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结构及其驱动方法、触控屏、触控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70775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触控结构及其驱动方法、触控屏、触控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结构及其驱动方法、触控屏、触控显示装置,涉及触控技术领域,提出一种可以采用极坐标系式触控电极分布方式的触控结构,从而增加了触控电极排布的可选择方式。该触控结构包括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所有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围绕中心点呈发散状排列成规则平面。用于触控显示装置。
【专利说明】
一种触控结构及其驱动方法、触控屏、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结构及其驱动方法、触控屏、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触控屏(TouchPanel,简称TP)的诞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如今,电容式触控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显示领域。
[0003]其中,目前市场上触控屏的外形一般为矩形或者类似矩形,其采用直角坐标系式触控电极分布方式。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结构及其驱动方法、触控屏、触控显示装置,提出一种可以采用极坐标系式触控电极分布方式的触控结构,从而增加了触控电极排布的可选择方式。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方面,提供一种触控结构,包括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所有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围绕中心点呈发散状排列成规则平面。
[0007]优选的,所有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均匀排列。
[0008]优选的,所述触控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间隔排布且相互绝缘。
[000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一个第一触控子电极和与所述第一触控子电极相连的多个第二触控子电极;所述第一触控子电极从所述中心点向所述规则平面的边缘延伸;多个所述第二触控子电极沿所述第一触控子电极的方向间隔设置,且所有第二触控子电极构成多个围绕所述中心点排布的弧形带或环形带。
[00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同层设置。
[0011 ]优选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均匀排列。
[0012]优选的,在所述中心点设置中心电极,所述中心电极的半径为3-7mm;其中,所述中心电极与其他触控电极绝缘。
[001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中心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同层设置。
[0014]基于上述,优选的,所述规则平面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扇形或半圆形。
[0015]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屏,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触控结构;其中,所述触控结构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结构。
[0016]优选的,所述触控屏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扇形或半圆形。
[0017]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上述的触控屏。
[0018]再一方面,提供另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阵列基板和对盒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结构。
[0019]再一方面,提供又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设置在阵列基板一侧的下偏光片、设置在所述彩膜基板一侧的上偏光片、以及设置在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上偏光片之间的触控结构;所述触控结构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结构。
[0020]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结构的驱动方法,包括:在第一阶段,依次向第一触控电极输入触控信号;在第二阶段,依次向第二触控电极输入触控信号。
[0021]优选的,所述第一阶段和所述第二阶段为不同时间段。
[0022]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结构及其驱动方法、触控屏、触控显示装置,该触控结构包括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所有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围绕中心点呈发散状排列成规则平面。由于所有第一触控电极围绕中心点呈发散状排列,因而,可以以所述中心点为极点,任一从中心点引出的射线为极轴(例如水平线)建立极坐标系。当有触控发生时,可以知道触控发生在哪个第一触控电极上,即可知道触控点在极坐标系中的角度Θ,以及具体在该第一触控电极101的哪个位置,即可知道触控点在极坐标系中的半径R。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相对现有技术中采用直角坐标系式触控电极分布方式,提出一种可以采用极坐标系式触控电极分布方式的触控结构,从而增加了触控电极排布的可选择方式。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5]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6]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三;
[0027]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四;
[0028]图5为图4中虚线框A的放大示意图;
[0029]图6为图4中虚线框B的放大示意图;
[0030]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说明】:
[0033]10-触控结构;101-第一触控电极;102-中心点;103-第二触控电极;1031-第一触控子电极;1032-第二触控子电极;20-基板;30-阵列基板;40-彩膜基板;50-液晶层;60-下偏光片;70-上偏光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结构10,如图1-3所示,该触控结构10包括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101,所有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1围绕中心点102呈发散状排列成规则平面。
[0036]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不对所述规则平面进行限定,其形状可以为如图1所示的圆形、如图2所示的扇形、如图3所示的椭圆形,也可以为半圆形。此外,还可以为其他异形,具体在此不做限定。
[0037]第二,当所述触控结构10用于触控时,为了避免出现触控盲点,对于所述中心点102的位置处,一方面,其可以不设置触控电极,但需保证该中心点102的面积足够小,另一方面,可通过设置触控电极来实现无触控盲点,其中,即使在所述中心点102设置触控电极,在实现无触控盲点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道该中心点102的面积也不会太大。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此不做限定。
[0038]第三,不对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1之间的间距进行限定,以不出现触控盲点为准。
