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几何模型前端编辑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7553508发布日期:2021-11-24 23:26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大规模几何模型前端编辑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公开一般涉及3d图形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规模几何模型前端编辑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3d几何模型的创建和编辑,在pc计算机的桌面软件中已经比较成熟。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基于云端的3d几何模型的创建和编辑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基于web的3d几何建模软件也在不断发展。但是,这些基于web的软件与传统的桌面端软件在功能的完善程度方面还是不能比拟,特别是在编辑大规模几何模型的性能方面更是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3.因此,希望有一种更科学的方法,提升基于web的几何建模软件在编辑大规模几何模型方面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大规模几何模型前端编辑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满足基于web的建模软件在进行大规模几何模型编辑的需求。
5.基于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规模几何模型前端编辑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6.前端通过多块并行加载方式,获取后端对大规模几何模型进行分块处理后的多个分块模组,所述前端为所述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展示端,所述后端为所述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存储端;
7.依据获取的多个分块模组和所述前端获取所述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基本信息,构建大规模几何模型的显示框架,并通过对所述分块模组解析的方式,更新前端显示的大规模几何模型的模型视图,所述基本信息包括所述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大小、分块模组的数量、各个分块模组之间的关系;
8.依据所述前端显示的模型视图,在前端编辑所述模型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分块模组,将编辑后的分块模组保存到后端,并更新后端存储的所述大规模几何模型。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大规模几何模型前端编辑方法还包括:
10.获取外部几何模型数据,导入到所述后端进行格式转换并进行分块处理。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大规模几何模型前端编辑方法还包括:
12.设置不同的显示量级,对所述前端显示的模型视图进行显示简化,所述显示量级与前端显示的模型视图的材质数据有关;
13.依据不同的显示量级,将不同显示量级的大规模几何模型和对应的材质数据按照不同路径存储到后端。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端通过多块并行加载方式,获取后端对大规模几何模型
进行分块处理后的多个分块模组,包括:
15.后端对大规模几何模型进行分块处理,将大规模几何图形划分成多个分块模组,获取并保存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基本信息;
16.对分块模组进行成组处理,获取成组分块模组;
17.将成组分块模组存储到成组分块模组的成组模型库;
18.前端依据显示需求,通过多块并行加载的方式,从一个或多个成组模型库中获取多个分块模组。
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依据获取的多个分块模组,所述前端获取所述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基本信息,并通过对所述分块模组解析的方式,更新前端显示的大规模几何模型的模型视图,包括:
20.依据所述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基本信息,前端构建大规模几何模型的显示框架,所述显示框架包括所述分块模组的位置信息;
21.依据所述前端显示需求,在显示框架上获取相应的分块模组;
22.对一个或多个所述分块模组进行解析,获取更新后的分块模组;
23.依据更新后的分块模组,更新前端显示的大规模几何模型的模型视图。
2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依据所述前端显示的模型视图,在前端编辑所述模型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分块模组,将编辑后的分块模组保存到后端,并更新后端存储的所述大规模几何模型,包括:
25.获取在前端编辑的一个或多个分块模组;
26.依据获取的在前端编辑的一个或多个分块模组,获取后端存储的待编辑分块模组的数据信息;
27.依据获取的待编辑分块模组的数据信息,解析数据信息,并编辑数据信息中的参数;
28.依据编辑的数据信息参数,更新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前端显示效果;
29.依据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前端显示效果,调整数据信息参数,直至达到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前端显示效果达到目标效果;
