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现实的变电站4D-BIM可视化方法及系统

文档序号:31631027发布日期:2022-09-24 01:59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基于虚拟现实的变电站4D-BIM可视化方法及系统
基于虚拟现实的变电站4d-bim可视化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属于可视化建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虚拟现实的变电站 4d-bim可视化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 成在先技术。
3.近年来,随着智能电网建设工作的推进以及电力需求的增长,变电站 智能化改造、建设在大力开展。特高压、超高压电力工程建设已成为电网 今后的发展常态。这就意味着高电压等级、大容量智能变电站的工程建设 将会不断增多,而变电站建设与其它行业建设存在很大不同,其占地面积 大、设备种类多样、场地情况特殊、实施难度大,施工质量要求高等特点 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变电站建设的难度,项目各参与方也都面临着巨大 的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因此,如何更好的提升变电站工程质量迫在眉睫。
4.传统施工管理过程往往依赖于cad图纸和人工经验,由于技术水平参 差不齐,其工程质量难以得到精确保证。建筑信息模型(bim)作为一种三 维可视化技术,其独特的可视化和模拟分析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管 理过程。它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对建筑模型及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 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直观展示。虽然bim在许多房屋建筑项目上 取得了成功,但由于变电站项目的复杂性,在其应用中仍处于探索阶段。
5.目前,用户依然缺乏充分利用bim在项目团队交流、项目可视化、非 专业aec(architecture,engineering&construction)实体之间信息传播等 方面的潜力。因此,bim仍然不是一种完全协作和集成的方法,需要更具 有综合性和易用性的方案。“元宇宙”概念下的虚拟现实技术能够给bim的 沉浸式系统和界面带来有利的效果。虚拟现实技术又称灵境技术,可以让 用户身临其境虚拟仿真空间中,有效增强工作人员的感知能力。此外,基 于标准尺寸三维模型的bim用于施工进度管控还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还 需要对实际项目施工情况进行重建,再与标准模型对比,从而实现施工进 度管控。基于多视图几何的三维重建方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案,它 能根据不同角度的图像还原出实际物体的模型和纹理情况,能够较为真实 的还原物体的形态。若将三种技术整合在一起,将具有广泛的研究意义和 应用价值。
6.bim是aec行业项目优化设计中较为高效的一种方式,美国斯坦福大 学(cife)2008年开展过对bim项目的调查,他们分析总结出建筑信息模 型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用在工程项目中造价测算花费时间能够减少到原 来平面方法的80%,可以将合同价格降至10%,项目进度缩短7%。随着人 工智能、5g、大数据处理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些数据将大幅度增加。 变电站工程建设与建筑工程建设存在很多共性问题,且伴随着变电站工程 规模不断扩大,复杂程度日益增加,bim在变电站设置建设中的推广应用 也在逐步进行之中。
7.早期的bim单纯的用在建筑规划设计方面,后来许多研究人员将bim 与其他信息
进行整合,得到了更为突出的工程效益。aslanid p等人把施工 过程中所需的信息整合后与bim技术进行关联,指出bim技术能够高效率 的加快施工进度。lee等人提出了一种新颖的bim模型管理方法,管理和 跟踪所有信息,并开发了一个基于bim的网络建设系统,可以增强施工单 位bim信息跟踪能力,提高工作效率。lin等人在设计模型的基础上,添 加时间信息和造价等变量信息,提出了5d管理功能的新型进度造价管理模 型。可见,bim技术在项目施工设计与成本造价管理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8.bim技术在建筑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但大多数应用依赖于各种商业软 件,如autodesk公司revit系列、bentley公司的microstation系列、dassault 公司的catia系列等,它们作为商用软件具备各种功能优势,但使用技术 门槛和成本较高,需要项目去支出购买软件的费用及软件使用者学习费用。 并且这些软件不能够和其他平台如数字化系统进行集成开发,或进行个性 化设计。对于一个复杂且重要的变电站项目,需要一种包含多领域模块且 高度集成的系统。因此,可定制的bim模块设计方案亟需被研发出来。
