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巷道围岩变形预测方法

文档序号:9506382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巷道围岩变形预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测巷道围岩变形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神经网络预测巷道 围岩变形的方法。 技术背景
[0002]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地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变的日趋广泛。 对地下采矿工程而言,要想保证矿山的安全生产,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巷道在开挖卸载 后如何保持围岩的稳定性,由此而引发的关于地下巷道围岩稳定性问题的研究也日益受到 人们的重视和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巷道围岩的失稳破坏,往往是巷道周边围岩的应 力超载或围岩位移过量所致。为此,为了保证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就需要对巷道在开挖之后 围岩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及变形破坏做进一步的研究,并以此作为根据采取必要合理、经济 有效的控制措施。然而,巷道围岩体的变形是非常复杂和高度非线性的,目前巷道围岩体变 形的理论计算方法还不成熟,现有理论公式计算结果很难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去;除此之外, 对于影响巷道围岩变形的因素太多,这也导致了我们要想准确预测出巷道围岩变形的具体 数值变得非常困难,进而也就不可能对其进行定量的分析。

【发明内容】

[0003]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采用神经网络预测巷道围岩变形的方法,解 决预测巷道围岩顶板下沉量、底板上移量、巷帮位移量及产生的最大塑性区破坏深度的问 题。
[0004] 技术方案:实现本发明目的的基于神经网络的预测方法,通过层次分析得到围岩 的关键影响因素,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输入由前期不同地质条件下监测得到的数据组形 成的训练样本,该数据结构是多维矩阵,训练样本数据通过trainlm函数对神经网络系统 进行训练;利用经训练的神经网络对巷道开挖初期变形量进行预测,根据输入的指标参数, 得到围岩顶板下沉量、底板上移量、巷帮位移量及产生的最大塑性区破坏深度,神经网络会 根据预测请求预测出开挖初期的巷道变形,选取合适的支护参数对巷道进行支护控制,预 防由于岩体失稳所带来的安全事故。
[0005] 具体步骤如下:
[0006] a.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预测巷道围岩变形与塑性区范围的有8个输入层节点指 标,
[0007] b.将前期的检测数据作为各指标数据的训练样本,同时对样本进行归一化处理, 使所有的样本数据都归一为[-1,1]之间,归一化后的样本为:
[0009] 式中:知为归一化后样本数据,X为原始样本数据,X _、x_分别为原始样本数据 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0010] 所述的训练样本为前期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监测的数据,样本数据是由样本输入和 期望输出组成的样本对;
[0011] c.对样本数据进行训练:采用trainlm训练函数对样本数据进行训练,并对训练 样本进行滚动累积,使所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达到学习记忆功能;
[0012] d.建立神经网络模型:首先,根据步骤a的8个输入层节点指标,建立具有8个节 点输入层;然后,参考公式来确定隐含层节点数的范围:
[0016] 式中:η为输入层节点数;1为隐含层节点数;m为输出层节点数;a为1~10之间 的任意实常数;
[0017] 重复步骤c,训练过程中逐渐增加隐含层节点数,当训练过程中达到目标误差所需 的步数相对较少时,即为隐含层的最佳节点数;通过对输入变量正向计算与误差的逆向传 播逐层调节各层权值和阀值矩阵,最终达到所要求的训练精度,得到预测巷道围岩变形的 BP神经网络模型;
[0018] e.预测围岩巷道围岩变形: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当巷道围岩为非线性的动态反 馈系统时,对BP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进行反归一化处理,得到围岩变形的预测结果。
[0019] 所述的BP神经网络模型包括三层:8节点输入层,12节点隐含层以及4节点输出 层;
[0020] 所述的8节点输入层为:巷道断面尺寸即拱高r和墙高h、埋深即等效上覆载荷q、 围岩非均质度(D)及岩石力学参数的弹性模量E、泊松比μ、岩石黏聚力c和岩石内摩擦角 (Φ 〉8个指标;
[0021] 所述的12节点隐含层为12个隐层节点数目,通过d步骤的参考公式,利用MATLAB 软件中的神经网络工具箱结合试凑法对样本数据进行训练,当隐层节点为12时训练达到 目标误差所需的步数相对较少,其误差下降梯度变化平缓。
[0022] 所述的4个节点输出层是:预测巷道围岩顶板下沉量、底板上移量、巷帮位移量及 产生的最大塑性区破坏深度。
[0023] 所述8个指标是通过层次分析法对这8个指标建立判断矩阵;再根据经验公式CI =(Amax_n)/(n_l)和CR = CI/RI进行一致性检验,式中:λ_-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 根;η-参加比较的因素数目;RI-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CI- 一致性指标,CR- -致性比 率。
