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工业品采购供应链的碳数据分析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173238发布日期:2023-11-24 16:41阅读:51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工业品采购供应链的碳数据分析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碳排放管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工业品采购供应链的碳数据分析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1、常见的工业品碳排放数据核算及分析,仅仅是对工业品在原料投入、生产制造和运输等环节的碳排放数据进行量化计算和展示,生产制造企业通过工业品碳排放数据报告只能获知工业品各环节的碳排放数据,不具备对工业品各环节碳排放数据进行具体展开分析的技术能力。由于工业品各环节的碳排放数据涉及诸多环节、边界难以界定,各种生产工序之间的输入、输出介质无法准确识别,因此对于工业品碳数据的分环节对比分析,长期以来在国内研究较少,极少见到相关的研究分析资料,该领域属于前沿未知领域。

2、传统的工业品碳数据核算仅仅是核算工业品各环节碳排放数据及构成情况,不具备通过对比分析,识别各环节碳排放数据差异和分析薄弱环节的技术能力。这就造成工业品碳排放数据的计算仅仅具备数据参考的价值,无法为供应链企业根据工业品碳排放数据识别发现工业品各环节碳排放的不足之处和改进点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提供技术支持。

3、专利文献cn115908080a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维数据分析的碳排放优化方法及系统,包括企业信息采集模块、互联网检索模块、企业目标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排放优化模块、总控模块与信息发送模块;所述企业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实时企业信息与实时企业参数信息,所述实时企业参数信息包括企业实时碳排放量、企业实时生产产品数量信息与企业实时总产品利润信息,所述实时企业信息包括企业行业信息与企业产品信息;所述互联网检索模块用于在接收到企业信息后,将企业信息上传到互联网中,从互联网中检索到与实时企业信息相同的相同企业信息。但该发明仅仅是核算工业品各环节碳排放数据及构成情况,不具备通过对比分析,识别各环节碳排放数据差异和分析薄弱环节的技术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工业品采购供应链的碳数据分析系统及方法。

2、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工业品采购供应链的碳数据分析系统,包括:

3、工业品碳数据模块化分析模块:对工业品生产所需原料按照原料种类进行分析;根据工业品生产过程中的制造工序,对每个制造工序使用能源介质产生的碳排放进行量化分析;从原料运输和产成品运输两个维度对工业品碳排放数据进行分析;

4、工业品碳数据对比分析模块:对多个供应商生产的同一产品且投入相同种类原料,进行原料碳数据对比分析;对具有同生产工艺的多个供应商生产的相同工业品进行生产工艺对比分析;对不同供应商采用相同运输方式运输工业品的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

5、工业品碳数据最优化改进分析模块:识别不同供应商的同种原料投入量和投入比例的差异;识别不同供应商在生产相同工业品的作业时间和作业效率差异引起的碳排放差异;分析供应商在一次直送运输比例、运输工具运输单位里程及单位重量碳排放和运输工具装载率存在的不足。

6、优选地,在所述工业品碳数据模块化分析模块中:

7、所述工业品碳数据模块化分析模块包括工业品原料投入碳数据分析模块、工业品生产制造碳数据分析模块和工业品运输碳数据分析模块;

8、所述工业品原料投入碳数据分析模块对工业品生产所需原料,按照原料种类进行分析,分析维度包括原料种类、每种原料投入重量或数量、每种原料投入占原料总投入的比例以及生产单位重量或者数量产品投入的各种原料重量或者数量;在分析每种原料投入重量或者数量时,结合对应的碳排放因子,量化分析工业品生产所需各种原料的碳排放,对工业品生产所需原料碳排放的量化分析和评估。

9、优选地,所述工业品生产制造碳数据分析模块在工业品原料投入碳数据分析模块的基础上,根据工业品生产过程中的所有制造工序,对每个制造工序使用各种能源介质产生的碳排放进行逐一量化分析;对工业品生产制造过程中涉及的所有工序和每个工序使用的所有能源介质,按照流程化的思路进行分析,应用链式、网状和流程化逻辑实现对工业品生产制造碳数据的分析。

