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人员及移动载体门禁管理系统的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领域,尤其涉及利用RFID技术进行相关门禁管理,即作用于企业或者组织的人员及移动载体门禁管理系统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通过电磁场传递射频信息和能量,从而能够非接触式地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的技术。它将在未来代替条形码,应用在零售物品上;同时它可以识别单个物体;得益于电子标签芯片的价格大幅下降, RFID市场需求迅猛扩大。正因其众多的优点,RFID被视为21世纪最重要、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它已逐渐在电子票证、商品防伪、身份识别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并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增长,从而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的重大需求。在各类应用的RFID技术中,超高频无源RFID由于读写距离较远、传输速率较快、 成本低等优势被受青睐。由于它可以适合于恶劣环境下的多目标同时识别和高速运动目标识别,兼备高性能和低成本,让超高频无源RFID成为了目前RFID应用上的主流。在现阶段,国内基于RFID的门禁管理体系相对不健全。尤其对于一些涉及重要资料和个人的相关企事业单位或组织,没有行之有效的监控管理记录系统。虽然有比较成熟的人为管理体系,仍然无法避免在门禁监控中出现纰漏,尤其针对一些比较灵活、可携带的移动载体而言,更加难以有效监管,同时不方便历史查询。本发明正是在充分利用上述的RFID技术应用优势,结合当前实际应用需要,研发一种作用于企业或者组织的人员及移动载体门禁管理系统的构建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作用于企业或者组织的人员及移动载体门禁管理系统的构建方法。该方案的提出基于超高频无源RFID本身的技术优势以及作用于重要企事业单位或组织的必要门禁管理需求。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步骤一设计基于RFID并且作用于企业或者组织的人员及移动载体管理方案的总体部署结构,该总体部署结构由后台数据库、服务器、通道工控机以及客户端组成,客户端数量以及通道机数量根据用户需要进行灵活有效更改;根据使用单位或组织的实际门禁情况,在重要出入点放置工控机,在门卫控制室和总控室架设客户控制端。对于高频无源电子标签来说,读写距离较远,可调节读卡器功率来扩大读写距离,至最大范围10米左右。整体系统工作时,当任意标签进入有任何工控机覆盖的效读写范围时,即可通过响应获取标签发送的信号,结合后台服务器的控制获取标签对应的数据库信息;在门卫控制室或总控室,可利用客户控制端对标签进行相关操作。步骤二 设计专用的监控网络环境,铺设服务器、数据库和客户控制端之间的专用网络,保证了门禁管理的安全可靠,信息不易失窃。
步骤三人员及移动载体信息数据库设计,数据字典如下I)内部人员信息表包括人员姓名、性别、卡号(自动识别)、所属部门、所属处室、 证件号码、手机号码、固定电话、备注以及个人照片;2)临时访客信息表包括人员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证件类型、证件号码、访问事由、被访人、被访部门、被访处室、来访登记时间、预计结束时间、备注以及个人照片、证件照片;3)移动载体信息表包括密件编号、卡号、秘密等级、密件类型、型号、负责人、证件号、所属部门、所属处室、备注以及载体照片。步骤四设计门禁管理方案中的通道监控软件,该软件部署在门禁通道所使用的工控机上,能够通过网络连接服务器,对数据进行添加、更新、查询等操作,并在终端显示操作结果;能够控制通道上所安装的大型读卡器,读取通过的人员以及移动载体上所携带的电子标签的信息,并且根据预置的规则,对读到的标签做出不同的响应。步骤五设计该门禁管理方案的信息管理软件,也称客户控制端。该软件部署在部分客户端PC机上,能够通过网络连接服务器,按照不同的使用权限,对服务器中的数据库信息进行添加、更新、删除、查询等不同的操作,在终端显示操作结果;并且能够控制桌面型读卡器,对电子标签进行必要的读写操作。步骤六设计企业或组织的人员及移动载体信息数据库;步骤七设计完全独立封闭的私有网络环境,有效连接数据库、服务器以及工控机和客户端,保证门禁管理的安全,防止信息外泄;步骤八设计选用解决方案中使用的RFID技术,采用超高频无源RFID技术,使用 UHF无源电子标签。