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系统的清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2949010发布日期:2023-01-14 12:30阅读:56来源:国知局
轨道交通系统的清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系统的清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2.在轨道交通系统中,常常需要对不同站点或不同区域的交通线路的收益进行清分,如不同运营路段可能归属于不同的运营商,因此,在结算前需要统计各运营路段的清分结果,才可便于对收益进行分配。
3.由于目前国内轨道交通换乘方式采用的都是无障碍换乘,从乘客的票务进出闸数据,无法得知乘客所选的路径,于是在不同路径可能归属于不同运营商的情况下,清分比例较为难以确定。
4.传统技术为了解决该问题,常常通过概率推测乘客选择的路径,从而确定每个运营路段的清分比例,但是基于概率的统计结果与实际情况是否匹配难以确定,因此清分比例可能存在不合理、不精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至少能解决上述的技术缺陷之一,特别是现有技术中清分比例不精确的技术缺陷。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系统的清分方法,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多个运营路段,清分方法包括:获取清分周期内轨道交通系统的总交易额、总载客量以及各运营路段的载客量;根据各运营路段的载客量与总载客量之间的比例,确定各运营路段的清分比例;根据总交易额与各运营路段的清分比例,确定各运营路段的清分结果。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总载客量为总人次,载客量为载客人次,各运营路段的载客量由以下方式获取:对于任一运营路段,获取清分周期内途径该运营路段时各车辆的载客人次,根据各车辆的载客人次得到该运营路段的载客量。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清分周期内途径该运营路段时各车辆的载客人次包括:获取清分周期内途径该运营路段时各车辆的载客重量,并根据各车辆的载客重量以及乘客平均体重,确定各车辆的载客人次;或获取清分周期内途径该运营路段时各车辆的车内图像,根据人头检测算法对各车内图像进行检测,根据各检测结果确定各车辆的载客人次。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清分周期内途径该运营路段时各车辆的载客人次包括:获取清分周期内途径该运营路段时各车辆的载客重量,并根据各车辆的载客重量以及乘客平均体重,确定各车辆的第一载客人次;获取清分周期内途径该运营路段时各车辆的车内图像,根据人头检测算法对各车内图像进行检测,根据各检测结果确定各车辆的第二载客人次;以各车辆的第一载客人次和第二载客人次中的最大值为各车辆的载客人次。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总载客量为总载客重量,载客量为载客重量,各运营路段的
载客量由以下方式获取:对于任一运营路段,获取清分周期内途径该运营路段的各车辆的载客重量,根据各车辆的载客重量得到该运营路段的载客量。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车辆设置有重量传感器,获取清分周期内途径该运营路段时各车辆的载客重量包括:获取清分周期内途径该运营路段时各车辆的重量传感器输出的称重数据;根据各称重数据和空车称重数据,确定各车辆的载客重量。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总交易额与各运营路段的清分比例,确定各运营路段的清分结果后还包括:根据各运营商对应的运营路段的清分结果,确定各运营商的清分结果。
13.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系统的清分装置,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多个运营路段,运营路段位于两个相邻站点之间,清分装置包括: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清分周期内轨道交通系统的总交易额、总载客量以及各运营路段的载客量;清分比例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运营路段的载客量与总载客量之间的比例,确定各运营路段的清分比例;清分结果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总交易额与各运营路段的清分比例,确定各运营路段的清分结果。
14.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清分方法的步骤。
15.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清分方法的步骤。
