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电子秤的物品监管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5413564发布日期:2023-09-09 23:48阅读:23来源:国知局
基于智能电子秤的物品监管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通信,尤其涉及基于智能电子秤的物品监管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珠宝首饰等贵重物品日益受到消费者们的青睐,针对珠宝等贵重物品,无论是商家还是购买用户,对于首饰珠宝等贵重物品的保护意识都比较强,尤其对于珠宝商家来说,就需要借助物联网和信息化平台对众多的珠宝实现安全性管理。

2、现有的技术手段中,珠宝行业中消耗较多的人力物力应用于珠宝的生产存储、真伪鉴定和销售追踪等产品流转过程上,消耗巨大的时间经济成本,且效率较低,无法对珠宝全流程进行充分监测,容易造成物品损坏、混样可能性和贵重宝石调换的风险性等。

3、因此基于上述问题,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目的一是提供一种基于智能电子秤的物品监管方法,旨在解决对珠宝全流程进行充分监测且监测效率较低的问题。

2、本技术目的一是提供一种基于智能电子秤的物品监管方法,包括:

3、获取目标用户的第一目标生物特征信息;

4、根据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判断所述目标用户是否为权限用户;

5、若所述目标用户为权限用户,则判断所述智能电子秤所对应的储物状态;

6、若所述储物状态为所述智能电子秤的托盘中未放置物品,则在所述智能电子秤的托盘内放置第一目标物品时,对所述第一目标物品进行识别鉴定;

7、若所述储物状态为所述智能电子秤的托盘中放置物品,则在所述智能电子秤的托盘中放置的第二目标物品被取出时,对所述第二目标物品进行追踪。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目标用户通过第一生物特征信息的比对,确定是否为能够操作智能电子秤的权限用户,通过确认为权限用户能够获取即将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开始数据记录和传输,形成精密的测量日志,且避免非权限用户对智能电子秤进行操作,增加物品的安全性管理。通过判断智能电子秤对应的储物状态,确定目标用户是放置或取出物品,针对被放置的物品进行识别鉴定,确定物品的真伪并进行存储,针对被取出的物品进行追踪,对珠宝的全流转过程进行充分监管,减少物品损坏、混样的可能性,增加物品存储流转的安全性。

9、本技术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判断所述目标用户是否为权限用户的步骤包括:

10、判断数据库中是否存储有与所述第一目标生物特征信息相匹配的第二目标生物特征信息,所述数据库中存储有多个权限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11、若所述数据库中存储有所述第二目标生物特征信息,则确定所述目标用户为权限用户;

12、若所述数据库中未存储有所述第二目标生物特征信息,则确定所述目标用户不为权限用户。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目标生物特征信息和数据库中存储的多个权限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匹配,确定目标用户是否为权限用户,通过确认为权限用户能够获取即将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开始数据记录和传输,形成精密的测量日志,且避免非权限用户对智能电子秤进行操作,增加物品的安全性管理。

14、本技术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目标用户为权限用户,则判断所述智能电子秤所对应的储物状态的步骤包括:

15、获取所述智能电子秤所对应的初始称量重量;

16、实时监测所述智能电子秤所对应的目标称量重量;

17、若所述目标称量重量大于所述初始称量重量,则确定所述智能电子秤所对应的储物状态为放置物品;

18、若所述目标称量重量等于所述初始称量重量,则确定所述智能电子秤所对应的储物状态为未放置物品。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智能电子秤初始称量重量的变化,直观清楚判断目标用户将物品放入智能电子秤中或是将智能电子秤存放的物品进行取出,提升智能电子秤对物品监管的效率,精确对物品取出进行追踪,放入进行识别鉴定。

20、本技术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第一目标物品进行识别鉴定的步骤包括:

21、获取所述第一目标物品所对应的第一特征信息;

22、将所述第一特征信息与目标特征信息进行比对,以得到比对结果,所述目标特征信息为所述数据库中存储的任意一个物品所对应的特征信息;

23、若第一特征信息与目标特征信息匹配,则确定第一目标物品为正版物品;

24、若第一特征信息与目标特征信息不匹配,则确定第一目标物品不为正版物品。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获取放置进入智能电子秤的第一目标物品的第一特征信息,通过第一特征信息和目标特征信息进行比对,智能电子秤判别放入物品的真伪情况,避免物品在取出过程中发生物品损坏、混样的可能性,减少物品被调换的风险,提升监管物品的安全性。

26、本技术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第二目标物品进行追踪的步骤包括:

27、获取所述第二目标物品的购买信息;

28、基于所述购买信息,生成所述第二目标物品的产品流转地图;

29、获取所述第二目标物品的交易信息,对应更新所述产品流转地图。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被取出智能电子秤的第二目标物品的购买信息,能够生成方便商家对物品的销售位置进行定位的产品流转地图,可以追踪每个物品生产出后的收藏、物流中转及销售信息等,同时能够了解不同门店的销售情况,减少异地窜货等违规销售行为,方便对物品的充分监管。