10、优选地,所述工业品运输碳数据分析模块结合原料投入碳数据分析模块、生产制造碳数据分析模块对工业品原料投入和生产制造碳数据分析,从运输角度对工业品碳排放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工业品原料运输和产成品运输维度,从运输方式、运输距离、单位运输里程及单位载重量碳排放和运输工具装载率对工业品运输碳数据进行分析。

11、优选地,在所述工业品碳数据对比分析模块中:

12、所述工业品碳数据对比分析模块包括工业品同原料投入对比分析模块,工业品同生产工艺对比分析模块和工业品同运输方式对比分析模块;

13、所述工业品同原料投入对比分析模块在工业品原料投入碳数据分析模块的基础上,对两个及以上供应商生产的同一产品且投入相同种类原料,进行原料碳数据对比分析;从原料投入的角度,对提供同一产品且投入相同种类原料的不同供应商进行碳排放数据对比及差异性分析;按照同一评价标准,对不同供应商生产同一工业品的同种原料投入量、投入比例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不同供应商在生产同一工业品的原料投入具体差异;

14、所述工业品同生产工艺对比分析模块是在工业品生产制造碳数据分析模块对工业品每个制造工序进行碳排放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具有同生产工艺的两个或者多个供应商生产的相同工业品进行生产工艺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对不同供应商生产的相同工业品进行同生产工艺的作业时间和作业效率差异分析,分析识别不同供应商采用相同生产工艺生产相同产品的量化差异。

15、优选地,所述工业品同运输方式对比分析模块在工业品运输碳数据分析模块对工业品运输碳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供应商采用相同运输方式运输工业品的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从一次直送运输比例、运输工具单位运输里程及单位载重量碳排放和运输工具装载率进行对比分析,识别分析相同运输方式运输工业品存在的差异和碳排放高于预设标准的运输环节。

16、优选地,所述工业品碳数据对比分析模块包括工业品同能源介质投入对比分析模块和工业品同单位产量对比分析模块;

17、工业品同能源介质投入对比分析模块在工业品同原料投入对比分析模块和同生产工艺对比分析模块的基础上,对生产相同工业品采用相同能源介质投入时出现的能源介质利用转化效率差异、能源介质无效放散和单位能源介质生产的工业品产量差异进行对比分析;识别并分析生产相同工业品投入相同能源介质存在的提升能源介质利用效率带来的减碳改进点;

18、工业品同单位产量对比分析模块是在工业品同生产工艺对比分析模块对工业品生产制造环节进行作业时间和作业效率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工业品同单位产量条件下的原料投入、能源介质投入进行分项量化对比分析;对于相同工业品在相同单位产量条件下的原料投入和能源介质投入的差异进行全面对比,分析原料投入和能源介质投入的差异,分析识别减碳改进机会。

19、优选地,在所述工业品碳数据最优化改进分析模块中:

20、所述工业品碳数据最优化改进分析模块包括工业品原料投入最优化改进分析模块,工业品生产工艺最优化改进分析模块和工业品运输最优化改进分析模块;

21、所述工业品原料投入最优化改进分析模块在工业品同原料投入对比分析模块对不同供应商生产同一工业品的同种原料投入量、投入比例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识别不同供应商的同种原料投入量和投入比例的差异;按照最优化、最经济投入的原则,辨识不同供应商在生产同种工业品,采用同种原料的生产条件,进行原料投入最优化改进的潜在机会。

22、优选地,所述工业品生产工艺最优化改进分析模块在工业品同生产工艺对比分析模块对不同供应商生产的相同工业品进行同生产工艺的作业时间和作业效率差异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识别不同供应商在生产相同工业品的作业时间和作业效率差异引起的碳排放差异,辨识作业时间和作业效率的落后之处,通过量化分析得出实现减碳的生产工艺最优化改进机会;

23、所述工业品运输最优化改进分析模块在工业品同运输方式对比分析模块对不同供应商采用相同运输方式运输工业品的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供应商在一次直送运输比例、运输工具运输单位里程及单位重量碳排放和运输工具装载率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识别运输环节的不足之处,以数据化对比分析的方式明确工业品运输最优化改进机会。

