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线传感网络数据的安全取证黑匣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60263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于无线传感网络数据的安全取证黑匣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记录物品定位追踪识别监控黑匣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数据的安全取证黑匣子。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增多和交通越来越拥挤,发生交通事故在所难免,但哪怕是轻微的刮擦或碰撞,事故责任有时也很难认定。为此在车辆上安装行车记录仪,通过行车记录仪上的摄像机摄取车辆周围的环境图像,并在车辆受到碰撞或急刹车受到冲击时,记录环境图像和车辆速度,可在事故发生后提取记录信息,有助于核查事故的起因。与此之外,飞机、轮船等重要空间内物品由于损伤出现信息无法识别、定位和监控,但由于当前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迅速,飞机、轮船等重要空间电子产品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不仅丰富了飞机、轮船等重要空间的用途,也提高了飞机、轮船等重要空间的价值,然而由于产品之间的相互独立,难免在功能上出现不同,如车辆追踪定位用的车载导航仪、汽车防盗报警器以及记录车辆周围环境图像的行车记录仪等,这类车载电子产品在车辆上安装,即增加了安装的难度,又增加了成本。数据信息安全存储与便捷存储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显的非常重要,举个最常见的例子,比如常见本地存取用的飞机黑匣子、汽车用的行车监控数据、发电厂用的安全监控数据、商场银行用的安保监控数据、智能家庭用的安保监控数据等等,本地存取的临控数据,一但发生灾难性事故,这些数据就有可能被毁灭,为事后的分析和原因查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利用云计算构建虚拟黑匣子,实现了异地数据存储,并提供虚拟现场恢复,利用此技术可查寻灾难前后的包括图像、声音、环境的温度等数据,为寻找事故发生的原因提供了安全的、精确的数据。随着科技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基于云平台的形成,数据信息安全存储与便捷存储已经非常重要,云计算是适合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一种模式。云计算将应用“计算”从终端转移到服务终端,从而弱化了对移动终端设备的处理需求。这样移动终端主要承担与用户交互功能,复杂的运算交由云端服务器处理,终端不需要强大的运算能力既可响应用户操作,并将结果展现给用户,从而实现丰富的应用。但云技术的数据不安全、成本高、不确定和不稳定对黑匣子的技术发展制造了很大的障碍。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电力逐步市场化,用电的供需矛盾逐渐趋于平衡,在此背景下,用户需求从“有电用”变成“有高质量、高可靠性的电力能源用”,进而提出对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要求的需求。配电网自动化作为达到上述目标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应运而生。配电自动化系统(DistributionAutomation System,简写为 DAS)是一种可以使配电企业在远方以实时方式监视、协调和操作配电设备的自动化系统。其内容包括配电网数据采集和监控(SCADA),配电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需方管理(Demand SideManagement,简写为DSM)几个部分。其中配电网数据采集和监控部分是实现配电自动化的关键本着“故障检测准确、故障隔离迅速和网络重构慎重”的原则,配电网自动化从运行管理的模式上,正向着分层、分布式、开放系统的方向发展,配电终端设备逐渐智能化和一体化,从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效率,提高供电质量,降低劳动强度,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的能力,缩短停电时间和减少停电面积,历史数据存储和管理,历史事件/事故报警记录等方面,为供电系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很高的安全保障。目前,各企业的配电终端使用的通信协议并不兼容。传统的调度自动化或远动系统的RTU仅是一个完成“上传数据,下达命令”任务的现场终端单元。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人们愈来愈倾向于使用一个微机化自动装置完成更多的功能,RTU、保护、录波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以及仪表的界限正在消失。因此,配电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正在向综合性的微机化自动装置发展,除了完成“上传下达”任务外,还能不依赖于主站完成一些当地自动控制功能,如低周减载、备用电源自投等。另一方面,一些过去相对独立的微机自动化装置,如线路、变压器保护装置等,要能够与主站通信,完成RTU所具有的数据采集和控制功倉泛。