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硬币分选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硬币分选装置,当从投入口投入标准硬币时,旋转体可旋转,并可操作手柄当投入非法硬币的时、或未投入硬币时,旋转体无法旋转,也无法操作手柄。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硬币分选装置被装配在小包装物品(capsule)销售机等物品取出机中使用,投入硬币后,如果使手柄旋转,则装置主体内部的旋转体旋转,与该旋转体联动旋转的物品取出机的旋转盘将小包装物品等物品运送到取出口处。
在现有的硬币分选装置中,比如,如JP实开平6-30872号文献公开的那样,在上部形成硬币投入口,在其下部形成硬币排出口,在其内部设置有可旋转的由手柄来操作的旋转体。在旋转体上形成可存放从硬币投入口投入的硬币的硬币存放部。在装置主体上设置有卡扣部件。对于该卡扣部件,通过弹性部件向卡扣方向被加力,如果在硬币存放部中未存放标准硬币、或在硬币存放部中存放有外径小于标准硬币的非法硬币时,当旋转体旋转时, 卡扣部件通过卡扣旋转体的卡扣边来阻止旋转体的旋转;如果在硬币存放部存放有标准硬币时,当旋转体旋转时,上述卡扣部件通过与标准硬币的外周边滑动接触而向反卡扣方向移动,不卡扣旋转体的卡扣边,因此,旋转体可旋转,并可从硬币排出口排出硬币存放部中的硬币。而且,在现有技术的硬币分选装置中,通过按压退回按钮可退回存放在硬币存放部中的硬币。
现有技术的硬币分选装置存在着如下技术缺陷由于无法切换硬币存放枚数,所以,无法改变装有该装置的小包装物品销售机等物品取出机的投放金额,在该物品取出机中存放的物品总是相同价格的。而且,现有技术的硬币分选装置为了使硬币退回而设置有退回按钮,因此,使得部件数量较多、结构复杂,无法以较低的成本进行生产。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技术缺陷而提出的,其第一目的在于提供可切换硬币存放枚数的硬币分选装置。而且,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不使用退回按钮便可使硬币退回、结构简单、便宜的硬币分选装置。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硬币分选装置,在装置主体的上部形成硬币投入口,在其下部形成硬币排出口,在其内部设置有可以旋转的通过手柄操作的旋转体;在旋转体上,形成可以将多枚从硬币投入口投入的硬币重叠存放的硬币存放部; 在装置主体上,设置有与硬币的枚数相对应的多个卡扣部件,多个卡扣部件分别被弹性部件向卡扣方向加力,如果在硬币存放部中未存放有适当枚数的标准硬币时、或在硬币存放部中存放有外径小于标准硬币的非法硬币时,当旋转体的旋转时,多个卡扣部件通过卡扣旋转体的卡扣边而阻止旋转体的旋转,如果在硬币存放部中存放有适当枚数的标准硬币时,当旋转体旋转时,多个卡扣部件通过与各标准硬币的外周边滑动接触而向反卡扣方向移动,因此不卡扣旋转体的卡扣边,使旋转体可以旋转,并可将硬币存放部中的多枚硬币从硬币排出口排出。其中,在上述旋转体上,设置有用于切换上述硬币存放部中的硬币存放枚数的可旋转的切换部件;上述硬币存放部包括形成于旋转体的第一硬币存放部、以及形成于切换部件的第二硬币存放部。如果切换部件相对于旋转体向一个方向旋转,则第二硬币存放部与旋转体的第一硬币存放部重合,由第二硬币存放部和第一硬币存放部构成硬币存放部;如果该切换部件相对于旋转体向另一方向旋转,则第二硬币存放部离开旋转体的第一硬币存放部,由第一硬币存放部构成硬币存放部。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硬币分选装置,在上述切换部件上形成引导边,当第二硬币存放部离开旋转体的第一硬币存放部、并由旋转体的第一硬币存放部构成硬币存放部时,当旋转体旋转时,该引导边与卡扣部件滑动接触使卡扣部件向反卡扣方向移动而不卡扣旋转体的卡扣边。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硬币分选装置,在上述旋转体的硬币存放部上设置有可以向卡合方向加力的卡合片,在硬币存放部中未存放适当枚数的标准硬币时、或在硬币存放部中存放有厚度与标准硬币不同的非法硬币时,当旋转体旋转时, 该卡合片与装置主体的一侧卡合,并阻止旋转体的旋转;在硬币存放部存放有适当枚数的标准硬币时,该卡合片向反卡合方向移动,当旋转体旋转时,不与装置主体的一侧卡合,不阻止旋转体的旋转。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硬币分选装置,在上述旋转体和切换部件中的一方形成卡合凸部或卡合凹部,在上述旋转体和切换部件的另一方形成第一和第二卡合凹部或第一和第二卡合凸部。使切换部件相对旋转体向一个方向旋转,将第二硬币存放部与旋转体的第一硬币存放部重合,由第二硬币存放部和第一硬币存放部构成硬币存放部时,通过卡合凸部或卡合凹部与第一卡合凹部或第一卡合凸部卡合,将切换部件进行定位;使切换部件相对旋转体向另一方向旋转,使第二硬币存放部离开旋转体的第一硬币存放部,由第一硬币存放部构成硬币存放部时,卡合凸部或卡合凹部与第二卡合凹部或第二卡合凸部卡合,将切换部件进行定位。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的硬币分选装置,在装置主体的上部形成硬币投入口,在其下部形成硬币排出口,在其内部设置有通过手柄操作的可旋转的旋转体。在旋转体中形成可以将从硬币投入口投入的多枚硬币重叠存放的硬币存放部;在装置主体上,设置有与硬币的枚数相对应的多个卡扣部件,多分别通过弹性部件向卡扣方向对卡扣部件加力。在硬币存放部中未存放适当枚数的标准硬币时、或在硬币存放部中存放有外径小于标准硬币的非法硬币时,当旋转体旋转时,卡扣部件通过卡扣旋转体的卡扣边来阻止旋转体的旋转;在硬币存放部中存放有适当枚数的标准硬币时,当旋转体旋转时, 多个卡扣部件通过与各标准硬币的外周边滑动接触而向反卡扣方向移动,不卡扣旋转体的卡扣边,旋转体可旋转,并可从硬币排出口排出硬币存放部中的多枚硬币。在上述旋转体的硬币存放部上形成有用于安装改变硬币存放枚数的变更部件的安装部,该变更部件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于装置主体的一侧。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的硬币分选装置,在装置主体的上部形成硬币投入口,在其下部形成硬币排出口和硬币退回口,在其内部设置有通过手柄操作的可旋转的旋转体。旋转体包括硬币存放部,并在从硬币投入口投入的硬币被存放在硬币存放部中的初始位置上待机。在装置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卡扣部件,通过第一弹性部件向卡扣方向对第一卡扣部件加力。在硬币存放部中未存放硬币时、或在在硬币存放部中存放有外径小于标准硬币的非法硬币时,当旋转体从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旋转时,第一卡扣部件通过卡扣旋转体的第一卡扣边而阻止旋转体的旋转;在存放部存放有标准硬币时,当旋转体从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旋转时,第一卡扣部件通过与标准硬币的外周边滑动接触而向反卡扣方向移动,从而不卡扣旋转体的第一卡扣边,使旋转体可向一个方向旋转,并可从硬币排出口排出硬币存放部中的硬币。在旋转体上形成有与上述硬币存放部连通、并使硬币掉落到硬币退回口处的硬币通路,在装置主体上,设置有用于将硬币存放部和硬币通路之间分隔开的分隔部件。当旋转体从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旋转时,分隔部件将硬币存放部和硬币通路分隔开,阻止硬币存放部中的硬币掉落到硬币通路中;当旋转体从初始位置向另一方向旋转时,分隔部件不隔开硬币存放部和硬币通路,硬币存放部中的硬币掉落到硬币通路中,硬币被从硬币退回口退回。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的硬币分选装置,在装置主体的上部形成硬币投入口,在其下部形成硬币排出口和硬币退回口,在其内部设置有通过手柄操作的可旋转的旋转体。该旋转体包括硬币存放部,在将从硬币投入口投入的硬币存放到硬币存放部中的初始位置上待机。在装置主体上,设置有被第一弹性部件向卡扣方向加力的第一卡扣部件,在硬币存放部中未存放硬币时、或在硬币存放部存放有外径小于标准硬币的非法硬币时,当旋转体从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旋转时,第一卡扣部件卡扣旋转体的第一卡扣边,从而阻止旋转体的旋转;在硬币存放部中存放有标准硬币时,当旋转体从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旋转时,第一卡扣部件通过与标准硬币的外周边滑动接触而向反卡扣方向移动,不卡扣旋转体的第一卡扣边,而使旋转体可向一个方向旋转,并可将硬币存放部中的硬币从硬币排出口排出。其中,在旋转体上形成有与上述硬币存放部连通、并使硬币掉落到硬币退回口处的硬币通路,而且,还设置有将硬币存放部和硬币通路之间分隔开的分隔部件。 该分隔部件可移动到阻止硬币掉落的分隔位置、及不阻止硬币掉落的非分隔位置上,其被第四弹性部件向分隔位置侧加力。在装置主体上设置有卡合部件,在旋转体从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旋转时,卡合部件不与分隔位置的分隔部件卡合,阻止硬币存放部中的硬币掉落到硬币通路中;在旋转体从初始位置向另一方向旋转时,卡合部件与分隔位置的分隔部件卡合,使分隔部件克服第四弹性部件的弹性移动到非分隔位置,从而使硬币存放部中的硬币掉落到硬币通路中,并使硬币从硬币退回口退回。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根据本发明第八方面的硬币分选装置,在装置主体的上部形成硬币投入口,在其下部形成硬币排出口和硬币退回口,在其内部设置有通过手柄操作的可旋转的旋转体。旋转体包括硬币存放部,该旋转体在从硬币投入口投入的硬币被存放到硬币存放部中的初始位置上待机。在装置主体上设置有被第一弹性部件向卡扣方向加力的第一卡扣部件。在硬币存放部中未存放硬币时、或在硬币存放部中存放有外径小于标准硬币的非法硬币时,当旋转体从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旋转时,第一卡扣部件与旋转体的第一卡扣边卡扣,从而阻止旋转体的旋转;在硬币存放部中有标准硬币时,当旋转体从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旋转时,第一卡扣部件通过与标准硬币的外周边滑动接触而向反卡扣方向移动,不卡扣旋转体的第一卡扣边,使旋转体可向一个方向旋转,并可从硬币排出口排出硬币存放部中的硬币。其中,在旋转体上形成有与上述硬币存放部连通、并使硬币掉落到硬币退回口的硬币通路,而且,在硬币存放部和硬币通路之间还设置有一对硬币止动件,该一对硬币止动件可移动到阻止硬币掉落的关闭位置、及不阻止硬币掉落的打开位置上,其被第四弹性部件向关闭方向加力。在装置主体上设置有卡合部件,当旋转体从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旋转时,该卡合部件不与关闭状态的一对硬币止动件卡合,阻止硬币存放部内的硬币掉落到硬币通路中;当旋转体从初始位置向另一方向旋转时,与关闭状态的一对硬币止动件卡合,使该一对硬币止动件克服第四弹性部件的弹性移动到打开位置,从而使硬币存放部中的硬币掉落到硬币通路中,并使硬币从硬币退回口退回。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根据本发明第九方面的硬币分选装置,在装置主体上设置有被第二弹性部件向卡扣方向加力的第二卡扣部件。使旋转体从初始位置向另一方向旋转、并使硬币存放部中的硬币掉落到硬币通路中之后,第二卡扣部件通过卡扣旋转体的第二卡扣边而阻止旋转体向另一方向旋转。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根据本发明第十方面的硬币分选装置,在装置主体上设置有用于在初始位置将上述旋转体进行定位的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包括卡合部件,与形成于旋转体或设置在旋转体的大致中心的旋转轴上的被卡合部卡合;以及第三弹性部件, 向卡合方向对卡合部件加力。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根据本发明第十一方面的硬币分选装置包括装置主体, 在上部形成硬币投入口,在其下部形成硬币排出口和硬币退回口 ;旋转体,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在上述装置主体中;分隔部件,设置于上述装置主体,并突出到上述旋转体中;开口, 设置于上述旋转体的外侧边;硬币存放部,设置于上述旋转体,一端与上述开口连通,另一端对应于上述旋转体的旋转可采取与上述分隔部件相对的状态和不相对的状态;以及硬币通路,设置于上述旋转体中,在一端与上述硬币存放部的另一端连通,在另一端与上述旋转体的外部连通,与上述硬币存放部形成钝角。当上述旋转体位于上述装置主体的硬币投入口和上述开口相对的初始位置时、以及当从该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旋转时,上述分隔部件为与上述硬币存放部的另一端相对的状态,所以,从上述硬币投入口投入的硬币向上述硬币通路的移动受到阻止,从而将上述硬币保持在上述硬币存放部中;当上述旋转体从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进行大于等于90度的旋转时,保持在上述硬币存放部中的硬币因自重通过上述开口从上述硬币排出口排出;当上述旋转体从初始位置向另一方向旋转时,上述硬币存放部的另一端为不与上述分隔部件相对的状态,由此,保持在上述硬币存放部中的硬币可移动到上述硬币通路中,并因自重通过上述硬币通路从上述硬币退回口排出。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根据本发明第十二方面的硬币分选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在上部形成硬币投入口,在其下部形成硬币排出口和硬币退回口 ;旋转体,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在上述装置主体中;开口,设置于上述旋转体的外侧边;硬币存放部,设置于上述旋转体,一端与上述开口连通;硬币通路,设置于上述旋转体,在一端与上述硬币存放部的另一端连通,在另一端与上述旋转体的外部连通;分隔部件,设置于上述旋转体,用于将硬币存放部和硬币通路之间分隔开,可移动到阻止硬币掉落的分隔位置、及不阻止硬币掉落的非分隔位置,被第四弹性部件向分隔位置侧加力;以及卡合部件,设置于上述装置主体, 当旋转体从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旋转时,不与分隔位置的分隔部件卡合,阻止硬币存放部中的硬币掉落到硬币通路中,当旋转体从初始位置向另一方向旋转时,与分隔位置的分隔部件卡合,使分隔部件克服第四弹性部件的弹性移动到非分隔位置,从而使硬币存放部中的硬币掉落到硬币通路中,使硬币从硬币退回口退回。当上述旋转体位于上述装置主体的硬币投入口和上述开口相对的初始位置、以及从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旋转时,上述分隔部件不与上述卡合部件卡合、并位于分隔位置,由此,通过阻止从上述硬币投入口投入的硬币移动到硬币通路中,将硬币保持在硬币存放部中,当上述旋转体从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进行大于等于90度的旋转时,保持在上述硬币存放部中的硬币因自重通过上述开口从上述硬币排出口排出,当上述旋转体从初始位置向另一方向旋转时,上述分隔部件与上述卡合部件卡合、并移动到非分隔位置,由此,保持在上述硬币存放部中的硬币可移动到上述硬币通路中,因自重通过上述硬币通路从上述硬币退回口退回。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根据本发明第十三方面的硬币分选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在上部形成硬币投入口,在其下部形成硬币排出口和硬币退回口 ;旋转体,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在上述装置主体中;开口,设置于上述旋转体的外侧边;硬币存放部,设置于上述旋转体,一端与上述开口连通;硬币通路,设置于上述旋转体,在一端与上述硬币存放部的另一端连通,在另一端与上述旋转体的外部连通;一对硬币止动件,设置于上述旋转体上, 用于将硬币存放部和硬币通路之间关闭,可移动到阻止硬币掉落的关闭位置、及不阻止硬币掉落的打开位置,被第四弹性部件向关闭方向加力;以及卡合部件,设置于上述装置主体上,当旋转体从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旋转时,不与关闭状态的一对硬币止动件卡合,阻止硬币存放部中的硬币掉落到硬币通路中,当旋转体从初始位置向另一方向旋转时,与关闭状态的一对硬币止动件卡合,使一对硬币止动件克服第四弹性部件的弹性移动到打开位置, 使硬币存放部中的硬币掉落到硬币通路中,并使硬币从硬币退回口退回。其中,当上述旋转体位于上述装置主体的硬币投入口和上述开口相对的初始位置时、以及从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旋转时,上述一对硬币止动件不与上述卡合部件卡合而位于关闭位置,由此,从上述硬币投入口投入的硬币由于其向硬币通路内的移动受到阻止而被保持在硬币存放部中;当上述旋转体从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进行大于等于90度的旋转时,保持在上述硬币存放部中的硬币因自重通过上述开口从上述硬币排出口排出;当上述旋转体从初始位置向另一方向旋转时,上述一对硬币止动件与上述卡合部件卡合、并移动到打开位置,由此,保持在上述硬币存放部中的硬币可移动到上述硬币通路中,因自重通过上述硬币通路从上述硬币退回口退回。