30.保存编辑后的分块模组的数据信息参数,并通过多块并行方式将编辑后的分块模组的数据信息发送至后端;
31.更新后端存储的所述大规模几何模型。
3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设置不同的显示量级,对所述前端显示的模型视图进行显示简化,包括:
33.依据前端对大规模几何模型的显示需求,设置不同的显示量级;
34.依据不同的显示量级,将大规模几何模型转化为不同比例参数的纯三角面片方式进行显示,所述纯三角面片为只包含顶点、法向、贴图的三角面片。
35.基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公开一种大规模几何模型前端编辑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36.模型加载模块,用于在前端通过多块并行加载方式,获取后端对大规模几何模型进行分块处理后的多个分块模组,所述前端为所述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展示端,所述后端为所述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存储端;
37.模型解析模块,用于依据获取的多个分块模组和所述前端获取所述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基本信息,构建大规模几何模型的显示框架,并通过对所述分块模组解析的方式,更新前端显示的大规模几何模型的模型视图,所述基本信息包括所述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大小、分块模组的数量、各个分块模组之间的关系;
38.模型编辑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前端显示的模型视图,在前端编辑所述模型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分块模组,将编辑后的分块模组保存到后端,并更新后端存储的所述大规模几何模型。
39.基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公开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实现本发明各实施例提供的大规模几何模型前端编辑方法。
40.基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公开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本发明各实施例提供的大规模几何模型前端编辑方法。
4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前端通过多块并行加载方式,获取后端对大规模几何模型进行分块处理后的多个分块模组,前端获取所述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基本信息,并通过对所述分块模组解析的方式,更新前端显示的大规模几何模型的模型视图,依据所述前端显示的模型视图,在前端编辑所述模型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分块模组,将编辑后的分块模组保存到后端,并更新后端存储的所述大规模几何模型。本技术能够在前端快速展示大规模几何模型,能够实现在web页面对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建模、编辑修改等操作,提升前端编辑大规模几何模型的效率和速度,编辑操作的性能显著提高,提升了编辑后模型保存的成功率和保存速度,提升了基于web的几何建模软件在编辑大规模几何模型的性能。
附图说明
42.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43.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大规模几何模型前端编辑方法的流程图;
44.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大规模几何模型前端编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5.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4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48.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可以应用本技术实施例的大规模几何模型前端编辑方法的示例性流程。
49.如图1所示,在步骤110中,前端通过多块并行加载方式,获取后端对大规模几何模型进行分块处理后的多个分块模组,所述前端为所述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展示端,所述后端
为所述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存储端。
50.具体的,由于大规模几何模型的数据量都比较大,当前端的web浏览器或者用户客户端在加载大规模几何模型数据时,需要请求获取的数据量也大,这就会造成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的耗时时间比较长,通过在后端对大规模几何模型进行分块处理,将大规模几何模型分成多个分块模组,减小每个大规模几何模型的数据量大小,然后将多个分块模组通过多块并行加载方式,将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分块模组从后端加载到前端,这样就减少了大规模几何模型数据请求的耗时,提高了大规模几何模型加载效率。
51.具体的,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端通过多块并行加载方式,获取后端对大规模几何模型进行分块处理后的多个分块模组,包括:
