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务器及其硬盘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7925335发布日期:2024-05-11 00:04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服务器及其硬盘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硬盘监控,特别涉及一种服务器及其硬盘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1、硬盘的健康运行是保障设备服务器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保证对硬盘的运行状态的精准掌控,需要设备在硬盘运行过程中进行监控以获取硬盘的状态信息。目前主要的硬盘监控方案分为硬盘带内监控和硬盘带外监控。其中,硬盘带外监控是由设备的带外监控控制器,如基板管理控制器,通过硬盘所连接的硬盘扩展卡通信获得硬盘状态信息,然而,若硬盘并未连接硬盘扩展卡,则无法实现对硬盘的带外监控。

2、在硬盘带外监控方案中是需要带外监控控制器和硬盘均支持带外监控功能的情况下,带外监控控制器才能对硬盘进行带外监控;且当前硬盘只能通过规定的数据引脚输出硬盘状态信息,很难进行配置并利用硬盘的其他引脚。

3、综上,如何在确保硬盘支持带外监控功能的条件下,还能支持对硬盘其他引脚的配置,提高硬盘带外监控方案中的可监控硬盘的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服务器及其硬盘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能够在确保硬盘支持带外监控功能的条件下,还能支持对硬盘其他引脚的配置,提高硬盘带外监控方案中的可监控硬盘的范围。其具体方案如下:

2、第一方面,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硬盘监控方法,应用于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包括:

3、确定目标硬盘;所述目标硬盘为系统启动控制器在初始化阶段检测到的具有带外监控功能的与所述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通过第一信号线连接的硬盘;

4、向所述目标硬盘发送引脚配置信息,并通过所述第一信号线获取所述目标硬盘根据所述引脚配置信息进行相应配置后输出的目标信号;所述引脚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硬盘中的输出所述目标信号的硬盘状态引脚的标识,以及用于配置所述目标硬盘的基于硬盘日志数据和所述硬盘状态引脚对应的硬盘状态信号的信号调制过程的配置参数;

5、解调所述目标信号得到所述硬盘日志数据,并基于所述硬盘日志数据执行对所述目标硬盘的监控任务。

6、可选的,所述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基于双线双向通信机制执行与所述目标硬盘的第一交互操作;所述第一交互操作为所述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向所述目标硬盘发送引脚配置信息,并获取所述目标硬盘根据所述引脚配置信息进行相应配置后输出的目标信号。

7、可选的,在识别所述目标信号中的所述硬盘状态信号为非指示状态信号或无效信号,且当前时刻为与所述目标硬盘约定的协商时间段时,所述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基于单线双向通信机制执行与所述目标硬盘的第二交互操作;所述第二交互操作为所述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向所述目标硬盘发送反向传输请求,并在获得所述目标硬盘对所述反向传输请求的允许信号时,向所述目标硬盘输出所述引脚配置信息。

8、可选的,所述系统启动控制器的初始化阶段包括:

9、在服务器上电启动时,利用所述系统启动控制器检测所述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和待监控硬盘的版本号,并基于所述版本号确定所述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和所述待监控硬盘是否均支持带外监控功能;

10、若所述系统启动控制器确定所述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和所述待监控硬盘均支持带外监控功能,则将所述待监控硬盘作为所述目标硬盘,并启用所述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和所述目标硬盘的带外监控功能以及将所述目标硬盘的信息发送至所述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以便所述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获取到所述目标硬盘的硬盘日志数据;

11、若所述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或所述待监控硬盘不支持带外监控功能,则禁止启用所述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和所述待监控硬盘的带外监控功能。

12、可选的,所述系统启动控制器基于统一可扩展固件接口或基本输出输入系统构建,所述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包括基板管理控制器和/或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

13、可选的,当所述系统启动控制器基于统一可扩展固件接口构建时,利用所述系统启动控制器检测所述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的版本号的过程包括:

14、在所述系统启动控制器的驱动执行环境阶段,利用所述系统启动控制器通过智能平台管理接口向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发送用于获取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和/或所述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版本号的目标请求;

15、通过所述系统启动控制器获取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对所述目标请求进行响应后返回的版本号;其中,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对所述目标请求进行响应的过程包括: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根据所述目标请求从用于存放版本号的第一寄存器中读取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对应的第一版本号和/或读取与所述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对应的第二版本号,以及将读取到的所述第一版本号和/或所述第二版本号发送至所述系统启动控制器。

16、可选的,基于所述版本号确定所述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是否支持数据监控功能,包括:

17、确定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对应的第一预设版本号,若所述第一版本号不低于所述第一预设版本号,则确定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支持数据监控功能;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版本号为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支持数据监控功能的最低版本号;

