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嵌显示触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57888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内嵌显示触控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具有触摸板的显示屏幕的结构,尤指一种内嵌显示触控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代消费性电子装置多配备触摸板做为其输入设备之一。触摸板根据感测原理的不同可分为电阻式、电容式、音波式、及光学式等多种。
[0003]现有的触控式平面显示器是将触控面板与平面显示器直接进行上下的叠合,因为叠合的触控面板为透明的面板,因而影像可以穿透叠合在上的触控面板显示影像,再通过触控面板作为输入的媒介或接口。然而这种现有的技艺,因为于叠合时,必须增加一个触控面板的完整重量,使得平面显示器重量大辐地增加,不符合现时市场对于显示豁轻薄短小的要求。而直接叠合触控面板以及平面显示器时,不但增加触控面板本身的厚度,且降低了光线的穿透率,还增加了反射率与雾度,使屏幕显示的质量大打折扣。
[0004]针对前述的缺点,触控式平面显示器改采嵌入式触控技术。嵌入式触控技术目前主要的发展方向可分为On-Cell及In-Cell两种技术。On-Cell技术是将投射电容式触控技术的感应电极(Sensor)制作在面板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CF)的背面(即贴附偏光板面),整合为彩色滤光片的结构。In-Cell技术则是将感应电极(Sensor)置入IXD Cell的结构当中,目前主要利用的感应方式也可分为电阻(接触)式、电容式与光学式三种,其中电阻式是利用LCD Cell上下两基板电极的导通,计算电压分压的变化来判定接触位置坐标,On-Cell Touch的技术则是先将触控面板的Sensor做在薄膜上,然后贴合在上基板的玻璃上或直接将Sensor用透明导电材料做在基板上。
[0005]而Out Cell Touch技术是将触控面板外挂在显示面板上的,也是目前最常见的形式;电阻式、电容式等技术都有,通常都是由另外的触控面板厂商制造,再与显示面板进行贴合与组装。
[0006]In-Cell Touch技术则是将触控元件整合于显示面板之内,使得显示面板本身就具备触控功能,因此不需要另外进行与触控面板贴合或是组装的工艺,这样技术通常都是由显示面板厂开发。
[0007]然而不论In-Cell Touch 技术、On-Cell Touch 技术、或 Out Cell Touch 技术,均在显示面板的上玻璃基板或下玻璃基板设置透明导电材料(ΙΤ0)做成的感应电极层,不仅增加成本,亦增加工艺程序,容易导致工艺良品率降低及工艺成本飙升,且因开口率下降而须要更强的背光,也会增加耗电,不利于行动装置低功耗的需求。因此,现有触控显示面板结构仍有改善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内嵌显示触控结构。
[0009]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特色,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内嵌显示触控结构,其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显示层、及一薄膜晶体管及感应电极层。陔第一基板及该第二基板以平行成对的配置将一显示层夹置于二基板之间。该薄膜晶体管及感应电极层位于该第二基板的面向该显示层一侧,该薄膜晶体管及感应电极层具有K条栅极驱动线及L条源极驱动线,该K条栅极驱动线及L条源极驱动线分别设置于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以形成多个像素区块,每一个像素区块具有对应的一像素晶体管及一像素电容,依据一显示像素信号及一显示驱动信号,以驱动对应的该像素晶体管及该像素电容,进而执行显示操作,其中,K、L为正整数,该薄膜晶体管及感应电极层还具有沿着该第一方向排列的N条第二导体线及沿着该第二方向排列的Μ条第一断续导体线,每一第一断续导体线是由多条第一导体线段所接续而成,每一第一断续导体线的接续的两条第一导体线段是断开而不相连接,其中,Μ、Ν为正整数,每一第一导体线段设置于该第一方向且平行地接近于一栅极驱动线,每一第二导体线设置于该第二方向且平行地接近于一源极驱动线;其中,于该薄膜晶体管及感应电极层分别以部分的多条第一导体线段形成多个感应区域,且分别以部分的该Ν条第二导体线形成多条感应信号连接线,该多条感应信号连接线分别对应连接至该多个感应区域,以依据一触控驱动信号而感应是否有一外部物件接近。
[0010]其中,每一感应信号连接线透过导孔连接至对应的感应区域。其中,该多条第一导体线段的位置依据与该薄膜晶体管及感应电极层的κ条栅极驱动线设置,该Ν条第二导体线的位置依据与该薄膜晶体管及感应电极层的L条源极驱动线设置。其中,该感应信号连接线以对应的金属连接线延伸至该第一基板的同一侧边,以进一步连接至一软性电路板。其中,该感应区域是一多边形区域,该多边形区域为三角形、正方形、菱形、长方形、梯形、五角形、星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楔形、辐射形、或不规则多边形。其中,该第一方向垂直第二方向。其中,该显示层为一液晶层或有机发光二极管层。
[0011]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色,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内嵌显示触控结构,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及一薄膜晶体管及感应电极层。该第一基板及该第二基板以平行成对的配置将一显示层夹置于二基板之间。该薄膜晶体管及感应电极层位于该第二基板的面向该显示层一侧,该薄膜晶体管及感应电极层具有Κ条栅极驱动线及L条源极驱动线,该Κ条栅极驱动线及L条源极驱动线分别设置于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以形成多个像素区块,每一个像素区块具有对应的一像素晶体管及一像素电容,依据一显示像素信号及一显示驱动信号,以驱动对应的该像素晶体管及该像素电容,进而执行显示操作,其中,K、L为正整数,该薄膜晶体管及感应电极层还具有沿着该第二方向排列的Μ条第二导体线及沿着该第一方向排列的Ν条第一断续导体线,每一第一断续导体线是由多条第一导体线段所接续而成,每一第一断续导体线的接续的两条第一导体线段是断开而不相连接,其中,Μ、Ν为正整数,每一第二导体线设置于该第一方向且平行地接近于一栅极驱动线,每一第一导体线段设置于该第二方向且平行地接近于一源极驱动线;其中,于该薄膜晶体管及感应电极层分别以部分的该多条第一导体线段形成多个感应区域,且分别以部分的该Μ条第二导体线形成多条感应信号连接线,该多条感应信号连接线分别对应连接至该多个感应区域,以依据一触控驱动信号而感应是否有一外部物件接近。
[0012]其中,每一感应信号连接线透过导孔连接至对应的感应区域。其中,该Μ条第二导体线的位置依据与该薄膜晶体管及感应电极层的Κ条栅极驱动线设置,该多条第一导体线段的位置依据与该薄膜晶体管及感应电极层的L条源极驱动线设置。其中,该感应信号连接线以对应的金属连接线延伸至该第一基板的同一侧边,以进一步连接至一软性电路板。其中,该感应区域是一多边形区域,该多边形为三角形、正方形、菱形、长方形、梯形、五角形、星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楔形、辐射形、或不规则多边形。其中,该第一方向垂直第二方向。其中,该显示层为一液晶层或有机发光二极管层。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嵌显示触控结构,可大幅节省材料成本及加工成本;因为无需于显示面板的上玻璃基板或下玻璃基板设置透明导电材料(ΙΤ0)做成的感应电极层,据此可降低成本,减少工艺程序。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嵌显示触控结构一实施例的叠层示意图。
[0015]图2是一般现有遮光层的不意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薄膜晶体管及感应电极层的部分示意图。
[0017]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kk’处的剖面图。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