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281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按键结构,特别是一种中央处具有薄肉设计的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可携式电子产品的进步,笔记型电脑重量轻,携带方便,早已是许多年轻族群的必要配备。不过,选购笔记型电脑除了挑选外观外,更要讲究实用功能。以一般笔记型电脑而言,往往会配置相关的装置,用来控制显示屏幕上的游标(cursor)移动,这些装置如鼠标、轨迹球、摇杆、触控板、以及轨迹点等等。其中,触控板的发明,得以让使用者只靠手指于触控板的表面上滑动,并配合触控板的按键操作,即可控制电脑屏幕上的游标位置及点选执行功能,触控板并具有如鼠标左右键的功能,是一种相当便利的发明。
请参照图1(a)所示,系为现有笔记型电脑具有触控板的外观示意图。笔记型电脑1包括一上壳体101、一下壳体102、一显示屏幕11、一操作面板12、及一触控元件13。其中,显示屏幕11及操作面板12系分别组装于上壳体101及下壳体102上,且触控元件13亦设置于下壳体102的表面上。使用者可通过触碰按压触控元件13来操作笔记型电脑1的操作介面功能。
接着请参照图1(b)所示,系为上述图1(a)的触控元件的AA’剖面侧视图。
触控元件13内部结构系包括一触控板131、一固定轴132、及一电路板133。其中,固定轴132系横置于壳体10上,且固定轴132两端与壳体10连结。触控板131则覆盖于固定轴132上。电路板133正位于触控板131下方,且电路板133两侧具有开关134。如此一来,使用者按压触控板131以触碰开关134即启动电路板133的电性功能。
然而,使用者在按压触控板以触碰电性开关的动作过程中,由于固定轴固定于触控板中央处下方,按压触控板时,触控板两侧的动作如同翘翘板一般。如此一来,因为现有的触控板为一厚度均匀相等的弹性板块,且固定轴置于触控板中央,因此若按压触控板靠近中央处,便会有无触动或触感不佳的情况发生。现有的触控板整个板块皆制作成同一厚度,容易造成使用者同时按压两侧触控板,而产生左右同动的问题,着实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因此,本申请发明人有感于上述先前技术的缺失系仍有待加以改善,乃潜心研究、设计,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排除其缺失的触控元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提供一种中央处具有薄肉设计的按键结构,利用中央薄肉的弹性板块,区分按压按键板块的左、右两侧较厚的板块。
本发明的一种按键结构,应用于一电子装置中,包括一壳体、一按键板块、一支撑件以及一电路板。其中壳体具有一开口。且按键板块系容纳于上述开口,按键板块中央处具有第一厚度,两侧则具有第二厚度,第二厚度大于第一厚度,且按键板块的两侧分别固接于壳体。又,支撑件设置于按键板块下方,且抵住按键板块的中央处,使按键板块区分为左、右两侧按键。至于电路板则设置于支撑件下方,在电路板上并设置了左右两个开关,开关分别对应于按键板块的左、右两侧按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按键板块系由中央处往两侧逐渐增厚,且按键板块的上表面为一平坦面,而下表面为两斜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支撑件系由导光材料构成,可将支撑件下方光线向上传送并投射于按键板块的中央处。且电路板具有一光源,并正位于支撑件下方。另外支撑件更包括一支撑柱,且位于支撑件上表面中央处,用以抵住按键板块的中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按键板块更包括一托架,位于支撑件下方,且具有贯孔与支撑件结合。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按键结构系包括一壳体、一按键板块、一导光件以及一电路板。按键板块可容纳于壳体所具有的开口中,且按键板块中央处具有第一厚度,两侧则具有第二厚度,第二厚度大于第一厚度,并且按键板块两端分别固接于壳体。支撑件设置于按键板块下方,抵住按键板块的中央处,使按键板块区分为左、右两侧按键,通过导光件可将其下方的光线,向上传送并投射于按键板块的中央处。且电路板设置于导光件下方,具有两个开关,开关分别对应于按键板块的左、右两侧按键。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其中按键板块系由中央处往两侧逐渐增厚,且按键板块的上表面为一平坦面,而下表面为两斜面。