18、和/或,确定与所述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对应的第二预设版本号,若所述第二版本号不低于所述第二预设版本号,则确定所述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支持数据监控功能;其中,所述第二预设版本号为所述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支持数据监控功能的最低版本号。

19、可选的,所述硬盘监控方法,还包括:

20、若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从所述第一寄存器中未读取到所述第一版本号,或所述系统启动控制器未获取到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发送的所述第一版本号,则通过所述系统启动控制器检测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的网页界面是否存在硬盘数据显示组件,若存在所述硬盘数据显示组件,则确定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支持带外监控功能。

21、可选的,所述硬盘监控方法,还包括:

22、若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从所述第一寄存器中未读取到所述第二版本号,或所述系统启动控制器未获取到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发送的所述第二版本号,则通过所述系统启动控制器从所述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中的第二寄存器中读取所述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的代码占用内存大小,若所述代码占用内存大小与所述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的代码开发大小相同,则确定所述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支持带外监控功能。

23、可选的,当所述系统启动控制器为基于统一可扩展固件接口构建时,利用所述系统启动控制器检测待监控硬盘的版本号的过程包括:

24、在所述系统启动控制器的驱动执行环境阶段,利用所述系统启动控制器轮询所有待监控硬盘,以获取各所述待监控硬盘对应的第三版本号、供应商标识和组织唯一标识符;

25、相应的,基于所述版本号确定所述待监控硬盘是否支持数据监控功能,包括:

26、基于所述第三版本号、所述供应商标识和所述组织唯一标识符确定所述待监控硬盘是否支持数据监控功能。

27、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第三版本号、所述供应商标识和所述组织唯一标识符确定所述待监控硬盘是否支持数据监控功能,包括:

28、基于所述供应商标识和所述组织唯一标识符确定与所述待监控硬盘对应的第三预设版本号;所述第三预设版本号为所述待监控硬盘支持数据监控功能的最低版本号;

29、若所述第三版本号不低于所述第三预设版本号,且所述待监控硬盘的硬盘管理日志的格式无误,则确定所述待监控硬盘支持数据监控功能。

30、可选的,所述硬盘监控方法,还包括:

31、当所述系统启动控制器为基于统一可扩展固件接口构建时,若在所述系统启动控制器的启动设备选择阶段获取到用户通过第一用户界面发送的关于所述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和/或所述目标硬盘的功能配置修改指令,或若在所述系统启动控制器的操作系统加载前期阶段获取到用户通过第二用户界面发送的关于所述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和/或所述目标硬盘的功能配置修改指令,则通过获取到的所述功能配置修改指令对所述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和/或所述目标硬盘进行修改配置;

32、在检测到所述第一用户界面或所述第二用户界面关闭后,通过所述系统启动控制器检测所述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和所述目标硬盘的带外监控功能的功能配置状态是否一致;所述功能配置状态包括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

33、若所述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和所述目标硬盘的带外监控功能的功能配置状态不一致,则判定获取到的所述功能配置修改指令为无效指令,并清除关于所述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和/或所述目标硬盘的修改配置。

34、可选的,所述第一用户界面和所述第二用户界面用于显示当前所述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和当前所述目标硬盘是否支持带外监控功能,以及当前所述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和当前所述目标硬盘是否已开启带外监控功能。

35、可选的,所述硬盘监控方法,还包括:

36、通过所述系统启动控制器在操作系统启动时安装驱动程序,若所述操作系统获取到用户通过终端发送的关于所述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和/或所述目标硬盘的功能配置修改指令,则基于获取到的所述功能配置修改指令对所述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和/或所述目标硬盘进行修改配置;

37、在检测到所述终端关闭后,通过所述驱动程序检测所述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和所述目标硬盘的带外监控功能的功能配置状态是否一致;所述功能配置状态包括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

38、若所述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和/或所述目标硬盘的带外监控功能的功能配置状态不一致,则判定获取到的所述功能配置修改指令为无效指令,并清除关于所述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和/或所述目标硬盘的修改配置。

39、可选的,所述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为基板管理控制器;

40、相应的,所述基于所述硬盘日志数据执行对所述目标硬盘的监控任务,包括:

41、在目标界面显示所述硬盘日志数据;

42、基于所述硬盘日志数据的类型确定对应的预设阈值条件,并判断所述硬盘日志数据是否满足所述预设阈值条件,若不满足则发出预警提示。

43、可选的,所述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包括基板管理控制器和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

44、相应的,所述基于所述硬盘日志数据执行对所述目标硬盘的监控任务,包括:

