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016965阅读:来源:国知局
[0030] 如前所述,在高温下粘结剂中的溶剂会逐渐挥发,此时分散剂中的有效成分,三 (2-乙基己基)磷酸酯改性聚丙烯酸铵盐会阻碍聚合物树脂的微相分离与色粉的聚集,而 大幅降低油墨层120上的凹凸点数量和凹凸点的大小,并提升触控面板100的良率。当油墨 层120形成于透明盖板110上时,可降低油墨层120的表面粗糙度,例如油墨层120的表面 粗糙度小于等于〇. 2,即使油墨层120表面仍包含复数个凸点,凸点突起的最大高度也可以 控制在小于等于5微米的范围内,较佳的可控制凸点突起的最大高度小于等于3微米。如 此,在后续制程将以微影蚀刻制程形成导线154于油墨层120上,当导线154对应的位置处 具有凹凸点或凹凸点的体积或突起高度太大,则会提升导线断线的风险,更产生错误的电 性连接关系。反观本实用新型揭示的分散剂能有效减少凹凸点的数量与大小,降低导线154 断裂的风险,而提高制程良率。进一步的,由于凸点的数量与大小可大幅降低,因此可使得 导线154的线宽线距做的更精密,例如可控制导线154的线宽小于等于20微米或小于等于 15微米,线距小于等于20微米或小于等于15微米,从而减少导线154占用非可视区110b 的空间,缩窄触控面板的边框。
[0031] 此外,触控面板100更包含一致密层130设置于非可视区110b中,覆盖油墨层120 并位于油墨层120与导线154之间,且致密层130的致密度大于所述油墨层120的致密度。 致密层130是由致密度高且耐高温的材料所形成,通常为一透明镀膜层,其材料例如为二 氧化硅(Si02)、氮氧化硅(SiON)、五氧化二铌(Nb205)、或上述材料的混和物。致密层130的 致密度大于油墨层120的致密度,其能在后续制程中阻隔气体或蚀刻液渗入油墨层120,以 进一步防止油墨层120产生变质异色。在本实用新型之部份实施方式中,可采用二氧化硅 制备致密层130,二氧化硅具有致密度高及耐高温的特性,因此可减少甚至避免油墨层120 表面接触气体、蚀刻液或受温度影响而发生变质。致密层130还可以进一步延伸覆盖可视 区110a。致密层130的厚度一般为300埃至500埃。
[0032] 再者,触控面板更包含一遮蔽层140,设置于非可视区110b中,并位于油墨层120 与导线154之间。遮蔽层140的光密度值(opticaldensity;0D)大于油墨层120的光密 度值,以进一步提高非可视区ll〇b的光密度值(opticaldensity;0D),特别是当油墨层 120为白色油墨或其它浅色油墨时,藉由遮蔽层140可使非可视区110b中的可视性组件能 得到较好的遮挡。遮蔽层140的厚度一般为1微米至2微米。遮蔽层140的材料可为黑色 光阻材料、黑色油墨材料、深色油墨材料或其它深色材料。在本实用新型之其它部分实施方 式中,当油墨层120为具有碳黑的黑色油墨时可省略遮蔽层140的使用。在一或多个实施 例中,遮蔽层140还覆盖致密层130位于非可视区110b的部分,使得遮蔽层140位于致密 层130与导线154之间。
[0033] 请参阅第1C图。第1C图绘示本实用新型之部份实施方式中,触控感测结构的示 意图,且第1B图的触控感测层150为第1C图沿C-C剖线的示意图。如第1C图所示,感测 电极152包含复数个第一电极图案152a沿着第一方向排列,与复数个第二电极图案152b 沿着第二方向排列,其中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但并不以此为限。且相邻的第一电极 图案152a之间更具有电桥152c,以使相邻的第一电极图案152a能藉由电桥152c电性连 接。而绝缘层152d位于此电桥152c下,更清楚的说,绝缘层152d位于电桥152c与第二电 极图案152b之间,以使第一电极图案152a与第二电极图案152b正常操作并避免短路的情 形发生。此些导线154则位于非可视区110b中并被前述的油墨层120与遮蔽层140所遮 蔽,使其不为使用者所见。此些导线154更电性连接至此些第一电极图案152a与第二电 极图案152b,以传输触控感测讯号至软性电路板(未绘示)。第一电极图案152a与第二电 极图案152b之材质可例如是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0)、氧化铟锌(indiumzinc oxide;IZ0)、氧化锦锡(cadmiumtinoxide;CT0)、氧化错锌(aluminumzincoxide;AZ0)、 氧化铟锡锌(indiumtinzincoxide;ITZ0)、氧化锌(zincoxide;ZnO)、氧化锦(cadmium oxide;Cd0)、氧化铟嫁锌(indiumgalliumzincoxide;InGaZn0)、氧化铟嫁锌儀(indium galliumzincmagnesiumoxide;InGaZnMgO)、氧化铟嫁儀(indiumgalliummagnesium oxide;InGaMg0)或氧化铟嫁错(indiumgalliumaluminumoxide;InGaA10)等材料。而导 线154的配置也可依据实际需求做调整,同样不作限制,其材料可例如是金、银、铜、镍、铝、 铬、或前述之合金或任意组合。形成感测电极152与复数条导线154的方式可例如为微影 蚀刻,但不以此为限。