图1为本发明的苟輕币分选装置的整体立体图2为本发明的苟輕币分选装置的分解立体图3为本发明的苟匿币分选装置的壳体的立体图4为本发明的苟輕币分选装置的旋转体的分解立体图5为本发明的苟匿币分选装置的旋转体的组装立体图6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硬币分选装置的旋转体动作的立体图7为本发明的苟匿币分选装置的盖部件的分解立体图8为取下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硬币分选装置动作的盖部件的正视图
图9为表示通过卡扣部件阻止旋转体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状态的正视图10为表示硬币解除卡扣部件的卡扣的状态的正视图11为表示旋转体沿逆时针方向大致旋转了 120°的状态的正视图12为表示旋转体使硬币向排出口掉落前的状态的正视图13为表示旋转体沿逆时针方向大致旋转了 270°的状态的正视图14为表示通过卡扣部件阻止旋转体沿顺时针方向的旋转的状态的正视图15为从一侧观看到的本发明的硬币分选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整体立体图16为从另一侧观看到的本发明的硬币分选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整体立体图17为表示本发明的硬币分选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18为本发明的硬币分选装置的旋转体的分解立体图19为表示通过卡扣部件阻止旋转体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状态的正视图20为表示硬币被存放在旋转体的硬币存放部中的状态的正视图21为表示硬币解除卡扣部件的卡扣的状态的正视图22为表示旋转体沿逆时针方向大致旋转了 120°的状态的正视图23为表示通过卡扣部件阻止旋转体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状态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硬币分选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进行描述。如图1、图2所示,在硬币分选装置 1的装置主体2的上部形成硬币投入口 35,在其下部形成硬币排出口 36,在其内部设置有通过手柄250操作的可旋转的旋转体90。在旋转体90上,包括开口 85,用于接受从硬币投入口 35投入的硬币C ;以及硬币存放部135,在一端与上述开口 85连通,可以以多枚硬币重叠的方式存放硬币。在装置主体2上设置有与硬币C的枚数相对应的多个卡扣部件41 44。
如图3所示,多个卡扣部件41 44分别被弹性部件50向卡扣方向加力,在硬币存放部135中没有存放适当枚数的标准硬币C时、或者在硬币存放部135中存放有外径小于标准硬币外径的非法硬币时,当旋转体90旋转时,多个卡扣部件41 44卡扣旋转体90 的卡扣边116,阻止旋转体90的旋转。而且,在硬币存放部135存放有适当枚数的标准硬币C时,当旋转体90旋转时,多个卡扣部件41 44通过与各标准硬币C的外周边滑动接触而向反卡扣方向移动,不卡扣旋转体90的卡扣边116,而可使旋转体90旋转,并可将硬币存放部135中的多枚硬币C从硬币排出口 36排出。
在上述旋转体90上设置有用于切换上述硬币存放部135的硬币存放枚数的切换部件150,并使其可以旋转。上述硬币存放部135包括形成于旋转体90上的第一硬币存放部140、以及形成于切换部件150上的第二硬币存放部154。如果切换部件150相对旋转体 90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则第二硬币存放部154与旋转体90的第一硬币存放部140重合,由第一硬币存放部140和第二硬币存放部IM构成硬币存放部135 ;如果切换部件150相对旋转体90向另一方向(Y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则第二旋转存放部 154离开旋转体90的第一硬币存放部140,由第一硬币存放部140构成硬币存放部135。
在上述切换部件150上形成有引导边168,在第二硬币存放部巧4离开旋转体90 的第一硬币存放部140后而由旋转体90的第一硬币存放部140构成硬币存放部135时,当9旋转体90旋转时,该引导边168与卡扣部件41 44滑动接触,并使卡扣部件41 44向反卡扣方向移动,而不卡扣旋转体90的卡扣边116。
在上述旋转体90的硬币存放部135设置有可以向卡合方向加力的卡合片100。在硬币存放部135中未存放有适当枚数的标准硬币C时、或在硬币存放部135中存放有厚度与标准硬币不同的非法硬币时,当旋转体90旋转时,该卡合片100与装置主体2的一侧6 卡合,从而阻止旋转体90的旋转。在硬币存放部135中存放有适当枚数的标准硬币C时, 该卡合片100向反卡合方向移动,在旋转体90旋转时,不与装置主体2的一侧6卡合,从而不阻止旋转体90的旋转。
在上述旋转体90和切换部件150中的一方形成卡合凸部1 或卡合凹部。在上述旋转体90和切换部件150中的另一方形成第一和第二的卡合凹部166、167或者第一和第二卡合凸部。使切换部件150相对旋转体90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后,使第二硬币存放部154与旋转体90的第一硬币存放部140重合,从而由第二硬币存放部IM 和第一硬币存放部140构成硬币存放部135时,通过卡合凸部1 或卡合凹部与第一卡合凹部166或第一卡合凸部相卡合将切换部件150进行定位。使切换部件150相对旋转体90 向另一方向(Y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后,使第二硬币存放部1 离开旋转体90的第一硬币存放部140,从而由第一硬币存放部140构成硬币存放部135时,通过卡合凸部1 或卡合凹部与第二卡合凹部167或第二卡合凸部相卡合,将切换部件150进行定位。
在装置主体2的上部形成硬币投入口 35,在其下部形成硬币排出口 36,在其内部设置有通过手柄250操作的可旋转的旋转体90。旋转体90包括硬币存放部135,其在从硬币投入口 35投入的硬币C被存放于硬币存放部135中的初始位置上待机。在装置主体2 上,以向卡扣方向被第一弹性部件50加力的方式设置第一卡扣部件41 44。在存放部135 未存放硬币C时、或者在存放部135中存放有外径小于标准硬币C的非法硬币时,当旋转体 90从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第一卡扣部件41 44卡扣旋转体90的第一卡扣边116,从而阻止旋转体90的旋转。如果在存放部135存放有标准硬币C 时,当旋转体90从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第一卡扣部件41 44通过与标准硬币C的外周边滑动接触而向反卡扣方向移动,因此,第一卡扣部件41 44 不卡扣旋转体90的第一卡扣边116,而可以向旋转体90的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 旋转,并可从硬币排出口 36排出硬币存放部135中的硬币C。
在旋转体90上形成与上述硬币存放部135连通、并使硬币C落入硬币排出口 36中的硬币通路143。在装置主体2上设置有用于将硬币存放部135和硬币通路143隔开的分隔部件175。分隔部件175在旋转体90从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阻止硬币存放部135中的硬币C落到硬币通路143中。在旋转体90从初始位置向另一方向(Y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时,该分隔部件175不阻止硬币存放部135中的硬币C落到硬币通路143中,而从硬币排出口 36排出硬币C。
在装置主体2上设置有第二卡扣部件62,通过第二弹性部件63向卡扣方向对该第二卡扣部件62加力。在使旋转体90从初始位置向另一方向(Y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而使硬币存放部135中的硬币C落到硬币通路143中后,第二卡扣部件62卡扣旋转体90的第二卡扣边117,从而阻止旋转体90向另一方向(Y方向,顺时针方向)的旋转。
在装置主体2上设置有用于将上述旋转体90定位于初始位置的定位装置M0。定位装置240包括卡合部件231,与旋转体90或形成于旋转轴225上的被卡合部230卡合, 该旋转轴225设置于该旋转体90的大致中心位置;以及第三弹性部件M1,向卡合方向对卡合部件231加力。
而且,硬币分选装置1包括装置主体2,在其上部形成硬币投入口 35,在其下部形成硬币排出口 81和硬币退回口 82 ;旋转体90,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上述装置主体2的内部;分隔部件175,设置于上述装置主体2上,向上述旋转体90的内部突出;开口 85,设置于上述旋转体90的外侧边上;硬币存放部135,设置于上述旋转体90上,其一端136与上述开口 85连通,另一端137可根据上述旋转体90的旋转,采取与上述分隔部件175相对的状态和不相对的状态;以及硬币通路143,设置于上述旋转体90,一端138与上述硬币存放部 135的另一端137连通,另一端139与上述旋转体90的外部连通,与上述硬币存放部135形成钝角。
在硬币分选装置1中,在上述旋转体90位于上述装置主体2的硬币投入口 35与上述开口 85相对的初始位置时、以及从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旋转时,由于上述分隔部件175 处于与上述硬币存放部135的另一端173相对的状态,从而通过阻止从上述硬币投入口 35 投入的硬币C移动到上述硬币通路143,使该硬币保持于上述硬币存放部135中。在硬币分选装置1中,在上述旋转体90从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旋转90度以上时,保持于上述硬币存放部135中的硬币C因自重通过上述开口 85从上述硬币排出口 81排出;上述旋转体90 从初始位置向另一方向旋转时,上述硬币存放部135的另一端137处于不与上述分隔部件 175相对的状态,由此,使保持于硬币存放部135中的硬币C可移动到上述硬币通路143中, 并因自重通过上述硬币通路143从上述硬币退回口 82排出。
下面进行更具体地描述。如图1所示,硬币分选装置1包括形成矩形箱状的装置主体2。如图2所示,装置主体2包括外壳3、以及通过螺钉等的固定装置5安装于外壳3的后部的盖部件170,在其内部,旋转体90设置成可沿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如图3所示,外壳3包括前壁11、形成于前壁11上部的上壁12、形成于前壁11左部的左壁 13、形成于前壁11右部的右壁14,下部和后部开放。外壳3的后部开口部3a由上述盖部件 170封闭,外壳3的下部开放部北形成硬币排出口 36。上壁12和左壁13与右壁14的前后方向的高度大致相同。
在前壁11的里面15上形成圆形的凹部16。圆形的凹部16由底面17、形成于底面17周围的侧面19形成。在底面17的大致中心处形成支承孔20,而且以该支承孔20为中心形成环状的凹槽21。而且,在前壁11的里面15上设置半圆状的第一引导壁25、直线状的第二引导壁26。第一引导壁25从位于下部开放部北的右下端27以沿圆形的凹部16 周边的方式设置,在位于从里面15的方向看为圆形的凹部16左侧的左端观上,与第二引导壁沈的上端20连接(以下本实施例中的“右”、“左”均指从里面15的方向看时的“右”、 “左”)。第二引导壁26的下端31与左壁13的下端连接。外壳3通过第一引导壁25和第二引导壁26形成存放旋转体90的存放室四。
在上壁12的大致中间处,由大致二字形的缺口 33形成与外壳3的内部连通的硬币投入口 35。如图8所示,在第一引导壁25上的左上部分形成缺口部38。由此,在外壳3 的上壁12附近形成由上壁12和左壁13与第一引导壁25围成的上部凹部40。该上部凹部 40通过上述缺口部38与存放室四连通。而且,在该上部凹部40上设置有四片卡扣爪部件(第一卡扣部件)41 44、及分别对各卡扣爪部件(第一卡扣部件)41 44加力的第一弹性部件50。卡扣爪部件(第一卡扣部件)41 44形成细长的板状,在其下端部形成轴部 45,在其上端部形成卡合边46,在上端部的存放室四侧形成卡扣突部47。第一弹性部件50 由金属板形成,下部阳折弯成大致U字形,将上部分割成四个部分而形成四个弹性片51 54。
如图8所示,在上述上部凹部40中,在缺口部38下方的位置上形成大致C字形的支承部57和大致U字形的插入槽59。将上述卡扣爪部件(第一卡扣部件)41 44重合, 将其轴部45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支承部57中。上述第一弹性部件50的大致U字形的下部55以插入插入槽59中的方式安装,四个弹性片51 M分别抵靠卡扣爪部件(第一卡扣部件)41 44,对该卡扣爪部件(第一卡扣部件)41 44向外壳3的内侧加力。由第一弹性部件50加力的卡扣爪部件(第一卡扣部件)41 44的卡合边46抵靠形成于缺口部38的上部的卡合突起39,卡扣突部47从缺口部38向存放室四的内部突出。
在第一引导壁25的右下端27附近形成缺口部60。在前壁11的里面15上,在下部开放部北附近形成由右壁14和上述第一引导壁25围绕的下部凹部61。该下部凹部61 通过上述缺口部60而与存放室四连通。而且,在该下部凹部61中,设置有单片卡扣爪部件(第二卡扣部件)62、及对该卡扣爪部件(第二卡扣部件)62加力的第二弹性部件63。该卡扣爪部件(第二卡扣部件)62形成细长的板状,在其下部形成轴部65,在其上端部形成卡合边66,在其上端部的存放室四侧的下方形成卡扣突部67。第二弹性部件63由金属板形成,其下部69以大致折弯成U字形的方式形成。
