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12568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将扫描装置的一部分元件,诸如灯管与反射镜等,安置在电脑主机壳体的外部,以增加滚轮式或平台式结构等扫描装置的有效扫描宽度。
另外,本发明装置利用电脑主机壳体外的广大空间来安置灯管,使扫描装置可对透明式与反射式文件进行扫描,进而节省使用者的购买成本。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式各样的产品日新月异,对于扫描器等光学系统而言也是如此,而在技术演进的同时,对于扫描器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除了较高且精密的解析度之外,能内建于电脑主机壳体,以成为电脑标准配件也是主要目标之一。
传统技术中常利用滚轮将被扫描物送入扫描器中,因为滚轮上所附着的灰尘与粉末易刮伤被扫描物,且会在输出影像上产生异色线或黑线等异常情形。此外,滚轮式结构常有夹纸的情况发生,造成使用者极大不便;而且滚轮式结构无法应用在投影片等透明式文件中。
另一种较为先进且广泛使用的结构是将被扫描物置放于一托盘上方或一卡匣之内,再送入扫描器中进行扫描,这样不须接触被扫描物的表面,不会发生刮伤被扫描物的情形,也不象滚轮式装置那样需时常清理滚轮上的灰尘,改善了使用者的操作便利性。
由于内建式扫描装置内部空间有限,所以机械结构与光学元件无法有效缩小的问题严重影响内建式扫描器的扫描面积。此外,灯管的两端因亮度较低无法作为扫描光束来源。以图4为例,标号401表示灯管总长,标号402表示有效发光长度,其以中央发光亮度(图4的B1)的50%(图4的B0.5)为界;标号403表示灯管发光度为B1的90%(图4的B0.9)以上的部分;标号404则为灯管发光的无效部分,其约为20毫米长。由图4可知,扫描可用的灯管长度只有标号403所表示的长度,因此有效扫描面积一般只有4英寸×6英寸大小。
另外,一般的内建式扫描器大多只能扫描反射式文件,诸如纸张、相片、名片等不透光物质所组成的文件,原因在于灯管所在位置大多位于被扫描物扫描面同侧,但对于透明式文件,例如投影片或幻灯片等文件则无法直接进行扫描,必须另外利用扫描透明式文件的辅助装置进行扫描,不仅造成成本浪费,额外的辅助装置需占据额外的空间。因此一种能扫描透明式与反射式文件,且具有较大扫描面积的扫描装置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由于传统扫描器元件无法有效缩小,而且扫描器的扫描面积受限于灯管有效扫描长度,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针对传统技术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具有更大扫描面积的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扫描装置,具有扫描透明式与反射式文件的能力,进而节省使用者的购买成本。
根据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可固定于一电脑主机壳体中,用于扫描一被扫描物,该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的一部分机体露出至该电脑主机壳体的外部,该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包括一进给装置,用以输入该被扫描物;一影像拾取装置,用以产生该被扫描物的影像信息;及一传动装置,控制该进给装置输入该被扫描物的操作,且控制该被扫描物经过该影像拾取装置的操作,经过该影像拾取装置的操作持续进行直到该被扫描物的整体都被该影像拾取装置扫描为止。
本发明装置的优点是,扫描装置的有效扫描宽度增加了,且由于电脑主机壳体外有广大的空间,可在本发明的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中,利用一组灯管分别针对透明式与反射式文件进行扫描,以达到降低使用者购买成本的目的。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A为本发明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俯剖视图;图1B为图1A中的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的机体内部结构的侧剖视图;图2A为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运用两个灯管分别针对透明式与反射式文件进行扫描的结构的俯剖视图;图2B为图2A中的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机体内部结构的侧剖视图;图3A为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置于滚轮式扫描装置中的情形的侧剖视图;图3B为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置于滚轮式结构中时,利用两个灯管分别针对透明式与反射式文件进行扫描的情形的俯剖视图;及图4表示灯管发光强度与扫描有效长度的关系。
图1A与图1B分别以俯剖视图与侧剖视图来描述本发明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机体内部的结构,图中描绘出电脑主机壳体101、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102、灯管103、反射镜片104、光学镜头105、托盘106、以及电荷耦合器件(CCD)107。
由图1A与图1B中可见,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102有一部分突出于电脑主机壳体101之外,而突出部分包括灯管103与反射镜片104。由于该突出部分比电脑主机壳体101的宽度宽,所以灯管103的长度可以加长,反射镜片104的长度也随着灯管103的加长而变长,应注意的是反射镜片104所增加的长度仍应与灯管103的有效扫描长度相适应。
图2A与图2B以俯剖视图与侧剖视图来描绘该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中,利用两个灯管分别针对透明式与反射式文件进行扫描的结构。图中描绘出电脑主机壳体201、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202、灯管203与204、光学镜头205、托盘206、反射镜片207、以及电荷耦合器件208,其中灯管203用于扫描反射式文件,而灯管204则用于扫描穿透式文件,至于灯管203与204的启动控制,可利用软件、或在机体外设立一切换钮而完成。