45、在获取到所述目标硬盘通过所述硬盘状态引脚输出的硬盘日志数据后,通过所述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并利用第一目标总线向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发出中断信号;

46、通过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响应所述中断信号,并通过第二目标总线向所述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发送数据读取请求,以便所述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将所述硬盘日志数据发送至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

47、通过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在目标界面显示所述硬盘日志数据,并在所述硬盘日志数据不满足预设阈值条件时发出预警提示;所述预设阈值条件为与所述硬盘日志数据的类型对应的阈值条件。

48、第二方面,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服务器,包括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和系统启动控制器;

49、所述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用于从硬盘中确定目标硬盘,以及向所述目标硬盘发送引脚配置信息;所述目标硬盘为所述系统启动控制器在初始化阶段检测到的具有带外监控功能的硬盘,所述引脚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硬盘中的输出目标信号的硬盘状态引脚的标识,以及用于配置所述目标硬盘的基于硬盘日志数据和所述硬盘状态引脚对应的硬盘状态信号的信号调制过程的配置参数;

50、所述目标硬盘,用于根据所述引脚配置信息进行相应配置后向所述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输出所述目标信号,以便所述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解调所述目标信号得到所述硬盘日志数据,并基于所述硬盘日志数据执行对所述目标硬盘的监控任务。

51、第三方面,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硬盘监控装置,应用于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包括:

52、硬盘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目标硬盘;所述目标硬盘为系统启动控制器在初始化阶段检测到的具有带外监控功能的与所述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连接的硬盘;

53、配置模块,用于向所述目标硬盘发送引脚配置信息,并获取所述目标硬盘根据所述引脚配置信息进行相应配置后输出的目标信号;所述引脚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硬盘中的输出所述目标信号的硬盘状态引脚的标识,以及用于配置所述目标硬盘的基于硬盘日志数据和所述硬盘状态引脚对应的硬盘状态信号的信号调制过程的配置参数;

54、监控模块,用于解调所述目标信号得到所述硬盘日志数据,并基于所述硬盘日志数据执行对所述目标硬盘的监控任务。

55、第四方面,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56、存储器,用于保存计算机程序;

57、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前述公开的硬盘监控方法的步骤。

58、第五方面,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公开的硬盘监控方法的步骤。

59、可见,本技术通过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确定目标硬盘;所述目标硬盘为系统启动控制器在初始化阶段检测到的具有带外监控功能的与所述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连接的硬盘;向所述目标硬盘发送引脚配置信息,并获取所述目标硬盘根据所述引脚配置信息进行相应配置后输出的目标信号;所述引脚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硬盘中的输出所述目标信号的硬盘状态引脚的标识,以及用于配置所述目标硬盘的基于硬盘日志数据和所述硬盘状态引脚对应的硬盘状态信号的信号调制过程的配置参数;解调所述目标信号得到所述硬盘日志数据,并基于所述硬盘日志数据执行对所述目标硬盘的监控任务。

6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中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首先需要确定服务器中具有带外监控功能的目标硬盘,具体是服务器中的系统启动控制器在初始化阶段对各硬盘进行检测,以检测到具有带外监控功能的硬盘。且本技术采取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与目标硬盘直连的方式,以实现对目标硬盘的带外监控,无需再额外连接硬盘扩展卡,也即无论硬盘是否连接在硬盘扩展卡上,都能实现对硬盘的带外监控,降低了带外监控难度。进一步的,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还能向目标硬盘发送引脚配置信息,引脚配置信息中包括用于指示目标硬盘中的输出目标信号的硬盘状态引脚的标识,以使得目标硬盘能够根据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选择的硬盘状态引脚输出目标信号;此外,引脚配置信息还包括配置参数,用于配置目标硬盘根据硬盘日志数据和硬盘状态引脚对应的硬盘状态信号的信号调制过程,从而调制得到目标信号。通过由目标硬盘利用硬盘日志数据和硬盘状态引脚原有功能对应的硬盘状态信号进行调制得到目标信号并输出的方式,实现硬盘状态引脚也能够输出硬盘日志数据,解决了当前只能通过规定的数据引脚连接硬盘扩展卡才能输出硬盘日志数据的局限性。也即,目标硬盘可以根据硬盘日志数据和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选择的硬盘状态引脚对应的硬盘状态信号进行调制的方式输出目标信号,使得硬盘带外监控控制器直连目标硬盘就能获取到硬盘日志数据,上述方案既不影响目标硬盘的原有功能也降低了带外监控难度,且有效提高了硬盘带外监控的可监控硬盘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