31、本技术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第二目标物品进行追踪的步骤还包括:

32、若检测到取出所述第二目标物品,且所述第二目标物品的鉴定信息为确定所述第二目标物品为正版物品,则生成所述第二目标物品所对应的取出信息;

33、将所述取出信息上传至云端平台。

3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取出的第二目标物品进行识别鉴定后,通过生成取出第二目标物品所对应的取出信息,取出信息包括取出展示信息、取出调动信息和取出销售信息等,充分反映从智能电子秤取出的第二目标物品的流转方向,方便进行后续追踪,通过将取出信息上传存储至云端平台,在平台上通过任一智能电子秤均能识别扫描流转的物品,并存储有记录,对物品的流向位置有精确的定位。

35、本技术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第二目标物品进行追踪的之后的步骤,还包括:

36、若检测到放入所述第一目标物品,且所述第一目标物品的鉴定信息为确定第一目标物品为正版物品,从云端平台获取所述物品所对应的属性信息;

37、将所述属性信息进行展示,并基于所述属性信息,生成对应的鉴定日志;

38、基于所述鉴定日志,分析并总结消费人群消费行为。

3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取出的第二目标物品进行识别鉴定后,通过从云端平台能够获取物品所对应的属性信息,方便商家进行鉴别并提供充分的真伪报告等验证物品正版有效信息,同时通过调用属性信息进行展示,属性信息包括物品的特征信息,鉴定信息、销售情况信息等信息,方便商家通过属性信息生成测量日志,进行收集、汇总、分析和保存,应用于各个时期的物品销售、汇总年度数据,或是根据属性信息判断趋势,基于趋势判断销售量,方便商家进行提前准备。

40、本技术目的二是提供一种基于智能电子秤的物品监管系统,该系统包括:

41、获取生物特征信息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用户的第一目标生物特征信息;

42、判断权限用户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判断所述目标用户是否为权限用户;

43、判断储物状态模块:用于若所述目标用户为权限用户,则判断所述智能电子秤所对应的储物状态;

44、识别鉴定模块:用于若所述储物状态为所述智能电子秤的托盘中未放置物品,则在所述智能电子秤的托盘内放置第一目标物品时,对所述第一目标物品进行识别鉴定;

45、第二目标物品追踪模块:用于若所述储物状态为所述智能电子秤的托盘中放置物品,则在所述智能电子秤的托盘中放置的第二目标物品被取出时,对所述第二目标物品进行追踪。

4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目标用户通过第一生物特征信息的比对,确定是否为能够操作智能电子秤的权限用户,通过确认为权限用户能够获取即将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开始数据记录和传输,形成精密的测量日志,且避免非权限用户对智能电子秤进行操作,增加物品的安全性管理。通过判断智能电子秤对应的储物状态,确定目标用户是放置或取出物品,针对被放置的物品进行识别鉴定,确定物品的真伪并进行存储,针对被取出的物品进行追踪,对珠宝的全流转过程进行充分监管,减少物品损坏、混样的可能性,增加物品存储流转的安全性。

47、本技术目的三是提供一种基于智能电子秤的物品监管的设备,该设备包括:

48、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基于智能电子秤的物品监管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49、本技术目的四是提供一种存储介质。

50、本技术的上述申请目的四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51、一种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基于智能电子秤的物品监管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5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53、1. 目标用户通过第一生物特征信息的比对,确定是否为能够操作智能电子秤的权限用户,通过确认为权限用户能够获取即将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开始数据记录和传输,形成精密的测量日志,且避免非权限用户对智能电子秤进行操作,增加物品的安全性管理。通过判断智能电子秤对应的储物状态,确定目标用户是放置或取出物品,针对被放置的物品进行识别鉴定,确定物品的真伪并进行存储,针对被取出的物品进行追踪,对珠宝的全流转过程进行充分监管,减少物品损坏、混样的可能性,增加物品存储流转的安全性。

54、2. 能够获取放置进入智能电子秤的第一目标物品的第一特征信息,通过第一特征信息和目标特征信息进行比对,智能电子秤判别放入物品的真伪情况,避免物品在取出过程中发生物品损坏、混样的可能性,减少物品被调换的风险,提升监管物品的安全性。

55、3. 对取出的第二目标物品进行识别鉴定后,通过从云端平台能够获取物品所对应的属性信息,方便商家进行鉴别并提供充分的真伪报告等验证物品正版有效信息,同时通过调用属性信息进行展示,属性信息包括物品的特征信息,鉴定信息、销售情况信息等信息,方便商家通过属性信息生成测量日志,进行收集、汇总、分析和保存,应用于各个时期的物品销售、汇总年度数据,或是根据属性信息判断趋势,基于趋势判断销售量,方便商家进行提前准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