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319843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眼部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图像处理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眼部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人眼瞳孔会放大让更多的光线通过。如果拍摄时打开了闪 光灯,眼底视网膜上毛细血管就会被拍摄下来,根据不同的镜头和拍摄场景,拍摄出的照片 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常见如红色、金色、白色等),称为红眼/金眼现象。
[0003] 对于常见的手机、数码相机,由于"镜头"与"闪光灯"常常靠的很近,也就更容易 产生"红眼现象"。一般通过闪光灯的预闪来抑制红眼,缺陷是不利于抓拍,并且消除效果有 限。
[0004] 由于红眼/金眼大多在低光照场景下拍摄,拍摄的红眼/金眼情况千差万别,例如 由于化妆等原因会使得眼皮呈现红色,戴眼镜等原因会使得眼镜片出现金色反光,眼白呈 现类金眼等情况,利用简单阈值排除方法不能彻底排除非红眼/金眼区域,还有可能造成 误消除。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眼部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能够更准确地定位眼部图像的 异常眼部区域。
[0006]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眼部图像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输入图像的眼眶区 域;获取该眼眶区域的第一掩膜图像,其中,该第一掩膜图像为金眼掩膜图像或红眼掩膜图 像,该第一掩膜图像为二值掩膜图像;根据该第一掩膜图像确定该眼眶区域的至少一个第 一异常区域;根据该第一掩膜图像对应的异常眼部区域判断条件确定该至少一个第一异 常区域中的第一候选异常眼部区域,其中该第一候选异常眼部区域满足该第一掩膜图像对 应的异常眼部区域判断条件中的所有判断条件,该第一掩膜图像对应的异常眼部区域判断 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条件:该第一候选异常眼部区域的像素个数大于第一预定值,该第 一候选异常眼部区域的圆度大于第二预定值且该第一候选异常眼部区域的圆度小于第三 预定值,该第一候选异常眼部区域的原始半径大于第四预定值,该第一候选异常眼部区域 的填充度大于第五预定值,该第一候选异常眼部区域与该眼眶区域的像素比大于第六预定 值,其中第一预定值为一个正整数,第二预定值为一个小于1的正数,第三预定值为一个大 于1的正数,该第四预定值为一个正数,该第五预定值为一个正数,该第六预定值为一个正 数;当该第一候选异常眼部区域的置信度大于第七预定值时,确定该第一候选异常眼部区 域为该眼眶区域中的异常眼部区域,该第一候选异常眼部区域的置信度由该第一候选异常 眼部区域的填充度和该眼眶区域的亮度特征确定。
[0007]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当该异常眼部区域未 被找到时,获取该眼眶区域的第二掩膜图像,该第二掩膜图像为金眼掩膜图像或红眼掩膜 图像,该第二掩膜图像为二值掩膜图像,该第二掩膜图像不同于该第一掩膜图像;根据该第 二掩膜图像确定该眼眶区域的至少一个第二异常区域;根据该第二掩膜图像对应的异常眼 部区域判断条件确定该至少一个第二异常区域中的第二候选异常眼部区域,其中该第二候 选异常眼部区域满足该第二掩膜图像对应的异常眼部区域判断条件中的所有判断条件,该 第二掩膜图像对应的异常眼部区域判断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条件:该第二候选异常眼 部区域的像素个数大于第八预定值,该第二候选异常眼部区域的圆度大于第九预定值且该 第二候选异常眼部区域的圆度小于第十预定值,该第二候选异常眼部区域的原始半径大于 第十一预定值,该第二候选异常眼部区域的填充度大于第十二预定值,该第二候选异常眼 部区域与该眼眶区域的像素比大于第十三预定值,其中第八预定值为一个正整数,第九预 定值为一个小于1的正数,第十预定值为一个大于1的正数,该第i 预定值为一个正数, 该第十二预定值为一个正数,该第十三预定值为一个正数;当该第二候选异常眼部区域的 置信度大于第十四预定值时,确定该第二候选异常眼部区域为该眼眶区域中的异常眼部区 域。
[0008]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中,具体实现为:该第一候选异常眼部区域的置信度S用以下公式确定:S=C+i3*gray,其 中,β表示该眼眶区域的亮度特征在该置信度中的比例因子,gray表示该眼眶区域的亮度 特征,gray= ( a *gray4_gray2) / ( a *gray4),c表示该第一候选异常眼部区域的填充度, 0=8口/(31*四(1;[118打3(1;[118),其中,8四74表示该眼眶区域的平均亮度,(1表示该眼眶区域 的平均亮度在该眼眶区域的亮度特征的比例因子,gray2表示该第一候选异常眼部区域以 外预定个像素范围以内的区域的平均亮度,或者gray2表示该第一候选异常眼部区域以外 预定个像素范围以内的若干个参考点的平均亮度,sp表示该第一候选异常眼部区域的像素 个数,radius表示该第一候选异常眼部区域的原始半径。
[0009]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该眼眶区域的第一掩膜图像具体实现为:获取 该眼眶区域的亮度信息;根据该眼眶区域的亮度信息获取该眼眶区域的边缘强度图像;对 该边缘强度图像进行二值聚类分割以获取该眼眶区域的第一掩膜图像。
