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结果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7441379发布日期:2024-03-28 18:24阅读:11来源:国知局
目标结果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信息处理,尤其涉及一种目标结果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运营商需要存储大量的数据资料(如用户的订购数据),相同的数据资料可能会存储在多个系统中,有可能会出现两个系统中存储的数据资料不一致的情况。当数据资料不一致时,可能会影响到用户的计费扣款或者其他服务项目。因此,需要对多个系统中存储的数据资料进行核对。

2、目前,为了对比两个系统中的数据资料,可以将两个系统中存储的数据资料均加载至内存。之后,在内存中进行对全部数据资料匹配,确定两个系统中的数据资料是否一致。但是,上述方法需要对全部数据进行加载和匹配,可能会占用大量的处理时间和计算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目标结果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用于减少信息比对的处理时间和计算资源。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目标结果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目标结果的确定装置(以下简称为“确定装置”)获取第一信息表和第二信息表,第一信息表包括第一系统中按照预设顺序存储的多个第一信息,第二信息表包括第二系统中按照预设顺序存储的多个第二信息,第一系统与第二系统不同。确定装置可以根据预设行数、第一信息表和第二信息表,确定多个目标批次,目标批次包括第一信息集与第二信息集,第一信息集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信息,第二信息集包括至少一个第二信息,每个目标批次中第一信息集的尾行信息标识与第二信息集的尾行信息标识相同,信息标识用于指示信息的存储顺序。对于每个目标批次,确定装置可以比对第一信息集与第二信息集,确定目标结果,以确定多个目标结果,目标结果用于指示第一信息集与第二信息集中的信息是否一致。

4、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确定装置可以获取第一信息表和第二信息表,第一信息表包括第一系统中按照预设顺序存储的多个第一信息,第二信息表包括第二系统中按照预设顺序存储的多个第二信息,第一系统与第二系统不同。确定装置可以根据预设行数、第一信息表和第二信息表,确定多个目标批次,目标批次包括第一信息集与第二信息集,第一信息集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信息,第二信息表包括至少一个第二信息,每个目标批次中第一信息集的尾行信息标识与第二信息集的尾行信息标识相同,信息标识用于指示信息的存储顺序。对于每个目标批次,确定装置可以比对第一信息集与第二信息集,确定目标结果,以确定多个目标结果,目标结果用于指示第一信息集与第二信息集中的信息是否一致。如此,服务器在比对第一信息表与第二信息表时,每次只需加载一个目标批次的信息进行比对,可以减少处理时间和计算资源。

5、可选的,上述“确定装置可以根据预设行数、第一信息表和第二信息表,确定多个目标批次”包括:确定装置可以根据预设行数、第一信息表和第二信息表,确定多个初始批次,初始批次包括第三信息集和第四信息集,第三信息集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信息,第四信息集包括至少一个第二信息。对于每个初始批次,确定装置可以根据第三信息集和第四信息集,确定初始批次对应的第一缺失数量和第二缺失数量,以确定每个初始批次对应的第一缺失数量和第二缺失数量,第一缺失数量为第一信息表中缺失信息的数量,第二缺失数量为第二信息表中缺失信息的数量。对于每个初始批次,确定装置可以根据初始批次、每个初始批次对应的第一缺失数量和第二缺失数量,确定初始批次对应的目标批次,以确定每个初始批次对应的目标批次。

6、可选的,初始批次包括:初始首行标识和初始尾行标识,目标批次包括:第一信息标识和第二信息标识,一个信息标识对应一个信息集,且信息标识包括对应的信息集中的首行信息标识和尾行信息标识。上述“对于每个初始批次,确定装置可以根据初始批次、每个初始批次对应的第一缺失数量和第二缺失数量,确定初始批次对应的目标批次,以确定每个初始批次对应的目标批次”包括:对于每个初始批次,根据目标操作,确定初始批次对应的目标批次;目标操作包括:确定装置可以根据候选批次的初始首行标识、每个初始批次对应的第一缺失数量,确定候选批次对应的第一信息标识中的首行信息标识,候选批次为多个初始批次中任一批次。确定装置可以根据候选批次的初始尾行标识、每个初始批次对应的第一缺失数量,确定候选批次对应的第一信息标识中的尾行信息标识。确定装置可以根据候选批次的初始首行标识、每个初始批次对应的第二缺失数量,确定候选批次对应的第二信息标识中的首行信息标识。确定装置可以根据候选批次的初始尾行标识、每个初始批次对应的第二缺失数量,确定候选批次对应的第二信息标识中的尾行信息标识。