52.后端对大规模几何模型进行分块处理,将大规模几何图形划分成多个分块模组,获取并保存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基本信息;具体的,对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分块处理是由后端执行的,后端对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分块处理一般按照设定的分块大小将大规模几何模型进行分块处理,分块大小一般根据网络传输参数、前端多块并行加载的能力、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大小、大规模几何模型的组成结构等决定,一般的,一个大规模几何模型可能分成多个组成部件,比如,一个大规模几何模型是建筑模型,那么这个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分块模组可能包括多个具体的墙体结构模组、窗体结构模组、门结构模组、管道结构模组、楼梯结构模组、电梯结构模组、地面结构模组等,在将大规模几何模组进行分块处理以后,需要获取大规模几何模组的基本信息,这里的基本信息包括所述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大小、分块模组的数量、各个分块模组之间的关系,通过基本信息可以在前端调用一个大规模几何模组时,能够准确的获取大规模几何模型的每一个分块模组,并且能够使每一个分块模组设置在相应的位置。
53.对分块模组进行成组处理,获取成组分块模组;具体的,在将大规模几何模型进行分块处理以后,由于一个大规模几何模型包含着多种多样的分块模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分块模组存在着类型上的统一,比如,对于门结构模组,可能包括单扇门、双扇门、旋转门、推拉门、卷帘门等多种多样的门结构模组,将分块模组进行成组处理以后,将同一类型的分块模组设置成一个组,成为一个成组分块模组。
54.将成组分块模组存储到成组分块模组的成组模型库;具体的,为了达到快捷访问、多块并行加载的目的,对于后端来说,在将大规模几何模型分块处理以后,将相同类型的分块模组存储到一个数据库中,是一个必然的选择,这样可以减少数据库的数量,同时便于获取相应的一个分块模组,将每一个成组分块模组这只一个单独的存储路径,不同的成组分块模组之间有不同的存储路径,这样才能达到前端的多块并行加载的目的。
55.前端依据显示需求,通过多块并行加载的方式,从一个或多个成组模型库中获取多个分块模组,具体的,前端在进行大规模几何模型的显示时,根据大规模几何模型组成的分块模组,从不同的成组模型库中获取相应的分块模组,并通过多块并行加载的方式,将每一个分块模组加载到前端进行显示。
56.在步骤120中,依据获取的多个分块模组和所述前端获取所述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基本信息,构建大规模几何模型的显示框架,并通过对所述分块模组解析的方式,更新前端显示的大规模几何模型的模型视图,所述基本信息包括所述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大小、分块模组的数量、各个分块模组之间的关系。
57.具体的,前端在获取了多个分块模组以后,会根据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基本信息,构建大规模几何模型在前端显示的显示框架,每个框架中用于设置分块模组,通过多个分块模组的拼合,实现相应的显示效果,由于此时显示的大规模几何模型是由多个分块模组拼合显示的,因此,通过解析部分或全部的分块模组,可以更新前端显示的大规模几何模型的模型视图。
58.具体的,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依据获取的多个分块模组和所述前端获取所述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基本信息,构建大规模几何模型的显示框架,并通过对所述分块模组解析的方式,更新前端显示的大规模几何模型的模型视图,包括:
59.依据所述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基本信息,前端构建大规模几何模型的显示框架,所述显示框架包括所述分块模组的位置信息;具体的,由于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基本信息包括了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大小、分块模组的数量、各个分块模组之间的关系,因此,通过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基本信息可以构建其在前端的显示框架,显示框架中的显示框的数量根据大规模几何模型的组成分块模组的数量决定,每一个分块模组对应一个显示框,每一个显示框的位置是确定的,每个显示框上也确定了对应的分块模组信息,因此,所述显示框架包括所述分块模组的位置信息。
60.依据所述前端显示需求,在显示框架上获取相应的分块模组;具体的,在显示框架的每个显示框中设置一个分块模组,由于各个分块模组的位置关系是已知的,显示框架包括了所述分块模组的位置信息,因此,当获取了一个分块模组以后,就可以知晓其放置的显示框的位置,这样就可以实现了将多块并行加载的分块模组加载到相应的显示框内。
61.对一个或多个所述分块模组进行解析,获取更新后的分块模组;具体的,在加载完成所有的分块模组之后,需要对部分或全部的分块模组进行解析,获取分块模组的数据信息,由于前端的显示参数或设备的硬件工作参数对相应的分块模组的数据信息要求不同,因此,需要更新分块模组的相应参数信息,通过更新分块模组的参数使分块模组与前端的显示需求相适配,比如,分块模组的图片分辨率为1024*768,而前端显示的分辨率为1920*1080,那么需要修改分块模组的显示分辨率,以适应前端显示的分辨率,此时对分块模组进行解析以后,即可通过更新设置的方式获取更新后的分块模组。
62.依据更新后的分块模组,更新前端显示的大规模几何模型的模型视图。具体的,在分块模组完成更新以后,前端即可根据更新后的分块模组显示大规模几何模型的模型视图。
