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管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0949856发布日期:2022-07-30 07:02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管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与流程

1.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管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但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往往跟不上经济占的步伐,比如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特别在工业领域方面,工业企业的设备大量运转时就会出现碳排放量超标的问题。碳排放量过大会污染空气,使地球表面变暖,促进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被淹没,还会使热带和温带的旱、涝灾害发生频繁。因此,控制企业的碳排放量是人们刻不容缓的义务。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管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控制企业的碳排放量的问题。
4.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管控方法,包括:获取针对目标区域的碳排放计划量和上述目标区域内的至少一个企业的碳排放量,得到碳排放量集合;基于上述碳排放计划量和上述碳排放量集合,计算得到上述至少一个企业中每个企业的碳排放管控量,得到碳排放管控量集合;基于上述碳排放管控量集合,调整上述至少一个企业中每个企业的设备运行情况;记录上述至少一个企业中每个企业在上述调整过程中碳排放量变化的数据,以及将上述每个企业的碳排放量变化的数据传输至目标终端,其中,上述目标终端生成数据块,上述目标终端将上述数据块发布到区块链中。
5.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管控装置,装置包括: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针对目标区域的碳排放计划量和上述目标区域内的至少一个企业的碳排放量,得到碳排放量集合;计算单元,被配置成基于上述碳排放计划量和上述碳排放量集合,计算得到上述至少一个企业中每个企业的碳排放管控量,得到碳排放管控量集合;调整单元,被配置成基于上述碳排放管控量集合,调整上述至少一个企业中每个企业的设备运行情况;传输管控单元,被配置成记录上述至少一个企业中每个企业在上述调整过程中碳排放量变化的数据,以及将上述每个企业的碳排放量变化的数据传输至目标终端,其中,上述目标终端生成数据块,上述目标终端将上述数据块发布到区块链中。
6.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且可以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7.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8.本公开的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首先,获取针对目标区域的碳排放计划量和所述目标区域内的至少一个企业的碳排放量,得到碳排放量集
合;然后,根据所述碳排放计划量和所述碳排放量集合,计算得到每个企业的碳排放管控量,组成碳排放管控量集合;之后,再根据所述碳排放管控量集合,对每个企业的设备运行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减排的目的;最后,记录所述至少一个企业中每个企业在所述调整过程中碳排放量变化的数据,以及将所述每个企业的碳排放量变化的数据传输至目标终端,其中,所述目标终端生成数据块,所述目标终端将所述数据块发布到区块链中。本公开的方法提供了一种针对碳排放的有效监测、控制手段,实现了针对目标区域内企业的碳排放的控制,减少了碳排放量,为保护环境做出了贡献。
附图说明
9.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元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10.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管控方法的一个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11.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管控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12.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管控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4是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公开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公开。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公开的描述。
15.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管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16.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管控方法的一个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17.在图1的应用场景中,首先,计算设备101可以获取针对目标区域的碳排放计划量102和上述目标区域内的至少一个企业的碳排放量,得到碳排放量集合103。然后,计算设备101可以基于上述碳排放计划量102和上述碳排放量集合103,计算得到上述至少一个企业中每个企业的碳排放管控量,得到碳排放管控量集合104。之后,基于上述碳排放管控量集合104,计算设备101可以调整上述至少一个企业中每个企业的设备运行情况,如附图标记105所示。最后,计算设备101可以记录上述至少一个企业中每个企业在上述调整过程中碳排放量变化的数据106,以及将上述每个企业的碳排放量变化的数据106传输至目标终端107,其中,上述目标终端生成数据块,上述目标终端将上述数据块发布到区块链中。
18.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设备101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当计算设备为硬件时,可以实现成多个服务器或终端设备组成的分布式集群,也可以实现成单个服务器或单个终端设备。当计算设备体现为软件时,可以安装在上述所列举的硬件设备中。其可以实现成例如用来提供分布式服务的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也可以实现成单个软件或软件模块。
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19.应该理解,图1中的计算设备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计算设备。