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电子标签的跟踪、记录和授权,企业或组织可以对所有出入人员包括来访人员进行合理的行踪记录,完成对人员的门禁管理。针对重要的移动移动载体,诸如移动硬盘、笔记本电脑以及相关文档,同样采用了 RFID标签识别授权的方法,完成对于所有重要载体外借的管理,保证企业或组织的权益。本发明通过对远距离快速提东目标进行非接触式信息采集处理,实现对进出人员及移动载体的快速识别和自动管理。其主要优势在于(I)工控机强大的扫描响应识别能力,能同时读取数量庞大的人员及物品,适合各种规模的相关企事业单位或组织。(2)无源标签体积小,易安装,能够完全覆盖各类移动载体,包括纸质文档、小型U 盘、笔记本电脑、移动硬盘等等。(3)帮助使用单位树立全新的管理形象,带来先进的自动管理模式。(4)快速有效监管各类人员进行,并拥有详细的出入记录,方便历史查询。
图I为本发明在实施过程中的总体部署结构示意图,其中通道工控机数量和服务器可根据使用单位或组织需要进行增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某使用单位模型为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步骤一设计基于RFID的人员及移动载体门禁管理方案的体系构架,根据使用单位或组织的实际门禁情况,在两个重要的出入点放置工控机,在门卫控制室和总控室架设客户控制端。整体系统工作时,当任意标签进入有任何工控机覆盖的效读写范围时,即可通过响应获取标签发送的信号,结合后台服务器的控制获取标签对应的数据库信息;在门卫控制室或总控室,可利用客户控制端对标签进行相关操作。如图I所示,该总体部署结构由后台数据库、服务器、通道工控机以及客户端组成,客户端数量以及通道机数量根据用户需要进行灵活有效更改。步骤二 设计专用的监控网络环境,铺设服务器、数据库和客户控制端之间的专用网络。步骤三人员及移动载体信息数据库设计,数据字典如下I)内部人员信息表包括人员姓名、性别、卡号(自动识别)、所属部门、所属处室、 证件号码、手机号码、固定电话、备注以及个人照片;2)临时访客信息表包括人员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证件类型、证件号码、访问事由、被访人、被访部门、被访处室、来访登记时间、预计结束时间、备注以及个人照片、证件照片;3)移动载体信息表包括密件编号、卡号、秘密等级、密件类型、型号、负责人、证件号、所属部门、所属处室、备注以及载体照片。步骤四设计门禁管理方案中的通道监控软件,该软件部署在门禁通道所使用的工控机上,能够通过网络连接服务器,对数据进行添加、更新、查询等操作,并在终端显示操作结果;能够控制通道上所安装的大型读卡器,读取通过的人员以及移动载体上所携带的电子标签的信息,并且根据预置的规则,对读到的标签做出不同的响应。步骤五设计该门禁管理方案的信息管理软件,也称客户控制端。该软件部署在部分客户端PC机上,能够通过网络连接服务器,按照不同的使用权限,对服务器中的数据库信息进行添加、更新、删除、查询等不同的操作,在终端显示操作结果;并且能够控制桌面型读卡器,对电子标签进行必要的读写操作。其中,门卫控制室有权对来访人员进行访问授权,同时对所有在案记录进行查询,但无其他权限;总控室可对服务器中的数据库信息进行添加、更新、删除、查询等不同的操作,在终端显示操作结果;并且能够控制桌面型读卡器, 对电子标签进行必要的读写操作。步骤六设计企业或组织的人员及移动载体信息数据库。步骤七设计完全独立封闭的私有网络环境,有效连接数据库、服务器以及工控机和客户端,保证门禁管理的安全,防止信息外泄。步骤八设计选用解决方案中使用的RFID技术,采用超高频无源RFID技术,使用 UHF无源电子标签。此处所述的超高频比如900MHz。本发明通过电子标签的跟踪、记录和授权,企业或组织可以对所有出入人员包括来访人员进行合理的行踪记录,完成对人员的门禁管理。针对重要的移动移动载体,诸如移动硬盘、笔记本电脑以及相关文档,同样采用了 RFID标签识别授权的方法,完成对于所有重要载体外借的管理,保证企业或组织的权益。本方案的实施由电子标签、读卡器、后台服务器以及控制中心管理软件等部分组成,主要用于重要企业、单位及组织的人员及移动奢靡载体的门禁管理。