63.特别的,针对大规模几何模型,为了简化模型数据,提高前端进行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展示性能,在后端除了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几何模型的数据信息外,同时也保存有对应的经过合适的算法简化后的多个不同精度的轻量化模型数据,前端依据合适的算法通过使用者电脑性能、模型复杂程度、模型距离相机远近等选择合适精度的轻量化模型,这部分轻量化模型数据仅仅用于前端模型的展示。
64.在步骤130中,依据所述前端显示的模型视图,在前端编辑所述模型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分块模组,将编辑后的分块模组保存到后端,并更新后端存储的所述大规模几何模型。
65.具体的,由于前端显示的模型视图是由多个分块模组拼合而成,也就是大规模几何模型的模型视图被划分成了多个独立的单元,因此,在对大规模几何模型进行编辑时,通
过对一个或多个独立的单元,也就是分块模组进行编辑,即可实现对大规模几何模型的模型视图进行编辑,在编辑完成以后,即将编辑后的分块模组按照多块并行的方式保存到后端,并自动更新相应模型库中的分块模组数据,从而实现了对大规模几何模型的编辑和更新。
66.具体的,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依据所述前端显示的模型视图,在前端编辑所述模型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分块模组,将编辑后的分块模组保存到后端,并更新后端存储的所述大规模几何模型,包括:
67.获取在前端编辑的一个或多个分块模组;
68.依据获取的在前端编辑的一个或多个分块模组,获取后端存储的待编辑分块模组的数据信息;具体的,在确定了需要编辑的分块模组之后,通过获取存储在后端的待编辑的分块模组的数据信息,这样就获取了待编辑的分块模组的参数数据。
69.依据获取的待编辑分块模组的数据信息,解析数据信息,并编辑数据信息中的参数;具体的,通过编辑分块模组的数据信息,就可以实现对分块模组的编辑,比如,对于一个矩形块模组,其数据信息参数包括:长边长度、短边长度、线条粗细、线条颜色等,通过编辑这些参数,可以调整矩形块模组的具体显示效果。
70.依据编辑的数据信息参数,更新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前端显示效果;具体的,在完成分块模组的数据信息参数的编辑以后,可以通过前端显示的方式获取分块模组编辑后的效果,可以根据显示效果重新编辑分块模组或确定完成分块模组的编辑。
71.依据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前端显示效果,调整数据信息参数,直至达到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前端显示效果达到目标效果;
72.保存编辑后的分块模组的数据信息参数,并通过多块并行方式将编辑后的分块模组的数据信息发送至后端;具体的,对于同时编辑的多个分块模组,为了提高编辑后数据传输效率,通过多块并行方式将编辑后的分块模组的数据信息发送至后端,由后端更新相应模型库中的分块模组参数。
73.更新后端存储的所述大规模几何模型。
74.具体的,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对分块模组的编辑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75.一种是对分块模组的移动、旋转、复制、删除等操作,这类操作把待编辑的一个或多个分块模组作为一个整体进行。
76.另一类是对分块模组进行局部编辑,例如拉伸一个面、对分块模组的布尔运算等操作,对于这类型的操作,在进行编辑之前通过网络请求模型库中待编辑模型部分完整的分块模组数据。然后解析分块模组数据,更新前端展示效果,最后进行几何编辑。
77.分块模组进行局部编辑完成后,保存编辑后的分块模组,从前端释放完整的分块模组数据信息,重新从后端请求被修改部分的分块模组的轻量化几何模型数据,在前端进行更新。
78.通过对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前端编辑,使用分块模组编辑的方式,对未进行编辑的分块模组保持原有的模型视图,达到非常好的一个编辑性能,同时也完全能够满足对大规模几何模型进行局部详细编辑的需求。
79.从前端对大规模几何模型进行分块模组编辑后,需要把编辑后的分块模组保存到相应模型库中,同时在后端生成新的轻量级模型数据以替换老的轻量级模型,对大规模几
何模型编辑后保存的成功率和性能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本技术对大规模几何模型进行分块和增量保存的方法,首先,因为对几何大模型进行了分块编辑,在保存的时候只需要对被编辑过的分块模组部分进行保存,对多个分块模组进行了编辑后的分块模组保存,根据合适的算法对编辑的分块模组数据进行多块并行发送数据到后端进行保存,这样不但使保存大规模几何模型的时间缩短为原来的几分之一,而且也能够提升保存大规模几何模型编辑后的成功率。
80.在步骤140中,获取外部几何模型数据,导入到所述后端进行格式转换并进行分块处理。
81.具体的,为了支持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复用,降低用户建模的成本。通常需要支持导入外部的几何模型,在导入外部的几何模型数据时,同样适用于多块并行加载的方式,在后端获取了导入的外部几何模型数据时,首先进行格式转换,以使导入的外部几何模型数据适合本技术的前端显示需要,而后将导入的外部几何模型进行分块处理,以适应前端进行多块并行加载的需求。
82.在步骤150中,设置不同的显示量级,对所述前端显示的模型视图进行显示简化,所述显示量级与前端显示的模型视图的材质数据有关,依据不同的显示量级,将不同显示量级的大规模几何模型和对应的材质数据按照不同路径存储到后端。
83.具体的,相同外形的模型,纯三角面片模型比可编辑的模型在显示上使用更少内存、需要更少的时间。因此,本技术的轻量级数据采用将普通几何模型转化为纯三角面片方式进行显示,通过设置不同的显示量级,对所述前端显示的模型视图进行显示简化,所述显示量级与前端显示的模型视图的材质数据有关,使用合适的简化算法将分块模组数据简化到合理比例,然后将简化后的轻量级模型数据存储到后端的数据库中,并将该文件上传到远程的文件存储服务器中,同时将材质信息和文件的路径地址存储到数据库中,前端请求轻量级数据时,后端快速返回文件路径和材质信息,前端根据文件路径自行下载文件,减少对后端服务的数据依赖。