20.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管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的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管控方法可以由图1的计算设备101执行。如图2所示,该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管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1.步骤s201,获取针对目标区域的碳排放计划量和上述目标区域内的至少一个企业的碳排放量,得到碳排放量集合。
22.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管控方法的执行主体(如图1所示的计算设备101)可以通过无线连接方式获取针对上述目标区域的碳排放计划量和上述目标区域内的至少一个企业的碳排放量,得到碳排放量集合。作为示例,上述目标区域可以是目标省所管辖的区域,可以是目标市所管辖的区域,也可以是目标县所管辖的区域。上述碳排放计划量可以是未来某段时间内上述目标区域的碳排放总量。
23.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无线连接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3g/4g连接、wifi连接、蓝牙连接、wimax连接、zigbee连接、uwb(ultra wideband)连接、以及其他现在已知或将来开发的无线连接方式。
24.步骤s202,基于上述碳排放计划量和上述碳排放量集合,计算得到上述至少一个企业中每个企业的碳排放管控量,得到碳排放管控量集合。
25.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基于上述碳排放量集合,计算上述至少一个企业中每个企业的碳排放量占上述目标区域碳排放总量的比重。然后,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基于上述碳排放计划量,按照得到的比重计算得到每个企业的碳排放管控量。这里,碳排放管控量可以是企业在未来时间内需要减少排放的量。
26.作为示例,目标区域内企业对应的碳排放量集合可以是“企业a:200千克;企业b:800千克;企业c:600千克;企业d:400千克”,碳排放计划量可以是“1200千克”。然后,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对碳排放量集合中的碳排放量进行求和得到上述目标区域的碳排放总量“2000千克”。之后,上述执行主体可以计算得到每个企业的碳排放量占碳排放总量的比重“企业a:10%;企业b:40%;企业c:30%;企业d:20%”。最后,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根据碳排放计划量“1200千克”和每个企业的碳排放量占碳排放总量的比重计算得到每个企业的碳排放管控量,从而得到碳排放管控量集合“企业a:120千克;企业b:480千克;企业c:360千克;企业d:240千克”。
27.步骤s203,基于上述碳排放管控量集合,调整上述至少一个企业中每个企业的设备运行情况。
28.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上述碳排放管控量集合,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判断碳排放管控量是否超过预设阈值(包括第一预设阈值、第二预设阈值和第三预设阈值)来确定调整企业的设备运行情况的调整方式:
29.响应于确定上述企业的碳排放管控量超过第一预设阈值,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选择出上述企业中碳排放量高于第一排放量、低于第二排放量的设备作为第一目标设备,以及控制上述第一目标设备停止运行;
30.响应于确定上述企业的碳排放管控量超过第二预设阈值,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选择
出上述企业中碳排放量高于上述第二排放量、低于第三排放量的设备作为第二目标设备,以及调整上述第二目标设备的运行时间;
31.响应于确定上述企业的碳排放管控量超过第三预设阈值,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选择出上述企业中碳排放量高于第三排放量的设备作为第三目标设备,以及调整上述第二目标设备、上述第三目标设备的运行时间。
32.作为示例,第一预设阈值可以是“100千克”,第二预设阈值可以是“200千克”,第三预设阈值可以是“300千克”,碳排放管控量集合“企业a:120千克;企业b:480千克;企业c:360千克;企业d:240千克”,第一排放量可以是“2千克”,第二排放量可以是“5千克”,第三排放量可以是“10千克”。上述执行主体可以确定“企业a”的碳排放管控量超过上述第一预设阈值,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选择出“企业a”中碳排放量高于“2千克”、低于“5千克”的设备作为第一目标设备,控制第一目标设备停止运行。上述执行主体可以确定“企业d”的碳排放管控量超过上述第二预设阈值,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选择出“企业d”中碳排放量高于“5千克”、低于“10千克”的设备作为第二目标设备,调整第二目标设备的运行时间(缩短运行时间)。上述执行主体可以确定“企业b、企业c”的碳排放管控量超过上述第三预设阈值,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选择出“企业b、企业c”中碳排放量高于“10千克”的设备作为第三目标设备,调整第二目标设备和第三目标设备的运行时间(缩短运行时间)。
33.步骤s204,记录上述至少一个企业中每个企业在上述调整过程中碳排放量变化的数据,以及将上述每个企业的碳排放量变化的数据传输至目标终端。
34.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记录上述至少一个企业中每个企业在上述调整过程中碳排放量变化的数据,以及通过如下步骤将上述每个企业的碳排放量变化的数据传输至目标终端:
35.第一步,上述执行主体可以生成上述企业在上述调整过程中碳排放量变化的时间戳。上述执行主体可以调用预先生成的用于生成时间戳的代码块,根据执行主体的时间数值生成上述企业在上述调整过程中碳排放量变化的时间戳。其中,上述时间数值包括年份数值、月份数值、日期数值、时刻数值、分钟数值和秒钟数值。
36.第二步,基于上述时间戳和上述企业在上述调整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变化的数据,上述执行主体可以生成上述数据的标识。
37.作为示例,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基于上述时间戳,利用如下公式生成上述数据的标识:
38.s=h(t*h d modn||r),
39.其中,d为私钥,n为公钥,d=n r,r∈p,p为任意整数。h为数据摘要,h d为h的d次幂。t为时间戳,mod为求模处理。r为任意随机数,||为求或操作符,h()为哈希函数,s为数据标识。数据摘要可以通过将上述碳排放量变化的数据输入单向哈希函数后得到的固定长度的密文。
40.第三步,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上述时间戳和上述数据的标识传输至上述目标终端。