[003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结构10,由于所有第一触控电极101围绕中心点102呈发散状排列,因而,可以以所述中心点102为极点,任一从中心点102引出的射线为极轴(例如水平线)建立极坐标系。当有触控发生时,可以知道触控发生在哪个第一触控电极101上,即可知道触控点在极坐标系中的角度Θ,以及具体在该第一触控电极101的哪个位置,SP可知道触控点在极坐标系中的半径R。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相对现有技术中采用直角坐标系式触控电极分布方式,提出一种可以采用极坐标系式触控电极分布方式的触控结构,从而增加了触控电极排布的可选择方式。
[0040]为了实现精准的触控,优选的,如图1-3所示,所有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1均匀排列。
[0041]进一步优选的,如图1和2所示,所有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1具有相同的面积,且等间距排布。
[0042]在上述基础上,如图4所示,优选的,所述触控结构10还包括多个第二触控电极103,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03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1间隔排布且相互绝缘。
[0043]进一步的,如图4和5所示,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03包括一个第一触控子电极1031和与所述第一触控子电极1031相连的多个第二触控子电极1032;所述第一触控子电极1031从所述中心点102向所述规则平面的边缘延伸;多个所述第二触控子电极1032沿所述第一触控子电极1031的方向间隔设置,且所有第二触控子电极1032构成多个围绕所述中心点102排布的弧形带或环形带。
[004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由于通过第一触控电极101便可实现对触控位置的识别,而设置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03的目的是在第一触控电极101进行位置识别的基础上增加识别精度,因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相对于第一触控电极101的尺寸,第二触控电极103的尺寸应该很小,这样才可以避免第一触控电极101出现触控盲点。
[0045]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03的尺寸可以做到纳米级。
[0046]第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03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1间隔排布,即为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1之间设置一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03。
[0047]第三,图5为图4中虚线框A的放大示意图,为了使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1和第二触控电极103之间绝缘,在相邻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1和第二触控电极103之间需设置间隙。
[0048]当然,上述仅是以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1和第二触控电极103同层设置为例进行说明。当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1和第二触控电极103不同层设置时,只需在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I和第二触控电极103之间形成绝缘层即可。
[0049]其中,为了避免构图工艺增加而导致工艺复杂、成本增加,本发明实施例优选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1和第二触控电极103同层设置,S卩,优选通过同一次构图工艺形成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I和第二触控电极103。
[0050]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任一个第一触控子电极1031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101之间,且所述第一触控子电极1031从所述中心点102向所述规则平面的边缘延伸,也即,所有第一触控子电极1031围绕中心点102呈发散状排列,因而,对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03,也可以以所述中心点102为极点,任一从中心点102引出的射线为极轴(例如水平线)建立极坐标系。当有触控发生时,便可知道是触控发生在哪个第一触控子电极1031,即可知道触控点在极坐标系中的角度Θ;在基础上,由于所有第二触控子电极1032构成多个围绕所述中心点102排布的弧形带或环形带,因而可以知道触控点在极坐标系中的半径R。这样一来,通过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03,也可以以极坐标系坐标的表示方法来指示触控位置。
[0051]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通过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1进行触控位置识别的基础上,通过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03对触控位置的进一步识别,可以增加触控位置的识别精度。
[0052]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为了更进一步的实现精准的触控,优选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03均匀排列。
[0053]基于上述,优选的,如图1-4和图6所示,在所述中心点102设置中心电极,所述中心电极的半径为3-7mm。其中,如图1 _3所示,所述中心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I绝缘;如图4所示,所述中心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1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03均绝缘。其中,图6为图4中虚线框B的放大示意图。
[0054]此处,中心点102和中心电极是完全重合的。
[0055]这样,可以避免上述第一触控电极101和第二触控电极103在中心点102相交造成相互之间的应力集中,从而导致不能正确识别触控点的问题。
[005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中心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1同层设置。
[0057]即:可以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1和中心电极,从而可以使工艺简化。
[0058]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屏,如图7所示,包括基板20,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触控结构;其中,所述触控结构为上述所述的任一种触控结构10。
[0059 ]由于所述触控结构1中的触控电极均围绕中心点1 2呈发散状排列,因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触控坐标可以以极坐标系坐标方式表示。在此基础上,当手指与该触控屏接触时,手指的触控位置便可直接通过极坐标系坐标被确定。
[0060]进一步的,当第一触控电极101围绕中心点呈发散状排列成规则的圆形、椭圆形、扇形或半圆形时,所述触控屏的形状也相应优选为圆形、椭圆形、扇形或半圆形等异形。
[0061]相对现有技术中的矩形触控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异形屏更为个性,可满足目前年轻一代消费者的需求。
[006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上述的触控屏。
[0063]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道,所述触控屏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侧。
[0064]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也可以为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Organic Light-Emitting D1de,简称0LED)。