16.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根据各运营路段的载客量与总载客量得到清分比例,再根据清分比例将清分周期内的总交易额分配到各运营路段。将清分的研究对象由关注站点的进出站数据,转换为关注站点间运营路段的运载情况,将问题进行了简化,并且由于各运营路段的载客量与总载客量均是根据轨道交通系统实际运营状况所得到的,没有依赖概率模型,与实际运营状态更为匹配,使得利用该清分方法得到的清分比例更为精准、合理。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道交通系统的清分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道交通系统的清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确定各车辆载客人次的流程示意图;
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道交通系统的清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4.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至少能解决上述的技术缺陷之一,特别是现有技术中清分比例不精确的技术缺陷。
25.轨道交通系统一般包括多个运营路段,相邻两个站点之间的路段可称为一个运营路段,图1展示了一个包含六个站点(分别为a、b、c、d、e、f)的轨道交通系统,每两个相邻站点之间的路段为一个运营路段,如站点a和站点b之间为一个运营路段,或站点c与站点d之间为一个运营路段。每个运营路段都有上行和下行列车在运行。对于图1中所示的轨道交通系统,假设假定乘客从a站进站,从f站出站,乘客至少有两种路径选择:路径1:a-》b-》c-》d-》f或者路径2:a-》e-》d-》f。而从乘客的进出闸数据无法分辨乘客具体选择了哪一种路径,若路径1和路径2分属于不同运营商,则该名乘客的票额分配给哪个运营商就难以确定。目前常用的基于概率的进行票额方式可以为:最短时间规则法(预设乘客选择时间最短的路径概率大)、最短路径规则法(预设乘客选择经过的站点数最少的路径概率大)、最少换乘规则法(预设乘客选择换乘次数最少的路径概率大)、综合调整规则(综合多类规则并设置不同的权重,得到综合概率)。但上述规则均无法确定和清分周期内的实际运载情况是否匹配,从而可能造成清分比例不合理、不准确的问题。
2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系统的清分方法,请参阅图2,该清分方法包括步骤s202至步骤s206。
27.s202,获取清分周期内轨道交通系统的总交易额、总载客量以及各运营路段的载客量。
28.可以理解,清分周期指的是对轨道交易系统进行收益分配的单位时间。例如,以清分周期为一个自然日为例,从轨道交通系统在某一自然日的运营开始时间为起点,该自然日的运营结束时间为终点,对该自然日的收益进行分配。总交易额指的是在该清分周期内,轨道交通系统内所有站点出售的车票的交易总额。各运营路段的载客量指的是在该清分周期内,途径该运营路段的所有列车(包括多趟上行列车和下行列车)的载客量总和。载客量是用于反映列车内承运乘客的数量的参数,在有些实施例中,载客量可以为载客人次或载客重量等。而总载客量指的是在该清分周期内,轨道交通系统内所有运营路段的载客量总和。
29.s204,根据各运营路段的载客量与总载客量之间的比例,确定各运营路段的清分比例。
30.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的载客量以及总载客量是根据清分周期内轨道交通系统实际运载情况统计得出的,每个运营路段的载客量与总载客量之间的比例可视为该运营路段的运力在所有运营路段的总运力的占比,而运营路段的运力占比越高,则应该获得越高的收益。因此,各运营路段的载客量与总载客量之间的比例与各运营路段所应分得的收益相关,根据该比例即可确定用于分配收益的清分比例大小。
31.s206,根据总交易额与各运营路段的清分比例,确定各运营路段的清分结果。
32.运营路段的清分结果即为该运营路段在清分周期内应分得的票额。可根据总交易额与清分比例之间的乘积确定对应运营路段的清分结果。例如,假设运营路段ab的清分比
例为10%,而清分周期内的总交易额为10000,则运营路段ab的清分结果可以为10000*10%=1000。在有些实施例中,可以以运营路段为单位做进一步收益分配,例如,每个运营商分管不同的运营路段,根据各运营商对应的运营路段的清分结果,确定各运营商的清分结果。即每个运营商分管的所有运营路段的收益总和,即为该运营商在一个清分周期中应分的收益。具体而言,假设甲运营商对应运营路段ab(即站点a和站点b之间的运营路段,其他类似,不再赘述)、bc和cd,而乙运营商对应运营路段ae和ed。甲运营商在清分周期内的清分结果即为运营路段ab、bc和cd的清分结果总和,乙运营商在清分周期内的清分结果即为运营路段ae和ed的清分结果总和。
33.利用本实施例中的清分方法,根据各运营路段的载客量与总载客量得到清分比例,再根据清分比例将清分周期内的总交易额分配到各运营路段。将清分的研究对象由关注站点的进出站数据,转换为关注站点间运营路段的运载情况,将问题进行了简化,并且由于各运营路段的载客量与总载客量均是根据轨道交通系统实际运营状况所得到的,没有依赖概率模型,与实际运营状态更为匹配,使得利用该清分方法得到的清分比例更为精准、合理。
3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以人次反映载客量。即每个运营路段的载客量为每个运营路段的载客人次,总载客量即为所有运营路段的载客人次的总和(即总人次)。因此,各运营路段的载客量由以下方式获取:对于任一运营路段,获取清分周期内途径该运营路段时各车辆的载客人次,根据各车辆的载客人次得到该运营路段的载客量。
