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5926949发布日期:2023-11-04 18:54阅读:36来源:国知局
电源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智能座舱,尤其涉及一种电源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飞速发展,智能座舱需要承载人机交互、娱乐服务、导航规划、车辆控制、移动联网等多种复杂功能,特别是沉浸式3d画面渲染及3a游戏在汽车座舱的引入更是对芯片高算力及软件的复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顺应智能座舱的发展趋势,ecarx在国内开创性的引入x86芯片作为旗舰级座舱处理核心,并根据业务场景的需要,以hypervisor+多个guest os的软件架构配合x86高算力处理器,形成新一代智能座舱旗舰计算平台。由于车载应用场景对功耗,整车电源管理有特定的要求,与桌面系统截然不同,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套基于x86高算力平台复杂软件系统的电源管理方案,以满足电动汽车旗舰智能座舱应用场景下的电源管理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迫切需要开发一套基于x86高算力平台复杂软件系统的电源管理方案,以满足电动汽车旗舰智能座舱应用场景下的电源管理需求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3、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管理方法,应用于系统级芯片,所述系统级芯片包括:微控制单元和主芯片,所述主芯片上运行有虚拟机,客户机运行于所述虚拟机上,所述方法包括:

4、调用所述微控制单元根据监控到的智能座舱主机的电源信息,确定所述智能座舱主机的电源迁移状态,并根据所述电源迁移状态确定所述微控制单元控制的目标模块的第一状态调整策略;

5、调用所述虚拟机根据所述电源迁移状态,确定所述客户机下的软件模块的第二状态调整策略和所述系统级芯片的外设硬件的第一电源切换策略,并调用所述主芯片根据所述电源迁移状态确定所述主芯片的第三状态调整策略;

6、调用所述客户机根据所述第一电源切换策略,切换所述外设硬件的电源模式,并根据所述第二状态调整策略调整所述软件模块的运行状态;

7、调用所述主芯片根据所述第三状态调整策略,调整所述主芯片的运行状态;

8、调用所述微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一状态调整策略,调整所述目标模块的运行状态。

9、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电源迁移状态确定所述微控制单元控制的目标模块的第一状态调整策略,包括:

10、在所述电源迁移状态指示所述智能座舱主机从关机状态切换为开机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状态调整策略为调整至正常运行状态的策略;

11、在所述电源迁移状态指示所述智能座舱主机从开机状态切换为休眠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状态调整策略为保存设备上电时软件程序状态的策略;

12、在所述电源迁移状态指示智能座舱主机从休眠状态切换至开机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状态调整策略为恢复保存的设备上电时软件程序状态的策略;

13、在所述电源迁移状态指示智能座舱主机从开机状态切换至关机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状态调整策略为停止关闭软件程序状态的策略。

14、可选地,所述调用所述虚拟机根据所述电源迁移状态,确定所述客户机下的软件模块的第二状态调整策略和所述系统级芯片的外设硬件的第一电源切换策略,包括:

15、在所述电源迁移状态指示所述智能座舱主机从关机状态切换为开机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状态调整策略为调整至正常运行状态的策略,及所述电源切换策略为切换至上电状态的策略;

16、在所述电源迁移状态指示所述智能座舱主机从开机状态切换为休眠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状态调整策略为保存设备上电时软件程序状态的策略,及所述电源切换策略为切换至掉电状态的策略;

17、在所述电源迁移状态指示智能座舱主机从休眠状态切换至开机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状态调整策略为恢复保存的设备上电时软件程序状态的策略,及所述电源切换策略为切换至上电状态的策略;

18、在所述电源迁移状态指示智能座舱主机从开机状态切换至关机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状态调整策略为停止关闭软件程序的策略,及所述电源切换策略为切换至掉电状态的策略。

19、可选地,所述调用所述主芯片根据所述电源迁移状态确定所述主芯片的第三状态调整策略,包括:

20、在所述电源迁移状态指示所述智能座舱主机从关机状态切换为开机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三状态调整策略为调整至正常运行状态的策略;

21、在所述电源迁移状态指示所述智能座舱主机从开机状态切换为休眠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三状态调整策略为保存设备上电时软件程序状态的策略;

22、在所述电源迁移状态指示智能座舱主机从休眠状态切换至开机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三状态调整策略为恢复保存的设备上电时软件程序状态的策略;