9.虽然bim实现了传统方法到协作集成工作流程的范式转变,但依然跟不 上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了促进bim的部署和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融入成 为bim方法一个有前途的补充方案。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创造一 个虚拟环境,用户可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感官能力去感受建筑的内部 操作,能够从虚拟环境中获得与现实环境相似或相同的体验。通过虚拟现 实技术和bim来模拟建筑活动,增强了人工空间规划的能力。针对bim与 vr的数据传输问题,提出了一种bvrs与bim-vr的实时同步系统。现有 文献探讨了bim、物联网、虚拟现实技术在实时监控热舒适条件方面的优 势。
10.但目前该技术在变电站施工进度监督中的应用还很少,原因是:现有 的大多数bim应用是基于bim商业软件的,其功能模块可移植性较差。然 而,一个完整的变电站项目,需要集成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等 全生命周期的功能模块,bim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将三维模型进行空间位置 规划,虚拟现实技术最大的优势是可以身临其境,这两个技术融合可以很 好的实现施工规划效果,但这还不能满足施工进度管理要求,由于bim使 用的是理想尺寸的三维模型,而施工进度管理应还原实际建筑建设的情况, 因此,现有的bim模型无法直接应用至变电站施工进度监督中。


技术实现要素:

11.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基于虚拟现实的变电站 4d-bim可视化方法,将三维重建与bim、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这将有利于 施工进度管理。
1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13.第一方面,公开了基于虚拟现实的变电站4d-bim可视化方法,包括:
14.构建变电站用户图形界面;
15.读取bim文件或规划文件,解析规划文件;
16.根据拖动时间进度条,实时更新渲染4d模型;
17.基于虚拟现实创建标准尺寸下的模型:将创建好的4d模型设置空间位 置,进行纹理贴图制作,创建建筑工作空间,对模型进行操作获得标准尺 寸下的模型;
18.获取被重建变电站不同角度的视频或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将三维重建 后的结果导入到4d-bim平台上进行可视化展示,将标准模型与重建模型 在形态、体积方面做对比,
进行施工进度监控。
1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构建变电站用户图形界面的步骤为:
20.选择读取模型文件或按规范编写的规划文件;若读取成功,则将在图 形渲染模块实时显示模型;
21.解析好的细分模型由选择模块作为列表将细分模型列出,供用户选择 和标记,在主窗体中体现为模型列表;若读入规划文件成功,主窗体出现 进度条供用户拖动,实现了模型的时间轴渲染。
2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读取bim文件或规划文件的步骤为:
23.编写规范的规划文件,以对bim文件的读入,规划文件编写格式为: 指令+操作对象名称;
24.将模型信息与时间信息关联,实现4d渲染。
2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解析规划文件:读取规划文件后,使用 文件输入流实现读取,创建树形结构。
2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创建树形结构时,当创建一个节点时, 除了存储该模型所有顶点数据,还需求出该组顶点数据的轴对齐的边界框;
27.计算边界框时,采用碰撞检测算法,即遍历该组所有的顶点,检测该 顶点是否在当前计算的包围盒内。若顶点超过了包围盒范围,则更新包围 盒顶点。
2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实时更新渲染4d模型时,采用多线程编写, 由主界面线程即主线程、存储线程和渲染线程组成;
29.主界面线程随本程序启动而立即启动,在程序结束后销毁,因为主线 程获取用户焦点的优先级最高,执行顺序为首,除主界面线程外的线程均 为其子线程,生命周期受到主界面线程调控。
3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线程之间可以相互发送信号,同时有对应的 槽函数接收信号并执行,线程之间通过主线程执行函数将发送信号线程的 信号和接收信号线程的槽函数连接起来,并且可以指定响应该信号的方法;
31.优选的,信号可以将参数传递给槽函数,从而实现线程之间的数据交 换。
32.第二方面,公开了基于虚拟现实的变电站4d-bim可视化系统,包括:
33.4d模型创建模块,被配置为:
34.构建变电站用户图形界面;
35.读取bim文件或规划文件,解析规划文件;
36.根据拖动时间进度条,实时更新渲染4d模型;
37.标准尺寸下的模型创建模块,被配置为:基于虚拟现实创建标准尺寸 下的模型:将创建好的4d模型设置空间位置,进行纹理贴图制作,创建建 筑工作空间,对模型进行操作获得标准尺寸下的模型;
38.施工进度监控模块,被配置为:获取被重建变电站不同角度的视频或 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将三维重建后的结果导入到4d-bim平台上进行可视 化展示,将标准模型与重建模型在形态、体积方面做对比,进行施工进度 监控。
39.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存在以下有益效果:
40.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移植于多平台的4d-bim方法,并给出了基于虚 拟现实创建
