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能力评估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客观评分的评估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2.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应主要包括八大核心能力:临床技能与医疗服务能力、职业精神与素养、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医学知识与终生学习能力、信息与管理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其中,临床医疗能力对医生的综合能力至关重要。现有对临床能力的评估是在模拟临床场景下,使用模型、标准化病人甚至病人来测试医学生的临床能力。在考前设计考生的考核评分表和得分标准,考官在现场根据考生在病例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最后病人的状态,采用打分的形式,对操作者的临床能力进行评估,从而精确地知道每位学员的操作水平,有针对性地提升临床能力。3.虽然每个医院对对临床评价方式差异性不大,都是旨在考察受训人员对于问诊和查体的基本掌握情况。但是也受限于各医院及医学院的自己制定,并没有统一的方案,同时因为是人为参与的考察,难免存在主观因素。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支持评估的有限进行。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新型的客观评分的评估方法,使其自动对学员的能力进行评估,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实现要素:5.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客观评分的评估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人工评估而导致的存在偏差和人力浪费的问题。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7.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客观评分的评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8.s1:导入用户操作病例的训练记录;9.s2:确定病例运行过程中用户操作病例的最终状态,不同状态对应各自的状态分值,筛选得到该最终状态的状态分值;10.s3:分解用户在病例运行过程中对病例进行的不同的评估操作,不同的评估操作各自设置分值,基于错误操作的扣分机制,计算不同评估操作的得分,并结合不同评估操作的时长扣分机制,计算用户的最终操作评分值;11.s4:将步骤s2中的状态分值和步骤s3中的不同的操作评分值,以各自所占权重乘以分值后进行加和计算,输出用户的客观评分值。12.进一步地,所述时长扣分机制包括以下步骤:13.s301:获取学员的实际操作时长t1;14.s302:规定评估操作的操作时长t2、时间刻度t及每个时间刻度t的对应的扣分值m;15.s303:比较学员的实际操作时长t1和规定评估操作的操作时长t2;16.s304:如果t1和t2满足第一比较条件,则时长扣分值为0;如果t1和t2满足第二比较条件,根据时长扣分公式,计算用户的时长扣分值s。17.进一步地,所述学员的实际操作时长t1以各自操作规定的起始时间点起算。18.进一步地,所述起始时间点包括无、病例开始以及该病例运行过程中所有的状态。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比较条件为t1≤t2;20.所述第二比较条件为t1》t2;21.其中,t1为学员的实际操作时长,t2为规定评估操作的操作时长。22.进一步地,所述时长扣分公式为:[0023][0024]其中,t1为学员的实际操作时长,t2为规定评估操作的操作时长,t为时间刻度,m为每个时间刻度t的对应的扣分值,t1-t2不足t按t计算,a为时长扣分值的扣分上限。[0025]进一步地,所述评估操作包括药物操作和干预操作。[0026]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客观评分的装置,包括数据收集模块、客观评分计算模块和客观评分值输出模块,所述数据收集模块用于收集用户的病例操作信息,所述客观评分计算模块用于执行如上述任一所述的客观评分的评估方法,所述客观评分值输出模块用于输出用户的客观评分值。[0027]进一步地,所述客观评分计算模块运用vue框架中的iview框架的itable表格的结构化数据显示功能,呈现评分模型结构。[0028]进一步地,所述客观评分计算模块在render函数中实现逻辑操作。[0029]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0030]客观评分的评估方法采用命中加时间效率的模式进行计算,并采用权重计算模式。并且运用了分层分析法,将客观评分类型分为状态评估和操作评估,并对操作评分进行扣分操作,从而清晰明了地计算得出用户的客观评分,进而评价用户的操作水平。本发明能够客观地实现对诊疗正确性的自动评价,减少了人工评分的工作量,实现了对临床医师诊疗能力的定量评价。附图说明[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0032]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0033]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客观评分的评估方法的流程图;[0034]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扣分机制的流程图;[0035]图3为发明提供的一种客观评分的装置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0036]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0037]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客观评分的评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0038]s1:导入用户操作病例的训练记录;[0039]s2:确定病例运行过程中用户操作病例的最终状态,不同状态对应各自的状态分值,筛选得到该最终状态的状态分值;[0040]状态指病例运行过程中用户操作病例的最终状态,不包含中间状态。