35.可以理解,一个清分周期内,每个运营路段都将有多趟列车(包括上行列车和下行列车)经过,该运营路段的载客人次即为这些列车的载客人次的和。因此,通过获取途径该运营路段每趟列车的载客人次,再将各趟列车的载客人次进行求和,即可得到该运营路段的载客人次。具体而言,假设运营路段ab在一个清分周期内共有两趟上行列车、两趟下行列车经过,上行列车的载客人次分别为10和15,下行列车的载客人次分别为12和17,则运营路段ab在该清分周期内的载客人次为10+15+12+17=54。对各运营路段使用该方式,即可得到各运营路段的载客量。
3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清分周期内途径该运营路段时各车辆的载客人次可选用下列两种方式之一:
37.方式1:获取清分周期内途径该运营路段时各车辆的载客重量,并根据各车辆的载客重量以及乘客平均体重,确定各车辆的载客人次。
38.可以理解,利用载客重量和乘客平均体重之间的比,即可近似求得各车辆的载客人次。其中,轨道交通系统的许多列车上设置有重量传感器,可以实时检测列车的载客重量。例如,重量传感器可设置在列车的车厢底部的转向架上,重量传感器的类型可以为空气弹簧传感器。通过获取清分周期内途径该运营路段时任一车辆所有车厢的重量传感器输出的称重数据。根据各称重数据和空车称重数据,确定各车箱的载客重量。即利用称重数据减去空车称重数据可得到每个车厢所运载乘客的重量。再对所有车厢的载客重量求和,即可得到该车辆的载客重量。而乘客平均体重可以利用相关机构公布的男性平均体重、女性平均体重以及男女比例计算得到。具体而言,假设男性平均体重为w1,女性平均体重为w2,男女为例为n1:n2,则乘客平均体重w
平均
可根据该计算:例如,假设男性
平均体重为69.6千克,女性平均体重为59千克,男女比例为104.88:100,可计算出乘客平均体重w
平均
为64.4千克。
39.方式2:获取清分周期内途径该运营路段时各车辆的车内图像,根据人头检测算法对各车内图像进行检测,根据各检测结果确定各车辆的载客人次。
40.可以理解,车辆的车内图像包括组成该车辆所有车厢的车内图像,为了便于司机观察车厢情况,每节车厢设置有图像采集装置,为了获取较好的视角,一般为设置在车厢顶部的360度吸顶摄像头。而人头检测算法是可以统计图像中人头数量的一种目标检测算法。目前该类算法的研究较为成熟,可以使用基于任意一种模型架构,利用任意一种数据集训练得到的人头检测算法对各车厢内的车内图像进行人头检测。常见的模型架构包括adaboost算法、yolov5算法等等。在对各车厢内的车内图像进行人头检测后所得到的检测结果可反映各车厢的载客人次,对一辆列车所有车厢的载客人次进行求和即可得到该车辆的载客人次。
4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获取载客人次的精确度,可以结合上述两种方式。请参阅图3,获取清分周期内途径该运营路段时各车辆的载客人次包括步骤s302至步骤s306。
42.s302,获取清分周期内途径该运营路段时各车辆的载客重量,并根据各车辆的载客重量以及乘客平均体重,确定各车辆的第一载客人次。
43.s304,获取清分周期内途径该运营路段时各车辆的车内图像,根据人头检测算法对各车内图像进行检测,根据各检测结果确定各车辆的第二载客人次。
44.步骤s302和步骤s304的具体说明可参照上文。
45.s306,以各车辆的第一载客人次和第二载客人次中的最大值为各车辆的载客人次。
46.即步骤s302对应上述方式1,步骤s304对应上述方式2,同时使用这两种方式可以分别得到第一载客人次和第二载客人次。考虑到乘客中会存在儿童,而儿童的体重一般将远低于乘客平均体重,这将导致计算得出的第一载客人次小于实际人次。此时,第二载客人次是根据人头数量获取的,与实际载客人次更匹配。第二载客人次将大于第一载客人次,以第二载客人次为车辆的载客人次。考虑到乘客身高不一,可能身高较高的乘客会遮挡身高较矮的乘客,这将导致识别出的第二载客人次小于实际人次。此时,第一载客人次是根据载客重量获取的,与实际载客人次更匹配。第一载客人次将大于第二载客人次,以第一载客人次为车辆的载客人次。总结起来,在同时使用两种方式获取载客人次时,可以利用第一载客人次和第二载客人次进行交叉验证,以其中的较大值作为实际载客人次,使两种方式互为补充,保证获取载客人次的精确性。
4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以重量反映载客量。即每个运营路段的载客量为每个运营路段的载客重量,总载客量即为所有运营路段的载客重量的总和(即总载客重量)。各运营路段的载客量由以下方式获取:对于任一运营路段,获取清分周期内途径该运营路段的各车辆的载客重量,根据各车辆的载客重量得到该运营路段的载客量。其中,轨道交通系统的许多列车上设置有重量传感器,可以实时检测列车的载客重量。例如,重量传感器可设置在列车的车厢底部的转向架上,重量传感器的类型可以为空气弹簧传感器。通过获取清分周期内途径该运营路段时任一车辆所有车厢的重量传感器输出的称重数据。根据各称重
数据和空车称重数据,确定各车厢的载客重量。即利用称重数据减去空车称重数据可得到每个车厢所运载乘客的重量。再对所有车厢的载客重量求和,即可得到该车辆的载客重量。最后将清分周期内途径该运营路段的各车辆的载客重量进行求和,即可得到该运营路段的载客重量。
4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系统的清分装置,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多个运营路段,请参阅图4,清分装置包括数据获取模块110、清分比例确定模块120以及清分结果确定模块130。数据获取模块110用于获取清分周期内轨道交通系统的总交易额、总载客量以及各运营路段的载客量。清分比例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运营路段的载客量与总载客量之间的比例,确定各运营路段的清分比例。清分结果确定模块130用于根据总交易额与各运营路段的清分比例,确定各运营路段的清分结果。