标准尺寸下的模型以及三维重建模型,实现了变电站施工监管 的准确性及实时性,增强了bim在各领域应用的综合性和易用性。
41.基于多视图几何的三维重建技术能够较好的还原物体的形态特征,只 需要拍摄被重建物体不同角度的视频或图像即可实现三维重建,具有简单 且轻便的特点,本发明将多视图几何三维重建方法融入到4d-bim技术中, 实现施工进度管控。本发明将三维重建后的结果导入到4d-bim平台上, 进行标准模型与重建模型形态、体积方面的对比。在短时间内对基建情况 连续拍摄,将重建后的模型结合时间轴形成动态的施工进度展示,结合虚 拟现实技术能够非常直观的查看施工进度情况,从而达到了施工进度精益 管理效果。
42.本发明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 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43.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 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 当限定。
4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用户操作流程图;
45.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规范规划文件实例;
46.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树形存储结构示意图;
47.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多线程技术流程图;
48.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基于虚拟现实的4d-bim方案硬件;
49.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多视图几何三维重建示意图;
50.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4d-bim示意图;
51.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变电站子对象规划示意图;
52.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变电站模型中的vr效果;
53.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数字化变电站模型中的vr效果;
54.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玉皇庙变电站重建。左:空中视角;右:vr视 角。
具体实施方式
55.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 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 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56.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 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57.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 合。
58.实施例一
59.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变电站4d-bim可视化方法,实 现建筑项目施工过程的精益管控,包括:
60.关联建筑模型三维信息与时间信息,形成4d-bim模型;
61.虚拟现实技术融合到4d-bim模型,使整个项目的施工规划得到直观 反映,优化使用施工资源;
62.将三维重建结果整合到4d-bim的模型中,实现施工进度精益管控效 果。
63.本实施例子提出的基于虚拟现实的4d-bim可视化方法,它不同于传 统bim技术的思想,可以使用户沉浸在虚拟空间中,非常直观的进行施工 优化设计。具体地,首先整合建筑模型信息与时间信息,形成4d-bim技 术,拖动时间轴即可总揽变电站建设规划,也可查看单个对象的规划;同 时,本文结合虚拟现实技术使用户可以沉浸在虚拟变电站空间中,以视觉、 听觉、触觉等感官来提高项目感知力。此外,本实施例子还提出了一种 4d-bim与三维重建技术融合的方案,使标准模型与重建模型进行对比,以 此来提高施工进度管理效果。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所提方案在变电站建设 中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64.具体的,通过本公开技术方案能够将变电站三维模型进行渲染显示, 并结合时间轴实现变电站施工的4d-bim规划功能,使用户能够总览变电 站建设规划,也可以查看单个对象的建设规划。关于4d-bim建模渲染过 程,采用多线程渲染技术提高渲染帧率,具体步骤如下:
65.(1)使用qt构建用户图形界面。具体的,用户可以点击左上角工具 栏打开文件选项,选择读取模型文件或按规范编写的规划文件;若读取成 功,则将在图形渲染模块实时显示模型,图形渲染模块是由qtopengl组 件编写的以opengl为核心的渲染器,在主窗体中体现为3d渲染窗口组件, 嵌入在主窗体中。同时,解析好的细分模型由选择模块作为列表将细分模 型列出,供用户选择和标记,在主窗体中体现为模型列表;若读入规划文 件成功,主窗体出现进度条供用户拖动,实现了模型的时间轴渲染。操作 流程如图1所示。
66.分解变电站整体模型之后得到的单个或者局部的模型为"细分模型"。 在对变电站模型进行重建时的输出文件(模型文件)已经包含了所有"细分 模型",即已经实现了对变电站整体模型的分解。