病例包含多个流程分支,每个流程的最后状态即为最终状态。最终状态为病例中编写的某一时刻各种生理体征的表现集合,可命名为医学教学中的各种状态名称,如:好转、死亡、大出血、休克和气胸解除等。上述状态对应有各自的状态分值,如:好转对应的状态分值为100,死亡对应的状态分值为0。[0041]n种状态以各自所占权重乘以分值后进行加和计算,从而得到最终状态的状态分值,状态暂无时间限制和扣分规则。[0042]s3:分解用户在病例运行过程中对病例进行的不同的评估操作,评估操作包括药物操作和干预操作。不同的评估操作各自设置分值,基于错误操作的扣分机制,计算不同评估操作的得分,并结合不同评估操作的时长扣分机制,计算用户的最终操作评分值;[0043]时长扣分机制包括以下步骤:[0044]s301:获取学员的实际操作时长t1;[0045]学员的实际操作时长t1以各自操作规定的起始时间点起算。起始时间点包括无、病例开始以及该病例运行过程中所有的状态。[0046]无:病例中可能有些对时机不敏感的必要操作,例如某些检查、药物等操作。该评分项不受起始时间点影响,在病例运行过程中的任何时间点进行干预操作或药物操作都可以。表示只要操作即可得分,不受时长限制,不进行扣分计算。[0047]病例开始:该评分项受起始时间点影响,在病例开始运行后进行干预操作或药物操作,得分;在病例开始运行前进行干预操作或药物操作,不得分。[0048]病例状态:该评分项受起始时间点影响,在病例跳转到某一状态后进行干预操作或药物操作,得分。其中,跳转的状态为病例过程中的某一中间状态,逻辑系统能感应患者处于何种状态,如张力性气胸状态;在病例状态跳转前进行干预操作或药物操作,不得分。[0049]s302:规定评估操作的操作时长t2、时间刻度t及每个时间刻度t的对应的扣分值m;[0050]该评分项如果受时长影响,需要在此时长内进行干预操作,才能得分。否则,每超过一个时间刻度t扣除相应分数m,不足该时间刻度t的时间长度按该刻度计算。[0051]s303:比较学员的实际操作时长t1和规定评估操作的操作时长t2;[0052]s304:如果t1和t2满足第一比较条件t1≤t2,则时长扣分值为0;如果t1和t2满足第二比较条件t1》t2,根据时长扣分公式,计算用户的时长扣分值s。[0053]时长扣分公式为:[0054][0055]其中,t1为学员的实际操作时长,t2为规定评估操作的操作时长,t为时间刻度,m为每个时间刻度t的对应的扣分值,t1-t2不足t按t计算,a为时长扣分值的扣分上限。[0056]在病例运行过程中用户需要对病例进行多项干预或药物操作,如果用户在病例运行过程中出现错误操作,该系统直接在操作项的总分值的基础上,扣除相应分值。再扣除用户超出操作时长的扣分值,从而计算出该操作项的最终操作评分值。[0057]设每个操作项的总分值为m,基于用户在操作过程中不犯错的情况下,[0058]如果t1≤t2,用户的最终操作评分值得分为m;[0059]如果t1》t2,用户的最终操作评分值得分为m-s。[0060]s4:将步骤s2中的状态分值和步骤s3中的不同的操作评分值,以各自所占权重乘以分值后进行加和计算,输出用户的客观评分值。[0061]设状态分值q1占的权重为a%,则操作评分值q2占的权重为1-a%,根据权重比例,计算用户的客观评分值。即用户的客观评分值为q1*a%+q2*(1-a%)。[0062]客观评分算法采用命中加时间效率的模式进行计算,并采用权重计算模式。并且运用了分层分析法,分层分析法是指将与整体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然后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根据总的目标,可以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因素,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从而使问题归结为最低层相对于最高层的相对重要权值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定。[0063]将客观评分类型分为状态评估和操作评估,并对操作评分进行扣分操作,得到状态分值和评估分值,且以各自所占权重乘以分值后进行加和计算,从而清晰明了地计算得出用户的客观评分,进而评价用户的操作水平。本发明能够客观地实现对诊疗正确性的自动评价,减少了人工评分的工作量,实现了对临床医师诊疗能力的定量评价。[0064]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客观评分的装置,包括数据收集模块、客观评分计算模块和客观评分值输出模块,数据收集模块用于收集用户的病例操作信息,客观评分计算模块用于执行如上述任一的客观评分的评估方法,客观评分值输出模块用于输出用户的客观评分值。[0065]客观评分计算模块运用vue框架中的iview框架的itable表格的结构化数据显示功能,呈现评分模型结构,将呈现形式分为状态、评估和扣分三个部分展示,并在render函数中实现逻辑操作,提供给用户进行复杂评分操作。[0066]以系统中张力性气胸病例举例说明。[0067]张力性气胸病例的状态权重占比80%,评估权重占比20%。[0068](1)状态:包括好转和死亡。好转分值为100,死亡分值为0。代表用户在运行病例的最终状态,如果是好转,那么此项状态分值为100;如果最终状态是死亡,此项状态分值为0。[0069](2)评估:以环境安全评估和快速伤情检查为例。[0070]1.环境安全评估:[0071]a.评分项:环境安全评分项的分值为10,此操作项得分为10。[0072]b.起始时间点:无,表示环境安全评估操作不受起始时间点的影响,在病例运行过程的任何时刻进行该操作都可以。[0073]c.时长:0,表示环境安全评估不受时长限制。[0074]d.时间单位:秒。[0075]e.时间刻度:不用设置。[0076]f.扣分:该项评分项暂无扣分。[0077]g.扣分上限:该项评分项暂无扣分上限。[0078]2.快速伤情检查:[0079]a.评分项:快速伤情检查评分项的分值为40,此操作项得分为40。[0080]b.起始时间点:张力性气胸,表示快速伤情检查操作受起始时间点影响,须在病例运行过程中,病例跳转到张力性气胸后进行该操作。[0081]c.时长:300秒,表示快速上请检查受时长限制,须在病例运行300秒之内进行该操作。[0082]d.时间单位:秒。[0083]e.时间刻度:120秒,表示没超过120秒就要进行扣分计算,不足120秒按照120秒计算。[0084]f.扣分:5分,表示快速伤情检查评分项扣分为5分。[0085]g.扣分上限:20分,表示快速伤情检查评分项最多扣除20分。[0086]假设病例的最终状态为好转,用户没做环境安全评估,且用户在410秒内做完快速伤情检查。则此用户的状态分值为100,环境安全评估的操作评分值为0,快速伤情检查的操作评分值为40-5=35。从而计算该用户的的客观评分值100*80%+35*20%=87。[0087]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