在上述下部凹部61中,在缺口部60的下方的位置,形成大致C字形的支承部70 和大致U字形的插入槽71。上述卡扣爪部件(第二卡扣部件)62的轴部65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支承部70。上述第二弹性部件63的下部69以插入插入槽71中的方式安装,其上部68抵靠卡扣爪部件(第二卡扣部件)62,向外壳3的内侧加力。在被第二弹性部件63 加力的卡扣爪部件(第二卡扣部件)62的卡合边66抵靠形成于缺口部60上部的卡合突起 72,卡扣突部67从缺口部60向存放室四的内部突出。
在上述圆形的凹部16的侧面19上形成第一引导槽75和第二引导槽76。第一引导槽75形成于上述缺口 38的下端到下部开放部北附近之间。第二引导槽76形成于硬币投入口 ;35到缺口部60的上端之间。而且,下部开放部3b通过在前壁11里面15上突出设置的销79而分成第一排出口(硬币排出口)81和第二排出口(硬币退回口)82。
如图4所示,旋转体90包括圆板状基板91、设置于该基板91的外面91a(未与前壁11的里面15抵靠的面)上的右引导部件92和左引导部件93、设置于基板91的背面91b 的大致中心的旋转轴94。以与形成上述外壳3的凹部16的侧面19的厚度大致相同的厚度形成基板91,在右引导部件92和左引导部件93之间,形成从基板91向外方突出的突片 95。在该突片95的左右两侧,包括朝向基板91的内侧形成缺口的切槽96、96,上端97从基板91的外周边突出。在突片95中,从上端97朝向下方形成大致二字形的缺口 99,在该缺口 99处设置卡合片100。
在卡合片100的下部设置枢轴101,枢轴101的两侧被支承在形成于缺口 99的下部两侧的支承凹部102、102。在基板91的背面91b上,固定安装有用于封堵缺口 99的固定板103。在该固定板103上形成从固定板103的背面104突出的引导筒105。在卡合片100的上部背面,设置穿入引导筒105的内部而被引导的引导轴106,通过卷绕于引导轴106上的弹簧状的弹性部件107对卡合片100的上端109加力,使其从基板91的外面91a向内侧突出。
右引导部件92包括右上部引导面110,设置成与上述突片95的右侧边大致平行;右弯曲面111,其上端与右上部引导面Iio的下端连接;右下部引导面112,其左端与右弯曲面111的下端连接;以及右外周面113,用于连接右下部引导面112的右端和右上部引导面110的上端。右外周面113以与基板91大致相同的半径形成。从右外周面113的上端到右外周面113的大致一半处,整体形成止动片115,该止动片115沿基板91的外周边弯曲,从基板91的外周边向外方突出。如图6所示,在止动片115的上端形成第一卡扣边 116,在其下端形成第二卡扣边117。
左引导部件93包括左上部引导面120,设置成与上述突片95的左侧边大致平行;左弯曲面121,上端与左上部引导面120的下端连接;左下部引导面122,左端与左弯曲面121的下端连接;以及左外周面123,连接左下部引导面122的右端和左上部引导面120 的上端。左外周面123以与基板91大致相同的半径形成。左引导部件93通过卡合阶梯部 130被分隔为上部131和下部132。左引导部件93的上部131的前后方向的高度与上述右引导部件92大致相同。将左引导部件93的上部131和右引导部件92的前后方向的高度设定为大致两枚硬币的厚度。左引导部件93的下部132的前后方向的高度比上部131高。
在左引导部件93的上部131上,通过大致二形的缺口 125而形成卡合片126。该卡合片126包括一端与基板91连接的可弯曲片127、以及设置于该可弯曲片127的另一端的卡合凸部128。该卡合凸部1 呈圆板状,从左引导部件93的上部131表面突出。
在旋转体90中,由右引导部件92的右上部引导面110和左引导部件93的左上部引导面120形成第一硬币存放部140。上述右引导部件92的右上部引导面110和左引导部件93的左上部引导面120的间距设置得稍大于硬币C的直径。而且,在旋转体90中,由右引导部件92的右弯曲面111和左引导部件93的左弯曲面121形成第一硬币通路141。 而且,在旋转体90中,由右引导部件92的右下部引导面112和左引导部件93的左下部引导面122形成第二硬币通路142。由第一硬币通路141和第二硬币通路142形成与第一硬币存放部140连通的大致呈L字形的硬币通路143。在第一硬币存放部140中,上端(一端)136与设置于旋转体90的外侧边的开口 85连通,下端(另一端)137与第一硬币通路 141的上端(一端)138连通。第二硬币通路142的下端(一端)139与旋转体90的外部连通。该第二硬币通路142以与第一硬币存放部140形成钝角的方式形成。
如图4所示,在基板91的外面91a的右弯曲面111、左弯曲面121的附近设置安装片147、147。该安装片147、147包括由螺钉等的固定装置149、149而固定于基板91上的底壁147a、大致与该底壁147a相垂直地形成的直壁147b,大致呈L字状。而且,安装片147、 147被固定成相对于基板91的中心呈对称位置,同时,相互的直壁147b、147b之间的距离稍稍大于硬币的直径。由此,第一硬币通路141便不会妨碍硬币C的通过。另外,直壁147b 的高度至少大于四枚硬币的厚度。在安装片147、147的直壁147b、147b的上端装有圆板状的安装板146。而且,在安装板146上设置有与上述旋转轴94大致形成同一轴心的中心轴 145。在该旋转体90的周壁上,突设有由形成于上述外壳3的凹部16的侧面19上的第一引导槽75可滑动地进行引导的引导片148。
在旋转体90上设置有可旋转的切换部件150。如图7所示,切换部件150包括引导环151,在引导环151的背面153上设置有向引导环的外方突出的扇形右引导部件155。 右引导部件巧5包括右上部引导面156,向引导环151的外方突出,大致与引导环151的直径方向平行;右弯曲面157,上端与右上部引导面156的下端(与引导环151连接的端部), 其半径与引导环151大致相同;右下部引导面158,从右弯曲面157的下端向引导环151的外方突出;以及右外周面159,用于连接右下部引导面158的右端(未与引导环151连接的端部)和右上部引导面156的上端(未与引导环151连接的端部)。右外周面159以与基板91大致相同的半径形成。右引导部件155的厚度设定为大致两枚硬币的厚度。
而且,从离引导环151上的右上部引导面156只有稍大于硬币直径距离的位置上突设有与右上部引导面156大致平行的左上部引导面161。左引导部件160包括上述左上部引导面161 ;左弯曲面162,上端与左上部引导面161的下端(与引导环151连接的端部)连接,具有与引导环151大致相同的半径;左下部引导面163,右端与左弯曲面162的下端连接,向引导环151的外方突出;以及左外周面165,用于连接左下部引导面163的左端(未与引导环151连接的端部)和左上部引导面161的上端。左外周面165以与基板91 大致相同的半径形成。在左引导部件160上,上下配置地形成可与上述旋转体90的卡合凸部1 卡合脱开的第一卡合凹部166以及第二卡合凹部167。第一卡合凹部166和第二卡合凹部167由圆形孔形成。左引导部件160的外径与硬币C大致相同的引导边168以与第一卡合凹部166大致相同的中心形成。而且,在左引导部件160中,第一卡合凹部166和第二卡合凹部167之间的外径169小于左外周面165的外径。在切换部件150中,由上述右上部引导面156和上述左上部引导面161形成第二硬币存放部154。
在切换部件150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旋转体90上、且第一卡合凹部166与上述旋转体90的卡合凸部1 卡合的情况下,右引导部件155的右上部引导面156与右引导部件92的右上部引导面110形成大致相同的面,左引导部件160的左上部引导面161与左引导部件93的左上部引导面120形成大致相同的面。即,形成于旋转体90的第一硬币存放部140和形成于切换部件150的第二硬币存放部IM重合,由第二硬币存放部IM和第一硬币存放部140构成硬币存放部135。右引导部件155的右外周面159由旋转体90的弯曲的止动片115的里面来导向。
在第二卡合凹部167与上述旋转体90的卡合凸部1 卡合时,左引导部件160封堵第一硬币存放部140。即,第二硬币存放部IM与旋转体90的第一硬币存放部140分开后,由第一硬币存放部140构成硬币存放部135。左引导部件160的引导边168的外周边与存放于第一硬币存放部140中的硬币C的外周边重合。左引导部件160的左外周面165由旋转体90的弯曲的止动片115的里面来引导。
如图7所示,在盖部件170上形成以可旋转的方式引导上述切换部件150的引导环151的凹部171。在凹部171中形成可滑动地引导引导环151的外周面152的环状侧面 172。在凹部171的中心,形成有使上述旋转体90的中心轴145穿过的插孔173。在凹部 171中设置有分隔部件175,该分隔部件175从引导环151的内侧突出到旋转体90的内部, 并将第一硬币存放部140和第一硬币通路141分隔开。该分隔部件175弯曲形成,为使硬币投入口 35和第一硬币存放部140相对而使旋转体90相对于外壳3定位时,将分隔部件 175配置成封堵第一硬币存放部140下部的大致左半部。由此,通过分隔部件175,防止存放于第一硬币存放部140中的硬币进入第一硬币通路141。即,第一硬币存放部140可以获得另一端137随着旋转体90的旋转而与分隔部件175相对的状态、和不相对的状态。
在盖部件170上,在与硬币存放部135相对的上部,形成二字形的缺口 180,在该缺口 180的左侧附近,形成沿着上述凹部171的外周的长孔181。而且,从该盖部件170的上端开始,隔着缺口 180在上方突出设置右支承突起182和左支承突起183。在右支承突起182上形成右支承凹部185,在该左支承突起183中形成左支承凹部186。在左支承突起 183的上端,突出设置地形成有弹簧支架片187,使其与左支承突起183大致垂直。
在盖部件170的上述缺口 180处,安装有按压部件190。该按压部件190包括由上述右支承突起182和上述左支承突起183支承的摆动部件191、可摆动地设置于该摆动部件 191上的第一按压片部件192、以及第二按压片部件193。上述摆动部件191包括其形状与缺口 180大致相同的摆动板195。在该摆动板195的上端,设置有由上述右支承凹部185、 上述左支承凹部186支承的摆动轴196,在中间部,形成通孔197。在该摆动板195的上部, 设置有一对支承轴201、202,从左部延伸设置支承板203。在该支承板203上,突出设置有一对大致C字形的支承部205、206。
第一按压片部件192包括轴支承摆动板195的支承轴201、202的大致二字形的支承片210、以及从支承片210的大致中间部向下方突出设置的板状的按压片211。按压片211 的大致中间部向摆动板195的方向弯曲而形成爪状,在摆动板195上安装第一按压片部件 192时,其前端192达到摆动板195的通孔197。在支承片210的两侧形成大致C字状的支承部212、213,可旋转地安装于摆动部件191的支承轴201、202,由此,第一按压片部件192 相对摆动板195可以摆动。通过卷绕于摆动板195的支承轴202上的弹簧部件214,对按压片211向摆动板195的方向加力,由此,前端215伸入到上述通孔197的内部。
第二按压片部件193包括按压片216,形成板状;支承轴217,设置于该按压片 216的上部,由从摆动板195的左部延伸设置的支承板203的支承部205、206支承;以及板簧状的弹性片219,局部220从按压片216的上端突出,通过螺钉固定于按压片216上。按压片216的大致中间部向盖部件170的方向弯曲并形成爪状,而且,在安装于支承板203上时,形成其前端218伸入到盖部件170的长孔181的长度。将支承轴217的两侧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摆动部件191的支承部205、206上,由此,第二按压片部件193相对摆动板195 和盖部件170可以摆动。通过将该摆动部件191的摆动轴196的两侧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盖部件170的右支承凹部185和左支承凹部186上,从而将摆动部件191安装于盖部件 170上时,则第二按压片部件193的弹性片219的从按压片216的上端突出的局部220抵靠上述盖部件170的弹簧支架片187,通过该弹簧支架片187的弹性对按压片216向盖部件 170的方向加力。由此,按压片216的前端218从盖部件170的长孔181突出。
在盖部件170的左方,通过螺钉221将锁定片222设置成可以旋转。如果沿逆时针方向使该锁定片222旋转,则其与支承板203卡合,使摆动部件191不能旋转。如果摆动部件191不能旋转,则上述第一按压片部件192的按压片211的前端215穿过通孔197、缺口 180,突入到硬币存放部135的内部,第二按压片部件193的按压片216的前端218穿过长孔181,压接于切换部件150的左引导部件160。
如图2所示,在从盖部件170的上述插孔173穿过的上述旋转体90的中心轴145 上,通过螺钉226固定并安装有圆柱状的旋转轴225,使其中心与中心轴145的中心为同一中心。在该旋转轴225上,与旋转轴225大致垂直地形成圆板状的被卡合部件228。被卡合部件228的中心与旋转轴225的中心大致相同,而且,局部冲切成直线状。冲切成直线状的部分形成被卡合部230。
如图1所示,在盖部件170上设置有定位装置M0。该定位装置240包括细长的平板状的卡合部件231和第三弹性部件Ml。在卡合部件231上,为使其可以沿盖部件170的表面滑动,上部232通过螺钉233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盖部件170上,在中间部形成直线状的卡合边部235,在下部236形成大致L字形的钩237。弹簧状的第三弹性部件241的一端242挂在该钩237上。第三弹性部件Ml的另一端243通过螺钉M5固定于盖部件170 上。通过第三弹性部件241沿卡合方向(图1的顺时针方向)向卡合部件231的卡合边部 235加力,并压接于上述被卡合部件228的被卡合部230,从而将旋转轴225、中心轴145、旋转体90定位。
如图2所示,旋转体90的旋转轴94以可旋转的方式由外壳3的支承孔20支承, 前部98从支承孔20突出。在旋转体94的前部98上固定并安装有手柄250。在手柄250 的大致中心位置形成固定轴251,在该固定轴251上形成安装孔252。将手柄250的安装孔 252与旋转体94的前部98嵌合,使其不能旋转,并通过螺钉253固定,不使其从旋转体94 的前端98脱落。
在硬币分选装置1中,旋转体90存放于外壳3的存放室四中,由外壳3的支承孔20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旋转轴94,由盖部件170的插孔173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中心轴145。旋转体90的引导轴105移动于外壳3的凹槽21的内部。如图8所示,旋转体90 通过引导片148与第一引导槽75和第二引导槽76卡合而被引导,从而防止在外壳3内部晃动。切换部件150通过引导环151由盖部件170的凹部171以可旋转的方式而被引导, 通过第一卡合凹部166卡合于旋转体90的卡合凸部1 而实现定位。在该状态下,切换部件150的第二硬币存放部IM和旋转体90的第一硬币存放部140重合,由第二硬币存放部 154和第一硬币存放部140构成硬币存放部135。卡合部件231的卡合边部235通过第三弹性部件241压接于形成于旋转轴225上的被卡合部件228的被卡合部230,由此,实现旋转体90定位。即,旋转体90通过定位装置240被定位在硬币存放部135和硬币投入口 35 相对、且从该硬币投入口 35投入的硬币C直接被存放于硬币存放部135中的位置(初始位置)上,并在该位置上待机。
摆动部件191由于轴承板203与锁定片222卡合而无法旋转,按压片211的前端 215穿过通孔197、缺口 180,向硬币存放部135的内部突出,按压片216的前端218穿过长孔181,压接于切换部件150的左引导部件160。