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发明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人员及移动载体门禁管理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实现步骤如下步骤一设计基于RFID并且作用于企业或者组织的人员及移动载体管理方案的总体部署结构,该总体部署结构由后台数据库、服务器、通道工控机以及客户端组成,客户端数量以及通道机数量根据用户需要进行灵活有效更改;步骤二 设计专用的监控网络环境,铺设服务器、数据库和客户控制端之间的专用网络;步骤三设计人员及移动载体信息数据库;步骤四设计该门禁管理方案的通道监控软件,该软件部署在门禁通道所使用的工控机上,能够通过网络连接服务器,对数据进行添加、更新、查询操作,并在终端显示操作结果;能够控制通道上所安装的大型读卡器,读取通过的人员以及移动载体上所携带的电子标签的信息,并且根据预置的规则,对读到的标签做出不同的响应;步骤五设计该门禁管理方案的信息管理软件,该软件部署在部分客户端PC机上,能够通过网络连接服务器,按照不同的使用权限,对服务器中的数据库信息进行添加、更新、 删除、查询等不同的操作,在终端显示操作结果;并且能够控制桌面型读卡器,对电子标签进行必要的读写操作;步骤六设计企业或组织的人员及移动载体信息数据库;步骤七设计完全独立封闭的私有网络环境,有效连接数据库、服务器以及工控机和客户端;步骤八设计选用解决方案中使用的RFID技术,采用超高频无源RFID技术,使用UHF 无源电子标签。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人员及移动载体门禁管理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根据使用单位或组织的实际门禁情况,在重要出入点放置工控机,在门卫控制室和总控室架设客户控制端;对于高频无源电子标签来说,读写距离较远,可调节读卡器功率来扩大读写距离,至最大范围10米;整体系统工作时,当任意标签进入有任何工控机覆盖的效读写范围时,即可通过响应获取标签发送的信号,结合后台服务器的控制获取标签对应的数据库信息;在门卫控制室或总控室,可利用客户控制端对标签进行相关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人员及移动载体门禁管理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设计人员及移动载体信息数据库,数据字典如下1)内部人员信息表包括人员姓名、性别、卡号、所属部门、所属处室、证件号码、手机号码、固定电话、备注以及个人照片;2)临时访客信息表包括人员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证件类型、证件号码、访问事由、 被访人、被访部门、被访处室、来访登记时间、预计结束时间、备注以及个人照片、证件照片;3)移动载体信息表包括密件编号、卡号、秘密等级、密件类型、型号、负责人、证件号、 所属部门、所属处室、备注以及载体照片。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人员及移动载体门禁管理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信息管理软件设计,具体如下I)主要提供对用户友好的操作界面;提供便捷的方式供用户来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资料;能够管理摄像头硬件来获取实物的图像信息,存储于服务器中并共享;能够管理桌面型读卡器来对电子标签进行读写操作,以达到初始化数据以及查询标签的便捷功能;2)软件功能栏包含添加记录、刷卡查询、信息查询、内部人员记录、移动载体记录、当前访客、历史访客、当前审批、历史审批、门禁记录、待处理警报、历史警报、账户管理、部门信息、处室信息15项功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人员及移动载体门禁管理系统的构建方法,通过电子标签的跟踪、记录和授权,企业或组织可以对所有出入人员包括来访人员进行合理的行踪记录,完成对人员的门禁管理。针对重要的移动移动载体,诸如移动硬盘、笔记本电脑以及相关文档,同样采用了RFID标签识别授权的方法,完成对于所有重要载体外借的管理,保证企业或组织的权益。本方案的实施由电子标签、读卡器、后台服务器以及控制中心管理软件等部分组成,主要用于重要企业、单位及组织的人员及移动奢靡载体的门禁管理。
文档编号G07C9/00GK102592336SQ20121000568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0日
发明者张颖, 李林森, 蔡立明, 陈泽华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 信息网络安全公安部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