[0034] 在其他实施例中,触控感测结构150中的感测电极152还可以是其他结构,例如单 层单轴向的感测电极,或者双层双轴向的感测电极等。
[0035] 如前所述,分散剂中的有效成分,三(2-乙基己基)磷酸酯改性聚丙烯酸铵盐会阻 碍聚合物树脂的微相分离与色粉的聚集,而大幅降低油墨层120上的凹凸点数量和大小, 因而降低微影蚀刻后形成的导线154断线的风险。
[0036] 此触控面板100需经过紫外光测试以视产品是否合乎规范而不会产生斑纹。将此 触控面板置于37°C至43°C的大气环境中,以波长介于300至800奈米的光线进行照射,且 福照度(irradiance)介于520至630W/m2之间。在一个循环中,光线照射20小时后即关 闭4小时,重复此循环10次完成触控面板100的测试。在测试结束后观察得触控面板100 并无任何斑纹出现,而使油墨层120中的油墨维持良好的均匀性。
[0037] 再者,此触控面板更进行烘烤测试以视产品是否于高温中产生变色。将触控面板 100置于240°C的烘箱中进行烘烤30小时后,再进行色差测试。在色差系统L-a-b值中,b 值的变化代表黄蓝颜色的变化,b值愈往正值增加,表示颜色愈偏黄。此触控面板100的油 墨层120在进行烘烤后b值的变化小于1,代表其仍能维持原显现的颜色,而不会明显变色。
[0038]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 于触控面板的油墨中具有分散剂,而其中的有效成分三(2-乙基己基)磷酸酯改性聚丙烯 酸铵盐在溶剂挥发时,会阻碍油墨中的聚合物树脂的微相分离与色粉的聚集,而大幅降低 凹凸点的数量和大小。藉此,油墨形成的油墨层在高温固化后仍能维持良好的均匀性,而不 需再以大量的人力进行抛光,更降低漏检而影响微影蚀刻后的良率。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用 于触控面板的油墨更能在高温测试下维持优异的保色性。综前所述,以此油墨制备触控面 板的油墨层能大幅提升产品的良率,并增加了制程效率与降低所需成本。
[003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保护的范围之内。
【主权项】
1. 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透明盖板,具有一可视区以及一非可视区,所述非可视区位于所述可视区至少一侧; 以及 一油墨层,设置于所述透明盖板上并定义出所述非可视区,且所述油墨层的表面粗糙 度小于等于0.2。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层表面包含复数个凸点,所述 凸点突起的最大高度小于等于5微米。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点突起的最大高度小于等于3微 米。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触控感测结构,该触控感测结 构包含: 一感测电极,设置于所述透明盖板的所述可视区中;以及 复数条导线,设置于所述非可视区中,且与所述透明盖板位于所述油墨层的相异两侧, 并电性连接至所述感测电极。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一致密层,至少设置于所述非可视区,覆盖所述油墨层并位于所述油墨层与所述导线 之间,且所述致密层的致密度大于所述油墨层的致密度。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密层的厚度介于300埃至500埃 之间。7. 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一遮蔽层,设置于所述非可视区,并位于所述油墨层与所述导线之间,且所述遮蔽层的 光密度值大于所述油墨层的光密度值。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层的厚度介于1微米至2微米 之间。9.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的线宽小于等于20微米,线距 小于等于20微米。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层的厚度为15至28微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一种触控面板,包含一透明盖板与一油墨层。透明盖板具有一可视区以及一非可视区,非可视区位于可视区至少一侧。油墨层设置于透明盖板上并定义出非可视区,且油墨层的表面粗糙度小于等于0.2,其上的凹凸点的数量和大小有效减少,而维持了油墨层的均匀性,更降低导线断裂的风险。
【IPC分类】G06F3/041
【公开号】CN204926033
【申请号】CN201520596969
【发明人】庄树新, 李裕文, 张羽, 苏富榆, 许良珍
【申请人】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