在图8的状态下,即,旋转体90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在硬币分选装置1中,如果旋转操作手柄250,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旋转体90,则卡合爪部件(第一卡合部件)41 44的卡合边47卡合止动片115的第一卡合边116,从而不能进一步旋转。另外,如图9所示,在卡合爪部件(第一卡合部件)41 44的卡合边47与止动片115 的第一卡合边116卡合之前,由于旋转体90的卡合片100的上端109与外壳3的一侧6卡合,故该旋转体90无法旋转。
虽然硬币投入口 35与标准硬币C的厚度相同,但是,如果在硬币存放部135中存放有四枚合适枚数的外径较小的非法硬币时,由于该四枚是非法硬币,卡合片100的上端16109移动,直到不与装置主体2的一侧6卡合的位置上,故由于旋转体90的卡合片100,而不阻止旋转体90的旋转。但是,由于非法硬币的外周边小于标准硬币,故在卡扣爪部件(第一卡扣部件)41 44的滑动接触时,无法克服第一弹性部件50的弹性而沿反卡扣方向移动,其结果是,由于卡扣爪部件(第一卡扣部件)41 44的卡合边47卡扣止动片115的第一卡扣边116,所以,无法进一步旋转。即使是只有一枚非法硬币、三枚标准硬币的情况下, 仍可阻止位于该非法硬币处的卡扣爪部件(第一卡扣部件)41 44中的一个旋转。
虽然标准硬币C的外径与硬币投入口 35相同,但是在硬币存放部135中存放有适当枚数即、四枚厚度较小的非法硬币时,由于该四枚是非法硬币,所以,卡合片100的上端 109无法移动到不与装置主体2的一侧6卡合的位置,故通过旋转体90的卡合片100阻止旋转体90的旋转。
如果从硬币投入口 35投入四枚标准硬币C,则四枚标准硬币C存放于硬币存放部 135的内部。四枚标准硬币C放置于分隔部件175上。即,在旋转体90位于装置主体2的硬币投入口 35和开口 85相对的初始位置时,分隔部件175处于与硬币存放部135的另一端137相对的状态,故阻止从硬币投入口 35投入的硬币C通过分隔部件175移动到硬币通路143中,从而将该硬币C保持在硬币存放部135中。硬币存放部135中的四枚标准硬币被上述按压片211的前端215按压,所以,通过该四枚标准硬币C,移动到卡合片100的上端 109不与卡合装置主体2的一侧6卡合的位置上。如图10所示,如果对手柄250进行旋转操作,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旋转体90,则四枚标准硬币C与卡扣爪部件 (第一卡扣部件)41 44滑动接触,克服第一弹性部件50的弹性,使卡扣爪部件(第一卡扣部件)41 44向反卡扣方向移动,由此,卡扣爪部件(第一卡扣部件)41 44的卡合边 47不卡扣止动片115的第一卡合边116,从而不阻止旋转体90的旋转。
如果旋转体90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大致90°,则硬币存放部 135的左上部引导面120、161呈大致水平,形成在左上部引导面120、161上放置四枚标准硬币C的形式,四枚标准硬币C与分隔部件175分开,如图11所示,旋转体90进一步旋转, 此时,由于旋转体90的引导片148与卡扣爪部件(第二卡扣部件)62滑动接触,克服第二弹性部件63的弹性,使卡扣爪部件(第二卡扣部件)62向反卡扣方向移动,故卡扣爪部件 (第二卡扣部件)62的卡扣突部67不卡扣引导片148,不阻止旋转体90的旋转。如图12 所示,如果旋转体90进一步旋转,当旋转体90的引导片148超过卡扣爪部件(第二卡扣部件)62,即使旋转体90向另一方向(Y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由于引导片148与卡扣爪部件(第二卡扣部件)62的卡扣突部67卡扣,所以可以阻止旋转体90向另一方向(Y方向, 顺时针方向)旋转。如果旋转体90的硬币存放部135向下方倾斜,则四枚标准硬币C因自重通过开口 85而落到第一排出口(硬币排出口)81。
S卩,在旋转体90位于装置主体2的硬币投入口 35和开口 85相对的初始位置时, 以及从该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旋转时,分隔部件175处于与硬币存放部135的另一端137 相对的状态,因此,阻止从硬币投入口 35投入的硬币C移动到硬币通路143。由此,硬币C 被保持在硬币存放部135中。在旋转体90向一个方向旋转90度以上时,被保持在硬币存放部135中的硬币C由于自重,通过开口 85,从硬币排出口 81排出。
如图13所示,如果旋转体90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大致270°, 由于止动片115的第一卡扣边116与卡扣爪部件(第二卡扣部件)62滑动接触,并克服第二弹性部件63的弹性,使卡扣爪部件(第二卡扣部件)62向反卡扣方向移动,所以,卡扣爪部件(第二卡扣部件)62的卡扣突部67不卡扣止动片115,不阻止旋转体60的旋转。如图 8所示,如果旋转体90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大致360°,则通过定位装置 240,旋转体90被定位在硬币存放部135与硬币投入口 35相对、且从该硬币投入口 35投入的硬币C直接被存放在硬币存放部135中的位置(初始位置)上。
下面改变标准硬币C的投入枚数。如图1所示,如果拧松螺钉221,并向顺时针旋转方向旋转锁定片222,则锁定片22与支承板203脱开,摆动部件191可摆动。如果将摆动部件191上抬,将手指插入长孔181,按压卡合凸部128,则卡合凸部1 与切换部件150的第一卡合凹部166脱开。如图6所示,在该状态下,如果向另一方向(Y方向,顺时针方向) 旋转切换部件150,则卡合凸部1 与第二卡合凹部167卡合,从而将旋转体90定位。如果第二卡合凹部167与上述旋转体90的卡合凸部1 卡合,则第二硬币存放部巧4与旋转体90的第一硬币存放部140分开,左引导部件160与第一硬币存放部140重合,仅由该第一硬币存放部140构成硬币存放部135。此时,左引导部件160的引导边168的外径与硬币 C的外径大致相同,因此,引导边168与存放于第一硬币存放部140中的硬币C的外周边重合。另外,第一按压片部件192的按压片211的前端215通过摆动板195的通孔197、盖部件170的缺口 180、左引导部件160的第一卡合凹部160后,向第一硬币存放部140突出。
如果从硬币投入口 35投入两枚标准硬币C,则在硬币存放部135的内部存放该两枚标准硬币C。两枚标准硬币C放置于分隔部件175上。即,在旋转体90位于装置主体2 的硬币投入口 35与开口 85相对的初始位置时,由于分隔部件175处于与第一硬币存放部 140(硬币存放部13 的另一端137相对的状态,所以,通过分隔部件175阻止从硬币投入口 35投入的硬币C移动到硬币通路143中,从而,该硬币C被保持于第一存放部140(硬币存放部13 中。此时,通过第一按压片部件192的按压片211的前端215,两枚标准硬币C 压接于卡合片100,由此,卡合片100的上端109移动到不与装置主体2的一侧6卡合的位置上。如果对手柄250进行旋转操作,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旋转体90,则两枚标准硬币C与卡扣爪部件(第一卡扣部件)41、42滑动接触,同时,引导边168与卡扣爪部件(第一卡扣部件)41、42滑动接触。由此,克服第一弹性部件50的弹性,向反卡扣方向移动卡扣爪部件(第一卡扣部件)41 44,所以,卡扣爪部件(第一卡扣部件)41 44 的卡合边47不卡扣止动片115的第一卡扣边116,从而不阻止旋转体90的旋转。以后,与存放四枚硬币C时同样,旋转体90旋转。
下面对硬币C的退回进行说明。如果从硬币投入口 35投入硬币C,则硬币C被存放于硬币存放部135中。该硬币C放置于分隔部件175上。即,由于旋转体90在位于装置主体2的硬币投入口 35和开口 85相对的初始位置上时,分隔部件175处于与硬币存放部135的另一端137相对的状态,故可以通过分隔部件175阻止从硬币投入口 35投入的硬币C移动到硬币通路143中,使该硬币C被保存于硬币存放部135中。在该情况下,所投入的硬币C不是标准硬币也可以,也可以不是适当的枚数。如图14所示,如果对手柄250进行旋转操作,并使旋转体90向另一方向(Y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则左上部引导面120、 161 (通过切换部件150的旋转,第一卡合凹部166与第一硬币存放部140重合时,只有左上部引导面120)向另一方向(Y方向,顺时针方向)推压硬币C的侧部。由此,硬币C从分隔部件175上面向另一方向(Y方向,顺时针方向)移动。当旋转体90向另一方向(Y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大致15°时,硬币C与分隔部分17分开,因自重而开始掉落,经过第一硬币通路141、第二硬币通路142,掉落到第二排出口(硬币退回口)82。
S卩,在旋转体90从初始位置向另一方向旋转时,硬币存放部135的另一端137处于不与分隔部件175相对的状态。由此,保存于硬币存放部135中的硬币C可移动到硬币通路143中,因自重通过硬币通路143从第二排出口(硬币退回口)82排出。
在通过使旋转体90从初始位置向另一方向(Y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而使硬币存放部135内的硬币C掉落到硬币通路143中之后,由旋转体90的止动片115的第二卡扣边117卡扣卡扣爪部件(第二卡扣部件)62,由此,阻止旋转体90向另一方向(Y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
如图8所示,如果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旋转体90后,使其恢复到初始位置,则旋转体90通过定位装置240被定位于硬币存放部135的大致正上方位置、 即从硬币投入口 35投入的硬币C直接存放于硬币存放部135中的位置上。
如果将硬币分选装置1装配在小包装物品销售机等的物品取出机中并使用时,投入硬币C后,通过对手柄250进行操作而使旋转体90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与旋转体90联动并旋转的物品取出机的旋转盘将小包装物品等物品转送到取出口。 硬币C从第一排出口(硬币排出口)81掉落,被存放于物品取出机的硬币接纳箱等中。硬币分选装置1在投入硬币C后,通过对手柄250反向操作而使旋转体90向另一方向(Y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后,硬币C从第二排出口(硬币退回口)82掉落、并被退回到物品取出机的硬币退回口。
在硬币分选装置1中,在未从硬币投入口 35投入适当枚数的标准硬币C的情况下,即使通过对手柄250进行操作而使旋转体90,旋转体90的卡扣边116也会与多个卡扣部件41 44中的一个卡扣,从而阻止旋转体90的旋转。而且,如果从硬币投入口 35投入包括其外径小于标准硬币C的非法硬币的多枚硬币C、并将硬币C存放于旋转体90的硬币存放部135中时,即使通过对手柄250进行操作而使旋转体90旋转,仍无法通过非法硬币的外周边使多个卡扣部件41 44中的一个向反卡扣方向移动,其结果是,旋转体90的卡扣边116被位于非法硬币的位置的卡扣部件41 44卡扣,从而阻止旋转体90的旋转。在从硬币投入口 35投入适当枚数的标准硬币C、并将多个硬币C存放于旋转体90的硬币存放部135中时,如果通过对手柄250进行操作而使旋转体90旋转时,多个卡扣部件41 44 在旋转体90旋转时与各标准硬币C的外周边滑动接触、并向反卡扣方向移动,多个卡扣部件41 44不卡扣旋转体90的卡扣边116,所以,旋转体90可旋转,并可从硬币排出口 36 排出硬币存放部135中的多枚硬币C。
在旋转体90上,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有用于切换硬币存放部135中的硬币存放枚数的切换部件150。硬币存放部135包括形成于旋转体90中的第一硬币存放部140、以及形成于切换部件150中的第二硬币存放部154。如果切换部件150相对旋转体90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则第二硬币存放部IM与旋转体90的第一硬币存放部140 重合,由第二硬币存放部IM和第一硬币存放部140构成硬币存放部135 ;如果该切换部件 150相对旋转体90向另一方向(Y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由于第二硬币存放部154与旋转体90的第一硬币存放部140分开,仅仅由第一硬币存放部140构成硬币存放部135,所以,可切换第一硬币存放部135的存放枚数。如上所述,硬币分选装置1可通过切换部件150简单地切换硬币C的投入枚数。
在硬币分选装置1中,在切换部件150的第二硬币存放部IM与旋转体90的第一硬币存放部140分开、并由旋转体90的第一硬币存放部140构成硬币存放部135时,切换部件150的引导边168在旋转体90旋转时通过与卡扣部件41 44滑动接触,可使卡扣部件 41 44向反卡扣方向移动,从而使卡扣部件41 44不与旋转体90的卡扣边116卡扣。
在硬币分选装置1中,在硬币存放部135中未存放适当枚数的标准硬币C的情况下、或在硬币存放部135中存放其厚度与标准硬币C的厚度不同的非法硬币C的情况下,当旋转体90旋转时,卡合片100通过与装置主体2的一侧6卡合而阻止旋转体90的旋转;当在硬币存放部135中存放适当枚数的标准硬币C的情况下,硬币C可使卡合片100向反卡合方向移动,在旋转体90旋转时,卡合片100不与装置主体2的一侧卡合,不阻止旋转体90 的旋转。如上所述,硬币分选装置1还可检测硬币C的厚度。
在硬币分选装置1中,通过使切换部件150相对旋转体90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而使切换部件150的第二硬币存放部154与旋转体90的第一硬币存放部 140重合,从而由第二硬币存放部IM和第一硬币存放部140构成硬币存放部135,在这种情况下,卡合凸部1 或卡合凹部可与第一卡合凹部166或第一卡合凸部卡合,从而实现切换部件150的定位;在使切换部件150相对旋转体90向另一方向(Y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将切换部件150的第二硬币存放部IM与旋转体90的第一硬币存放部140分开,而由第一硬币存放部140构成硬币存放部135的情况下,卡合凸部1 或卡合凹部可与第二卡合凹部167或第二卡合凸部卡合,从而实现切换部件150的定位。由此,硬币分选装置1可可靠地保持切换部件150切换后的位置。
在硬币分选装置1中,从硬币投入口 35投入的硬币C被存放于在初始位置上待机的旋转体90中的硬币存放部135中。如果硬币C存放于旋转体90的硬币存放部135中, 则通过将硬币存放部135和硬币通路143分隔开的分隔部件175来阻止硬币C掉落到硬币通路中,从而将该硬币C保存在硬币存放部中。在未从硬币投入口 35投入标准硬币C的情况下,或在从硬币投入口 35投入其外径小于标准硬币C的外径的非法硬币C的情况下,即使通过对手柄250进行操作而使旋转体90从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 旋转,旋转体90的第一卡扣边116仍与第一卡扣部件44 44卡扣、并阻止旋转体90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在从硬币投入口 35投入标准硬币C、并将标准硬币C 存放于旋转体90的硬币存放部135中时,如果通过对手柄250进行操作而使旋转体90从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第一卡扣部件44 44在旋转体90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与标准硬币C的外周边滑动接触、并向反卡扣方向移动,第一卡扣部件41 44不与旋转体90的第一卡扣边116卡扣,所以,旋转体90可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硬币存放部135中的硬币C可被分隔部件175引导, 并从硬币排出口 36排出。在硬币C被存放于旋转体90的硬币存放部135中的状态下,如果通过对手柄250进行操作而使旋转体90从初始位置向另一方向(Y方向,顺时针方向) 旋转时,则硬币C与分隔部件175分开,掉落到硬币通路143中,并从硬币排出口 36排出硬币C。由此,在硬币分选装置1中,如果使旋转体90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则可取出物品;如果使旋转体90向另一方向(Y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则可退回硬币C,而不需要退回按钮等复杂的装置,从而可以低成本地制造。
