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图片上传装置和方法_5

文档序号:9523902阅读:来源:国知局
长大于Is的触控操作很难在用户无意中触发,用户只有通过有意识根据移动终端上显示图片的位置,在移动终端触控屏上施加较长距离划动、大区域长按等触控操作,才能符合预设触控条件,形成有效的图片选择操作,从而避免不规范操作、不正确操作、无意识操作影响图片的选择,提高图片选择的准确度和效率。
[0137]步骤S30,获取带动移动终端整机运动的运动手势,从运动手势提取手势特征参数;
[0138]移动终端内部安装有加速计和陀螺仪,在确定待上传图片之后,获取加速计和陀螺仪检测的运动参数,根据检测的运动参数得出用户带动移动终端整机运动的运动手势,并从该运动手势中提取所需的手势特征参数以判断运动手势是否有效,该手势特征参数包括:移动终端在被带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变化率、移动终端在被带动过程中终止位置相对初始位置的偏转角度等。
[0139]步骤S40,当手势特征参数符合预设运动条件时,将待上传图片上传至指定的网络设备。
[0140]在提取带动移动终端整机运动的运动手势中的手势特征参数之后,判断该手势特征参数是否符合预设运动条件(该预设运动条件可以是移动终端出厂设置、也可以是用户根据使用习惯自行设置),当判定手势特征参数符合预设运动条件时,表明此时检测到的带动移动终端整机运动的运动手势为有效动作,用户此时需将选中的待上传图片上传,则将之前选中的待上传图片上传至指定的网络设备;当判定手势特征参数不符合预设运动条件时,表明此时的运动手势为无效动作,可能是用户手持移动终端的自然抖动、用户不小心的晃动等,此时移动终端不作响应并继续等待相关指令;其中,指定的网络设备为移动终端预设或用户设定的移动终端、服务器、工作站等网络设备。通过设置预设运动条件,可以过滤掉用户手持移动终端的自然抖动、意外晃动等无效操作,避免无意识的运动手势和错误运动手势触发图片上传操作,避免出现图片误传的发生。
[0141]例如,预设运动条件具体为:运动手势的加速度变化率大于为预设第一阈值(例如,Is内变化5米每二次秒平方)、运动手势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之间的偏转角度大于预设第二阈值(例如,30度),其中,加速度变化率主要是用于衡量移动终端从确定待上传图片到现有状态下加速度所产生的变化程度,如果加速度变化率超过预设第一阈值,说明用户可能正在握持移动终端进行甩的动作;偏转角度主要是用于衡量移动终端从确定待上传图片到现有状态下,该移动终端角度的变化程度(此处移动终端角度可以定义为:移动终端长度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如果偏转角度超过预设第二阈值,说明用户可能在对移动终端进行斜线动作操作;综合加速度变化率和偏转角度两个方面因素,如果用户此时的运动手势满足这量方面因素,那么说明用户需要上传图片,启动移动终端数据上传功能,将待上传图片上传至指定的网络设备。
[014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检测到移动终端显示图片时,捕获触控操作并提取该触控操作中的触控特征参数;当触控特征参数符合预设触控条件时,根据该触控操作选中移动终端当前显示的相对图片作为待上传图片;然后获取带动移动终端整机运动的运动手势并从运动手势中提取手势特征参数;当手势特征参数符合预设运动条件时,将待上传图片上传至指定的网络设备,从而选定待上传图片后,无需进行上传方式选择、上传目标设备选择、上传确认等一系列繁琐的操作,只需用户进行特定的运动手势即可将待上传图片上传至指定的网络设备,简化了用户上传图片的操作过程,改善了用户体验效果,也提供了一种新的触发图片上传的方式。
[0143]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定预设触控条件,过滤掉了不正确、无效的触控操作和运动手势,避免不规范、不正确、误触形成的触控操作影响图片的选择,提高图片选择的准确度和效率;通过设定预设运动条件,过滤掉用户手持移动终端的自然抖动、意外晃动等无效操作,避免无意识的运动手势和错误运动手势触发图片上传操作,避免因图片误传情形而出现信息泄漏问题。
[0144]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移动终端图片上传方法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移动终端图片上传方法第二实施例,参照图6,在第二实施例中,步骤S40包括:
[0145]步骤S41,当手势特征参数符合预设运动条件时,判断触控特征参数与预存的鉴权触控参数是否匹配、手势特征参数是否与预存的鉴权手势参数匹配;
[0146]鉴权触控参数和鉴权手势参数是用于鉴定移动终端用户,鉴权触控参数和鉴权手势参数可以通过用户经过一次或多次设置采样形成、也可以通过统计和修正用户完成图片上传时对移动终端施加触控操作的触控特征参数和运动手势的手势特征参数形成。
[0147]例如,根据用户首次符合预设触控条件的触控操作建立触控手势模型,随后经过一定阈值(例如5次)次数的触控操作训练修正后,触控模型(该触控模型由鉴权触控参数构建而成)基本建立。用户下次再输入触控操作选择图片时,触控操作需要与建立的触控模型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输出为是;若匹配失败,此次触控操作视为非移动终端用户操作,输出否。
