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配卡的插拔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903626阅读:来源:国知局
多个电连接器321,机箱3顶面对应设有前后延伸的至少一个限位滑轨33。
[0024]下方描述仅以单一构件举例进行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上述各构件进行组装时,于适配卡I侧面组装驱动机构2的定位板21,并将推移件22穿设于基板23的卡持槽235处,而于定位板21表面位移槽211供推移件22底部旋动体222的第二枢接部2223嵌入,再以推移件22表面的限位滑槽220套设于基板23的限位导杆231,通过推移件22在基板23侧面呈前后平移,即可驱动定位板21连同适配卡I呈上下位移,即可利用适配卡I及驱动机构2组构成本实用新型适配卡的插拔装置。
[0025]且上述驱动机构2的定位板21组装于适配卡I侧面,适配卡I前侧卡制座12卡固于定位板21的卡固部214后方,适配卡I后侧利用固定片213夹持固定,该固定片213可利用螺丝锁固方式锁设于定位板21表面,且固定片213可随着适配卡I的尺寸变化而改变尺寸大小,以供固定片213配合定位板21确实夹持固定于适配卡I的二侧。
[0026]再者,定位板21上设有上下延伸的多个导轨216,以供基板23的限位导杆231穿过推移件22的限位滑槽220后,穿置于导轨216中,即可通过导轨216对限位导杆231限位,让基板23及其所带动的适配卡I仅进行上下位移;基板23亦可进一步设有上下延伸的多个限位导槽236,再于限位导槽236外部穿设有另端锁固于定位板21的限位组件237,即可通过限位组件237让基板23与定位板21形成定位,并通过限位导槽236对定位板21限位,让基板23及其所带动的适配卡I仅进行上下位移。
[0027]请参阅图2-8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当适配卡I及驱动机构2水平位移对位插入机箱3的插口 301并位移至置入空间30内,基板23沿着内框架31的各导槽310滑移,且定位板21顶部各定位导钉215对位滑入机箱3的限位滑轨33,该适配卡I的对接侧11未对应该电连接器321的状态,该定位导钉215限制于该限位滑轨33,至适配卡I及驱动机构2插入至预定位置时,该适配卡I的对接侧11已对应该电连接器321的状态,定位导钉215位移脱离限位滑轨33,则可利用推移件22于握把221的勾扣孔2210受外力带动,即驱动推移件22在基板23的卡持槽235处前后平移,同时推移件22的一个以上限位滑槽220位于基板23的一个以上限位导杆231处滑移,对应推移件22对应处于最远离该基板23前端的位置状态,适配卡I位于基板23侧边,且适配卡I的对接侧11底端高于该插接空间320顶端,对应推移件22朝后位移且对应处于最靠近该基板23前端的位置状态,该限制部232限制该受制部2221为两个自由度,带动推移件22底部旋动体222的第一枢接部2222后移,并让旋动体222以第一枢接部2222为枢轴旋转,此时旋动体222的受制部2221抵持并沿着限制部232摆动,第二枢接部2223于定位板21表面的位移槽211处朝下位移,推抵连动定位板21朝下位移,即可由定位板21带动适配卡I同步朝下位移,以供适配卡I底部对接侧11伸出至插接空间320中,并让对接侧11对位电性插接于穿槽311下方的电连接器321,对应该对接侧11插置穿过该穿槽311并处于插接空间320的状态,该定位板21底部的插卡板212插置穿过该内框架31的卡固槽312 ;而当推移件22朝前拉动对应处于最远离该基板23前端的位置处时,推移件22及旋动体222则与上述反方向作动,让定位板21与适配卡I上移,适配卡I底部对接侧11上移脱离电连接器321且缩回至基板23侧边,对应该对接侧11脱离该插接空间320的状态,插卡板212脱离卡固槽312,则可藉由驱动机构2带动适配卡I在机箱3的置入空间30内进行前后平移插接后,再利用推移件22前后平移带动适配卡I上下位移,达到适配卡I与机箱3的电连接器321电性插接或脱离的目的,不仅不必拆开机箱3外部的机壳,且有效利用机箱3前侧的空间即可作业,而不必通过垂直对位插接需要更大空间的不便,以达到适配卡I在机箱3内容易活动插拔的目的。
[0028]上述的定位板21顶部各定位导钉215对位滑入机箱3的限位滑轨33时,若适配卡I及驱动机构2未插入至预定位置,即推动推移件22,此时适配卡I的对接侧11尚未对正机箱3的电连接器321,因为定位导钉215受到限位滑轨33限位就无法带动定位板21下移,适配卡I及驱动机构2插入至预定位置时(适配卡I的对接侧11已对应电连接器321的状态),定位导钉215脱离限位滑轨33则定位板21可下移,进而可避免对接侧11下移碰撞产生损伤,即可达到保护对接侧11的目的;而定位板21的插卡板212在适配卡I及驱动机构2未插入至预定位置时,因为尚未对正机箱3的卡固槽312,所以插卡板212下移时会因抵持于内框架31而无法下移,适配卡I及驱动机构2插入至预定位置时,插卡板212才可下移插入卡固槽312,即可避免对接侧11下移碰撞产生损伤,亦可达到保护对接侧11的目的。
[0029]则机箱3内部的适配卡I进行插拔、抽换或维修作业时,不必将机箱3外部的外盖面板拆开,即可利用驱动机构2带动完成适配卡I的插拔作业,可以达到省时、省工的效果,且在机箱3的侧面进行适配卡I的插拔,不致受到机箱3上、下空间位置的影响,即使多个机箱3呈上、下堆栈装置于大型电气机柜内,亦可方便由机箱3侧面完成适配卡I的插拔作业,对于大型电气机柜内部的机箱3内部适配卡I进行后续插拔、抽换或维修等作业均相当方便。