在硬币分选装置1中,第二卡扣部件62使旋转体90从初始位置向另一方向(Y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而使硬币存放部135中的硬币C落入硬币通路143中,然后,通过卡扣旋转体90的第二卡扣边117来阻止旋转体90向另一方向(Y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 所以,可防止过多的反向旋转。在硬币分选装置1中,由于定位装置240可将旋转体90定位于初始位置,故旋转体90不会因不小心而造成旋转,并可始终在初始位置待机。
下面对硬币分选装置的另一实施例进行描述。硬币分选装置301包括装置主体 302。如图15、16所示,在装置主体302的上部形成硬币投入口 502,在其下部形成硬币排出口 571,在其内部设置有通过手柄600操作的可旋转的旋转体390。如图17所示,在旋转体 390上形成可以多枚重合地存放从硬币投入口 502投入的硬币C的硬币存放部481。在装置主体302上设置有与硬币C的枚数相对应的多个卡扣部件341 344。
如图19所示,多个卡扣部件341 344分别通过弹性部件350向卡扣方向加力, 在硬币存放部481中未存放适当枚数的标准硬币C的情况下、或存放有外径小于标准硬币 C的非法硬币的情况下,当旋转体390旋转时,卡扣旋转体390的卡扣边491,从而阻止旋转体390的旋转。
如图21所示,在硬币存放部481中存放有适当枚数的标准硬币C的情况下,当旋转体390旋转时,多个卡扣部件341 344通过与各标准硬币C的外周边滑动接触而向反卡扣方向移动,不卡扣旋转体390的卡扣边491,使旋转体390可以旋转,并可从硬币排出口 571排出硬币存放部481中的多枚硬币C。
如图18所示,在上述旋转体390的硬币存放部481上形成有安装部422,用于安装改变硬币存放枚数的变更部件580。如图16所示,该变更部件580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于装置主体302的一侧。
而且,在硬币分选装置301的装置主体302的上部形成硬币投入口 325,在其下部形成硬币排出口 571和硬币退回口 325,在其内部设置有通过手柄600操作的可旋转的旋转体390。如图20所示,旋转体390包括硬币存放部481,该旋转体390在从硬币投入口 502 投入的硬币C被存放于硬币存放部481中时的初始位置上待机。如图17所示,在装置主体 302上设置有第一卡扣部件341 344,其被第一弹性部件350向卡扣方向加力。
如图19所示,在硬币存放部481中未存放硬币C、或在硬币存放部481中存放有外径小于标准硬币C的非法硬币的情况下,当旋转体390从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第一卡扣部件341 344卡扣旋转体390的第一卡扣边491,从而阻止旋转体390的旋转。
如图21所示,在标准硬币C被存放在硬币存放部481中的情况下,在旋转体390从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第一卡扣部件341 344通过与标准硬币C的外周边滑动接触而向反卡扣方向移动,从而不卡扣旋转体390的第一卡扣边491, 并可使旋转体390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22所示,可从硬币排出口 571排出硬币存放部481中的硬币C。
如图20所示,在旋转体390中形成硬币通路482,该硬币通路482与上述硬币存放部481连通,使硬币C落入硬币退回口 325处。在装置主体302中设置有将硬币存放部 481和硬币通路482分隔开的分隔部件395、396。
如图21所示,在旋转体390从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分隔部件395、396将硬币存放部481和硬币通路482分隔开,阻止硬币存放部481中的硬币C掉落到硬币通路482中,如图23所示,在旋转体390从初始位置向另一方向(Y方向, 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分隔部件395、396不将硬币存放部481和硬币通路482分隔开,使硬币存放部481中的硬币C掉落到硬币通路482中,并从硬币退回口 325将其退回。
如图20所示,在上述旋转体390中形成硬币通路482,该硬币通路482与上述硬币存放部481连通,使硬币C掉落到硬币退回口 325处,而且,还设置有用于将硬币存放部481 和硬币通路482分隔开的分隔部件395,396。分隔部件395、396可移动到阻止硬币C掉落的分隔位置P1、及不阻止硬币掉落的非分隔位置P2,通过第四弹性部件407、417向分隔位置Pl侧加力。
如图21所示,在装置主体302上设置有卡合部件331、331,其用于在旋转体390 从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不与分隔位置Pl的分隔部件395、 396卡合,阻止硬币存放部481中的硬币C掉落到硬币通路482中,如图23所示,在旋转体 390从初始位置向另一方向(Y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时,通过与分隔位置Pl上的分隔部件395、396卡合,而使分隔部件395、396克服第四弹性部件407、417的弹性而移动到非分隔位置P2,使硬币存放部481中的硬币C掉落到硬币通路482,并从硬币退回口 325退回硬币C。
如图20所示,在旋转体390上形成有通过与硬币存放部481连通而使硬币掉落到硬币退回口 325处的硬币通路482,而且,在硬币存放部481和硬币通路482之间还设置有一对硬币止动件395、396。一对硬币止动件395、396可移动到阻止硬币C的关闭位置P1、 不阻止硬币C的掉落的打开位置P2,通过第四弹性部件407、417向关闭方向加力。
如图21所示,在装置主体302上设置有卡合部件331、331,其用于在旋转体390 从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时,不与闭合状态的一对硬币止动件395、396 卡合,从而阻止硬币存放部481中的硬币C掉落到硬币通路482中,如图23所示,在旋转体 390从初始位置向另一方向(Y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与闭合状态的一对硬币止动件 395,396卡合,从而使一对硬币止动件395、396克服第四弹性部件407、417的弹性而移动到打开位置P2,使硬币存放部481中的硬币C掉落到硬币通路482中,并从硬币退回口 325 退回硬币C。
如图20所示,在装置主体302上设置有第二卡扣部件362,被第二弹性部件363向卡扣方向加力。如图23所示,第二卡扣部件362用于在使旋转体390从初始位置向另一方向(Y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使硬币存放部481中的硬币C掉落到硬币通路482后,通过卡扣旋转体390的第二卡扣边430而阻止旋转体390向另一方向(Y方向,顺时针方向) 旋转。如图16所示,在硬币分选装置301的装置主体302上设置有用于在初始位置将上述旋转体390定位的定位装置550。
定位装置550包括卡合部件551,与形成于旋转体390或在旋转体390的大致中心设置的旋转轴472的被卡合部473卡合;以及第三弹性部件570,向卡合方向对卡合部件 551加力。
硬币分选装置301包括装置主体302,在其上部形成硬币投入口 502,在其下部形成硬币排出口 571和硬币退回口 325 ;旋转体390,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上述装置主体 2的内部;开口 441,设置于上述旋转体390的外侧边;硬币存放部481,设置于上述旋转体390,一端442与上述开口 441连通;硬币通路482,设置于上述旋转体390,其一端445与上述硬币存放部481的另一端443连通,另一端446与上述旋转体390的外部连通;分隔部件 395、396,设置于上述旋转体390,用于隔开硬币存放部481和硬币通路482,可移动到阻止硬币C掉落的分隔位置P1、不阻止硬币C掉落的非分隔位置P2,被第四弹性部件407、417 向分隔位置Pl侧加力;以及卡合部件331、331,设置于上述装置主体302,当旋转体390从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不与分隔位置Pl的分隔部件395、396 卡合,从而阻止硬币存放部481中的硬币掉落到硬币通路482中,在旋转体390从初始位置向另一方向(Y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与分隔位置Pl的分隔部件395、396卡合,使分隔部件395、396克服第四弹性部件407、417的弹性,并移动到非分隔位置P2上,使硬币存放部481内部的硬币C掉落到硬币通路482中,并从硬币退回口 325退回硬币C。
硬币分选装置301,当上述旋转体390位于上述硬币装置主体302的硬币投入口 502和上述开口 441相对的初始位置时、以及从该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上述分隔部件395、396不与上述卡合部件331、331卡合,并位于分隔位置P1, 所以,从上述硬币投入口 502投入的硬币C由于受到阻止而无法移动到上述硬币通路482, 从而使该硬币C保存在上述硬币存放部481中;当上述旋转体390从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 (X方向,逆时针方向)进行大于等于90度的旋转时,保存在硬币存放部481中的硬币C因自重通过上述开口 441从上述硬币排出口 571排出;当上述旋转体390从初始位置向另一方向(Y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上述分隔部件395、396与上述卡合部件331、331卡合, 并移动到非分隔位置P2,由此,保存在上述硬币存放部481中的硬币C可移动到硬币通路 482中,并因自重通过上述硬币通路482从上述硬币退回口 325退回。
硬币分选装置301包括装置主体302,在其上部形成硬币投入口 502,在其下部形成硬币排出口 571和硬币退回口 325 ;旋转体390,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上述装置主体302中;开口 441,设置于上述旋转体390的外侧边;硬币存放部481,设置于上述旋转体 390,一端442与上述开口 441连通;硬币通路482,设置于上述旋转体390,在一端445与上述硬币存放部481的另一端443连通,在另一端446与上述旋转体390的外部连通;一对硬币止动件395、396,设置于上述旋转体390,用于将硬币存放部481和硬币通路482之间关闭,可移动到阻止硬币C掉落的关闭位置P1、及不阻止硬币C掉落的打开位置P2,被第四弹性部件407、417向关闭方向加力;以及卡合部件331、331,设置于上述装置主体302,当旋转体390从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不与关闭状态的一对硬币止动件395、396卡合,从而阻止硬币存放部481中的硬币C掉落到硬币通路482中,当旋转体390从初始位置向另一方向(Y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与关闭状态的一对硬币止动件395、396卡合,从而使一对硬币止动件395、396克服第四弹性部件407、417的弹性而移动到打开位置P2,从而使硬币存放部481中的硬币C掉落到硬币通路482中,并从硬币退回口 571退回硬币C。
硬币分选装置301,当上述旋转体390位于上述装置主体302的硬币投入口 502与上述开口 441相对的初始位置时、以及当从该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 旋转时,上述一对硬币止动件395、396不与上述卡合部件331、331卡合、并位于关闭位置 P1,所以,从上述硬币投入口 502投入的硬币C由于受到阻止而无法移动到上述硬币通路 482中,并被保存在上述硬币存放部481中,当上述旋转体390从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进行大于等于90度的旋转时,被保存在硬币存放部481中的硬币C因自重通过上述开口 441从上述硬币排出口 571排出,当上述旋转体390从初始位置向另一方向(Y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一对硬币止动件395、396与上述卡合部件331、331卡合, 并移动到打开位置P2,由此,保存在上述硬币存放部481中的硬币C可移动到硬币通路482 中,由此,因自重通过上述硬币通路482从上述硬币退回口 325被退回。
下面进行更具体地描述。如图15、16所示,硬币分选装置301包括形成矩形箱状的装置主体302。如图17所示,该装置主体302包括外壳303、以及通过螺钉等固定装置305 安装于外壳303的后部的盖部件500,在其内部,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有旋转体390。外壳 303包括前壁311、形成于前壁311上部的上壁312、形成于前壁311左部的左壁313、形成于前壁311右部的右壁314、形成于前壁311下部的下壁318,开放该外壳303的后部。外壳303的后部开口部304由上述盖部件500封闭。上壁312、左壁313、右壁314以及下壁 318的前后方向的高度大致相同。
如图15所示,在前壁311的前面315上,截面大致呈二字状,由环状的凸起带316 形成圆形的凹部317。如图17所示,在前壁311上的上述圆形的凹部317的大致中心处,形成支承孔320。在上壁312的大致中心部包括大致倒梯形形状的凹部321。如图15所示, 在下壁318的大致中间部形成包括硬币退回凹部323的硬币退回部322。在前壁311的下部形成与硬币退回凹部323连通的硬币退回口 325。如图17所示,在前壁311的后面3 上,通过螺钉等固定装置336安装有用于将硬币C引导至上述硬币退回口 325的引导部件 335。
在前壁311的后面3 上的上述支承孔320的周边形成环状引导件330。在该引导件330的外侧端,一对卡合部件331、331以相对的方式设置。卡合部件331以向引导件 330的外侧端突出的方式设置,形成大致三角形形状。连接一对卡合部件331、331顶点的线 Ll相对于垂直线L只倾斜规定角度a。在本实施例中,α约为60°。
在前壁311的后面3 上,设置有以上述支承孔320为大致中心的、半圆形的引导壁327。如图19、20所示,引导壁327形成于位于下壁318附近的右端3 至位于上壁312 附近的左端3 之间(以下,本实施例的“右”、“左”均指从后面326的方向看时的“右”、 “左”)。
如图17、19所示,在上述引导壁327的左上部分形成缺口部332。在该缺口部332 的附近形成第一安装部333。在第一安装部333处,设置四个卡扣爪部件(第一卡扣部件)341 344、及分别对每个卡扣爪部件(第一卡扣部件)341 344加力的第一弹性部件 350。该卡扣爪部件(第一卡扣部件)341 344形成细长板状,在下端部形成轴部345,在上端部形成卡合边346,在上端部的下部侧形成卡合突起347。第一弹性部件350由金属板形成,下部355被弯曲成大致V字形,上部被分割成四个部分,从而形成四个弹性片351 354。