[0065]当所述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时,所述显示面板中的阵列基板可以包括薄膜晶体管,与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的像素电极。在此基础上,该阵列基板还可以包括公共电极。其中,对于共平面切换型(In-Plane Switch,简称IPS)阵列基板而言,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同层间隔设置,且均为条状电极;对于高级超维场转换型(Advanced-superDimens1nal Switching,简称ADS)阵列基板而言,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不同层设置,其中在上的电极为条状电极,在下的电极为板状电极。基于此,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对盒基板。
[0066]当所述显示面板为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时,所述显示面板中的阵列基板可以包括薄膜晶体管,与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的阳极,还包括阴极和有机材料功能层。其中,有机材料功能层至少包括发光层,进一步还可以包括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在此基础上为了能够提高电子和空穴注入发光层的效率,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阴极与所述电子传输层之间的电子注入层,以及设置在所述阳极与所述空穴传输层之间的空穴注入层。基于此,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对盒的封装基板。
[0067]本发明实施例中只需将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触控屏贴合即可形成所述触控显示装置,从而使得工艺相对比较简单。
[0068]由于所述触控屏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扇形或半圆形等异形,相应的显示装置的形状也为圆形、椭圆形、扇形或半圆形等异形。
[006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外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阵列基板和对盒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上述所述的任一种触控结构10。其中,对于所述阵列基板的结构可参照上述对阵列基板结构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0070]S卩: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触控显示装置为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其中,本发明实施例对于所述触控结构10的设置位置可根据阵列基板的结构设定,在此不做限定。
[0071]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外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如图8所示,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阵列基板30、彩膜基板40、液晶层50、设置在阵列基板30—侧的下偏光片60、设置在所述彩膜基板40—侧的上偏光片70、以及设置在所述彩膜基板40和所述上偏光片70之间的上述的触控结构10。
[0072]本发明实施还提供了一种如图4所示的触控结构10的驱动方法,包括:在第一阶段,依次向第一触控电极101输入触控信号;在第二阶段,依次向第二触控电极103输入触控信号。
[0073]具体的,在第一阶段,依次向第一触控电极101输入触控信号,当有手指触摸时,便可检测到各第一触控电极101的电容量。由于在手指未触摸(在无触摸期间)时,第一触控电极101也产生预定的电容量,因此通过将所检测的电容量与无触摸期间的电容量进行比较,便可得到电容变化量,从而依据第一触控电极101的电容变化量便可确定出触控位置的极坐标。同理,通过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01确定出触控位置的极坐标。
[0074]其中,所述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可以均位于同一帧中。考虑到若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为相同的时间段,在识别时会存在干扰,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优选所述第一阶段和所述第二阶段为不同时间段。
[0075]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阶段通过对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1输入触控信号,可以实现对触控位置的识别,在此基础上,通过在第二阶段对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03输入触控信号,可以对触控位置进行进一步识别,从而做到对触控位置的精确识别。
[007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所有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围绕中心点呈发散状排列成规则平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均匀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间隔排布且相互绝缘。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一个第一触控子电极和与所述第一触控子电极相连的多个第二触控子电极; 所述第一触控子电极从所述中心点向所述规则平面的边缘延伸; 多个所述第二触控子电极沿所述第一触控子电极的方向间隔设置,且所有第二触控子电极构成多个围绕所述中心点排布的弧形带或环形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同层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均匀排列。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心点设置中心电极,所述中心电极的半径为3-7mm; 其中,所述中心电极与其他触控电极绝缘。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同层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则平面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扇形或半圆形。10.一种触控屏,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触控结构; 其中,所述触控结构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结构。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屏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扇形或半圆形。12.—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以及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触控屏。13.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阵列基板和对盒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阵列基板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结构。14.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设置在阵列基板一侧的下偏光片、设置在所述彩膜基板一侧的上偏光片、以及设置在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上偏光片之间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结构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结构。15.一种驱动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结构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阶段,依次向第一触控电极输入触控信号; 在第二阶段,依次向第二触控电极输入触控信号。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段和所述第二阶段为不同时间段。
【文档编号】G06F3/044GK105824476SQ201610274671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8日
【发明人】周呈祺, 彭敏, 王 泓, 栗首, 荆耀秋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