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会议平板的会议纪要整理及发送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453304发布日期:2022-09-07 13:52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会议平板的会议纪要整理及发送的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基于会议平板的会议纪要整理及发送的方法。


背景技术:

2.会议平板,又称交互式智能会议平板,是专门针对企业会议室开发的新型会议设备产品,它上面预装了app或应用程序,如白板,批注,投屏,欢迎辞等。可替代传统的投影仪和传统白板,且更加简洁,易操作,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应用。会议平板中预装大量的独立app,如白板,批注,投屏,欢迎辞,办公office等,它们可分别满足会议中的功能需求点,譬如会议中需要用到白板书写时,就把白板app打开进行操作。当需要在屏幕上展示文档供多人阅读时,就打开投屏app把电脑显示投影到会议平板上或直接在会议平板上的办公office软件打开文档。
3.上述的会议方式不再需要传统的白板,投影仪这些设备的来回搬动,调试等工作,且各个软件app的产出物天然已是电子档,极大的方便了会议纪要的整理,但它仍然需要会议纪要整理者将各个软件app的产出物从各个app中导出来,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后形成会议纪要。会议纪要整理者还需要整理参会者的电子邮箱或微信等联系方式,根据这些联系方式去发送会议纪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整理,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工作量的基于会议平板的会议纪要整理及发送的方法。
5.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6.一种基于会议平板的会议纪要整理及发送的方法,包括:
7.会议召开前,服务器提供web服务,与会议平板进行数据交互,每块会议平板通过web服务在服务器注册一个唯一id;
8.服务器端将会议流程标准化,分割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将每一个环节称为议题;
9.服务器端组织会议流程,设定会议平板及会议时间,设定的会议流程中的每一个议题,并且设置好每个议题所需要的资料;
10.会议进行中间,参会者均可微信扫描会议平板上的二维码,所述二维码内含有代表会议的唯一id,扫码动作将扫码者的微信id号关联到会议id,形成了参会者的微信id号列表;
11.会议中,每一议题都会在服务端生成记录,存储为会议纪要资料,会议纪要整理者可随时在会议进程中进入纪要内容的整理,也可微信扫描二维码接收纪要内容编辑到用户端上,在会后进行纪要内容的整理,纪要内容整理完成后,一键发送到参会者名录。
12.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会议纪要资料提取特征参数,根据特征参数确定发言者id,使用所述特征参数在微信id号列表中查找参会者id,所述微信id号列表中
存储有预先注册的特征参数与参会者id的对应关系;如果未查找到发言者id,根据所述特征参数生成发言者id,并将所述特征参数与生成的所述发言者id的对应关系存储在所述微信id号列表。
13.进一步的,所述会议平板定时通过通讯模块与服务器通信,将与参会者相关的会议信息及会议纪要资料自动下载;
14.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将议题内的文字与参会者、发言者建立关联。
15.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会议纪要资料提取加密分享请求参数,将会议记录发送到参会者名录时,设置加密分享步骤,基于所述通信模块,所述服务器、所述加密分享请求参数和所述会议纪要资料执行会议纪要资料加密分享操作。
16.进一步的,所述议题包括欢迎辞议题、白板议题、文稿议题、投票议题、意见收集议题,将白板议题内手写字转化为文字,会议平板设置有纪要功能,可提供文字编辑框供转化后的文字进行编辑。
17.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对所述会议纪要信息中进行分段,不同分段信息添加对应的参会者类别标志之后,根据不同分段将会议纪要发送到不同的参会者。
18.进一步的,所述会议纪要资料包括从服务器读取会议开始时间起,到接收会议结束标志之间将手写字转化为的文字、图片、文稿、投票或意见收集。