如图17、19所示,上述第一安装部333包括位于缺口部332下方的大致C字形的支承部357、以及大致二字形的插入凹部359。上述卡扣爪部件(第一卡扣部件)341 344 被重合,其轴部345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支承部357上。上述第一弹性部件350的大致V 字形下部355插入并安装于插入凹部359中,四个弹性片351 3M分别各自抵靠卡扣爪部件(第一卡扣部件)341 344,从而对卡扣爪部件(第一卡扣部件)341 344朝向外壳CN 102542669 A303的内侧加力。通过第一弹性部件350而被加力的卡扣爪部件(第一卡扣部件)341 344的卡合边346抵靠形成于缺口部332上部的卡合突起339,卡合突部347从缺口部332 向内侧突出。
在上述引导壁327的右下端328附近形成缺口部360。在该缺口部360的附近形成第二安装部361。在第二安装部361设置有一片卡扣爪部件(第二卡扣部件)362、及对该卡扣爪部件(第二卡扣部件)362加力的第二弹性部件363。该卡扣爪部件(第二卡扣部件)362形成细长板状,在其下部形成轴部365,在其上端部形成卡合边366,在其上端部的左侧形成卡扣突部367。第二弹性部件363由金属板形成,下部369折弯成大致V字形。
上述第二安装部361包括位于缺口部360下方的大致C字形的支承部370和大致二字形的插入凹部371。上述卡扣爪部件(第二卡扣部件)362中的轴部365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支承部370中。上述第二弹性部件363的大致V字形下部369插入并安装在凹部 371中,上部368抵靠卡扣爪部件(第二卡扣部件)362,并向外壳303的内侧加力。通过第二弹性部件363而被加力的卡扣爪部件(第二卡扣部件)362的卡合边366抵靠缺口部360 的上边372,卡扣突部367从缺口部360向内侧突出。
如图17、18所示,旋转体390包括圆板状基板391、以及通过螺钉等固定装置479 安装于基板391的后面392 (不与前壁311的后面3 接触的面)上的引导部件450。在基板391的前面393的大致中心处设置有以可旋转的方式插入并设置于上述外壳303的支承孔320中的旋转轴394。而且,在基板391的前面393上,在隔着旋转轴394的两侧设置一对保持臂395、396。保持臂395、396弯曲成朝向内侧突出,在臂的下部设置有中心轴397、 398,在臂的上部设置有止动销401、402。
位于右侧的保持臂395的中心轴397以插入的形式可旋转地设置在形成于基板 391的右侧下部的中心孔403中,止动销401从形成于基板391的右侧上部的长孔405向基板391的后面392侧突出,并以可摆动的方式安装于基板391的前面393上。而且,保持臂 395抵靠其一端408安装在弹簧支座部406上的弹簧(弹性部件)407的另一端409,该弹簧支座部406形成于基板391的前面393右侧,大致呈二字形。该保护臂395通过该弹簧 (弹性部件)407的弹性而向内侧被加力,上述止动销401压接长孔405的内侧边411。上述止动销401的压接内侧边411的位置为保持臂395的关闭的位置(分隔位置)P1。
左侧保持臂396的中心轴398以插入形成于基板391的左侧下部的中心孔413中的方式可旋转地进行设置,通过使止动销402在形成于基板391的左侧上部的长孔415中向基板391的后面392侧突出,从而将位于左侧的保持臂396以可摆动的方式安装于基板 391的前面393上。而且,保持臂396抵靠一端418被安装在大致二字形弹簧支座部416上的弹簧(弹性部件)417的另一端419,该弹簧支座部416形成于基板391的前面393左侧, 通过该弹簧(弹性部件)417的弹性向内侧对该保持臂396加力,从而上述止动销402与长孔415的内侧边421压接。与上述止动销402的内侧边421压接的位置为保持臂396的关闭位置(分隔位置)Pl。
保持臂395包括安装有止动销401的上部臂434、以及安装有中心轴397的下部臂 435。上部臂433为与弹簧(弹性部件)407大致垂直而被折弯后与下部臂435连接。保持臂396包括安装有止动销402的上部臂436、以及安装有中心轴398的下部臂437。上部臂 436为与弹簧(弹性部件)417大致垂直而被折弯后与下部臂437连接。大致平行地安装上述保持臂395的上部臂434和上述保持臂396的上部臂436。
该止动销401和止动销402之间的间距,通常,在因弹簧(弹性部件)407、417的弹性而关闭的状态下,可小于硬币C的外径,当克服弹簧(弹性部件)407、417的弹性而打开的状态下,则可大于硬币C的外径,并允许硬币C的通过。
相对于基板391的大致中心线(垂直线)L大致对称地设置上述保持臂395、396。 在基板391的大致中心线L上,在基板391的上端边附近形成阴螺纹部(安装部)422。该阴螺纹部(安装部)422位于止动销401和止动销402的大致中间位置。而且,在基板391 的后面392的大致中心线(垂直线)L上,在止动销401、402的下方形成引导突起438。引导突起438的上面439朝向后方并下降倾斜。
在基板391的大致中间部左右两侧形成大致矩形形状的定位孔425、426。而且,在基板391的下部形成大致梯形形状的硬币下落口 428。在基板391的外周边,在距右侧上部的大致中心线约60°的位置形成其厚度与基板391的厚度大致相同的止动件431。而且, 在基板391的外周边上,以大致30°的规定间距形成多个其厚度与基板391的厚度大致相同的防止反转突起432。第一个防止反转突起432设置于距左侧上部的大致中心线约45° 的位置上。
引导部件450具有与基板391大致相同的外径,包括用于存放硬币C的硬币存放部481、以及与硬币存放部481连通的硬币通路482。在引导部件450中,形成从后面451 连通到前面452的缺口部453。缺口部453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在左上部包括左引导面455,在右上部包括与左引导面455相对的右引导面456。左引导面455和右引导面456的厚度大致与四枚硬币C重合后的总厚度相同。通过左引导面455和右引导面456 引导硬币C可沿上下方向移动。在左引导面455和右引导面456之间形成存放硬币C的硬币存放部481。
在左引导面455上形成朝向内侧形成开口的大致U字形的凹部457,上述止动销 402可进入该凹部457中。在右引导面456上形成朝向内侧形成开口的大致U字形的凹部 458,上述止动销401可进入该凹部458中。
在引导部件450的缺口部453的左中间部包括左弯曲面461,在右中间部包括与左弯曲面461相对的右弯曲面462。左弯曲面461的上端与左引导面455的下端连接。右弯曲面462的上端与右引导面456的下端连接。在左弯曲面461的前面452侧形成配合片 463,该配合片463与形成于上述基板391的大致中间部左侧的定位孔似6配合。在配合片 463的内侧端形成向后面451侧突出的支脚片464。该支脚片464的高度与左引导面455 和右引导面456大致相同,并在内侧形成中间引导面465。
在右弯曲面462的前面452侧形成配合片467,该配合片467与形成于上述基板 391的大致中间部右侧的定位孔425配合。在该配合片467的内侧端形成向后面451侧突出的支脚片469。支脚片469的高度与左引导面455和右引导面456大致相同,并在内侧形成中间引导面470。通过上述支脚片469的中间引导面465和支脚片469的中间引导面 470引导硬币C可沿上下方向移动。在中间引导面465和中间引导面470之间形成使硬币 C通过的硬币通路482。如图17所示,在上述支脚片464和支脚片469的上端整体形成以引导部件450的中心为大致中心的圆形旋转轴472。在该旋转轴472中,切去后部的一部分后形成卡合面473。该卡合面473为平面状,向上下方向延伸地形成。
如图18所示,引导部件450的缺口部453在下部包括形状与形成于上述基板391 的下部的大致梯形形状的硬币下落口 4 大致相同的开口 475,在下端形成将硬币C引导到硬币下落口似8的倾斜面476。开口 475与上述硬币通路482连通,从硬币通路482中掉落的硬币通过该开口 475。
在基板391上通过螺钉等固定装置479整体安装引导部件450,从而构成旋转体 390。在旋转体390上,由左引导面455、右引导面456和基板391的后面392形成硬币存放部481,由中间引导面465、470和基板391的后面392形成硬币通路482。在通过弹簧(弹性部件)407,417而关闭的状态下,上述止动销401和止动销402位于硬币存放部481和硬币通路482之间(关闭位置Pl),从而阻止硬币存放部481中的硬币C掉落到硬币通路482 中。上述引导部件450在外周边形成包括卡扣面491的止动件490。卡扣面491与上述右引导面456形成大致相同的面。
如图16、17所示,在盖部件500中,形成有插入上述旋转体390的旋转轴472的插孔501。在该盖部件500的上端大致中间处形成大致二字形的硬币投入口 502。在盖部件500中,在与硬币存放部481相对的位置上形成圆形通孔503。在盖部件500的后面508 的通孔503上部的位置上,形成支承部507,在支承部507上,在左右设置一对支承销505、 506。在支承部507的上部将形成有阴螺纹部511的毂510设置成突出状态。
在盖部件500上,设置有从通孔503突出到硬币存放部481中的第一按压部件 515。第一按压部件515包括臂部516、形成于臂部516上部的支承轴517、形成于臂部516 下部的按压突起518、以及设置于臂部516上部的被按压凸部519。第一按压部件515的支承轴517由上述支承部507的支承销505、506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按压突起518穿过通孔503后突出到硬币存放部481中。上述第一按压部件515的支承轴517为了不离开上述支承部507的支承销505、506,而被推压部件521压紧。推压部件521包括大致倒U字形的缺口 522,用于使上述第一按压部件515的被按压凸部519穿过;一对控制突起525、525, 用于控制按压上述第一按压部件515的被按压凸部519的板簧523的两侧;以及螺钉通孔 526,形成于该控制突起525、525之间。在板簧523的上部形成螺钉通孔527。通过将依次穿过上述板簧523的螺钉通孔527和推压部件521的螺钉通孔526的螺钉5 与毂510的阴螺纹部511螺合,从而,板簧523和推压部件521被固定并安装于盖部件500上。第一按压部件515在被按压凸部519抵靠板簧523后被定位,并在按压突起518从通孔503突出到硬币存放部481中的状态被保持。
在盖部件500的通孔503的左侧形成长孔531。在盖部件500的后面508,在长孔 531的下部设有形成用于安装板簧539的凹部532的凸阶梯部535。在该凸阶梯部535的上部两侧设有支承销536,通过该支承销536和凸阶梯部535形成支承部537。在凹部532 形成阴螺纹部533。
在盖部件500的后面508上设有从长孔531突出到装置主体302中的第二按压部件Ml。第二按压部件541包括臂部讨2、以及形成于臂部542下部的支承轴M3。第二按压部件541的支承轴M3以可旋转的方式被保持于上述支承部537,其臂部542的前端544 可突出到装置主体302中。上述第二按压部件Ml的支承轴543为了不离开上述支承部 537而由板簧539推压。在板簧539的下部形成螺钉通孔534。通过将穿过螺钉通孔534 的螺钉529与阴螺纹部533螺合,从而将板簧539固定并安装于凹部532上。第二按压部27件541通过抵靠板簧539而被定位,并被保持在臂M2的前端544从长孔531突出到装置主体302中的状态。
如图16、17所示,在盖部件500的后面508设置有定位装置550。定位装置550包括卡合部件以及第三弹性部件570。卡合部件551包括卡合板552、设置于卡合板552 上端的上引导板阳3、设置于卡合板552下端的下引导板555、形成于上引导板553的下侧的上滑动板阳6、以及形成于下引导板555上侧的下滑动板557。在上滑动板556上,形成有沿左右方向较长的长孔561。在下滑动板557上,形成有沿左右方向较长的长孔562。
在盖部件500上,立设有与卡合部件551的上引导板553滑动接触的上引导板 564、与卡合部件551的下引导板555滑动接触的下引导板565、与上滑动板556的长孔561 卡合的卡合毂566、与下滑动板557的长孔562卡合的卡合毂567、以及用于抵挡弹簧状第三弹性部件570的一端的大致二字形的支座部568。通过上引导板564和下引导板565引导卡合部件阳1,使其可以沿左右方向移动,通过将螺钉569、569与卡合毂566、567螺合,从而将该卡合部件551安装于盖部件500上。而且,在卡合板552和支座部568之间安装弹簧状第三弹性部件570,通过该第三弹性部件570的弹性,对卡合板552向卡合方向加力, 因此,卡合部件551与旋转轴472的卡合面473压接,并将旋转轴472、旋转体390、旋转轴 394定位。
在盖部件500的下部左侧,形成将前面509和后面508连通的硬币排出口 571。在外壳303的后面326的下部左侧,形成将硬币C引导到硬币排出口 571的引导片572。在盖部件500的后面508的上部右侧,通过螺钉581安装有具有两枚硬币C的厚度的环部件 (变更部件)580。该环部件(变更部件)580通过螺钉581可安装于上述旋转体390的阴螺纹部(安装部)422中。而且,在盖部件500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安装臂582、583。
旋转体390的旋转轴394由外壳303的支承孔320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顶端部 399从支承孔320突出。如图18所示,在旋转轴394的顶端部399固定安装手柄600。在旋转轴399的顶端部399上形成有安装孔375。在手柄600的大致中心处形成固定轴601, 固定轴601以不可旋转的方式装入旋转轴394的安装孔375中,并通过螺钉等固定在旋转轴394上。
在硬币分选装置301中,旋转体390容纳在装置主体302中,旋转轴394由外壳 303的支承孔320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旋转轴472由盖部件500的插孔501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
卡合部件551的卡合板552通过第三弹性部件570而压接在形成于旋转轴472上的卡合面473上,由此,旋转体390实现定位。即,旋转体390通过定位装置550被定位于硬币存放部481的开口 441和装置主体302的硬币投入口 502相对、且从硬币投入口 502 投入的硬币C直接被存放于硬币存放部481中的位置(初始位置)上,而且,旋转体390在该位置上待机。
第一按压部件515的按压突起518穿过通孔503之后突出到硬币存放部481中。 而且,第二按压部件541的臂部542的前端544插入长孔531后突出到装置主体302中,并与旋转板390的后面、即引导部件450的后面451压接。
如图19所示,在硬币分选装置301中,在硬币存放部481中未存放硬币C的状态下,如果对手柄600进行旋转操作,当使旋转体390从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由于卡扣爪部件(第一卡扣部件)341 344的卡合边347卡扣止动片490 的卡扣面491,故旋转体390无法进一步旋转。
而且,在硬币存放部481中未存放硬币C的状态下,如前述,如果使旋转体390从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由于与引导部件450的后面451压接的第二按压部件Ml的前端M4由于板簧539的弹性而突出到硬币存放部481中,卡扣引导部件450的右引导面456,故旋转体390无法进一步旋转。
如果从硬币投入口 502投入四枚适当枚数的与标准硬币C相比厚度相同、但外径较小的非法硬币并保存在硬币存放部481中,然后使旋转体390从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X 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第二按压部件541的前端M4由于该四枚非法硬币而不突出到硬币存放部481中,所以,不卡扣引导部件450的右引导面456,不阻止旋转体390的旋转。