7、可选的,目标结果的确定方法还可以包括:对于每个第一信息,确定装置可以按照预设转换规则对第一信息进行格式转换,得到转换后的第一信息,以得到至少一个转换后的第一信息,转换后的第一信息的存储容量小于第一信息的存储容量。对于每个第二信息,确定装置可以按照预设转换规则对第二信息进行格式转换,得到转换后的第二信息,以得到至少一个转换后的第二信息,转换后的第二信息的存储容量小于第二信息的存储容量。

8、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目标结果的确定装置,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处理模块。

9、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信息表和第二信息表,第一信息表包括第一系统中按照预设顺序存储的多个第一信息,第二信息表包括第二系统中按照预设顺序存储的多个第二信息,第一系统与第二系统不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预设行数、第一信息表和第二信息表,确定多个目标批次,目标批次包括第一信息集与第二信息集,第一信息集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信息,第二信息集包括至少一个第二信息,每个目标批次中第一信息集的尾行信息标识与第二信息集的尾行信息标识相同,信息标识用于指示信息的存储顺序。处理模块,还用于对于每个目标批次,比对第一信息集与第二信息集,确定目标结果,以确定多个目标结果,目标结果用于指示第一信息集与第二信息集中的信息是否一致。

10、可选的,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预设行数、第一信息表和第二信息表,确定多个初始批次,初始批次包括第三信息集和第四信息集,第三信息集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信息,第四信息集包括至少一个第二信息。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对于每个初始批次,根据第三信息集和第四信息集,确定初始批次对应的第一缺失数量和第二缺失数量,以确定每个初始批次对应的第一缺失数量和第二缺失数量,第一缺失数量为第一信息表中缺失信息的数量,第二缺失数量为第二信息表中缺失信息的数量。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对于每个初始批次,根据初始批次、每个初始批次对应的第一缺失数量和第二缺失数量,确定初始批次对应的目标批次,以确定每个初始批次对应的目标批次。

11、可选的,初始批次包括:初始首行标识和初始尾行标识,目标批次包括:第一信息标识和第二信息标识,一个信息标识对应一个信息集,且信息标识包括对应的信息集中的首行信息标识和尾行信息标识。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对于每个初始批次,根据目标操作,确定初始批次对应的目标批次。目标操作包括: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候选批次的初始首行标识、每个初始批次对应的第一缺失数量,确定候选批次对应的第一信息标识中的首行信息标识,候选批次为多个初始批次中任一批次。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候选批次的初始尾行标识、每个初始批次对应的第一缺失数量,确定候选批次对应的第一信息标识中的尾行信息标识。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候选批次的初始首行标识、每个初始批次对应的第二缺失数量,确定候选批次对应的第二信息标识中的首行信息标识。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候选批次的初始尾行标识、每个初始批次对应的第二缺失数量,确定候选批次对应的第二信息标识中的尾行信息标识。

12、可选的,处理模块,还用于对于每个第一信息,按照预设转换规则对第一信息进行格式转换,得到转换后的第一信息,以得到至少一个转换后的第一信息,转换后的第一信息的存储容量小于第一信息的存储容量。处理模块,还用于对于每个第二信息,按照预设转换规则对第二信息进行格式转换,得到转换后的第二信息,以得到至少一个转换后的第二信息,转换后的第二信息的存储容量小于第二信息的存储容量。

13、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目标结果的确定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耦合。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目标结果的确定装置运行时,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如第一方面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目标结果的确定方法。

14、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目标结果的确定方法。

15、第五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其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计算机实现如第一方面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目标结果的确定方法。

16、上述方案中,目标结果的确定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或者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能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实现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