23、在所述电源迁移状态指示智能座舱主机从开机状态切换至关机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三状态调整策略为停止关闭软件程序状态的策略。

24、可选地,所述调用所述客户机根据所述第一电源切换策略,切换所述外设硬件的电源模式,并根据所述第二状态调整策略调整所述软件模块的运行状态,包括:

25、调用所述虚拟机将所述第一电源切换策略和所述第二状态调整策略发送至所述客户机;

26、调用所述客户机根据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确定所述客户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

27、在确定所述客户机满足切换条件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电源切换策略,切换所述外设硬件的电源模式,并根据所述第二状态调整策略调整所述软件模块的运行状态。

28、可选地,所述调用所述客户机根据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确定所述客户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包括:

29、调用所述客户机获取所述应用程序的应用优先级;

30、基于所述应用优先级与优先级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所述客户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

31、可选地,在所述根据所述电源迁移状态确定所述微控制单元控制的目标模块的第一状态调整策略之后,还包括:

32、调用所述虚拟机根据所述电源迁移状态,确定所述虚拟机的第二电源切换策略;

33、在所述调用所述客户机根据所述第一电源切换策略,切换所述外设硬件的电源模式,并根据所述第二状态调整策略调整所述软件模块的运行状态之后,还包括:

34、调用所述虚拟机监控所述外设硬件和所述软件模块的策略执行结果;

35、响应于所述策略执行结果指示所述外设硬件和所述软件模块执行成功,根据所述第二电源切换策略,切换所述虚拟机的电源模式。

36、可选地,所述调用所述虚拟机根据所述电源迁移状态,确定所述虚拟机的第二电源切换策略,包括:

37、在所述电源迁移状态指示所述智能座舱主机从关机状态切换为开机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电源切换策略为切换至上电状态的策略;

38、在所述电源迁移状态指示所述智能座舱主机从开机状态切换为休眠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电源切换策略为切换至掉电状态的策略;

39、在所述电源迁移状态指示智能座舱主机从休眠状态切换至开机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电源切换策略为切换至上电状态的策略;

40、在所述电源迁移状态指示智能座舱主机从开机状态切换至关机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电源切换策略为切换至掉电状态的策略。

41、可选地,所述主芯片为x86主芯片。

42、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管理装置,应用于系统级芯片,所述系统级芯片包括:微控制单元和主芯片,所述主芯片上运行有虚拟机,客户机运行于所述虚拟机上,所述装置包括:

43、第一策略确定模块,用于调用所述微控制单元根据监控到的智能座舱主机的电源信息,确定所述智能座舱主机的电源迁移状态,并根据所述电源迁移状态确定所述微控制单元控制的目标模块的第一状态调整策略;

44、第二策略确定模块,用于调用所述虚拟机根据所述电源迁移状态,确定所述客户机下的软件模块的第二状态调整策略和所述系统级芯片的外设硬件的第一电源切换策略,并调用所述主芯片根据所述电源迁移状态确定所述主芯片的第三状态调整策略;

45、第一状态调整模块,用于调用所述客户机根据所述第一电源切换策略,切换所述外设硬件的电源模式,并根据所述第二状态调整策略调整所述软件模块的运行状态;

46、第二状态调整模块,用于调用所述主芯片根据所述第三状态调整策略,调整所述主芯片的运行状态;

47、第三状态调整模块,用于调用所述微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一状态调整策略,调整所述目标模块的运行状态。

48、可选地,所述第一策略确定模块包括:

49、第一策略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电源迁移状态指示所述智能座舱主机从关机状态切换为开机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状态调整策略为调整至正常运行状态的策略;

50、第二策略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电源迁移状态指示所述智能座舱主机从开机状态切换为休眠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状态调整策略为保存设备上电时软件程序状态的策略;

51、第三策略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电源迁移状态指示智能座舱主机从休眠状态切换至开机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状态调整策略为恢复保存的设备上电时软件程序状态的策略;

52、第四策略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电源迁移状态指示智能座舱主机从开机状态切换至关机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状态调整策略为停止关闭软件程序状态的策略。

53、可选地,所述第二策略确定模块包括:

