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81703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充电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装置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充电站。
背景技术
在户外,需要有集中充电装置,为紧急需要的群众提供临时充电电源,目前,国内关于此类的专利文献不多。例如专利号为“03244712. 4”、名称为“手机充电站”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充电站,包括安装在柜体上的主控单元、充电显示及控制单元、接口单元、投币器、可调电源及键盘,所述主控单元通过接口单元与充电显示及控制单元连接,接收投币器的投币信号输入及可调电源的电源输入,充电显示及控制单元包括数据锁存器、数码显示单元、充电使能开关、充电电流驱动模块、充电插头及与所述键盘连接的键盘阵列模块,所述键盘阵列模块通过接口电路将输入的位置码传送至所述主控单元,所述数据锁存器接收主控单元输出的地址信号、充电显示信号及充电控制信号,并将显示信号输出至数码显示单元,同时将控制信号通过充电使能开关输出至充电电流驱动模块,所述充电电流驱动模块经接口单元接收所述可调电源的另一电源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至充电插头,所述充电插头是为不同型号手机配套的多个不同的插头。前述专利文献公开的是一种用于手机充电的充电站,采用投币式结构,这种充电站能够满足一般的手机充电,如该文献所公开的充电站,目前生活中使用的充电站都具有同样的缺陷,露出充电站的充电线的长度是固定的,该部分充电线不能回缩到充电站内,非常不安全,而且使用上不方便。因此,基于上述现有充电站的缺陷,需要对现有的充电站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充电站,该充电站解决了目前生活中使用的充电站的充电线的长度不变,且该充电线不能回缩到充电站内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充电站,包括有连接有输入电线的箱体,箱体内设置有固定盒及电连接的主控板、功率板,输入电线与主控板电连接,箱体外引出有充电接头,与充电接头连接的充电线旋转缠绕于固定盒内,箱体上设置有电源开关。所述固定盒由面盖、底盖扣合形成,固定盒内部空间包括有内筒上盖、内筒下盖、 轴套、铜介子、碳刷、弹片、下中轴、齿轮、扣机、上中轴;下中轴穿设固定于内筒下盖,齿轮位于内筒下盖的下方且与下中轴固定连接,扣机与齿轮抵触限位;弹片套设于下中轴,且弹片的一端固定连接内筒上盖;上中轴穿设内筒上盖且固定套接下中轴,上中轴套设有轴套、铜介子,铜介子对应碳刷;碳刷与主控板电连接;充电线绕于内筒上盖且与铜介子电连接。所述铜介子由碳刷上盖、碳刷下盖扣合固定。
3[0011]所述内筒下盖上安装有固定充电线的电线压盖。所述主控板为阶梯波电流输出主控板。所述箱体上对应安装有投币器、存币抽屉,投币器的落币口正对存币抽屉,存币抽屉具有锁扣。所述箱体内安装有扬声器。所述箱体内安装有风机。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与充电接头连接的充电线旋转缠绕于固定盒内,所以能够实现充电线旋转伸缩效果,可避免充电线过分外露而带来安全隐患,且方便群众使用,可应用于多种电子产品的充电。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回力线的固定盒的示意图;元件及附图标记输入电线1,主控板2,功率板3,固定盒4,充电接头5,电源开关6,投币器7,存币抽屉8,锁扣9,扬声器10,风机11,面盖12,底盖13,内筒上盖14,内筒下盖15,轴套16,铜介子17,碳刷上盖18,碳刷19,碳刷下盖20,电线压盖21,弹片22,下中轴23,齿轮24,扣机 25,上中轴2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充电站包括有连接有输入电线1的箱体,箱体内设置有固定盒4及电连接的主控板2、功率板3,输入电线1与主控板2电连接,所述箱体上对应安装有投币器7、存币抽屉8,投币器7的落币口正对存币抽屉8,存币抽屉8具有锁扣 9 ;所述箱体内安装有扬声器10 ;所述箱体内安装有风机11 ;箱体外引出有充电接头5,与充电接头5连接的充电线旋转缠绕于固定盒4内,箱体上设置有电源开关6。所述固定盒4由面盖12、底盖13扣合形成,固定盒4内部空间包括有内筒上盖14、 内筒下盖15、轴套16、铜介子17、碳刷19、弹片22、下中轴23、齿轮对、扣机25、上中轴沈; 下中轴23穿设固定于内筒下盖15,齿轮M位于内筒下盖15的下方且与下中轴23固定连接,扣机25与齿轮M抵触限位;弹片22套设于下中轴23,且弹片22的一端固定连接内筒上盖14 ;上中轴沈穿设内筒上盖14且固定套接下中轴23,上中轴沈套设有轴套16、铜介子17,铜介子17对应碳刷19 ;碳刷19与主控板2电连接;充电线绕于内筒上盖14且与铜介子17电连接。