19.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20.本发明可以获取会议纪要资料,无需手动提取,会议参与者在会议中间可随时微信扫描二维码,自动形成参会者名录。会议中产生的电子资料在会议进程中自动保存。会议纪要整理者可随时在会议进程中进入纪要内容的整理,也可微信扫描二维码接收纪要编辑到手机上或微信公众号内,在会后进行纪要内容的整理。纪要内容整理完成后,一键发送到参会者名录。将会议纪要资料自动化保存并组织,将参会者列表通过微信扫描自动收集,极大的节省了会议纪要整理者的工作量,发送分享会议纪要资料时,加密分享请求使分享会议内容仅供参会者享有,不会因为会议二维码的开放性导致会议内容的以外泄漏,提高发送分享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21.图1为会议纪要整理及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22.图2为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4.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基于会议平板的会议纪要整理及发送的方法,在会议召开前,服务器提供web服务,与会议平板进行数据交互,每块会议平板通过web服务在服务器注册一个唯一id;服务器端将会议流程标准化,分割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将每一个环节称为议题,如欢迎辞议题,白板议题,文稿议题,投票议题,意见收集议题等;服务器端组织会议流
程,设定会议平板及会议时间,设定的会议流程中的每一个议题,并且设置好每个议题所需要的资料,如欢迎辞议题的背景图片、欢迎辞的文字内容、文稿演示议题的文档、投票决策议题的若干投票选项;会议进行中间,参会者均可微信扫描会议平板上的二维码,所述二维码内含有代表会议的唯一id,扫码动作将扫码者的微信id号关联到会议id,形成了参会者的微信id号列表;会议中,每一议题进行切换时,前一议题产生的电子文件,如白板上的文字、画图,文稿演示中的文档等每一议题都会在服务端生成记录,存储为会议纪要资料,会议纪要整理者可随时在会议进程中进入纪要内容的整理,也可微信扫描二维码接收纪要内容编辑到用户端手机上或微信公众号内,在会后进行纪要内容的整理,纪要内容整理完成后,一键发送到参会者名录,在纪要发送时将会议资料及纪要文字发送到各个参会者的微信公众号上。会议主持者也可微信扫描纪要功能中的二维码,将纪要编辑发送到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在会后或其它的时间在手机上进行纪要的编辑和发送,避免占用会议平板,会议加入,会议纪要的编辑和发送可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
25.其中一实施例为,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会议纪要资料提取特征参数,根据特征参数确定发言者id,使用所述特征参数在微信id号列表中查找参会者id,所述微信id号列表中存储有预先注册的特征参数与参会者id的对应关系;如果未查找到发言者id,根据所述特征参数生成发言者id,并将所述特征参数与生成的所述发言者id的对应关系存储在所述微信id号列表,在提取到特征参数之后,服务器将该特征参数与微信id号列表中的发言者模型进行比较,并得到匹配得分。如果匹配得分达到一定分数,则微信id号列表中存在该特征参数对应的发言者模型,由此即可得到发言者id,确认发言者身份,当然,发言人也是参会人的一员。否则,微信id号列表中不存在该特征参数对应的发言者模型,则根据该特征参数生成发言者模型以及对应的id,并存储在微信id号列表中,以便后续方便查找应用。上述特征参数可以是白板中转化的文字或文稿或是发言人的名字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通过该优选实施方式,服务器可以更加清晰形象的根据特征参数确定发言者的身份,本发明将会议纪要资料自动化保存并组织,将参会者列表通过微信扫描自动收集,极大的节省了会议纪要整理者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26.会议平板定时通过通讯模块与服务器通信,通讯模块可为wifi连接,将与参会者相关的会议信息及会议纪要资料自动下载,并及时保存;方法还包括将议题内的文字与参会者、发言者建立关联,综上,本发明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上的微信公众号随时随地查询会议信息,方便快捷;自动发送会议时间提醒,还可提供二维码签到,有利于提高会议出勤率,提高了会议效果;记录会议时间便于统计开会效率,方便管理。
27.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会议纪要资料提取加密分享请求参数,将会议记录发送到参会者名录时,设置加密分享步骤,基于所述通信模块,所述服务器、所述加密分享请求参数和所述会议纪要资料执行会议纪要资料加密分享操作,提高信息安全性。
28.此外,议题包括欢迎辞议题、白板议题、文稿议题、投票议题、意见收集议题,将白板议题内手写字转化为文字,会议平板设置有纪要功能,可提供文字编辑框供转化后的文字进行编辑。
29.获取训练采集样本,在所述对所述会议纪要信息中进行分段,不同分段信息添加对应的参会者类别标志之后,根据不同分段将会议纪要发送到不同的参会者;一个分段信息和一个参会者类别作为一个训练样本,多个训练样本组成训练样本集,训练好的分段模
型,可以已一段文字为输入,以参会者类别为出处,实现一段文字提取参会者类别的目的,分段信息达到适合哪类参会者的效果。会议纪要资料包括从服务器读取会议开始时间起,到接收会议结束标志之间将手写字转化为的文字、图片、文稿、投票或意见收集,比如一场会议有人事部参与,等等部门参与,会议内容整理成不同的板块,或者整理成各部门所需的部分,分别发送给不同部门,或者领导和员工接受的内容不完全相同。
30.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在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