可满足用户设计需求。模型角色的归并可以减少需要进行分析的模型数量,提高了数据分析效率,避免了系统资源浪费,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图6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基于构建元素信息构建有限元基础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s601,基于构建元素信息构建初始模型。

从配置信息的基本信息中获取结构模型的节点、单元、荷载、约束等元素信息,基于元素信息,生成构建模型所需的构件,例如,构件可以为墙、填充墙、梁、柱、楼板、门、窗等。进一步地,对这些构件进行拼插,生成初始模型。

在一些实现中,可以获取标准设计图纸,基于标准设计图纸把构建元素信息输入到三维结构模型,生成初始模型。

s602,对初始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得到有限元网格划分模型。

选择网格种类及定义分析类型,对初始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得到有限元网格划分模型。

s603,对有限元网格划分模型的所有单元建立单元刚度矩阵。

针对有限元网格划分模型的每个单元,建立单元局部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

单元刚度矩阵(elementstiffnessmatrix)是计算固体力学中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的重要一个重要的系数矩阵。在对有限单元体的力学分析中,表征单元体的受力与变形关系。获取有限元模型中每个单元的单元刚度矩,可以将复杂的力与变形的关系用一个矩阵简洁直观的表示出来,从而方便了编程计算。单元刚度矩阵中元素的物理意义为单元受节点力作用后抵抗变形的能力,它决定于该单元的形状、大小、方位和弹性常数,而与单元的位置无关,即不随单元或坐标轴的平行移动而改变。

s604,获取模型约束条件,并基于模型约束条件对有限元网格划分模型中的所有单元的自由度进行排序。

定义待构建模型的模型约束条件,从而禁止模型的刚体位移,减小建模误差。基于模型约束条件对有限元网格划分模型中的所有单元的自由度进行排序。

s605,根据自由度的排序结果,对所有单元的刚度矩阵进行组装,生成总体刚度矩阵,并基于总体刚度矩阵,生成有限元基础模型。

在有限元分析中,有限单元单元分析的任务是建立单元刚度方程,形成单元刚度矩阵;整体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将单元集合成整体,由单元刚度矩阵按照刚度集成规则形成总体刚度矩阵。

本申请实施例中,按照自由度的排序结果对所有单元的刚度矩阵进行组装,生成全局坐标下的总体刚度矩阵,获取有限元基础模型。

本申请中,提高了数据分析效率,避免了系统资源浪费,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图7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模型的有限元分析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7所示,基于同一申请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模型的有限元分析装置70,包括:

基础模型构建模块71,用于获取结构模型的配置信息,基于配置信息生成结构模型的模型角色,并从配置信息中获取结构模型的构建元素信息,基于构建元素信息构建有限元基础模型;

归属关系确定模块72,用于基于配置信息,获取每个模型角色与有限元基础模型的归属关系;

模型角色分类模块73,用于根据归属关系,对结构模型的模型角色进行分类,其中,归属于有限元基础模型的模型角色为第一类模型角色,剩余的模型角色为第二类模型角色;

处理模块74,用于将第一类模型角色添加至有限元基础模型中,并构建第二类模型角色的影子模型;

分析模块75,用于针对有限元基础模型和构建的影子模型中的一个模型,向模型施加载荷和约束进行有限元分析,以获取模型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其中,所述有限元分析结果中包括所述模型中每个模型角色的有限元分析结果。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归属关系确定模块72,还用于:针对每个模型角色,获取模型角色对应的归属判断条件;若配置信息满足归属判断条件,则确定模型角色与有限元基础模型的归属关系为归属于有限元基础模型;若配置信息未满足归属判断条件,则确定模型角色与有限元基础模型的归属关系为未归属于有限元基础模型。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74,还用于:基于第二类模型角色的属性,获取第二类模型角色对应的有限元基础模型中的调整对象,并对有限元基础模型中的调整对象进行调整,生成影子模型。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74,还用于:若第二类模型角色的属性指示第二类角色模型为连梁折减模型角色,确定有限元基础模型中的调整对象为连梁刚度项;对有限元基础模型中的连梁刚度项进行折减,生成连梁折减模型角色对应的连梁折减模型,其中,连梁折减模型为影子模型。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74,还用于:若第二类模型角色的属性指示第二类角色模型为强制刚性板模型角色,确定有限元基础模型中的调整对象为自由度项;对有限元基础模型中的自由度项进行编码调整,生成强制刚性板模型角色对应的强制刚性板模型,其中,强制刚性板模型为影子模型。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归属关系确定模块72,还用于:当模型角色为连梁折减模型角色时,若结构模型存在连梁构件,且连梁折减系数小于设定阈值,则确定连梁折减模型角色与有限元基础模型的归属关系为未归属于有限元基础模型;若结构模型不存在连梁或者结构模型存在连梁且连梁折减系数不小于设定阈值,则确定连梁折减模型角色与有限元基础模型的归属关系为归属于有限元基础模型。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归属关系确定模块72,还用于:当模型角色为强制刚性板模型角色时,若结构模型存在地震分析需求,且结构模型的楼层拥有楼板,则确定刚性板模型角色与有限元基础模型的归属关系为未归属于有限元基础模型;若结构模型未存在地震分析需求或者结构模型存在地震分析需求且结构模型的楼层没有楼板,则确定刚性板模型角色与有限元基础模型的归属关系为归属于有限元基础模型。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础模型构建模块71,还用于:基于构建元素信息构建初始模型;对初始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得到有限元网格划分模型;对有限元网格划分模型的所有单元建立单元刚度矩阵;获取模型约束条件,并基于模型约束条件对有限元网格划分模型中的所有单元的自由度进行排序;根据自由度的排序结果,对所有单元的刚度矩阵进行组装,生成总体刚度矩阵,并基于总体刚度矩阵,生成有限元基础模型。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有限元基础模型和影子模型采用常规的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求解结果即可满足用户设计需求。模型角色的归并可以减少需要进行分析的模型数量,提高了数据分析效率,避免了系统资源浪费,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基于同一申请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电子设备80,包括存储介质81、处理器82及存储在存储器81上并可在处理器8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前述的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基于同一申请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中,该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基于同一申请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上述实施例中的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应当注意的是,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步骤。位于部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本申请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部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