[0010]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该眼 眶区域的亮度信息获取该眼眶区域的边缘强度图像具体实现为,对该眼眶区域进行高斯模 糊处理,根据同性sobel算子对该进行高斯模糊处理后的眼眶区域进行soble边缘强度提 取以获取该眼眶区域的边缘强度图像;对该边缘强度图像进行二值聚类分割以获取该眼眶 区域的第一掩膜图像具体实现为:获取使得该眼眶区域的边缘强度图像按阈值分成两类后 类间方差最大的第一阈值,将小于第一阈值的边缘强度设为第一阈值,并获取使得该眼眶 区域的边缘强度图像按阈值分成两类后类间方差最大的第二阈值,并根据该第二阈值对该 眼眶区域的边缘强度图像进行二值化以获取该眼眶区域的第一掩膜图像,其中边缘强度小 于第二阈值的像素的掩膜图像信息取值为〇,边缘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像素的掩膜 图像信息取值为1。
[0011]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 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如果该异常眼部区域的原始半径的值大于该眼 眶区域中异常眼部区域的最小经验半径乘以第一预定系数后的值,则从该异常眼部区域之 外选择至少一个候选参考点;根据该至少一个候选参考点中部分或全部候选参考点的YUV 数据确定该异常眼部区域的参考点的YUV参考值;如果该参考点的YUV参考值对应的像素 不是红色像素,则根据该参考点的YUV参考值调整该异常眼部区域的外亮点区域,根据该 异常眼部区域的内亮点区域的亮度平均值调整该异常眼部区域的内亮点区域,其中该内亮 点区域以该异常眼部区域的中心点为圆心,以该异常眼部区域的最佳亮点半径为半径,该 外亮点区域为该异常眼部区域中该内亮点区域以外的区域;对该异常眼部区域进行平滑处 理。
[0012]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具体实现 为:该眼眶区域中异常眼部区域的最小经验半径由以下公式minRad=width/50+2确定,其 中,minRad表示该眼眶区域中异常眼部区域的最小经验半径,width表示该眼眶区域的宽 度。
[0013]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 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具体实现为:该第一预定系数取值为1. 25。
[0014]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该眼眶区域的第一掩膜图像具体实现为:获取 该眼眶区域的RGB信息;根据该眼眶区域的RGB信息对该眼眶区域进行二值分割以获取该 眼眶区域的第一掩膜图像。
[0015] 结合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该眼眶 区域的RGB信息对该眼眶区域进行二值分割以获取该眼眶区域的第一掩膜图像具体实现 为:将该眼眶区域中的红色像素对应的掩膜图像信息置为1,该眼眶区域中红色像素以外 的像素对应的掩膜图像信息置为〇,从而形成该第一掩膜图像。
[0016]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 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从该异常眼部区域以外选择至少一个候选参考 点;根据该至少一个候选参考点中部分或全部候选参考点的YUV数据确定该异常眼部区 域的参考点的YUV参考值;如果该参考点的YUV参考值符合预定的条件,则根据该参考点 的YUV参考值调整该异常眼部区域的外亮点区域,根据该异常眼部区域的内亮点区域的亮 度平均值调整该异常眼部区域的内亮点区域,或者如果该参考点的YUV参考值不符合预定 的条件,则将该异常眼部区域的外亮点区域从YUV空间转换为HSV空间,并根据渐变因子 调低该外亮点区域的像素在HSV空间的亮度H值,然后根据该异常眼部区域的内亮点区域 像素的亮度平均值调整该异常眼部区域的内亮点区域,该渐变因子随着该外亮点区域的像 素与该异常眼部区域中心的距离的减小而减小;对该异常眼部区域进行平滑处理;其中, 该内亮点区域以该异常眼部区域的中心点为圆心,以该异常眼部区域的最佳亮点半径为半 径,该外亮点区域为该异常眼部区域中该内亮点区域以外的区域,该预定的条件为:该参考 点的YUV参考值对应的像素是红色像素,并且该参考点的YUV亮度值乘以第二预定系数后 的值小于该异常眼部区域的中间亮度值,并且该异常眼部区域的亮度平均值小于预定亮度 值。
[0017]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具体实 现为:该第二预定系数取值为0. 9,该预定亮度值取值为115。
[0018]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具体实 现为该渐变因子 factor 用以下公式确定:factor= (fMax-fMin)* (distance_a*radius) / (radius_a*radius)+fMin,其中radius表示该异常眼部区域的原始半径,distance表示 该外亮点区域的像素到该异常眼部区域中心的距离,fMax表示factor的最大值,fMin表示 factor的最小值,a表示该渐变因子的距离系数。
[0019]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具体 实现为,该渐变因子公式具体为 factor=(0. 4-0.1 )*(distance - 0· 25*radius)/(radius -0. 25*radius) +0. 1,其中,fMax 取值为 0. 4, fMin 取值为 0. 1,a 取值为 0. 25。
[0020]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 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具体实现为,异常眼部区域的最佳亮点半径OPtR用以下公式 确定:〇ptR= (maxR-minR)* (eyedistance-100)/400+minR,其中,maxR 表不估算出的该异 常眼部区域的最佳亮点半径的最大值,minR表示估算出的该异常眼部区域的最佳亮点半径 的最小值,eyedistance表示该输入图像中两个眼睛中心的距离。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