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04851发布日期:2023-04-19 12:14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脑电源,尤其是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


背景技术:

1、电脑电源是一种安装在主机箱内的封闭式独立部件,它的作用是将交流电变换为不同电压而稳定可靠的直流电,供给主机箱内的系统板、各种适配器和扩展卡、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等系统部件及键盘和鼠标的用电。

2、用于装载及保护电脑电源的电脑电源壳体一般需要设置散热风扇并在壳体的外周开设散热孔,以解决内部电源的散热问题。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四周空气中灰尘容易积攒在散热孔处,堵塞散热孔,并且散热风扇带动空气流动,更容易使外界的灰尘等小型异物飘过并堆积在散热孔处,加速散热孔的堵塞。长久以往将造成散热不良,还会污染电脑电源内部硬件,影响电脑电源的工作。

3、而若要对散热孔进行清理除尘,往往需要将电脑电源壳体拆开卸下进行清理而难以直接在电脑电源壳体的外部对其进行清理,灰尘极易在外部清理工具作用下落入电脑电源壳体的内部更深处,反而会对电脑电源造成损害。

4、因此,有必要提出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来解决上述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所述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包括相互对接构成电脑电源的容纳空间的上壳板和下壳板,其中,所述上壳板的前后相对两侧延伸形成有前壳板和后壳板,所述后壳板上开设有若干个阵列排布的散热孔。其中,所述后壳板上还开设有直线开槽,所述直线开槽上装设有露出于所述后壳板的外侧的键帽,所述键帽连接有位于所述后壳板的内侧并紧贴所述后壳板内壁的除尘刷条,所述除尘刷条可在所述键帽的带动下沿所述直线开槽的开口行程方向移动,用于在经过散热孔时将散热孔处的异物向所述后壳板外侧推出。

4、优选地,所述直线开槽平行于散热孔的行向或列向的排列方向。

5、优选地,所述除尘刷条朝向后壳板内壁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弹性推块,所述弹性推块分别一一对应逐行的散热孔。

6、优选地,所述除尘刷条为硅胶条。

7、优选地,所述键帽与除尘刷条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件连接,所述可拆卸连接件包括固定在所述键帽的连接杆和从所述连接杆外周延伸出的卡固裙边,所述连接杆插接于所述直线开槽内,所述卡固裙边抵接于所述后壳板内壁,所述除尘刷条的一端插入所述连接杆内。

8、优选地,所述连接杆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除尘刷条的一端为弹性端,所述除尘刷条通过其弹性端可拆卸地插接固定于所述连接孔内。

9、优选地,所述下壳板的左右相对两侧延伸形成有左翼板和右翼板,所述上壳板和下壳板对接使前壳板、左翼板、后壳板以及右翼板构成合围状态。

10、优选地,所述左翼板和右翼板的边缘分别延伸形成卡装件,所述上壳板的对应所述卡装件设置有卡装槽。

11、优选地,所述下壳板对应所述上壳板的散热孔所在区域下方设置有集尘盒,所述集尘盒的长度大于各行散热孔的横向跨度。

12、优选地,所述集尘盒的边缘设置有卡扣槽,所述集尘盒通过卡扣槽可拆卸地夹固在所述下壳板上。

1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技术效果包括: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利用其后壳板上开设直线开槽并装设除尘刷条,仅需通过在电脑电源壳体的外部拉动连接除尘刷条的键帽,便可带动紧贴所述后壳板内壁的除尘刷条刷过散热孔,使得散热孔处积攒的灰尘等异物被除尘刷条推出孔外并从后壳板外侧落下,异物被排出到便于清理的电脑电源壳体外部,保持电脑电源壳体内部的洁净,防止影响内部电脑电源硬件的工作,避免造成电脑电源散热不良;

15、在下壳板对应所述上壳板的散热孔所在区域下方设置有集尘盒,可以统一收集从散热孔处落下的灰尘,便于清理外部的灰尘而不会使灰尘直接掉落在地面上引发后续清理问题;

16、除尘刷条通过弹性端插入固定到键帽的连接杆,可以便于用户拆卸更换,以便于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对除尘刷条自身进行必要的清洁。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对接构成电脑电源的容纳空间的上壳板(1)和下壳板(2),所述上壳板(1)的前后相对两侧延伸形成有前壳板(11)和后壳板(12),所述后壳板(12)上开设有若干个阵列排布的散热孔(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开槽(121)平行于散热孔(120)的行向或列向的排列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刷条(32)朝向后壳板(12)内壁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弹性推块(321),所述弹性推块(321)分别一一对应逐行的散热孔(1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刷条(32)为硅胶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键帽(31)与除尘刷条(32)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件连接,所述可拆卸连接件包括固定在所述键帽(31)的连接杆(331)和从所述连接杆(331)外周延伸出的卡固裙边(332),所述连接杆(331)插接于所述直线开槽(121)内,所述卡固裙边(332)抵接于所述后壳板(12)内壁,所述除尘刷条(32)的一端插入所述连接杆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31)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除尘刷条(32)的一端为弹性端,所述除尘刷条(32)通过其弹性端可拆卸地插接固定于所述连接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板(2)的左右相对两侧延伸形成有左翼板(22)和右翼板(23),所述上壳板(1)和下壳板(2)对接使前壳板(11)、左翼板(22)、后壳板(12)以及右翼板(23)构成合围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翼板(22)和右翼板(23)的边缘分别延伸形成卡装件(24),所述上壳板(1)的对应所述卡装件设置有卡装槽(1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板(2)对应所述上壳板(1)的散热孔(120)所在区域下方设置有集尘盒(21),所述集尘盒(21)的长度大于各行散热孔(120)的横向跨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盒(21)的边缘设置有卡扣槽(211),所述集尘盒(21)通过卡扣槽(211)可拆卸地夹固在所述下壳板(2)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其包括相互对接构成电脑电源的容纳空间的上壳板和下壳板,上壳板的前后相对两侧延伸形成有前壳板和后壳板,后壳板上开设有若干个阵列排布的散热孔。其中,后壳板上还开设有直线开槽,直线开槽上装设有露出于后壳板的外侧的键帽,键帽连接有位于后壳板的内侧并紧贴后壳板内壁的除尘刷条,用户仅需在电脑电源壳体外部拉动键帽,除尘刷条可在键帽的带动下沿直线开槽的开口行程方向移动,用于在经过散热孔时将散热孔处的异物向后壳板外侧推出,排出到电脑电源壳体外部,无需拆卸电脑电源壳体,便可实现对电脑电源壳体上散热孔的清洁,防止灰尘影响内部电脑电源硬件的工作,避免造成电脑电源散热不良。

技术研发人员:唐艳华,李智华,刘祥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富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