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图1(a)为现有笔记型电脑具有触控板的示意图;图1(b)为图1(a)的触控元件的AA’剖面侧示图;图2(a)为本发明的笔记型电脑的按键结构的示意图;图2(b)为图2(a)的按键结构的侧面示意图;图3(a)为本发明的按键板块的正面示意图;图3(b)为本发明的按键板块的反面示意图;图3(c)为本发明的支撑件反面的示意图;图3(d)为本发明的支撑件为导光件的实施例正面的示意图;图3(e)为本发明的托架正面的示意图;图3(f)为本发明的托架所结合的下壳体的示意图;图4(a)为本发明的按键结构的结构爆炸图;及图4(b)为本发明的按键结构的结构完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系揭露一种按键结构,特别是一种中央处具有薄肉设计的按键结构,利用中央薄肉的弹性板块,得以区分按压按键板块的左、右两侧较厚的板块。
请参阅图2(a),其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笔记型电脑的按键结构示意图。笔记型电脑2包括一上壳体21、一下壳体22、一显示屏幕23、一操作面板24及一按键结构25。
显示屏幕23及操作面板24系分别组装于上壳体21及下壳体22上,且按键结构25亦设置于下壳体22上。通过触碰按键结构25的表面,即可将游标等操作介面功能显示于显示屏幕23。
请参照图2(b),其为上述的图2(a)的按键结构25的侧剖面示意图。按键结构包括一下壳体22、一按键板块26、一支撑件27以及一电路板28。下壳体22具有一开口,按键板块26系容纳于上述开口中。本发明实施例的按键板块26于中央处具有第一厚度2601,而两侧则具有第二厚度2602,第二厚度2602大于第一厚度2601。支撑件27设置于按键板块26下方,且抵住按键板块26的中央处,使按键板块26区分为左、右两侧按键。电路板28设置于支撑件27下方,其上表面两侧分别设置开关281,开关分别对应于按键板块26的左、右两侧按键,使用者可通过按下按键板块26来触动开关281。为了方便理解,以下针对每个元件进行详细的描述。
请参照图3(a)、b,其为上述按键板块26的正、反面的示意图。
按键板块26系为一弹性材质,并由中央处往两侧逐渐增厚,且按键板块26的上表面为一平坦面,而下表面为由中央处往两侧倾斜的斜面。在下表面周围具有多个第二凸柱262,第二凸柱262系用来限制按键板块行程。此外,在按键板块26下表面并分布有多个正对于开关的第三凸柱263,使按键板块26向下移动时,第三凸柱263可触碰相对应的开关。
按键板块26两侧分别制作了弹力臂264,如图中所示,弹力臂264系为一长条形的环状结构,此环状结构一侧边连接于按键板块26的末端,另一侧边上则制作出至少一空心环2641。本实施例中系以排列三个空心环2641为代表,其中空心环2641用以固接于壳体之用。
请参照图3(c)所示,系为本发明的支撑件27反面的示意图。支撑件27为一长形板块结构,正位于按键板块26中央处下方,支撑件27上表面中央处具有一直向第一支撑柱271,用以抵住按键板块26的中央处。相对于第一支撑柱271的位置,支撑件27下表面也具有一第二支撑柱272,用以与下列所叙述的托架相结合,并且,在第二支撑柱272两侧的支撑件27下表面上,设置有一对第四凸柱273,亦用来与下列所叙述的托架相结合之用。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利用一导光件来取代上述实施例中的支撑件。请参照图3(d)所示,此图即为此种实施例正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导光件30系由导光材料构成,且可区分为第一支撑柱301与第二支撑柱302。当一光源设置于电路板28上时,光源的光线可通过第二支撑件302向上传送至第一支撑件301,再投射于按键板块26其中央较薄处。如此,使用者便能从按键板块上方看到透出的光线。
接着请参照图3(e)所示,系为本发明的托架29正面的示意图。托架29两端剖面系为一ㄇ字型,且在托架29中央制作有一贯孔291,上述的支撑架27或导光件30的第二支撑柱272穿过贯孔291相结合。且在托架29表面上靠近贯孔291的两侧处并设置有孔洞292,以便使托架29与上述支撑架27的第四凸柱273以锁固、热融或其他方式相结合。另外在托架29表面上邻近贯孔291一端的位置制作出一第一结合孔293,如图3(f)所示,系绘示了与托架29相结合的下壳体22的示意图。其中托架29与支撑件27(或导光件30)结合后,下壳体22系设置一卡勾2201卡住托架29的一边缘,下壳体并设置有与第一结合孔293相对应的圆柱2202,可以利用螺丝锁附固定或其他方式结合。
请参照图4(a)、(b),其为本发明的按键结构的结构爆炸图及完成图。按键结构包括一下壳体22、一按键板块26、一导光件30、一托架29以及一电路板28。
