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管理方法及存储设备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546865阅读:来源:国知局
B1S对电子设备中各个部件进行初始化操作的过程中,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B1S访问的物理地址来获取初始化操作所使用的初始化数据。
[0038]当然除获取初始化数据之后,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通过跟踪操作系统启动过程中访问的物理地址来获取操作系统启动所需数据,即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跟踪物理地址来获取从B1S初始化电子设备中各个部件到操作系统启动这一个完整启动流程所需的启动数据。
[0039]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是以B1S和操作系统为例进行说明,除这两个电子设备运行的第一系统之外,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获取电子设备运行的其他第一系统使用的数据,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再一一阐述。
[0040]102:当数据符合预设条件时,将数据存入电子设备的存储单元的第一存储区域。其中预设条件用于指示将哪些数据存入电子设备的存储单元的第一存储区域中,例如预设条件至少可以用于指示存入第一存储区域的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当获取的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与预设条件指示的物理地址匹配时,表明数据符合预设条件,此时可以将数据存入第一存储区域中。
[0041 ]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单元至少包括第一类存储颗粒和第二类存储颗粒,第一类存储颗粒组成第一存储区域,且第一类存储颗粒的存储性能优于第二类存储颗粒的存储性能,比如第一类存储颗粒的数据读取速度由于第二类存储颗粒的数据读取速度,这样当数据存储在由第一类存储颗粒组成的第一存储区域时,从第一存储区域读取数据的速度提高。并且存储颗粒具有非易失性,其中非易失性是指在存储颗粒断电再上电后,仍可以从存储颗粒中获得数据,因此在存储单元断电后,存储于第一存储区域中的数据并未丢失,这样电子设备再次启动后仍可以从第一存储区域中获取数据,加快数据读取速度。
[0042]从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管理方法可以获取电子设备运行的第一系统使用的数据,当数据符合预设条件时,将数据存入电子设备的存储单元的第一存储区域。其中第一存储区域由存储单元中的第一类存储颗粒组成,而存储颗粒具有非易失性,因此在存储单元断电后,存储于第一存储区域中的数据并未丢失,这样电子设备再次启动后仍可以从第一存储区域中获取数据,加快数据读取速度。并且第一存储区域由存储性能优于第二类存储颗粒的第一存储颗粒组成,因此数据存储在存储单元的第一存储区域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加快数据读取速度。如果将操作系统的启动数据存储于存储单元的第一存储区域,则可以加快启动数据的读取速度,从而提高操作系统的启动速度。
[0043]以存储单元是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硬盘)模组中的闪存为例,其中闪存包括SLC(Single-Level Cell、单层式存储)类存储颗粒、MLC(Multi_Level Cell、两层式存储)类存储颗粒和TLC(Trinary-LeVel Cell、三层式存储)类存储颗粒,其中SLC类存储颗粒是一个独立单元存放1位数据,MLC类存储颗粒是一个独立单元存放4位数据,TLC类存储颗粒则是一个独立单元存储8位数据。从性能角度来说,SLC类存储颗粒的性能高于MLC类存储颗粒,且同时高于TLC类存储颗粒,因此在存储单元是闪存的情况下,在一个闪存中可以至少包括:SLC类存储颗粒和TLC类存储颗粒,且SLC类存储颗粒组成第一存储区域,这样在从SLC类存储颗粒组成的第一存储区域中读取数据时,可以加快数据读取速度。
[0044]可以理解的是:由第一类存储颗粒组成的第一存储区域的存储空间有限,为能够加快更多数据的读取速度,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管理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103:将第二类存储颗粒转换成第一类存储颗粒,如图2所示。
[0045]在将第二类存储颗粒转换成第一类存储颗粒后,存储单元中第一类存储颗粒的数量增多,进而由第一类存储颗粒组成的第一存储区域的存储空间增加,这样就可以在第一存储区域中存入更多数据。
[0046]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第二类存储颗粒转换成第一类存储颗粒的方式是:在第二类存储颗粒中按照第一类存储颗粒的存储方式来存储数据。以第一类存储颗粒是SLC类存储颗粒,第二类存储颗粒是TLC类存储颗粒为例,SLC类存储颗粒和TLC类存储颗粒的存储方式如下:
[0047]SLC类存储颗粒:一个独立单元可以表示0和1两位;
[0048]TLC类存储颗粒:一个独立单元可以表示000,001,010,011,100,101,110,111八位。
[0049]因此在将TLC类存储颗粒转换成SLC类存储颗粒时,可以将TLC类存储颗粒中前四位数据000,001,010和011代表0,而后四位数据100,101,110和111代表1。
[0050]相应的对于MLC类存储颗粒来说,MLC类存储颗粒的一个独立单元可以表示00,01,10,11四位。在将MLC类存储颗粒转换成SLC类存储颗粒时,可以将MLC类存储颗粒中前两位数据00和01代表0,而后两位数据10和11代表1。
[005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预设条件也可以用于指示存入第一存储区域的数据类型,这样在获取数据后可以判断数据类型是否与预设条件指示的数据类型相匹配,以此来确定是否可以存入第一存储区域中,如图3所示,其阐述预设条件指示的数据类型是启动数据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管理方法的执行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0052]301:获取电子设备运行的第一系统使用的数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301的执行过程与步骤101相同,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再阐述。
[0053]302:当数据是操作系统的启动数据时,将启动数据存入存储单元的第一存储区域。其中操作系统的启动数据是预设条件指示的数据类型,当所获取的数据是操作系统的启动数据时,表明获取的数据的数据类型与预设条件指示的数据类型匹配,此时可以将获取的启动数据存入第一存储区域中;当所获取的数据不是操作系统的启动数据时,表明获取的数据的数据类型与预设条件指示的数据类型不匹配,此时可以将获取的启动数据存入除第一存储区域的其他存储区域中。
[0054]303:在接收到操作系统启动指令后,从第一存储区域中读取启动数据。
[0055]由于第一存储区域是由存储单元中的第一类存储颗粒组成,且第一类存储颗粒的存储性能优于第二类存储颗粒的存储性能,这样当启动数据存储在第一存储区域时,从第一存储区域读取启动数据的速度提高。并且存储颗粒具有非易失性,其中非易失性是指在存储颗粒断电再上电后,仍可以从存储颗粒中获得启动数据,因此在存储单元断电后,存储于第一存储区域中的启动数据并未丢失,这样电子设备再次启动后仍可以从第一存储区域中获取启动数据,加快数据读取速度。
[0056]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启动数据是从B1S初始化电子设备中各个部件到操作系统启动这一个完整启动流程所需的数据,而对于同一版本的操作系统来说,每次启动过程所需启动数据和启动数据的读取顺序相同,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在第一存储区域存入启动数据时,可以按照启动数据的读取顺序依次存储,这样在操作系统启动时,电子设备可以直接依次从第一存储区域中读取启动数据,而无需从磁盘存储的全部数据中逐个搜索启动数据,从而加快操作系统的启动速度。
[0057]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启动数据可以通过对预设时长内N次操作系统启动过程中访问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即上述启动数据是通过对多次操作系统启动过程中访问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其获取过程可以是:在每次操作系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