41.第四步,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控制上述目标终端生成数据块。
42.第五步,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控制上述目标终端运行智能合约中的智能合约代码将上述数据块存储至区块链中。具体的,智能合约是一套以数字形式定义的承诺。智能合约可
以控制区块链中的数据,约定区块链中各个参与终端的权利和义务。智能合约可以由计算机系统自动执行。具体的,智能合约包括智能合约代码、实例和执行数据。智能合约代码可以是智能合约的源代码。智能合约代码可以是一份计算机系统能够执行的代码。
43.上文陈述的第四步包括以下子步骤:
44.第一子步骤,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控制上述目标终端生成数据块的数据块标识。
45.第二子步骤,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控制上述目标终端将上述时间戳和上述数据块标识组成的集合确定为数据头。
46.第三子步骤,基于上述碳排放量变化的数据,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控制上述目标终端生成数据体和数据尾。具体为: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控制上述目标终端对上述碳排放量变化的数据切分为第一数目个子数据,得到子数据集。然后,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控制上述目标终端生成上述子数据集中每个子数据的哈希值,得到哈希值集合。之后,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控制上述目标终端基于上述哈希值集合构建树型数据结构,其中,树型数据结构包括叶子节点、中间节点、根结点。叶子节点用于存储哈希值集合中的哈希值,中间节点用于存储该中间节点的叶子节点的哈希值集合中哈希值的串联结果,根节点用于存储第一数目个叶子节点中存储的第一数目个哈希值集合中哈希值的串联结果。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控制上述目标终端将上述树型数据结构确定为数据体。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控制上述目标终端利用现有代码工具基于上述哈希值集合生成哈希摘要。之后,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控制上述目标终端将上述将树型数据结构的根节点存储的第一数目个哈希值集合中哈希值的串联结果确定为用于生成数据尾的哈希值。最后,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控制上述目标终端对上述用于生成数据尾的哈希值和上述哈希摘要进行组合得到数据尾。
47.第四子步骤,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控制上述目标终端将上述数据头、上述数据体和上述数据尾进行组合,生成上述数据块。
48.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检测到针对区块链传输的数据调用请求,将上述数据调用请求对应的数据发送至传输数据调用请求的设备;控制上述设备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显示。这里,数据调用请求可以是用于表征用户浏览意图的调用请求。
49.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区块链系统由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组成。其中,数据层封装了底层数据区块以及相关的数据加密和时间戳等基础数据和基本算法;网络层则包括分布式组网机制、数据传播机制和数据验证机制等;共识层主要封装网络节点的各类共识算法;激励层将经济因素集成到区块链技术体系中来,主要包括经济激励的发行机制和分配机制等;合约层主要封装各类脚本、算法和智能合约,是区块链可编程特性的基础;应用层则封装了区块链的各种应用场景和案例。该模型中,基于时间戳的链式区块结构、分布式节点的共识机制、基于共识算力的经济激励和灵活可编程的智能合约是区块链技术最具代表性的创新点。
50.具体地,区块链中的区块形成过程为:记录(把在本地内存中的交易信息记录到区块主体中);生成(在区块主体中生成此区块中所有交易信息的merkle树,把merkle树根的值保存在区块头中);填入父哈希值(把上一个刚刚生成的区块的区块头的数据通过sha256算法生成一个哈希值填入到当前区块的父哈希值中);时间保存(把当前时间保存在时间戳字段中);难度系数(难度值字段会根据之前一段时间区块的平均生成时间进行调整以应对
整个网络不断变化的整体计算总量,如果计算总量增长了,则系统会调高数学题的难度值,使得预期完成下一个区块的时间依然在一定时间内)。merkle树,通常也被称作hash树,顾名思义,就是存储hash值的一棵树。merkle树的叶子是数据块(例如,文件或者文件的集合)的hash值。非叶节点是其对应子节点串联字符串的hash。
51.本公开的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首先,获取针对目标区域的碳排放计划量和所述目标区域内的至少一个企业的碳排放量,得到碳排放量集合;然后,根据所述碳排放计划量和所述碳排放量集合,计算得到每个企业的碳排放管控量,组成碳排放管控量集合;之后,再根据所述碳排放管控量集合,对每个企业的设备运行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减排的目的;最后,记录所述至少一个企业中每个企业在所述调整过程中碳排放量变化的数据,以及将所述每个企业的碳排放量变化的数据传输至目标终端,其中,所述目标终端生成数据块,所述目标终端将所述数据块发布到区块链中。本公开的方法提供了一种针对碳排放的有效监测、控制手段,实现了针对目标区域内企业的碳排放的控制,减少了碳排放量,为保护环境做出了贡献。另外,对企业在设备运行情况调整的过程中对碳排放量变化的数据进行记录,有助于实时了解碳排放量的变化,且避免了企业自行统计中带来的误差问题。将根据碳排放量变化的数据生成的数据块发布到区块链中实现了碳排放数据的实时共享,为企业碳排放的管控提供了便利,为双碳战略的落地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
52.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53.下述为本公开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公开方法实施例。对于本公开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公开方法实施例。
54.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管控装置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管控装置包括:获取单元301、计算单元302、调整单元303和传输管控单元304。其中,获取单元301,被配置成获取针对目标区域的碳排放计划量和上述目标区域内的至少一个企业的碳排放量,得到碳排放量集合;计算单元302,被配置成基于上述碳排放计划量和上述碳排放量集合,计算得到上述至少一个企业中每个企业的碳排放管控量,得到碳排放管控量集合;调整单元303,被配置成基于上述碳排放管控量集合,调整上述至少一个企业中每个企业的设备运行情况;传输管控单元304,被配置成记录上述至少一个企业中每个企业在上述调整过程中碳排放量变化的数据,以及将上述每个企业的碳排放量变化的数据传输至目标终端,其中,上述目标终端生成数据块,上述目标终端将上述数据块发布到区块链中。
