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69075发布日期:2022-04-02 04:18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触控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触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触摸显示技术的发展,应用于诸如笔记本计算机、平板个人计算机(pc)、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自动取款机(atm)的各种基于触摸显示系统进行人机交互的工具已被开发。如图1所示,触控装置100具有一基板10,所述基板10包括第一区域11与第二区域12,在第一区域11设有触控电极20,在第二区域12设计有一些按键电极30图形。当手指触摸这些图形区域时,有些可以实现一些功能的控制操作,如切换画面、打开关闭屏幕等。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已经出现了将按键电极30与触控电极20集成一体设置的新技术,通过黄光光刻制程工艺一体式设计按键电极30与触控电极20,驱动控制ic使用纳米级的半导体工艺单独设计。为实现按键电极30控制操作功能,会以自容或互容的触控原理,在按键电极30图形后面设置大块的氧化铟锡(ito),同时配备单独的驱动控制ic,或共用第一区域11的触控电极20的驱动控制ic。由于ito导电电阻大,为实现操控,必须设置大块面积,使得第一区域11与第二区域12具有明显的视觉差异,不利于窄边框设计与视觉美观效果。
4.申请内容
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触控装置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设有触控电极的区域与设计有按键电极的区域的视觉差异问题,且将有利于增加可视面积,提升窄边框设计。
6.本技术提供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7.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触控装置,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具有第一区域和和邻接于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具有第三区域,所述触控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触控电极,以及设于所述第三区域内的按键电极,所述第一区域与第三区域均为可视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非可视区域。
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电极与按键电极均由多条金属网格线构成,且所述按键电极可以通过制造触控电极时,同时制作而成。
9.由于金属网格线由金属材料制成,相较于ito,其阻抗较低,因此,更容易实现触摸动作的感应灵敏性,同时由于金属网格结构可以在保持整体图形一致的情况下,通过调节网格节点个数,即可调节阻抗大小,例如为了降低电阻,即可通过增加节点实现,为了提高电阻,即可通过减少节点或者增加断点实现。不管增加节点还是减少节点,金属网格结构可以保持整体图形一致,但是电阻可以具有较大幅度变化空间。在保证触控电极与按键电极的阻抗均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可以减轻或消除触控电极所在第一区域与按键电极所在第三区域的视觉差异。
10.进一步地,所述触控电极的制作材料为银、含银合金、钼铝钼、铜、含铜合金、含镍合金等材料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11.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触控电极材料为含铜量5-50%的含铜合金,光学效果、成
本与电阻性能综合最佳。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区域内还设有触控引线与按键电极引线,所述触控引线一端电连接于所述触控电极,另一端电连接于触控驱动件。所述按键电极引线一端对应连接于所述按键电极,另一端电连接于按键电极驱动件。
13.进一步地,所述按键电极驱动件可以与触控驱动件共用一个控制驱动ic,以完成按键电极处的操作功能,也可以采用单独的驱动控制ic。
14.进一步地,所述触控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绝缘交叉设置,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为金属网格线构成。
15.本技术的还提出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触控装置。
16.本技术所述触摸装置通过触控电极与按键电极采用金属网格结构一体式设计,金属网格结构可以在保持整体图形一致的情况下,通过调节网格节点个数调节阻抗大小,在保证触控电极与按键电极的阻抗均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减轻或消除触控电极所在第一区域与按键电极所在第三区域的视觉差异,提升可视区域面积。
附图说明
17.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18.图1为当前按键电极集成型触摸结构平面图;
19.图2为本技术的触控装置的第一结构平面图;
20.图3为本技术的触控装置的第二结构平面图;
21.图4为本技术的触控装置的第三结构平面图;
22.图5为本技术的触控装置的第四结构平面图;
23.图6为本技术的触控装置的第五结构平面图;
24.图7为本技术的触控装置的第五结构平面图。
25.图中标记的含义为:
26.100、触控装置;
27.10、基板;10a、第一表面;11、第一区域;12、第二区域;13、第三区域;