54、第五策略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电源迁移状态指示所述智能座舱主机从关机状态切换为开机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状态调整策略为调整至正常运行状态的策略,及所述第一电源切换策略为切换至上电状态的策略;

55、第六策略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电源迁移状态指示所述智能座舱主机从开机状态切换为休眠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状态调整策略为保存设备上电时软件程序状态的策略,及所述第一电源切换策略为切换至掉电状态的策略;

56、第七策略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电源迁移状态指示智能座舱主机从休眠状态切换至开机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状态调整策略为恢复保存的设备上电时软件程序状态的策略,及所述第一电源切换策略为切换至上电状态的策略;

57、第八策略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电源迁移状态指示智能座舱主机从开机状态切换至关机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状态调整策略为停止关闭软件程序的策略,及所述第一电源切换策略为切换至掉电状态的策略。

58、可选地,所述第二策略确定模块包括:

59、第九策略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电源迁移状态指示所述智能座舱主机从关机状态切换为开机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三状态调整策略为调整至正常运行状态的策略;

60、第十策略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电源迁移状态指示所述智能座舱主机从开机状态切换为休眠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三状态调整策略为保存设备上电时软件程序状态的策略;

61、第十一策略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电源迁移状态指示智能座舱主机从休眠状态切换至开机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三状态调整策略为恢复保存的设备上电时软件程序状态的策略;

62、第十二策略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电源迁移状态指示智能座舱主机从开机状态切换至关机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三状态调整策略为停止关闭软件程序状态的策略。

63、可选地,所述第一状态调整模块包括:

64、策略发送单元,用于调用所述虚拟机将所述第一电源切换策略和所述第二状态调整策略发送至所述客户机;

65、切换条件确定单元,用于调用所述客户机根据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确定所述客户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

66、状态调整单元,用于在确定所述客户机满足切换条件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电源切换策略,切换所述外设硬件的电源模式,并根据所述第二状态调整策略调整所述软件模块的运行状态。

67、可选地,所述切换条件确定单元包括:

68、优先级获取子单元,用于调用所述客户机获取所述应用程序的应用优先级;

69、切换条件确定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应用优先级与优先级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所述客户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

70、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71、第二切换策略确定模块,用于调用所述虚拟机根据所述电源迁移状态,确定所述虚拟机的第二电源切换策略;

72、所述装置还包括:

73、策略执行结果监控模块,用于调用所述虚拟机监控所述外设硬件和所述软件模块的策略执行结果;

74、电源模式切换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策略执行结果指示所述外设硬件和所述软件模块执行成功,根据所述第二电源切换策略,切换所述虚拟机的电源模式。

75、可选地,所述第二切换策略确定模块包括:

76、第一切换策略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电源迁移状态指示所述智能座舱主机从关机状态切换为开机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电源切换策略为切换至上电状态的策略;

77、第二切换策略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电源迁移状态指示所述智能座舱主机从开机状态切换为休眠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电源切换策略为切换至掉电状态的策略;

78、第三切换策略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电源迁移状态指示智能座舱主机从休眠状态切换至开机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电源切换策略为切换至上电状态的策略;

79、第四切换策略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电源迁移状态指示智能座舱主机从开机状态切换至关机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电源切换策略为切换至掉电状态的策略。

80、可选地,所述主芯片为x86主芯片。

81、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82、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源管理方法。

83、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能够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源管理方法。

8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调用微控制单元根据监控到的智能座舱主机的电源信息,确定智能座舱主机的电源迁移状态,并根据电源迁移状态确定微控制单元控制的目标模块的第一状态调整策略。调用虚拟机根据电源迁移状态,确定客户机下的软件模块的第二状态调整策略和系统级芯片的外设硬件的第一电源切换策略,并调用主芯片根据电源迁移状态确定主芯片的第三状态调整策略。调用客户机根据第一电源切换策略,切换外设硬件的电源模式,并根据第二状态调整策略调整软件模块的运行状态。调用主芯片根据第三状态调整策略,调整主芯片的运行状态。调用微控制单元根据第一状态调整策略,调整目标模块的运行状态。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智能座舱主机的电源迁移状态分解为软件模块和外设硬件的状态调整策略,从而可以实现基于x86高算力平台复杂软件系统的电源管理方案,满足了电动汽车旗舰智能座舱应用场景下的电源管理需求。

85、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