67.通过该步骤,使用户能够通过键盘、鼠标输入的方式直观操作和查看 整个渲染结果和规划过程。例如:打开文件;键盘操控镜头移动,缩放;点 选模型;拖动规划时间轴等。
68.(2)读取bim文件或规划文件。在步骤1所构建的用户图形界面的基 础之上,所实现的具体人机交互的功能,即操作窗口菜单栏,选择菜单"文 件"-》"打开规划文件",即可读取文件。
69.本实施例子中读取的文件为符合autodesk revit规范的rvt文件,或 者其他格式文件,例如ply、obj和pcd等。其中,rvt使用revit二次开发 应用程序接口读取并分离出模型数据;.ply、pcd等文件格式由点云库(plc) 所提供函数统一转换为obj,并使用opengl实用工具库(glm)解析读取。 当用户选择读取模型文件时,只能实现模型的3d渲染。为了将模型信息与 时间信息关联,实现4d渲染,用户需要自行编写规范的规划文件。本文提 出了一种格式为.txt的规范规划文件,编写文件示例如图2所示,可以实现 对bim文件的读入,不需要用户进行手动操作。规划文件编写格式为:指 令+操作对象名称;
70.load[模型文件路径]:加载一个模型文件;
[0071]
root[模型名称]:指定一个模型为根节点;
[0072]
node[parent model name][child model name]:为一个父节点指定一个子 节点;
[0073]
endroot:结束该根节点下面子节点的建立。
[0074]
(3)解析规划文件。当用户读取规划文件后,使用文件输入流实现读 取,解析方法
染。多线程技术流程如图4所示,下面将具体描述各线程之间的通信关系:
[0084]
1.主窗体线程打开文件时,触发信号传递路径参数,由存储线程读取并 响应,读取该模型文件,解析完毕生成树形存储结构。首先获得细分模型 列表,存储线程触发信号传递列表数据,由主线程读取并响应,在主界面 生成模型列表;其次获取树形存储结构最大深度,存储线程触发信号传递 最大深度,由主线程读取并响应,在主界面生成进度条,并设置其最大值。
[0085]
2.主窗体拖动进度条时,触发信号传递时间数据,由存储线程读取并响 应,在树形存储结构中遍历该深度之下所有的节点,并将遍历到的节点存 储的顶点数据提交给渲染器,同时存储线程触发信号,由渲染线程响应, 实时更新渲染界面。
[0086]
具体的,参见图4所示具体流程,通过树形结构遍历,从而将对应时 间深度的模型顶点数据提交到opengl的顶点缓冲器(vertex buffer object, vbo)中,再由opengl组件的顶点数组对象(vertex array object,vao) 进行绑定(bind)并调用opengl的api进行渲染。
[0087]
在opengl技术中,顶点缓冲对象vbo是在显卡存储空间中开辟出的 一块内存缓存区,用于存储顶点的各类属性信息,如顶点坐标,顶点法向 量,顶点颜色数据等。在渲染时,可以直接从vbo中取出顶点的各类属性 数据,由于vbo在显存而不是在内存中,不需要从cpu传输数据,处理 效率更高。vbo保存了一个模型的顶点属性信息,每次绘制模型之前需要 绑定顶点的所有信息,当数据量很大时,重复这样的动作变得非常麻烦。 而vao可以把这些所有的配置都存储在一个对象中,每次绘制模型时,只 需要绑定这个vao对象。vao是一个保存了所有顶点数据属性的状态结 合,它存储了顶点数据的格式以及顶点数据所需的vbo对象的引用。同时, 以opengl为核心的渲染器(renderer)也通过上述方法多线程处理。本文 所提出的opengl组件继承自qopenglwidget类,当上述过程中的vbo 提交到该线程时,线程异步绑定该vbo到vao并进行实时渲染。
[0088]
3.主窗体在模型列表选择模型时,触发信号传递模型名称,由存储线程 读取并响应,在树形存储结构中查找该名称对应的节点,提交该节点存储 的边界框顶底数据给渲染器,同时存储线程触发信号,由渲染线程响应, 在渲染界面显示该模型对应边界框。
[0089]
基于虚拟现实的4d-bim方案实现:
[0090]
bim虽然能将三维模型直观的表达出来,但可视化表达能力还是不足, 用户只能从电脑屏幕或移动设备进行操作,对于经验不足或非专业人士依 然存在着理解问题。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用户沉浸在虚拟仿真环境中, 除了视觉以外还可以通过听觉、触觉等感官能力去加深理解,进而增强bim 的易用性。基于虚拟现实的4d-bim方案如下:
[0091]
硬件设备:硬件设备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必需品,主要包括计算机(含 有4d-bim应用程序)、显示器、vr眼镜、vr手柄等,如图5所示。除此 之外还包含定位器、声音设备、振动装置等,这些可以增强用户的沉浸感。
[0092]
软件设计:使用solidworks、3dsmax、cad等软件建模,将创建好 的模型导入到unity3d进行空间位置设计,利用substance designer软件进 行纹理贴图制作,利用unity3d中shader进行渲染,创建建筑工作空间。
[0093]
vr平台搭建:创建虚拟现实环境,然后连接显示屏、接入vr设备, 使用手柄对button或模型进行操作,激发工人潜在的知识,保证项目设计 的合理性。
[0094]
基于虚拟现实与三维重建的4d-bim方案:
[0095]
软件创建的模型是标准尺寸下的模型,对于施工进度管理,还需要对 施工情况进行还原,然后再与标准模型进行对比,以此来判断施工进度是 否合理。基于多视图几何的三维重建技术能够较好的还原物体的形态特征, 只需要拍摄被重建物体不同角度的视频或图像即可实现三维重建,具有简 单且轻便的特点,如图6所示。本文将多视图几何三维重建方法融入到 4d-bim技术中,实现施工进度管控。
[0096]
具体地,首先需要采集计划周期下变电站基建情况的视频(例如每隔 一周拍摄一次变电站基建情况的视频),利用多视图几何三维重建方法进行 模型重建,将重建模型导入到4d-bim平台上,与计划基建进度下标准模 型进行形态、体积的对比,从而反映出实际施工进度是否符合计划施工进 度。