从国内外配电自动化系统采用的通信方式看,尚没有一种通信技术可以很好的满足配电系统自动化所有层次的需要。在一个配电自动化系统内,往往由多种通信技术组合成综合的通信系统,各个层次按实际需要采用合适的通信方式。从应用的角度看,由于配电自动化存在其本身的特点,如容量大、故障记录信息及定值远传、远方抄表等,传统的通信规约不能够很好的满足使用要求,因此给实现配电自动化又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由于配电网和输电网自身特点不同,输电网自动化许多成熟技术仅可借鉴,并不能直接使用。种种原因导致我国目前配电网的自动化水平不高。此外,黑匣子的应用还可涉及食品监控领域;目前食品药品监管的总体执法水平比较落后,行政执法调查取证还停留在靠一纸执法文书,凭执法人员的经验进行监管。由于调查取证手段的落后,致使一些大案要案无法办结,对一些突发性的食品药品公共安全事件,很难及时准确的做出判断。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组建近十年,这一支高素质、年轻的执法队伍不断探索总结食品药品监管的新路子,应用运动式、救火式的监管手段,食品药品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但由于历史欠帐太多,加之不法分子制假售假的手段不断翻新,目前的监管方式不能适应新时期食品药品安全形势要求。多年的执法实践,我们已经意识到践行科学监管理念需要与其相适应的科技支撑。因此我们把加强建立公众饮食用药安全的长效机制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尽管长效机制建设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如:在全国药品生产企业推行驻厂监管员、飞行检查等制度。但是其科学性、合理性存在一定的瑕疵。其科技含量不高,靠人看人的监管方式很难保障产品安全。由于监管人员数量有限、监管装备有限、执法经费有限,按照每个执法人员满负荷工作运行计算,是无法承担其监管任务的,尤其是节假日、夜间无法对企业实施监管,导致形成监管的盲区。长期以来,食品药品行业内部存在一些共性的违法违规行为,甚至有一些企业钻法律政策的空子,利用高科技手段制假售假。但是执法人员无法准确地捕捉到其违法违规的证据。致使一些违法犯罪行为难以得到及时的查处,久而久之,必定酿成大祸,这是目前食品药品公共安全事件频发的重要成因之一。食品药品公共安全事件发生后,对流入市场的问题产品,很难追溯问题产品的数量、流向、销售情况、使用情况等,难以追根溯源,导致执法部门无法控制和降低问题产品对社会带来的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数据的安全取证黑匣子,以解决目前车载导航仪、汽车防盗报警器以及行车记录仪等电子识别产品存在因功能不同而导致定位识别监控效果差、安装困难、成本高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基于无线传感网络数据对物品的精确定位、识别以及有效监控,该基于无线传感网络数据的安全取证黑匣还可采用当前最先进的IP技术,具备长期全天候稳定运行、设计合理、架构简洁、应用方便、提高工作效率、满足各种物品定位识别业务工作需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数据的安全取证黑匣子,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无线传感网络数据的安全取证装置,所述无线传感网络数据的安全取证装置包括数据安全取证微处理器、红外通信接口、红外感应器、射频收发识别模块、信息采集板、无线传感网络信息传输模块、全球定位系统模块、定位和查询控制模块、存储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镶嵌有激光扫描器;所述红外感应器通过上述红外通信接口接入所述无线传感网络信息传输模块的左端,所述无线传感网络信息传输模块的右端与所述射频收发识别模块进行连接,所述射频收发识别模块与所述信息采集板进行通讯数据连接,所述信息采集板通过通讯数据连接端口接入上述存储器模块;上述数据安全取证微处理器的一端连接上述存储器模块,上述数据安全取证微处理器的另一端接入全球定位系统模块,所述全球定位系统模块与上述定位和查询控制模块进行连接。作为优选方式,所述信息采集板的侧壁上间隔开设有若干个脉冲通孔。作为优选方式,所述信息采集板的表面中央位置固设有多个位移数据采集模块和多个视频采集模块。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势: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数据的安全取证黑匣子,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极强的抗干扰等能力,比如可有效避免电磁干扰,即便传感网中设备已损坏,黑匣子里的记录数据也能完好保存。同时其实现对物品定位标准高、成本低、性能好、可广泛应用的所有的通讯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数据的安全取证黑匣子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0026]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数据的安全取证黑匣子,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无线传感网络数据的安全取证装置,所述无线传感网络数据的安全取证装置包括数据安全取证微处理器、红外通信接口、红外感应器、射频收发识别模块、信息采集板、无线传感网络信息传输模块、全球定位系统模块、定位和查询控制模块、存储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镶嵌有激光扫描器;所述红外感应器通过上述红外通信接口接入所述无线传感网络信息传输模块的左端,所述无线传感网络信息传输模块的右端与所述射频收发识别模块进行连接,所述射频收发识别模块与所述信息采集板进行通讯数据连接,所述信息采集板通过通讯数据连接端口接入上述存储器模块;上述数据安全取证微处理器的一端连接上述存储器模块,上述数据安全取证微处理器的另一端接入全球定位系统模块,所述全球定位系统模块与上述定位和查询控制模块进行连接。