[0148]例如,根据用户首次符合预设运动条件的运动手势建立运动手势模型,随后经过一定阈值(例如5次)次数的运动手势训练修正后,运动手势模型(该运动手势模型由鉴权手势参数构建而成)基本建立。用户下次再输入运动手势上传图片时,运动手势需要与建立的手势模型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输出为是;若匹配失败,此次运动手势视为非移动终端用户操作,输出否。
[0149]步骤S42,当触控特征参数与鉴权触控参数匹配和/或手势特征参数与鉴权手势参数匹配时,将待上传图片上传至指定的网络设备。
[0150]当触控特征参数与鉴权触控参数匹配,手势特征参数与鉴权手势参数匹配时、触控特征参数与鉴权触控参数手且手势特征参数与鉴权手势参数匹配这三种情形任意一种发生时,将待上传图片上传至指定的网络设备。
[015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符合预设触控条件的触控特征参数与鉴权触控参数进行匹配、将符合预设运动条件的手势特征参数与鉴权手势参数进行匹配,当触控特征参数与鉴权触控参数匹配和/或手势特征参数与鉴权手势参数匹配时,才将待上传图片上传至指定的网络设备,从而在上传图片前对此时移动终端使用者的身份进行验证,防止非移动终端用户上传该移动终端上的图片,避免移动终端图片信息泄漏,提高了移动终端用户的信息安全性。
[0152]此外,在本发明移动终端图片上传方法第一实施例中,
[0153]手势特征参数包括运动手势的加速度变化率和偏转角度,预设运动条件包括预设加速度变化率和预设偏转角度;
[0154]步骤S41中“当手势特征参数符合预设运动条件时”的执行条件调整为“当加速度变化率大于预设加速度变化率且偏转角度大于预设偏转角度时”,即步骤S41包括:
[0155]步骤S44,当加速度变化率大于预设加速度变化率且偏转角度大于预设偏转角度时,判断触控特征参数与预存的鉴权触控参数是否匹配、手势特征参数是否与预存的鉴权手势参数匹配。
[0156]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移动终端图片上传方法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
[0157]触控特征参数包括触控操作的触控轨迹,以及该触控轨迹在移动终端触控屏上的轨迹位置,鉴权触控参数包括鉴权轨迹和鉴权位置;
[0158]判断触控特征参数与预存的鉴权触控参数是否匹配的步骤包括:
[0159]步骤S411,判断触控轨迹与鉴权轨迹匹配、轨迹位置与鉴权位置匹配是否同时成立。
[0160]例如鉴权轨迹为一对勾,触控轨迹也大致为一对勾,此时需要对触控轨迹和鉴权轨迹进行细化的匹配。参照图9,首先将移动终端触控屏分割成标准坐标系方格,然后将用户输入的触控轨迹映射到该坐标系方格中,各个方格的初始值均为空,当某个被触控轨迹占据且超过方格面积预设比例(例如50%)时,则认为该方格为触控轨迹的一部分,重复上述操作,统计出被所有本触控轨迹占据方格的方格坐标、方格个数、与移动终端触控屏左侧距离超过阈值的第一方格数以及与移动终端触控屏右侧距离超过阈值的第二方格数,根据方格坐标、方格个数、第一方格数和第二方格数这四个特征得出触控轨迹和轨迹位置。若此次触控操作是第一次输入,则视为触控模型的建立,随着后面经过一定阈值次数的训练修正后,触控模型基本建立。用户下次再输入触控操作(如对勾操作)时,需要与建立的触控模型进行匹配,即判断触控轨迹与鉴权轨迹匹配、轨迹位置与鉴权位置匹配是否同时成立,若匹配成功输出为是,否者此次操作视为非本用户操作。上述内容只是举例说明,实际运用中鉴权触控参数可根据要求进行改变。
[0161]此外,触控特征参数也可以包括所述触控操作的持续时长以及触控操作与移动终端触控屏接触面积占该触控屏面积的屏占比,鉴权触控参数包括预设时长、预设屏占比和设定屏占阈值,当触控操作的持续时长大于预设时长且该触控操作屏占比与预设屏占比偏差小于设定屏占阈值时,判定触控特征参数与鉴权触控参数匹配,表明此次触控操作是移动终端用户操作。
[0162]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移动终端图片上传方法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
[0163]手势特征参数包括移动终端整机运动过程中的实时加速度和实时偏转角度;
[0164]判断手势特征参数是否与预存的鉴权手势参数匹配的步骤包括:
[0165]步骤S412,判断根据实时加速度和实时偏转角度生成的移动终端整机运动的虚拟路线是否与鉴权手势参数对应的鉴权虚拟路线匹配。
[0166]参照图10,例如鉴权手势参数对应的运动手势为用动动作,用户输入的运动手势也大致为甩动动作,此时需要对运动手势的虚拟路线与鉴权手势参数的虚拟路线进行细化匹配。当用户握持移动终端做运动手势时,程序会自动从移动终端内部的加速度计和陀螺仪中不停地读取相关数值,在特征空间中生成一条运动手势的虚拟路线,若此次运动手势是第一次输入,则视为用于鉴权的手势模型的建立,随着后面经过一定阈值次数的训练修正后,手势模型基本建立。用户下次再输入动作手势时,需要与已建立的手势模型进行匹配,匹配过程主要是通过匹配根据实时加速度和实时偏转角度生成的虚拟路线和鉴权手势参数对应的鉴权虚拟路线,当前动作手势的虚拟路线与鉴权虚拟路线的偏差(该偏差指虚拟路线之间的间距)小于预设阈值时,表明手势特征参数与鉴权手势参数匹配,输出是;否则将此次动作手势视为非本用户操作。上述内容只是举例说明,实际运用中鉴权手势参数可根据要求进行改变。
[0167]此外,手势特征参数也可以包括运动手势的加速度变化率和偏转角度,鉴权手势参数包括预设加速
当前第5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