在图2A与图2B中,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202同样有一部分突出于电脑主机壳体201之外,而突出部分包括灯管203与204、以及反射镜片207,该突出部分同样比电脑主机壳体201的宽度宽。此外,灯管203与204、以及反射镜片207的长度也加长了,但仍应注意反射镜片207的长度需与灯管203与204的有效扫描长度相适应。
图3A以侧剖视图来描述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置于滚轮式结构中,且利用两个灯管分别针对透明式与反射式文件进行扫描的情形,图中标出电脑主机壳体301、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302、灯管303与305、滚轮304、反射镜片306、光学镜头307、电荷耦合器件308、以及被扫描物309,而反射镜片306所增加的长度应与灯管303的有效扫描长度相适应。
图3B以侧剖视图来描绘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置于滚轮式结构中,并对反射式文件进行扫描的情形,图中标出电脑主机壳体301、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302、灯管303、滚轮304、反射镜片306、光学镜头307、电荷耦合器件308、以及被扫描物309,其中反射镜片306所增加的长度仍应与灯管303的有效扫描长度相适应。
在图3A与图3B的置于滚轮式结构中的实施例中,因为滚轮304位于电脑主机壳体301外部,因此在拆卸与清理方面,比传统的滚轮式扫描装置方便,至于灯管303与305的启动控制,同样可以利用软件,或在机体外设立一切换钮而完成。
在上述的三个优选实施例中,都不须对传动机构做更进一步的限制,传统的齿轮组或齿条,配合传动轴、钢索与马达的传动方式,甚至螺杆加上马达等传动方式都可运用于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固定于一电脑主机壳体中,用于扫描一被扫描物,所述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的一部分机体露出至所述电脑主机壳体外部,所述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包括一进给装置,用以输入所述被扫描物;一影像拾取装置,用以产生所述被扫描物的影像信息;及一传动装置,控制所述进给装置输入所述被扫描物的操作,且控制所述被扫描物经过所述影像拾取装置的操作,经过所述影像拾取装置的操作持续进行直到所述被扫描物的整体都被所述影像拾取装置扫描为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给装置包括一托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给装置包括数个滚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个滚轮位于所述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机体外露于所述电脑主机壳体的部分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像拾取装置包括一光源产生装置,位于所述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机体外露于所述电脑主机壳体的部分,以产生光束投射至被扫描物上;一反射装置,位于所述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机体外露于所述电脑主机壳体的部分上,以改变投射至所述被扫描物的所述光束的行进方向;一成像装置,输入改变了行进方向的所述光束,用以产生一成像指示信号;及一取像装置,输入所述成像指示信号,用以产生影像信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源产生装置包括一灯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管比位于所述电脑主机壳体内部的所述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机体为宽。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射装置包括一反射镜片。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包括一光学镜头。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像装置包括一电荷耦合器件。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扫描物为由反射式材质所构成的文件。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扫描物为由透明式材质所构成的文件。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露出所述电脑主机壳体外部的所述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的机体宽度比位于所述电脑主机壳体内部的所述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的机体宽度宽。
全文摘要
一种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将扫描装置一部分机件,包括灯管与反射镜片等,置于电脑主机壳体外部,以增加扫描装置的有效扫描宽度。在经过适当的安排后,本发明的内建式长灯管扫描装置也可对透明式与反射式文件进行扫描;此外对于滚轮式结构而言,位于扫描装置机体外的滚轮还有容易拆卸、清洗的好处。
文档编号G06K11/00GK1218194SQ9712319
公开日1999年6月2日 申请日期1997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1997年11月24日
发明者蔡振财 申请人:鸿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