55.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管控装置的计算单元302被进一步配置成:基于上述碳排放量集合,计算上述至少一个企业中每个企业的碳排放量占上述目标区域碳排放总量的比重;基于上述碳排放计划量,按照上述比重,计算得到上述每个企业的碳排放管控量。
56.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管控装置的调整单元303被进一步配置成:响应于确定上述企业的碳排放管控量超过第一预设阈值,选择出上述企业中碳排放量高于第一排放量的设备作为第一目标设备,以及控制上述第一目标设备停止运行;响应于确定上述企业的碳排放管控量超过第二预设阈值,选择出上述企业中碳
排放量高于第二排放量的设备作为第二目标设备,以及调整上述第二目标设备的运行时间;响应于确定上述企业的碳排放管控量超过第三预设阈值,选择出上述企业中碳排放量高于第三排放量的设备作为第三目标设备,以及调整上述第二目标设备、上述第三目标设备的运行时间。
57.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管控装置的传输管控单元304被进一步配置成:生成上述企业在上述调整过程中碳排放量变化的时间戳;基于上述时间戳和上述企业在上述调整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变化的数据,生成上述数据的标识;将上述时间戳和上述数据的标识传输至上述目标终端。
58.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管控装置的传输管控单元304被进一步配置成:控制上述目标终端生成数据块的数据块标识;控制上述目标终端将上述时间戳和上述数据块标识组成的集合确定为数据头;基于上述碳排放量变化的数据,控制上述目标终端生成数据体和数据尾;控制上述目标终端将上述数据头、上述数据体和上述数据尾进行组合,生成上述数据块。
59.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目标终端将上述数据块发布到区块链中,包括:控制上述目标终端运行智能合约中的智能合约代码,将上述数据块存储至区块链中。
60.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管控装置被进一步配置成:响应于检测到针对区块链传输的数据调用请求,将上述数据调用请求对应的数据发送至传输数据调用请求的设备;控制上述设备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显示。
61.可以理解的是,该装置300中记载的诸单元与参考图2描述的方法中的各个步骤相对应。由此,上文针对方法描述的操作、特征以及产生的有益效果同样适用于装置300及其中包含的单元,在此不再赘述。
62.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63.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4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4包括:处理器401、存储器402以及存储在该存储器402中并且可以在处理器4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403。处理器401执行计算机程序403时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或者,处理器401执行计算机程序403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
64.示例性地,计算机程序403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存储器402中,并由处理器401执行,以完成本公开。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计算机程序403在计算机设备4中的执行过程。
65.计算机设备4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机设备。计算机设备4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401和存储器40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4仅仅是计算机设备4的示例,并不构成对计算机设备4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计算机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66.处理器40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其它
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67.存储器402可以是计算机设备4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计算机设备4的硬盘或内存。存储器402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4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计算机设备4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存储器402还可以既包括计算机设备4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存储器40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以及计算机设备所需的其它程序和数据。存储器402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68.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69.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70.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的范围。
71.在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计算机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计算机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72.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73.另外,在本公开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74.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
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公开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计算机程序可以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75.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