但是,非法硬币的外周边由于小于标准硬币C,故在卡扣部件(第一卡扣部件)341 344滑动接触时,无法克服第一弹性部件350的弹性而向反卡扣方向移动,其结果是,卡扣部件(第一卡扣部件)341 344的卡合边347卡扣止动片490的卡扣面491,故无法进一步旋转。即使仅有一枚为非法硬币、而三枚为标准硬币C的情况下,仍可阻止位于该非法硬币处的卡扣部件(第一卡扣部件)341 344中的一个旋转。
如果从硬币投入口 502投入四枚适当枚数的与标准硬币C相比外径相同、但厚度较小的非法硬币、并将其存放于硬币存放部481中的情况下,对于该四枚非法硬币,第二按压部件541的前端544势必突出到硬币存放部481中,其结果是,由于卡扣引导部件450的右引导面456,所以,阻止旋转体390的旋转。
如图20所示,如果从硬币投入口 502投入四枚标准硬币C,则四枚标准硬币C以放置于止动销401和止动销402上的形式被存放于硬币存放部481中。即,通过位于关闭位置Pl的止动销401、402阻止从硬币投入口 502投入的硬币C移动到硬币通路482中,从而使该硬币C被保持在硬币存放部481中。通过第一按压部件515的按压突起518向硬币C 的厚度方向按压硬币存放部481中的四枚标准硬币C,并定位于硬币存放部481中。
如图21所示,如果对手柄600进行旋转操作,使旋转体390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由于四枚标准硬币C与卡扣部件(第一卡扣部件)341 344的卡扣突部347滑动接触,并克服第一弹性部件350的弹性,使卡扣爪部件(第一卡扣部件)341 344向反卡扣方向移动,所以,卡扣部件(第一卡扣部件)341 344的卡合边347不卡扣止动片490的卡扣面491,不阻止旋转体390的旋转。而且,由于第二按压部件Ml的前端 544因该四枚标准硬币C的作用而未突出到硬币存放部481中,故不卡扣引导部件450的右引导面456,不阻止旋转体390的旋转。
如图22所示,如果旋转体390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约120°,则旋转体390的硬币存放部481的开口 441向下方倾斜,四枚标准硬币C因自重从开口 441 通过引导片572掉落到硬币排出口 571,并从硬币排出口 571排出。
如图20所示,如果从硬币投入口 502投入四枚标准硬币C,则四枚标准硬币C以放置于止动销401和止动销402上的形式被存放于硬币存放部481中。但是,如果投入外径较小的硬币,则其从位于关闭位置Pl的止动销401和402之间穿过后,移动到硬币通路 482中,而且,掉落到开口 475处,由倾斜面476导向,从硬币下落口似8经过装置主体302 的硬币退回口 325被退回到硬币退回部322的硬币退回凹部323。S卩,外径小于标准硬币C的硬币未被存放于硬币存放部481中,而是退回到硬币退回部322。
旋转体390的止动片490与卡扣部件(第一卡扣部件)341 344的卡扣突部347 和卡扣爪部件(第二卡扣部件)362的卡扣突部367接触。旋转体390的防止反转突起432 和止动件431不与卡扣部件(第一卡扣部件)341 344的卡扣突部347接触,而与卡扣爪部件(第二卡扣部件)362的卡扣突部367接触。
如果旋转体390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则卡扣面491与卡扣部件(第一卡扣部件)341 344的卡扣突部347接触,从而阻止旋转体390的旋转,但是, 由于与卡扣爪部件(第二卡扣部件)362的卡扣突部367滑动接触,克服第二弹性部件363 的弹性,使卡扣爪部件(第二卡扣部件)362向反卡扣方向移动,所以,止动片490不被卡扣爪部件(第二卡扣部件)362的卡扣突部367卡扣,因此,不阻止旋转体390向一个方向(X 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如果旋转体390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则旋转体390的防止反转突起432依次与卡扣爪部件(第二卡扣部件)362的卡扣突部367滑动接触,克服第二弹性部件363的弹性,使卡扣爪部件(第二卡扣部件)362向反卡扣方向移动,故卡扣爪部件 (第二卡扣部件)362的卡扣突起367不卡扣防止反转突起432,不阻止旋转体390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与防止反转突起432相同,旋转体390如果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由于止动件431与卡扣爪部件(第二卡扣部件)362的卡扣突部367滑动接触,克服第二弹性部件363的弹性,使卡扣爪部件(第二卡扣部件)362向反卡扣方向移动,所以,不与卡扣爪部件(第二卡扣部件)362的卡扣突部367卡扣,不阻止旋转体390旋转。
而且,旋转体390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后,旋转体390的防止反转突起432和止动件431在经过卡扣爪部件(第二卡扣部件)362的卡扣突部367后,即使使旋转体390向另一方向(Y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其仍与卡扣爪部件(第二卡扣部件)362的卡扣突部367卡扣,所以,旋转体390向另一方向(Y方向,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受到阻止。
如图20所示,如果旋转体390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约360°,则在硬币存放部481的开口 441与硬币投入口 502相对、且从硬币投入口 502投入的硬币C直接被存放于硬币存放部481中的位置(初始位置)上,通过定位装置550定位旋转体390。
接着,改变标准硬币C的投入枚数。从图16所示的装置主体302取下螺钉581,取下环部件(变更部件)580。如图18所示,通过螺钉581将环部件(变更部件)580安装于形成于基板391上部上的阴螺纹部(安装部)422中。如图20所示,环部件(变更部件)580 从基板391的外周边突出,该突出端585和存放于硬币存放部481中的标准硬币C的外端边大致一致。环部件(变更部件)580如前述,以两枚标准硬币C的总厚度形成。
如果从硬币投入口 502投入两枚标准硬币C,则两枚标准硬币C被存放于硬币存放部481中。该两枚标准硬币C放置于止动销401、402上,阻止其移动到硬币通路482,所以被保持在硬币存放部481中。
此时,由第一按压片部件515的按压突起518与两枚标准硬币C压接,该两枚标准硬币C被保持在硬币存放部481中。如图21所示,如果对手柄600进行旋转操作,使旋转体390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后,则两枚标准硬币C与卡扣爪部件(第一卡扣部件)341、342的卡扣突起347滑动接触,环部件(变更部件)580与卡扣爪部件(第一卡扣部件)343,344的卡扣突起347滑动接触。由此,由于克服第一弹性部件350的弹性,使卡扣爪部件(第一卡扣部件)341 344向反卡扣方向移动,故卡扣部件(第一卡扣部件)341 344的卡扣边347不卡扣止动片490的卡扣面491,不阻止旋转体390的旋转。 以后的动作与存放四枚硬币的情况相同,旋转体390旋转。下面对硬币C的退回进行描述。如果从硬币投入口 502投入硬币C,则硬币C被存放于硬币存放部481中。硬币C放置于位于关闭位置(分隔位置)Pl的止动销401、402 上。即,在旋转体390位于装置主体302的硬币投入口 502和开口 441相对的初始位置时, 通过止动销401、402,阻止从硬币投入口 502投入的硬币C移动到硬币通路482中,所以,该硬币C被保持于硬币存放部481中。在该情况下,所投入的硬币C不是标准硬币C也可以, 枚数不是适当枚数也可以。如图23所示,如果对手柄600进行旋转操作、并使旋转体390向另一方向(Y方向, 顺时针方向)旋转约30°,则右侧的保持臂395与引导件330右侧的卡合部件331卡合,以中心轴397为中心,克服弹簧(弹性部件)407的弹性而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并移动到打开位置(非分隔位置)P2上。同样,左侧的保持臂396与引导件330左侧的卡合部件331卡合,以中心轴398为中心,克服弹簧(弹性部件)417的弹性而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移动到打开位置(非分隔位置)P2。如果右侧的保持臂395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移动到打开位置(非分隔位置)P2,左侧的保持臂396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移动到打开位置(非分隔位置)P2,则止动件401和402 之间打开,放置于止动件401和402上的硬币C因自重在止动件401和402之间通过,并移动到硬币通路482中,且掉落到开口 475处,由倾斜面476引导,从硬币下落口 4 经过装置主体302的硬币退回口 325退回到硬币退回部322的硬币退回凹部323。如果将四枚硬币C存放于硬币存放部481时,最初,通过引导突起438使后侧的两枚硬币下落到硬币通路482中,剩余的两枚硬币通过引导突起438的倾斜的上面439逐枚地滑动而掉落到硬币通路482中,所以,不会出现四枚硬币同时掉落而堵塞硬币通路482的技术缺陷。如果对手柄600进行旋转操作、并使旋转体390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 旋转约30°时,由于止动件431的卡扣面(第二卡扣边)430与卡扣爪部件(第二卡扣部件)362的卡扣突部367卡扣,故阻止旋转体390向另一方向(Y方向,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如上所述,使旋转体390从初始位置向另一方向(Y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后、使硬币存放部481中的硬币C掉落到硬币通路482中后,卡扣爪部件(第二卡扣部件)362卡扣旋转体390的止动件431的第二卡扣边430,所以,阻止旋转体390向另一方向(Y方向, 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20所示,如果使旋转体390向一个方向(X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使其恢复到初始位置时,通过定位装置阳0,在硬币存放部481是大致正上方的位置、且从硬币投入口 502投入的硬币C直接被存放在硬币存放部481中的初始位置上定位旋转体390。(发明的效果)在本发明的硬币分选装置中,在从硬币投入口没有投入适当枚数的标准硬币的情况下,即使通过操作手柄使旋转体旋转,旋转体的卡扣边由于被多个卡扣部件中的一个卡扣,所以,旋转体的旋转收到阻止。而且,在从硬币投入口投入包括其外径小于标准硬币的非法硬币的多枚硬币、并将硬币存放于旋转体的硬币存放部中的情况下,即使通过操作手柄使旋转体旋转,但因非法硬币的外周边,无法使多个卡扣部件中的一个向反卡扣方向移动,其结果是,旋转体的卡扣边被位于非法硬币处的卡扣部件卡扣,因而旋转体的旋转收到阻止。在从硬币投入口投入适当枚数的标准硬币、并将多枚硬币存放于旋转体的硬币存放部中的情况下,如果通过操作手柄使旋转体旋转时,则多个卡扣部件在旋转体旋转时与各标准硬币的外周边滑动接触,并向反卡扣方向移动,多个卡扣部件不卡扣旋转体的卡扣边, 所以,旋转体可旋转,从硬币排出口可排出硬币存放部的多枚硬币。在旋转体上,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有用于切换硬币存放部的硬币存放枚数的切换部件。硬币存放部包括形成于旋转体中的第一硬币存放部、形成于切换部件中的第二硬币存放部。如果切换部件相对旋转体向一个方向旋转,则第二硬币存放部与旋转体的第一硬币存放部重合,由第二硬币存放部和第一硬币存放部构成硬币存放部;如果切换部件相对旋转体向另一方向旋转,则第二硬币存放部离开旋转体的第一硬币存放部,由第一硬币存放部构成硬币存放部,所以,可切换硬币存放部的存放枚数。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硬币分选装置具有可通过切换部件简单地切换硬币的投入枚数的效果。本发明所涉及的硬币分选装置具有下述的效果在切换部件的第二硬币存放部离开旋转体的第一硬币存放部,仅仅由旋转体的第一硬币存放部构成硬币存放部时,切换部件的引导边在旋转体旋转时与卡扣部件滑动接触,使卡扣部件向反卡扣方向移动,不使卡扣部件卡扣旋转体的卡扣边。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硬币分选装置中,在硬币存放部中未存放适当枚数的标准硬币时、或在硬币存放部中存放有厚度与标准硬币不同的非法硬币币时,当旋转体旋转时,卡合片与装置主体的一侧卡合,从而阻止旋转体的旋转;在硬币存放部中存放有适当枚数的标准硬币时,硬币使卡合片向反卡合方向移动,在旋转体旋转时,卡合片可以不与装置主体的一侧卡合,不阻止旋转体的旋转。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硬币分选装置还具有可检测硬币厚度的效果。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硬币分选装置中,使切换部件相对旋转体向一个方向旋转,并使切换部件的第二硬币存放部与旋转体的第一硬币存放部重合,从而由第二硬币存放部和第一硬币存放部构成硬币存放部,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卡合凸部或卡合凹部与第一卡合凹部或第一卡合凸部卡合将切换部件进行定位;使切换部件相对旋转体向另一方向旋转, 并使切换部件的第二硬币存放部离开旋转体的第一硬币存放部,从而由第一硬币存放部构成硬币存放部,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卡合凸部或卡合凹部与第二卡合凹部或第二卡合凸部卡合将切换部件进行定位。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硬币分选装置具有可可靠地保持切换部件的已切换的位置的效果。而且,在本发明的硬币分选装置中,在旋转体的硬币存放部,形成用于安装改变硬币存放枚数的变更部件的安装部。变更部件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于装置主体的一侧。通过使变更部件从装置主体脱离、并将其安装于硬币存放部的安装部,可改变存放于硬币存放部中的硬币存放枚数。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硬币分选装置具有可通过变更部件简单地切换硬币的投入枚数的效果。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硬币分选装置中,将从硬币投入口投入的硬币存放到在初始位置上待机的旋转体的硬币存放部中。当硬币被存放于旋转体的硬币存放部中时,通过用于隔开硬币存放部和硬币通路分的分隔部件阻止硬币掉落到硬币通路中,从而将硬币保存在硬币存放部中。在未从硬币投入口投入标准硬币时、或从硬币投入口投入外径小于标准硬币的非法硬币时,即使通过操作手柄使旋转体从初始位置向一方向旋转,旋转体的第一卡扣边仍被第一卡扣部件卡扣,阻止旋转体向一个方向旋转。在从硬币投入口投入标准硬币、 并将标准硬币存放在旋转体的硬币存放部中时,如果通过操作手柄使旋转体从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旋转,则第一卡扣部件在旋转体向一个方向的旋转时与标准硬币的外周边滑动接触后向反卡扣方向移动,第一卡扣部件不卡扣旋转体的第一卡扣边,所以,旋转体可向一个方向旋转,硬币存放部中的硬币由分隔部件导向后从硬币排出口排出。在硬币被存放于旋转体的硬币存放部中的状态下,如果通过操作手柄使旋转体从初始位置向另一方向旋转时,则硬币离开分隔部件而掉落到硬币通路中,并从硬币退回口退回。