28.20、触控电极;21、第一电极;22、第二电极;23、连接部;30、按键电极;32、虚拟电极;
29.40、触控引线;
30.50、按键电极引线;
31.60、触控驱动件;
32.70、按键电极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
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6.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7.为说明本技术提供的触控装置及其电子设备,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实施例的文字说明进行详细阐述。
38.实施例一:
39.请参考图2,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装置100,触控装置100包括基板10,基板10具有第一表面10a,所述第一表面10a具有第一区域11和邻接于第一区域11的第二区域12;所述第一区域11与第二区域12之间具有第三区域13,触控装置100还包括设于第一区域11内的触控电极20,以及设于第三区域13内的按键电极30。所述触控电极20与按键电极30均由多条金属网格线构成,且所述按键电极30可以通过制造触控电极20时,同时制作而成。所述第一区域11与第三区域13均为可视区域,且视觉差异极少,增加了可视区域面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区域11为矩形,第二区域12围设在第一区域11的四周,用于设置走线。
40.实施例二:
41.请参考图3,本实施例所述触控装置100还包括设于第三区域13内的虚拟电极32,所述虚拟电极32同样由多条金属网格线构成,与所述按键电极30、触控电极20均电气绝缘,不具有触控与按键电极功能,仅具有光学匹配作用,所述虚拟电极32所在区域与按键电极30、触控电极20所在区域的视觉差异极少,既有利于增加可视面积,同时有利于实现窄边框。
42.实施例三:
43.请参考图4,所述触控装置100还包括多个设于第二区域12内电连接于触控电极20的触控引线40及电连接于按键电极30的按键电极引线50。触控引线40和按键电极引线50可同时制作而成,所述触控电极20与按键电极30可同时制作而成,即所述触控引线40、按键电极引线50、所述触控电极20和按键电极30均为采用同种金属材料,同时制作而成。
44.在本实施例中,触控装置100还可以包括触控驱动件60和按键电极驱动件70,触控引线40远离触控电极20的一端连接于触控驱动件60,按键电极引线50远离按键电极30的一端连接于按键电极驱动件70。
45.实施例四:
46.请参考图5,本技术提供的触控装置100的所述触控电极20与按键电极30共用同一
驱动件,即所述按键电极30通过按键电极引线50同样连接与所述触控驱动件60,所述触控驱动件60中设有能够实现按键电极30功能的驱动电路。如此,方便对触控引线40、按键电极引线50在触控驱动件60上进行绑定,以及方便对触控驱动件60进行拆装。
47.实施例五:
48.请参考图6,本技术提供的触控装置100的所述触控电极20包括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所述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绝缘交叉设置,所述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均为金属网格线构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21纵向设置,即所述第一电极21的一端往靠近触控驱动件60和按键电极驱动件70的方向延伸,在所述第一电极21与所述触控引线40之间设有连接部23,所述连接部为金属网格线构成,与所述触控电极20、按键电极30视觉差异小。且所述连接部23与按键电极30均位于第三区域13,增加可视面积,有利于实现窄边框,由于所述连接部23为金属网格线构成,其电阻较小,不会产生明显电性能问题。
49.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区域13还设有虚拟电极32,进行光学匹配。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虚拟电极32,即所述连接部23既有连接所述第一电极21与所述触控引线40的作用,同时具有光学匹配作用,增加连接部23的横向宽度宽于所述第一电极21的宽度,可以减少连接部的电阻,实现更好的电性能。
50.请参考图7,同样,本实施例中所述按键电极30一端连接于按键电极驱动件70。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按键电极30一端通过按键电极引线50同样连接与所述触控驱动件60,所述触控驱动件60中设有能够实现按键电极30功能的驱动电路。
51.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相邻的触控电极和/或虚拟电极和/或连接部之间间隙的距离极小,可以通过断点或断线电气隔离,所述间隙不会与触控电极、虚拟电极、连接部之间产生明显视觉差异。上述实施例中附图间隙仅为了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所述相邻的触控电极、虚拟电极、连接部之间具有电气隔离关系。
52.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控装置。
53.以上为本技术提供的具有按键电极集成功能的触控装置为较佳实施例,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权利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知晓,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做多种改进或替换,所有的改进或替换都应在本技术的权利保护范围内,即本技术的权利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
54.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