托架29与导光件30通过贯孔291与第二支撑柱272穿过结合,托架29亦利用第一结合孔293与下壳体22的圆柱2202以锁固方式结合。在此实施例中,托架29的两端上可分别设置卡勾或螺丝,利用此卡勾或螺丝可将托架固定于下壳体22上。此时按键板块26其弹力臂264的空心环2641亦可固接于下壳体22的第五凸柱221上,且露出按键板块26的上表面于下壳体22的开口。另外,也可让电路板28的开关281正对应于按键板块26的第三凸柱263,并将电路板28周围多个第三孔洞284,配合锁固于下壳体的第六凸柱223。如此一来,不仅使用者可通过按下按键板块26触碰左右开关281,电路板28的光源与导光件30下方光线亦可向上传送,而将光线投射于按键板块26的中央处。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按键结构的按键板块可为一塑胶、金属或其他透明塑胶材质。此按键结构是组合于壳体中,亦可应用于组装LED前框等接触面的元件上。且按键结构的外观亦可做表面处理(如喷漆)以增加美观。本发明实施例的按键板块在中央处可具有较薄的厚度,两侧则具有较厚的厚度,侧面亦呈现一个ㄇ字型结构。
纵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按键板块的渐进厚度的薄肉设计,较现有触控板会产生跷跷板的触感比较起来,按键板块薄肉设计即排除此缺点,且在接近中央处仍可感应明显的触感与正确的的按键作动。另外,按键结构内部中央以支撑架或导光件与托架作为支撑,可明确鉴别解析触动左键或右键,乃不会产生左右同动的问题。另一优点在于导光件可将光源的光线从按键板块中央较薄处透射出来,不需如现有技术所述,需在按键板块中央处作一破孔处理与相关导光零件,将光线透射出来。换言的,上述按键板块不仅在外观为单件式设计,即有一体成形的美感,且通过支撑件或导光件将左右键功能触感更明确,并利用导光件与按键板块的薄肉设计让光线透射出完美的呈现。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按键结构,应用于一电子装置中,包括一壳体,具有一开口;一按键板块,系容纳于上述开口,该按键板块中央处具有第一厚度,两侧则具有第二厚度,第二厚度大于第一厚度,且该两侧分别固接于该壳体;一支撑件,设置于该按键板块下方,且抵住该按键板块的该中央处,使该按键板块区分为一左侧按键及一右侧按键;及一电路板,设置于该支撑件下方,具有两个开关,分别对应于该按键板块的该左侧按键及该右侧按键。
2.根据权利要求
1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按键板块系由该中央处往该两侧逐渐增厚。
3.根据权利要求
1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按键板块的上表面为一平坦面,而下表面为二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
1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按键板块的该两侧各具有一弹力臂用以固接于该壳体。
5.根据权利要求
1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撑件系由导光材料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
5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电路板具有一光源,正位于该支撑件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
1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撑件更包括一支撑柱,位于该支撑件上表面中央处,用以抵住该按键板块。
8.根据权利要求
1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托架,位于该支撑件下方,并具有一贯孔与该支撑件结合。
专利摘要
一种按键结构,应用于一电子装置,系包括一壳体、一按键板块、一导光件以及一电路板。其中,按键板块可容纳于壳体所具有的开口中,且按键板块中央处具有第一厚度,两侧则具有第二厚度,第二厚度大于第一厚度。并且,板块两端分别具有弹力臂用以固接于壳体。导光件则设置于按键板块下方,抵住于按键板块的中央处,使按键板块区分为左、右两侧按键,并可通过导光件将其下方的光线,向上传送并投射于按键板块的中央处。又,电路板设置于导光件下方并具有两个开关,开关分别对应于按键板块的左、右两侧按键。
文档编号G06F1/16GK1991695SQ200510003513
公开日2007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8日
发明者林山峰, 吉智勇, 武 申请人: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