而且,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硬币分选装置中,从硬币投入口投入的硬币被存放在在初始位置上待机的旋转体的硬币存放部中。如果硬币被存放于旋转体的硬币存放部中,则通过分隔部件阻止硬币掉落到硬币通路中,从而将该硬币保持于硬币存放部中,上述分隔部件由第四弹性部件对分隔位置加力,并用于隔开硬币存放部和硬币通路分。如果从硬币投入口投入标准硬币、并通过操作手柄使旋转体从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旋转,则第一卡扣部件在旋转体向一个方向旋转时通过与标准硬币的外周边滑动接触而向反卡扣方向移动, 从而可从硬币排出口排出硬币存放部中的硬币。在硬币被存放于硬币存放部中的状态下, 如果通过操作手柄使旋转体从初始位置向另一方向旋转,则分隔位置的分隔部件与卡合部件卡合,克服第四弹性部件的弹性而移动到非分隔位置,所以,硬币离开分隔部件而掉落到硬币通路中,并从硬币退回口退回。而且,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硬币分选装置中,从硬币投入口投入的硬币被存放于在初始位置待机的旋转体的硬币存放部中。如果硬币被存放在旋转体的硬币存放部中,则通过一对硬币止动件阻止其掉落到硬币通路中,从而将硬币保持在硬币存放部中,其中,该一对硬币止动件通过第四弹性部件对关闭的位置加力,位于硬币存放部和硬币通路之间。如果从硬币投入口投入标准硬币、并通过操作手柄使旋转体从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旋转,则第一卡扣部件可在旋转体向一个方向旋转时通过与标准硬币的外周边滑动接触而向反卡扣方向移动,硬币存放部中的硬币可从硬币排出口排出。在硬币存放于旋转体的硬币存放部中的状态下,如果通过操作手柄使旋转体从初始位置向另一方向旋转时,由于关闭位置的一对硬币止动件与卡合部件卡合,并克服第四弹性部件的弹性而移动到打开位置,故硬币离开一对硬币止动件而掉落到硬币通路中,从硬币退回口退回。如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硬币分选装置具有下述的效果如果使旋转体向一个方向旋转,可取出物品,如果使旋转体向另一方向旋转,则可使硬币退回,因此,不需要退回按钮等复杂的机构,可低成本地进行制造。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硬币分选装置中,在通过使旋转体从初始位置向另一方向旋转而使硬币存放部中的硬币掉落到硬币通路中之后,第二卡扣部件卡扣旋转体的第二卡扣边,并阻止旋转体向另一方向旋转,故具有可防止过大的反旋转的效果。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硬币分选装置中,由于定位装置可在初始位置将旋转体定位, 故具有如下效果旋转体不会因不小心而旋转,通常可使旋转体在初始位置上待机。
产业上的应用可能性本发明提供一种硬币分选装置,如果投入标准硬币,可进行手柄操作,而如果投入非法硬币、或未投入标准硬币时,不能紧手柄操作,其可用于小包装物品销售机等的物品取出机。符号说明C硬币Pl关闭位置(分隔位置)P2打开位置(非分隔位置) 1硬币分选装置2装置主体3外壳3a后部开放部北下部开放部5固定装置6 —侧11前壁12上壁13左壁14右壁15里面16凹部17底面19侧面20支承孔21凹槽25第一引导壁沈第二引导壁27右下端28左端29存放室30顶端31 底端33 缺口35硬币投入口36硬币排出口38缺口部39卡合突起40上部凹部41卡扣爪部件(第一卡扣部件)42卡扣爪部件(第一卡扣部件)43卡扣爪部件(第一卡扣部件)44卡扣爪部件(第一卡扣部件)45轴部46卡合边47卡扣突部50第一弹性部件51弹性片52弹性片53弹性片M弹性片55下部57支承部59插入槽60缺口部61下部凹部62卡扣爪部件(第二卡扣部件);63第二弹性部件65轴部66卡合边67卡扣突部68上部69下部70支承部71插入槽72卡合突起75第一引导槽
76第二引导槽79销81第一排出口(硬币排出口)82第二排出口(硬币退回口)85开口90旋转体91基板91a外面91b里面92右引导部件93左引导部件94旋转轴95突片96切槽97顶端98前部99缺口100卡合片101枢轴102支承凹部103固定板104里面105引导筒106引导轴107弹性部件109顶端110右上部引导面111右弯曲面112右下部引导面113右外周面115止动片116第一"^扣边117第二卡扣边120左上部引导面121左弯曲面122左下部引导面123左外周面125缺口1 卡合片127弯曲片1 卡合凸部130卡合阶梯部131上部132下部133开口135硬币存放部136 一端(顶端)137另一端(底端)138 一端(顶端)I39另一端(底端)140第一硬币存放部141第一硬币通路142第二硬币通路143硬币通路145中心轴146安装板147安装片147a底壁147b直壁148引导片149固定装置150切换部件151引导环152外周面153里面巧4第二硬币存放部155右引导部件156右上部引导面157右弯曲面158右下部引导面159右外周面160左引导部件161左上部引导面162左弯曲面163左下部引导面165左外周面
166第一"^合凹部167第二卡合凹部168引导边169外径170盖部件171凹部172侧面173插孔175分隔部件180缺口181长孔182右支承突起183左支承突起185右支承凹部186左支承凹部187弹簧支座片190按压部件191摆动部件192第一按压片部件193第二按压片部件195摆动板196摆动轴197通孔201支承轴202支承轴203支承板205支承部206支承部210支承片211按压片212支承部213支承部214弹簧部件215前端216按压片217支承轴218前端219弹性片220局部221螺钉222锁定片225旋转轴226螺钉2 被卡合部件230被卡合部231卡合部件232上部233螺钉235卡合边部236下部237钩240定位装置241第三弹性部件242 —端243 另一端245 螺钉250手柄251固定轴252安装孔253螺钉301硬币分选装置302装置主体303外壳304后部开放部305固定装置311前壁312上壁313左壁314右壁315前面316凸起带317凹部318底壁320支承孔321凹部322硬币退回部323硬币退回凹部325硬币退回口
3 后面327引导壁328右端3 左端330引导件331卡合部件332缺口部333第一安装部335引导部件336固定装置339卡合突起341卡扣爪部件(第一卡扣部件)342卡扣爪部件(第一卡扣部件)343卡扣爪部件(第一卡扣部件)344卡扣爪部件(第一卡扣部件)345轴部346卡合边347卡扣突部350第一弹性部件351弹性片352弹性片353弹性片3M弹性片355下部357支承部359插入凹部360缺口部361第二安装部362卡扣爪部件(第二卡扣部件)363弹性部件365轴部366卡合边367卡扣突部368上部369下部370支承部371插入凹部372顶边375安装孔390旋转体391基板392后面393前面394旋转轴395保持臂(分隔部件,硬币止动件)396保持臂(分隔部件,硬币止动件)397中心轴399前部401止动销402止动销403中心孔405长孔406弹簧支座部407弹簧(第4弹性部件)408 —端409 另一端411内侧边413中心孔415长孔416弹簧支座部417弹簧(第4弹性部件)418 —端419另一端421内侧边422阴螺纹部(安装部)425定位孔
似6定位孔似8硬币下落口430卡扣面(第二卡扣边)431止动件432防止反转突起434上部臂435上部臂436上部臂437上部臂438引导突起439 上面441 开口442 一端443 另一端445 一端446 另一端450引导部件451后面452 前面453 缺口部455左引导面456右引导面457凹部458凹部461左弯曲部462右弯曲部463配合片464支脚片465中间引导面467配合片469支脚片470中间引导面472旋转轴473卡合面(被卡合部)475 开口476 倾斜面479卡合面481硬币存放部482硬币通路490止动片491卡扣面(第一"^扣边)500盖部件501插孔502硬币投入口503通孔505支承销506支承销507支承部508后面509前面510轴毂511阴螺纹部515第一按压部件516臂部517支承轴518按压突起519被按压凸部521按压部件522 缺口523 板簧525限制突起5 螺钉通孔527螺钉通孔5 螺钉531长孔532凹部533阴螺纹部534螺钉通孔5;35凸节部536支承销537支承部539板簧541第二按压部件542臂部543支承轴544前端550定位装置551卡合部件
38
552卡合板556上滑动板557下滑动板561长孔562长孔564上引导板565下引导板566卡合轴毂567卡合轴毂568支座部569螺钉570第三弹性部件571硬币排出口572引导片580环部件(变更部件)581螺钉582安装臂583安装臂585突出端600手柄601固定轴
权利要求
1.一种硬币分选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在上部形成硬币投入口,在下部形成硬币排出口和硬币退回口 ; 旋转体,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中; 分隔部件,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突出到所述旋转体内; 开口,设置于所述旋转体的外侧边;硬币存放部,设置于所述旋转体,一端与所述开口连通,另一端可对应于所述旋转体的旋转采取与所述分隔部件相对的状态和不相对的状态;以及硬币通路,设置于所述旋转体,在一端与所述硬币存放部的另一端连通,在另一端与所述旋转体的外部连通,与所述硬币存放部形成钝角, 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旋转体位于所述装置主体的所述硬币投入口与所述开口相对的初始位置时、以及在从所述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旋转时,所述分隔部件处于与所述硬币存放部的另一端相对的状态,由此,阻止从上述硬币投入口投入的硬币移动到上述硬币通路中,从而,将该硬币保持在所述硬币存放部,当所述旋转体从所述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进行大于等于90度的旋转时,保持在所述硬币存放部中的硬币因自重通过所述开口从所述硬币排出口排出,当所述旋转体从所述初始位置向另一方向旋转时,所述硬币存放部的另一端处于不与所述分隔部件相对的状态,由此,保持在所述硬币存放部中的硬币可移动到所述硬币通路中,因自重通过所述硬币通路从所述硬币退回口排出。
2.一种硬币分选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在上部形成硬币投入口,在其下部形成硬币排出口和硬币退回口 ;旋转体,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中;开口,设置于所述旋转体的外侧边;硬币存放部,设置于所述旋转体,一端与所述开口连通;硬币通路,设置于所述旋转体中,在一端与所述硬币存放部的另一端连通,在另一端与所述旋转体的外部连通;分隔部件,设置于所述旋转体,用于将所述硬币存放部和所述硬币通路之间分隔开,可移动到阻止硬币掉落的分隔位置、及不阻止硬币掉落的非分隔位置,被第四弹性部件向分隔位置侧加力;以及卡合部件,设置于上述装置主体,当所述旋转体从所述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旋转时,不与所述分隔位置的所述分隔部件卡合,阻止所述硬币存放部中的硬币掉落到所述硬币通路中,当旋转体从所述初始位置向另一方向旋转时,卡合部件与所述分隔位置的所述分隔部件卡合,使所述分隔部件克服第四弹性部件的弹性而移动到所述非分隔位置,使硬币存放部内的硬币掉落到所述硬币通路中,使硬币从硬币退回口退回, 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旋转体位于所述装置主体的所述硬币投入口与所述开口相对的所述初始位置时、以及当所述旋转体从所述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旋转时,所述分隔部件不与所述卡合部件卡合,并位于所述分隔位置,由此,通过阻止从所述硬币投入口投入的硬币移动到所述硬币通路中,从而将硬币保持在所述硬币存放部中,当所述旋转体从所述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进行大于等于90度的旋转时,保持在所述硬币存放部中的硬币因自重通过所述开口从所述硬币排出口排出,当所述旋转体从所述初始位置向另一方向旋转时,所述分隔部件与所述卡合部件卡合,并移动到所述非分隔位置,由此,保持在所述硬币存放部中的硬币可移动到所述硬币通路中,因自重通过所述硬币通路从所述硬币退回口退回。
3. 一种硬币分选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在上部形成硬币投入口,在其下部形成硬币排出口和硬币退回口 ;旋转体,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中;开口,设置于所述旋转体的外侧边;硬币存放部,设置于所述旋转体,一端与所述开口连通;硬币通路,设置于所述旋转体,在一端与所述硬币存放部的另一端连通,在另一端与所述旋转体的外部连通;一对硬币止动件,设置于所述旋转体,用于将所述硬币存放部和所述硬币通路之间关闭,可移动到阻止硬币掉落的关闭位置、及不阻止硬币掉落的打开位置,被第四弹性部件向所述关闭方向加力;以及卡合部件,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当所述旋转体从所述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旋转时,不与关闭状态的所述一对硬币止动件卡合,阻止所述硬币存放部中的硬币掉落到所述硬币通路中,当所述旋转体从所述初始位置向另一方向旋转时,与关闭状态的所述一对硬币止动件卡合,使所述一对硬币止动件克服第四弹性部件的弹性而移动到打开位置,使所述硬币存放部中的硬币掉落到所述硬币通路中,使硬币从所述硬币退回口退回, 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旋转体位于所述装置主体的所述硬币投入口与所述开口相对的初始位置时、以及当从所述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旋转时,所述一对硬币止动件不与所述卡合部件卡合,并位于关闭位置,由此,通过阻止从所述硬币投入口投入的硬币移动到所述硬币通路中而将硬币保持在所述硬币存放部中,当所述旋转体从所述初始位置向一个方向进行大于等于90度的旋转时,保持在所述硬币存放部中的硬币因自重通过所述开口从所述硬币排出口排出,当所述旋转体从所述初始位置向另一方向旋转时,所述一对硬币止动件与所述卡合部件卡合,并移动到打开位置,由此,保持在所述硬币存放部中的硬币可移动到所述硬币通路中,因自重通过所述硬币通路从所述硬币退回口退回。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宜的硬币分选装置,可切换硬币存放枚数,不使用退回按钮即可退回硬币。硬币分选装置(1)的装置主体(2)设置成在其上部形成硬币投入口(35),在其下部形成硬币排出口(36);在其内部设置有通过手柄(250)操作的可旋转的旋转体(90),在旋转体(90)上形成可叠放从硬币投入口(35)投入的硬币C的硬币存放部(135);以及在其内部可旋转地设置有用于切换上述硬币存放部(135)的硬币存放枚数的切换部件(150)。在上述硬币存放部(135)设置用于将硬币存放部(135)和硬币通路(143)隔开的分隔部件(175)。当旋转体(90)向一个方向旋转时,阻止硬币存放部(135)中的硬币C落到硬币通路(143)中,当旋转体向另一方向旋转时,允许硬币C从硬币排出口(36)排出。
文档编号G07D13/00GK102542669SQ201210009088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30日
发明者黑川信夫 申请人:株式会社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