所述铜介子17由碳刷上盖18、碳刷下盖20扣合固定。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使用者拉动充电接头5将充电线从箱体内拉出,充电线拉动内筒上盖14旋转,弹片22产生形变,齿轮M旋转并拨动扣机25,由于前述碳刷19的设置结构,能够保证电力的不中断供应,充电线拉动到合适长度,取消作用力,此时扣机25顶抵齿轮M,齿轮M不能反向旋转而被定位,可以通过充电接头5对电子产品进行充电;使用者不需要充电时,拉动充电线并取消作用力,弹片22不再受外力作用而恢复原状,内筒上盖14被带动反向旋转,将充电线缠绕,使充电线缩回箱体内。所述内筒下盖15上安装有固定充电线的电线压盖21。所述主控板2为阶梯波电流输出主控板,避免电池极化现象。另外,本实用新型充电电源供应由多组开关电源组合,每组开关电源电流可分档调节,并有电流控制和判断控制接口 ;接入蓄电池后,先检测电池,根据不同的电池自动设置相应的充电电流,并随充电后电池电压的变化而调整;由主控板2对多组开关电源集散式控制。本实用新型还能够智能监控充电过程中的各种状况,有相应的语音提示和LED数码管显示,在出现故障时自动保护,断开并关断电源,更具人生化特点。本实用新型能够应用于多种电子产品的充电,可避免充电线过分外露而带来安全隐患,且方便群众使用。当然,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充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连接有输入电线(1)的箱体,箱体内设置有固定盒 ⑷及电连接的主控板(2)、功率板(3),输入电线⑴与主控板(2)电连接,箱体外引出有充电接头(5),与充电接头(5)连接的充电线旋转缠绕于固定盒(4)内,箱体上设置有电源开关(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盒(4)由面盖(12)、底盖(13)扣合形成,固定盒⑷内部空间包括有内筒上盖(14)、内筒下盖(15)、轴套(16)、 铜介子(17)、碳刷(19)、弹片(22)、下中轴(23)、齿轮(24)、扣机(25)、上中轴(26);下中轴(23)穿设固定于内筒下盖(15),齿轮(24)位于内筒下盖(15)的下方且与下中轴(23) 固定连接,扣机(25)与齿轮(24)抵触限位;弹片(22)套设于下中轴(23),且弹片(22)的一端固定连接内筒上盖(14);上中轴(26)穿设内筒上盖(14)且固定套接下中轴(23),上中轴(26)套设有轴套(16)、铜介子(17),铜介子(17)对应碳刷(19);碳刷(19)与主控板 (2)电连接;充电线绕于内筒上盖(14)且与铜介子(17)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铜介子(17)由碳刷上盖 (18)、碳刷下盖(20)扣合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下盖(15)上安装有固定充电线的电线压盖(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板(2)为阶梯波电流输出主控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对应安装有投币器 (7)、存币抽屉(8),投币器(7)的落币口正对存币抽屉(8),存币抽屉(8)具有锁扣(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安装有扬声器(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安装有风机(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装置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充电站;本实用新型包括有连接有输入电线的箱体,箱体内设置有固定盒及电连接的主控板、功率板,输入电线与主控板电连接,箱体外引出有充电接头,与充电接头连接的充电线旋转缠绕于固定盒内,箱体上设置有电源开关;本实用新型由于与充电接头连接的充电线旋转缠绕于固定盒内,所以能够实现充电线旋转伸缩效果,可避免充电线过分外露而带来安全隐患,且方便群众使用,可应用于多种电子产品的充电。
文档编号G07F15/06GK201975810SQ201020696539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7日
发明者覃锐 申请人:覃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