84.根据保存的完整的大规模几何模型数据,显示量级可以设置为5类,依据简化比例从高到底可分为:1,0.8,0.6,0.4,0.2,生成5种不同精度的轻量级模型,不同精度的模型上传到不同路径的文件存储服务器中,多个模型路径和该模型使用的材质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前端请求时,将多种不同精度的模型路径和材质返回给前端,由前端决定采用哪种精度的模型。对于不同显示量级的材质数据:将材质的颜色、亮度、透明度等基本属性直接保存;如果材质有贴图,则将对应的文件路径存储到材质属性中。
85.具体的,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设置不同的显示量级,对所述前端显示的模型视图进行显示简化,包括:
86.依据前端对大规模几何模型的显示需求,设置不同的显示量级;具体的,不同的显示量级也就是根据前端显示的对模型视图的显示精细程度的要求不同,对于大规模几何模型,使用合适的简化算法和多个参数,生成多个不同精度的轻量级模型,用于显示时分情况加载以进一步提升显示性能,简化程度越高,模型失真越严重,相应的,显示所需要的内存、耗时会变小。
87.依据不同的显示量级,将大规模几何模型转化为不同比例参数的纯三角面片方式进行显示,所述纯三角面片为只包含顶点、法向、贴图的三角面片。具体的,由于真实的分块
模组的数据使离散的,只包括顶点、法向、贴图的三角面片,因此,依据不同的显示量级,将大规模几何模型转化为不同比例参数的纯三角面片方式进行显示,就可以实现不同的显示量级,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一般有5个显示量级,按照精简程度分为1,0.8,0.6,0.4,0.2;1表示原始的分块模组没有精简,0.8表示将原始的分块模组精简为0.8倍,也就是精简为原来的80%。
8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前端通过多块并行加载方式,获取后端对大规模几何模型进行分块处理后的多个分块模组,前端获取所述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基本信息,并通过对所述分块模组解析的方式,更新前端显示的大规模几何模型的模型视图,依据所述前端显示的模型视图,在前端编辑所述模型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分块模组,将编辑后的分块模组保存到后端,并更新后端存储的所述大规模几何模型。本技术能够在前端快速展示大规模几何模型,能够实现在web页面对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建模、编辑修改等操作,提升前端编辑大规模几何模型的效率和速度,编辑操作的性能显著提高,提升了编辑后模型保存的成功率和保存速度,提升了基于web的几何建模软件在编辑大规模几何模型的性能。
89.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1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1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90.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大规模几何模型前端编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大规模几何模型前端编辑装置包括:
91.模型加载模块、模型解析模块、模型编辑模块;
92.模型加载模块,用于在前端通过多块并行加载方式,获取后端对大规模几何模型进行分块处理后的多个分块模组,所述前端为所述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展示端,所述后端为所述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存储端;
93.模型解析模块,用于依据获取的多个分块模组和所述前端获取所述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基本信息,构建大规模几何模型的显示框架,并通过对所述分块模组解析的方式,更新前端显示的大规模几何模型的模型视图,所述基本信息包括所述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大小、分块模组的数量、各个分块模组之间的关系;
94.模型编辑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前端显示的模型视图,在前端编辑所述模型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分块模组,将编辑后的分块模组保存到后端,并更新后端存储的所述大规模几何模型。
95.具体的,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型加载模块用于获取外部几何模型数据,导入到所述后端进行格式转换并进行分块处理。
96.具体的,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型解析模块用于设置不同的显示量级,对所述前端显示的模型视图进行显示简化,所述显示量级与前端显示的模型视图的材质数据有关;依据不同的显示量级,将不同显示量级的大规模几何模型和对应的材质数据按照不同路径存储到后端。
97.具体的,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型加载模块用于在后端对大规模几
何模型进行分块处理,将大规模几何图形划分成多个分块模组,获取并保存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基本信息;对分块模组进行成组处理,获取成组分块模组;将成组分块模组存储到成组分块模组的成组模型库;前端依据显示需求,通过多块并行加载的方式,从一个或多个成组模型库中获取多个分块模组。
98.具体的,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型解析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基本信息,前端构建大规模几何模型的显示框架,所述显示框架包括所述分块模组的位置信息;依据所述前端显示需求,在显示框架上获取相应的分块模组;对一个或多个所述分块模组进行解析,获取更新后的分块模组;依据更新后的分块模组,更新前端显示的大规模几何模型的模型视图。