[0024]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对于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巷道,通过综合分析不 同因素影响下所造成的围岩体变形量与塑性区范围,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处理非线性问题的 能力,建立预测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来,对于及时掌握巷道开挖初期所造成的变 形量与塑性区范围;通过BP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自反馈、自修正的特点,对现场8个指标进 行训练,可以比较有效的预测巷道围岩的变形量,提高计算效率,对现场施工具有十分重要 的指导意义。
【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本发明的BP算法的神经网络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是本发明的预测巷道围岩变形与塑性区深度的BP神经网络模型示意图。
[0027] 图3是本发明的预测巷道围岩变形与塑性区深度的标准BP神经网络算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该预测方法,通过层次分析得到围岩的关键影响因素,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输 入由前期不同地质条件下监测得到的数据组形成的训练样本,该数据结构是多维矩阵,训 练样本数据通过trainlm函数对神经网络系统进行训练;利用经训练的神经网络对巷道 开挖初期变形量进行预测,根据输入的指标参数,得到围岩顶板下沉量、底板上移量、巷帮 位移量及产生的最大塑性区破坏深度,神经网络会根据预测请求预测出开挖初期的巷道变 形,选取合适的支护参数对巷道进行支护控制,预防由于岩体失稳所带来的安全事故。
[0029] 预测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0030] a.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预测巷道围岩变形与塑性区范围的有8个输入层节点指 标,
[0031] b.将前期的检测数据作为各指标数据的训练样本,同时对样本进行归一化处理, 使所有的样本数据都归一为[-1,1]之间,归一化后的样本为:
[0033] 式中:&为归一化后样本数据,X为原始样本数据,X _、x_分别为原始样本数据 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0034] 所述的训练样本为前期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监测的数据,样本数据是由样本输入和 期望输出组成的样本对;
[0035] c.对样本数据进行训练:采用trainlm训练函数对样本数据进行训练,并对训练 样本进行滚动累积,使所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达到学习记忆功能;
[0036] d.建立神经网络模型:首先,根据步骤a的8个输入层节点指标,建立具有8个节 点输入层;然后,参考公式来确定隐含层节点数的范围:
[0040] 式中:η为输入层节点数;1为隐含层节点数;m为输出层节点数;a为1~10之间 的任意实常数;
[0041] 重复步骤c,训练过程中逐渐增加隐含层节点数,当训练过程中达到目标误差所需 的步数相对较少时,即为隐含层的最佳节点数;通过对输入变量正向计算与误差的逆向传 播逐层调节各层权值和阀值矩阵,最终达到所要求的训练精度,得到预测巷道围岩变形的 BP神经网络模型;
[0042] e.预测围岩巷道围岩变形: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当巷道围岩为非线性的动态反 馈系统时,对BP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进行反归一化处理,得到围岩变形的预测结果。
[0043] 所述的BP神经网络模型包括三层:8节点输入层,12节点隐含层以及4节点输出 层;
[0044] 所述的8节点输入层为:巷道断面尺寸即拱高r和墙高h、埋深即等效上覆载荷q、 围岩非均质度(D)及岩石力学参数的弹性模量E、泊松比μ、岩石黏聚力c和岩石内摩擦角 (Φ ) 8个指标;
[0045] 所述的12节点隐含层为12个隐层节点数目,通过d步骤的参考公式,利用MATLAB 软件中的神经网络工具箱结合试凑法对样本数据进行训练,当隐层节点为12时训练达到 目标误差所需的步数相对较少,其误差下降梯度变化平缓;
[0046] 所述的4个节点输出层是:预测巷道围岩顶板下沉量、底板上移量、巷帮位移量及 产生的最大塑性区破坏深度。
[0047] 所述8个指标是通过层次分析法对这8个指标建立判断矩阵;再根据经验公式CI =(Amax_n)/(n_l)和CR = CI/RI进行一致性检验,式中:λ_-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 根;η-参加比较的因素数目;RI-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CI- 一致性指标,CR- -致性比 率。
[004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完整的描述:
[0049]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BP算法的神经网络结构示意图。根据图1所示,该算法正向 计算过程和误差反传过程是构成BP神经网络算法的主要两部分;正向计算过程为:输入信 息从输入层输入经隐含层逐层处理,最终传至输出层,在信息正向传播的过程中,下一层神 经元的状态只受上一层神经网络的状态的影响。如果输出层与期望值误差较大,则转入误 差反向过程,误差通过修改各层神经元的权值沿原来的连接通路返回,使最终的输出误差 达到最小。
[0050] 其学习规则的指导思想是:对网络权值和阈值的修正要沿着传递函数下降最快的 方向一负梯度方向进行。
[0051] 图2是根据本发明预测巷道围岩变形与塑性区深度的BP神经网络模型示意图。所 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包括三层:8节点输入层,12节点隐含层以及4节点输出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