[0030]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以下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适配卡的插拔装置,包括机箱、适配卡及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该机箱内部具有置入空间,置入空间底部设有内框架,该置入空间底部内框架表面设有贯穿的穿槽,内框架下方设有电路板,内框架与电路板的间形成有插接空间,再于电路板上设有分别对应各穿槽且位于该插接空间中的电连接器; 该适配卡一侧表面供组装驱动机构,适配卡底部凸设有位置对应该穿槽的对接侧;及 该驱动机构包括组装于适配卡侧面的定位板、组装于定位板另侧面的推移件及供推移件组装的基板; 其中,该推移件平移滑动设置于该基板一侧,该定位板垂直滑动设置于该基板一侧,该推移件枢设有至少一旋动体,该旋动体包括一第一枢接部、一第二枢接部以及一受制部,旋动体的第一枢接部枢接于推移件,旋动体的第二枢接部枢接于定位板,基板表面设有对应该受制部的限制部;对应该推移件对应处于最远离该基板前端的位置状态,该适配卡的对接侧底端高于该插接空间顶端;以及对应该推移件处于最靠近该基板前端的位置状态,该限制部限制该受制部为两个自由度,且该旋动体以该第一枢接部为枢轴旋转产生摆动而进一步通过该第二枢接部带动该定位板朝下位移,且该适配卡对应该定位板朝下位移,该对接侧并伸出至该插接空间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适配卡的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推移件表面设有一个以上前后水平延伸的限位滑槽,基板侧面凸设有一个以上供限位滑槽套置的限位导杆,该受限部该旋动体一侧边形成的斜面结构,该限制部凸设于该基板表面并抵持形成斜面结构的该受限部,相对该受限部于旋动体另侧表面朝定位板凸设有第二枢接部,而定位板侧面则设有对应并供第二枢接部嵌入的位移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适配卡的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板前端设有卡制座,定位板组装于适配卡一侧面,定位板前侧弯折有供适配卡前侧卡制座卡固的卡固部,定位板相邻适配卡的后方再设有夹持固定适配卡后端的固定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适配卡的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插接空间底部内框架表面设有卡固槽,该驱动机构的定位板相对于对接侧的另侧底部凸设有插卡板,该卡固槽位置对应该插卡板;对应该对接侧插置穿过该穿槽并处于插接空间的状态,该插卡板插置穿过该卡固槽;以及对应该对接侧脱离该插接空间的状态,该插卡板脱离该卡固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适配卡的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插接空间底部内框架表面设有导槽,该导槽位置对应该基板,该导槽前后延伸设置于该内框架表面并供该基板滑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适配卡的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机箱顶面对应设有前后延伸的限位滑轨,且定位板顶部设有对位滑入限位滑轨的定位导钉;对应该适配卡的对接侧未对应该电连接器的状态,该定位导钉限制于该限位滑轨;以及对应该适配卡的对接侧已对应该电连接器的状态,该定位导钉脱离该限位滑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适配卡的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插接空间底部内框架表面设有导槽,该导槽位置对应该基板,该导槽前后延伸设置于该内框架表面并供该基板滑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适配卡的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插接空间底部内框架表面设有卡固槽,该驱动机构的定位板相对于对接侧的另侧底部凸设有插卡板,该卡固槽位置对应该插卡板;对应该对接侧插置穿过该穿槽并处于插接空间的状态,该插卡板插置穿过该卡固槽;以及对应该对接侧脱离该插接空间的状态,该插卡板脱离该卡固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适配卡的插拔装置,包括机箱、适配卡及其一侧组装的驱动机构,机箱内部置入空间底部内框架下方形成有插接空间,驱动机构包括定位板、推移件及基板,旋动体以第一枢接部枢接于推移件并以第二枢接部枢接于定位板,基板表面设有限制部,推移件处于最远离基板前端的状态,适配卡的对接侧底端高于插接空间顶端,推移件处于最靠近基板前端的状态,限制部限制受制部使旋动体以第一枢接部为枢轴旋转产生摆动,而通过第二枢接部带动定位板朝下位移,且对接侧伸出至插接空间,使推移件前后平移后,带动定位板及适配卡上下位移。
【IPC分类】G06F1-18
【公开号】CN204613839
【申请号】CN201520182695
【发明人】陈柏青, 张友誜
【申请人】勤诚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日
【申请日】2015年3月3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