99.具体的,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模型编辑模块用于获取在前端编辑的一个或多个分块模组;依据获取的在前端编辑的一个或多个分块模组,获取后端存储的待编辑分块模组的数据信息;依据获取的待编辑分块模组的数据信息,解析数据信息,并编辑数据信息中的参数;依据编辑的数据信息参数,更新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前端显示效果;依据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前端显示效果,调整数据信息参数,直至达到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前端显示效果达到目标效果;保存编辑后的分块模组的数据信息参数,并通过多块并行方式将编辑后的分块模组的数据信息发送至后端;更新后端存储的所述大规模几何模型。
100.具体的,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型解析模块用于依据前端对大规模几何模型的显示需求,设置不同的显示量级;依据不同的显示量级,将大规模几何模型转化为不同比例参数的纯三角面片方式进行显示,所述纯三角面片为只包含顶点、法向、贴图的三角面片。
10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模型加载模块在前端通过多块并行加载方式,获取后端对大规模几何模型进行分块处理后的多个分块模组;模型解析模块依据获取的多个分块模组和所述前端获取所述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基本信息,构建大规模几何模型的显示框架,并通过对所述分块模组解析的方式,更新前端显示的大规模几何模型的模型视图;模型编辑模块依据所述前端显示的模型视图,在前端编辑所述模型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分块模组,将编辑后的分块模组保存到后端,并更新后端存储的所述大规模几何模型。本技术能够在前端快速展示大规模几何模型,能够实现在web页面对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建模、编辑修改等操作,提升前端编辑大规模几何模型的效率和速度,编辑操作的性能显著提高,提升了编辑后模型保存的成功率和保存速度,提升了基于web的几何建模软件在编辑大规模几何模型的性能。
102.关于大规模几何模型前端编辑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大规模几何模型前端编辑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大规模几何模型前端编辑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103.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如图3所示,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子设备,该设备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大规模几何模型前端编辑方法。
104.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任一实施例描述的大规模几何模型前端编辑方法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有形地包含在机器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大规模几何模型前端编辑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被安装。
105.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中的程序或者随机访问存储器ram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随机访问存储器ram中,包括服务器完成相应业务的软件程序,还包括车辆驾驶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服务器与其被控制的硬件设备、只读存储器rom、随机访问存储器ram通过总线彼此相连,各种输入/输出接口也连接至总线。
106.以下部件连接至输入/输出接口: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通信部分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也根据需要连接至输入/输出接口。可拆卸介质,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器。
107.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任一实施例描述的大规模几何模型前端编辑方法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有形地包含在机器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大规模几何模型前端编辑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被安装。
108.描述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或模块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或模块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这些单元或模块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或模块本身的限定。
109.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