49.利用本实施例中的清分装置,根据各运营路段的载客量与总载客量得到清分比例,再根据清分比例将清分周期内的总交易额分配到各运营路段。将清分的研究对象由关注站点的进出站数据,转换为关注站点间运营路段的运载情况,将问题进行了简化,并且由于各运营路段的载客量与总载客量均是根据轨道交通系统实际运营状况所得到的,没有依赖概率模型,与实际运营状态更为匹配,使得利用该清分方法得到的清分比例更为精准、合理。
5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以人次反映载客量。数据获取模块110用于对于任一运营路段,获取清分周期内途径该运营路段时各车辆的载客人次,根据各车辆的载客人次得到该运营路段的载客量。
5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数据获取模块110包括第一获取单元或第二获取单元。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清分周期内途径该运营路段时各车辆的载客重量,并根据各车辆的载客重量以及乘客平均体重,确定各车辆的载客人次。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清分周期内途径该运营路段时各车辆的车内图像,根据人头检测算法对各车内图像进行检测,根据各检测结果确定各车辆的载客人次。
5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数据获取模块110包括第三获取单元、第四获取单元以及人次确定单元。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清分周期内途径该运营路段时各车辆的载客重量,并根据各车辆的载客重量以及乘客平均体重,确定各车辆的第一载客人次。第四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清分周期内途径该运营路段时各车辆的车内图像,根据人头检测算法对各车内图像进行检测,根据各检测结果确定各车辆的第二载客人次。人次确定单元用于以各车辆的第一载客人次和第二载客人次中的最大值为各车辆的载客人次。
5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以重量反映载客量。数据获取模块110用于对于任一运营路段,获取清分周期内途径该运营路段的各车辆的载客重量,根据各车辆的载客重量得到该运营路段的载客量。
5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车辆设置有重量传感器。数据获取模块110包括载重确定单元。载重确定单元用于获取清分周期内途径该运营路段时各车辆的重量传感器输出的称重数据;根据各称重数据和空车称重数据,确定各车辆的载客重量。
5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运营商分管不同的运营路段,清分装置还包括运营商清分模块。运营商清分模块用于根据各运营商对应的运营路段的清分结果,确定各运营商的清分结果。
56.关于清分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清分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清分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5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获取清分周期内轨道交通系统的总交易额、总载客量以及各运营路段的载客量;根据各运营路段的载客量与总载客量之间的比例,确定各运营路段的清分比例;根据总交易额与各运营路段的清分比例,确定各运营路段的清分结果。
5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总载客量为总人次,载客量为载客人次,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对于任一运营路段,获取清分周期内途径该运营路段时各车辆的载客人次,根据各车辆的载客人次得到该运营路段的载客量。
5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获取清分周期内途径该运营路段时各车辆的载客重量,并根据各车辆的载客重量以及乘客平均体重,确定各车辆的载客人次;或获取清分周期内途径该运营路段时各车辆的车内图像,根据人头检测算法对各车内图像进行检测,根据各检测结果确定各车辆的载客人次。
6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获取清分周期内途径该运营路段时各车辆的载客重量,并根据各车辆的载客重量以及乘客平均体重,确定各车辆的第一载客人次;获取清分周期内途径该运营路段时各车辆的车内图像,根据人头检测算法对各车内图像进行检测,根据各检测结果确定各车辆的第二载客人次;以各车辆的第一载客人次和第二载客人次中的最大值为各车辆的载客人次。
6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总载客量为总载客重量,载客量为载客重量,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对于任一运营路段,获取清分周期内途径该运营路段的各车辆的载客重量,根据各车辆的载客重量得到该运营路段的载客量。