实施例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数据的安全取证黑匣子,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无线传感网络数据的安全取证装置,所述无线传感网络数据的安全取证装置包括数据安全取证微处理器、红外通信接口、红外感应器、射频收发识别模块、信息采集板、无线传感网络信息传输模块、全球定位系统模块、定位和查询控制模块、存储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镶嵌有激光扫描器;所述红外感应器通过上述红外通信接口接入所述无线传感网络信息传输模块的左端,所述无线传感网络信息传输模块的右端与所述射频收发识别模块进行连接,所述射频收发识别模块与所述信息采集板进行通讯数据连接,所述信息采集板通过通讯数据连接端口接入上述存储器模块;上述数据安全取证微处理器的一端连接上述存储器模块,上述数据安全取证微处理器的另一端接入全球定位系统模块,所述全球定位系统模块与上述定位和查询控制模块进行连接;所述信息采集板的侧壁上间隔开设有若干个脉冲通孔。实施例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数据的安全取证黑匣子,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无线传感网络数据的安全取证装置,所述无线传感网络数据的安全取证装置包括数据安全取证微处理器、红外通信接口、红外感应器、射频收发识别模块、信息采集板、无线传感网络信息传输模块、全球定位系统模块、定位和查询控制模块、存储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镶嵌有激光扫描器;所述红外感应器通过上述红外通信接口接入所述无线传感网络信息传输模块的左端,所述无线传感网络信息传输模块的右端与所述射频收发识别模块进行连接,所述射频收发识别模块与所述信息采集板进行通讯数据连接,所述信息采集板通过通讯数据连接端口接入上述存储器模块;上述数据安全取证微处理器的一端连接上述存储器模块,上述数据安全取证微处理器的另一端接入全球定位系统模块,所述全球定位系统模块与上述定位和查询控制模块进行连接;所述信息采集板的侧壁上间隔开设有若干个脉冲通孔;所述信息采集板的表面中央位置固设有多个位移数据采集模块和多个视频采集模块。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外形和连接关系变更和元件的替换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数据的安全取证黑匣子,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无线传感网络数据的安全取证装置,所述无线传感网络数据的安全取证装置包括数据安全取证微处理器、红外通信接口、红外感应器、射频收发识别模块、信息采集板、无线传感网络信息传输模块、全球定位系统模块、定位和查询控制模块、存储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镶嵌有激光扫描器;所述红外感应器通过上述红外通信接口接入所述无线传感网络信息传输模块的左端,所述无线传感网络信息传输模块的右端与所述射频收发识别模块进行连接,所述射频收发识别模块与所述信息采集板进行通讯数据连接,所述信息采集板通过通讯数据连接端口接入上述存储器模块;上述数据安全取证微处理器的一端连接上述存储器模块,上述数据安全取证微处理器的另一端接入全球定位系统模块,所述全球定位系统模块与上述定位和查询控制模块进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线传感网络数据的安全取证黑匣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采集板的侧壁上间隔开设有若干个脉冲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无线传感网络数据的安全取证黑匣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采集板的表面中央位置固设有多个位移数据采集模块和多个视频采集模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数据的安全取证黑匣子,其通过数据安全取证微处理器、红外通信接口、红外感应器、射频收发识别模块、信息采集板、无线传感网络信息传输模块、全球定位系统模块、定位和查询控制模块、存储器模块,以及在壳体的外表面镶嵌有激光扫描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识别产品存在因功能不同而导致定位识别监控效果差、安装困难、成本高的技术难题,达到了长期全天候稳定运行、设计合理、架构简洁、应用方便、提高工作效率、满足各种物品定位识别业务工作需求的有益技术效果。
文档编号G07C5/08GK202956811SQ20122065217
公开日2013年5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3日
发明者施连敏, 陈志峰, 盖之华 申请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