24、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工业品采购供应链的碳数据分析方法,采用任一项所述的适用于工业品采购供应链的碳数据分析系统,执行包括:

25、步骤s1:工业品原料投入碳数据分析模块进行量化分析评估,将量化分析评估结果输入工业品生产制造碳数据分析模块,同时将不同供应商生产的同一产品投入的相同种类原料的投入量和投入比例数据输入工业品同原料投入对比分析模块;

26、工业品生产制造碳数据分析模块进行流程化分析,将流程化分析结果输入工业品运输碳数据分析模块,同时将不同供应商在工业品生产制造过程中涉及的所有工序和每个工序使用的所有能源介质产生的碳排放数据输入工业品同生产工艺对比分析模块;

27、工业品运输碳数据分析模块完成原料运输、产成品运输分析,同时将不同供应商在一次直送运输比例、运输工具单位运输里程、单位载重量碳排放和运输工具装载率四个方面的运输碳数据输入工业品同运输方式对比分析模块;

28、步骤s2:工业品同原料投入对比分析模块进行原料碳数据对比分析,将原料碳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输入工业品同生产工艺对比分析模块,同时将不同供应商生产同一工业品的同种原料投入量、投入比例进行对比分析的差异数据输入工业品原料投入最优化改进分析模块;

29、工业品同生产工艺对比分析模块进行制造工序碳数据对比分析,将制造工序碳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输入工业品同运输方式对比分析模块,同时将不同供应商生产的相同工业品进行同生产工艺的作业时间和作业效率对比分析的差异数据输入工业品生产工艺最优化改进分析模块;

30、工业品同运输方式对比分析模块将不同供应商采用相同运输方式在一次直送运输比例、运输工具运输单位里程及单位重量碳排放和运输工具装载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的差异数据输入工业品运输最优化改进分析模块;

31、步骤s3:工业品原料投入最优化改进分析模块识别原料投入最优化改进机会,将原料投入最优化改进机会输入工业品生产工艺最优化改进分析模块分析生产工艺最优化改进机会,将生产工艺最优化改进机会输入工业品运输最优化改进分析模块明确运输最优化改进机会。

32、工业品生产工艺最优化改进分析模块分析识别不同供应商在生产相同工业品的作业时间和作业效率差异引起的碳排放差异,辨识作业时间和作业效率的落后之处,通过量化分析得出实现减碳的生产工艺最优化改进机会;

33、工业品运输最优化改进分析模块分析供应商在一次直送运输比例、运输工具、运输单位里程及单位重量碳排放和运输工具装载率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识别运输环节的不足之处,以数据化对比分析的方式明确工业品运输最优化改进机会。

3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35、1、本发明在全面量化并对工业品碳排放数据进行展开分析的基础上,整体实现了工业品碳排放数据的理论计算、对比分析、识别最优化改进点并指导工业品实际减碳工作的技术效果,改变了原先工业品碳排放数据计算仅仅作为数据参考,不协助实际减碳的现状,实现了工业品碳排放数据的理论计算与实践运用的有机结合,显著提升了工业品碳排放计算数据的实用价值,为供应链企业减碳提供了详细数据支撑;

36、2、本发明从分析工业品碳排放数据入手,对工业品原料投入、生产制造和运输环节的碳排放数据进行逐一展开分析,在展开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供应商生产的同类工业品按照原料投入、生产制造和运输进行同维度对比分析,以量化数据对比分析得出不同供应商生产的同类工业品碳排放数据差异和不足之处,从而针对这些碳排放数据差异和不足之处识别潜在改进机会,是供应链企业进行工业品碳排放数据差异分析和识别潜在改进机会并进行减碳降本的成熟和完整技术方案;

37、3、本发明通过对工业品碳排放数据的分环节展开分析、对比识别具体差异,从而识别工业品原料投入、生产制造和运输环节的减碳改进机会。

38、4、本发明通过对不同供应商生产同一种产品的原料、生产制造和运输环节的碳排放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全面、具体和深入辨识不同供应商生产同一种产品的碳排放数据量化差异,整体解决了不同供应商在量化工业品碳排放数据后,无法科学、高效寻找减碳降本路径的技术难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