6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车辆设置有重量传感器,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获取清分周期内途径该运营路段时各车辆的重量传感器输出的称重数据;根据各称重数据和空车称重数据,确定各车辆的载客重量。
6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根据各运营商对应的运营路段的清分结果,确定各运营商的清分结果。
6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执行:获取清分周期内轨道交通系统的总交易额、总载客量以及各运营路段的载客量;根据各运营路段的载客量与总载客量之间的比例,确定各运营路段的清分比例;根据总交易额与各运营路
段的清分比例,确定各运营路段的清分结果。
6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总载客量为总人次,载客量为载客人次,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对于任一运营路段,获取清分周期内途径该运营路段时各车辆的载客人次,根据各车辆的载客人次得到该运营路段的载客量。
6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执行:获取清分周期内途径该运营路段时各车辆的载客重量,并根据各车辆的载客重量以及乘客平均体重,确定各车辆的载客人次;或获取清分周期内途径该运营路段时各车辆的车内图像,根据人头检测算法对各车内图像进行检测,根据各检测结果确定各车辆的载客人次。
6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执行:获取清分周期内途径该运营路段时各车辆的载客重量,并根据各车辆的载客重量以及乘客平均体重,确定各车辆的第一载客人次;获取清分周期内途径该运营路段时各车辆的车内图像,根据人头检测算法对各车内图像进行检测,根据各检测结果确定各车辆的第二载客人次;以各车辆的第一载客人次和第二载客人次中的最大值为各车辆的载客人次。
6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总载客量为总载客重量,载客量为载客重量,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对于任一运营路段,获取清分周期内途径该运营路段的各车辆的载客重量,根据各车辆的载客重量得到该运营路段的载客量。
6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车辆设置有重量传感器,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执行:获取清分周期内途径该运营路段时各车辆的重量传感器输出的称重数据;根据各称重数据和空车称重数据,确定各车辆的载客重量。
7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执行:根据各运营商对应的运营路段的清分结果,确定各运营商的清分结果。
71.示意性地,如图5所示,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该计算机设备300可以被提供为一服务器。参照图5,计算机设备300包括处理组件302,其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由存储器301所代表的存储器资源,用于存储可由处理组件302的执行的指令,例如应用程序。存储器301中存储的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每一个对应于一组指令的模块。此外,处理组件302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任意实施例的清分方法。
72.计算机设备300还可以包括一个电源组件303被配置为执行计算机设备300的电源管理,一个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304被配置为将计算机设备300连接到网络,和一个输入输出(i/o)接口305。计算机设备300可以操作基于存储在存储器301的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 server tm、mac os xtm、unix tm、linux tm、free bsdtm或类似。
73.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技术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74.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
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75.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组合,且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76.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