[0097]
将重建后的模型结合时间轴可以形成动态的实际施工进度展示,结合 虚拟现实技术能够非常直观立体的查看施工进度情况,从而达到了施工进 度精益管控的效果。
[0098]
本实施例子以某种变电站为例,通过本实施例子提出的4d-bim设计 方案得到的结果如图7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拖动时间轴即可查看变电站 的整体规划,同时也能查看单个对象的规划,如图8。经过实验计算渲染帧 率稳定在60帧以上,保证了画面的流畅性。
[0099]
图9是将虚拟现实技术融合进4d-bim的效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 用户能够以第一人称视角漫游在变电站虚拟空间中,搭配时间轴能够非常 直观的看出变电站各组件的规划位置及顺序。图10是数字化之后的第一人 称视角效果图,未来可用于与数字孪生技术的结合应用。
[0100]
实验通过无人机采集了实际变电站项目某工期下的基建情况,通过多 视图几何三维重建进行现场还原,如图11左图所示。如果用户从这种形式 去评判施工进度很不直观,因此,本文将虚拟现实技术融入到其中,使用 户沉浸在变电站模型中,如图11右图所示。再通过系统自发的将标准模型 与重建模型进行形态和体积的对比,实现施工进度精益管控。
[0101]
为了增强bim技术的综合性和易用性,本公开实施例子提出了现有bim 技术的补充方案,通过加入时间信息形成4d-bim技术,拖动时间轴即可 总览变电站的整体规划,也可以查看变电站中单个对象的规划。同时,将 虚拟现实及技术与三维重建技术融入到4d-bim中,增强了用户的态势感 知力。最终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虚拟现实的4d-bim可视化技术能够激发 用户潜在的知识,提高变电站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提高了人机交 互界面的友好性,用户不再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降低了人员参与的门槛, 缓解了就业压力。
[0102]
bim技术作为当前工程建设的热门研究方向,在提升电力工程建设的 效率和质量都有巨大的优势。bim技术不断优化将会给变电站建设带来重 大变革,为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保障。
[0103]
实施例二
[0104]
本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计算机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 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 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0105]
实施例三
[0106]
本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0107]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 执行时执行
上述方法的步骤。
[0108]
实施例四
[0109]
本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基于虚拟现实的变电站4d-bim可视化系统, 包括:
[0110]
4d模型创建模块,被配置为:
[0111]
构建变电站用户图形界面;
[0112]
读取bim文件或规划文件,解析规划文件;
[0113]
根据拖动时间进度条,实时更新渲染4d模型;
[0114]
标准尺寸下的模型创建模块,被配置为:基于虚拟现实创建标准尺寸 下的模型:将创建好的4d模型设置空间位置,进行纹理贴图制作,创建建 筑工作空间,对模型进行操作获得标准尺寸下的模型;
[0115]
施工进度监控模块,被配置为:获取被重建变电站不同角度的视频或 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将三维重建后的结果导入到4d-bim平台上进行可视 化展示,将标准模型与重建模型在形态、体积方面做对比,进行施工进度 监控。
[0116]
以上实施例二、三和四的装置中涉及的各步骤与方法实施例一相对应, 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见实施例一的相关说明部分。术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应该理解为包括一个或多个指令集的单个介质或多个介质;还应当被理解 为包括任何介质,所述任何介质能够存储、编码或承载用于由处理器执行 的指令集并使处理器执行本发明中的任一方法。
[0117]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 的计算机装置来实现,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 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 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 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0118]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 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 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