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医疗自助挂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61302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医疗自助挂号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挂号机,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医疗自助挂号机。



背景技术:

当前医院开展预约挂号的实际情况是 :预约方式落后、单一,缺乏形式多样、灵活便捷的医院服务功能应用及服务传播载体,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医疗自助挂号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憾。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智能医疗自助挂号机,该自助挂号机包括显示器机箱1、键鼠套装收纳盒2、工控机箱3、工控机电源接入4、工控机电源5、工控机主板及处理器6、工控机存储器7、工控机功能组件8、工控机网络及扩展接口9,所述工控机主板及处理器6分别与所述工控机存储器7和工控机功能组件8连接,工控机存储器7与工控机功能组件8相互连接,在工控机箱3内设有用于实现功能的工控机主板及处理器6、工控机存储器7;在工控机箱3的机壳背面设有工控机电源接入4、工控机电源5、工控机网络及扩展接口9,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自助挂号上安装有人脸识别装置10,所述人脸识别装置10包括:用于获取人脸图像的图像获取单元11;识别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人脸图像,并对所接收的人脸图像进行识别;定位单元12,具有反射面,使用者根据自身在该反射面中的镜像来调整面部位置以使面部处于人脸图像的最佳获取区域;还包括呈线性排布的光源13。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单元12与所述图像获取单元11位于同一平面,且二者的距离小于2cm。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预约挂号设备,为管理终端设备,可与应用终端配套使用有线或无线装置,成为应用系统实现功能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可单独使用。该预约挂号设备,在完善注册、查询、预约、自助、系统登录等功能的同时,有效拓展服务功能,还整合平面、网络、数字媒体表现方式,革新媒体和广告形式,以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预约挂号机具有适用广泛、功能强大、适配性高、扩展性好、操控简易、使用便捷等特点,实现了服务与保障窗口延伸、拓展及自动化、人文化、自助化、使捷化,适用于各类医院注册、预约、自助查询、互动、多媒体传媒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外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将更加有助于公众理解本发明,但不能也不应当将申请人所给出的具体的实施例视为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对部件或技术特征的定义进行改变和/或对整体结构作形式的而非实质的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限定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的智能医疗自助挂号机,该自助挂号机包括显示器机箱1、键鼠套装收纳盒2、工控机箱3、工控机电源接入4、工控机电源5、工控机主板及处理器6、工控机存储器7、工控机功能组件8、工控机网络及扩展接口9,工控机主板及处理器6分别与所述工控机存储器7和工控机功能组件8连接,工控机存储器7与工控机功能组件8相互连接,在工控机箱3内设有用于实现功能的工控机主板及处理器6、工控机存储器7;在工控机箱3的机壳背面设有工控机电源接入4、工控机电源5、工控机网络及扩展接口9,在自助挂号上安装有人脸识别装置10,人脸识别装置10包括:用于获取人脸图像的图像获取单元11,识别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人脸图像,并对所接收的人脸图像进行识别;定位单元12,具有反射面,使用者根据自身在该反射面中的镜像来调整面部位置以使面部处于人脸图像的最佳获取区域;还包括呈线性排布的光源13,定位单元12与图像获取单元11位于同一平面,且二者的距离小于2cm。利用本实施例的医疗自助挂号机,用户可通过键盘、鼠标或触摸屏对预约挂号系统进行建站录入、操控管理,患者即可通过网站、自助终端等调出预约挂号、自助挂号、查询等功能软件应用界面,按要求操控,也可通过电话、短信、邮件,完成预约挂号或自助挂号或查询。需要时通过键盘、鼠标或触摸屏输入打印指令,工控机主板及处理器6与工控机存储器7、工控机功能组件8按指令驱动打印机实现打印功能。通过输出终端,也可配合播放或展示医院优势、卫生宣教知识、预约挂号须知、公告、通知等。本实施例,实现注册、预约与自助(挂号、检查、排队、手术、治疗、床位等)、查询(医院、科室、专家信息、健康常识、保健知识、养生美食、交通信息、地域布局、就医导引等)功能的同时,外配终端播放医院宣传资料、科室宣传、治疗资料、公益宣传、通知、公告、广告等,实现了医用“预约挂号”智能多媒体设备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光源13为线型分布的光源,其对特定的投射区域所产生的照度不会产生过度集中,因而在成像时具有层次感并且不会产生眩光。例如光源13为多个LED红外发光管,特别是超高亮发光管,当然,也可以是其它光源,如可见光源、紫外光源等。该多个LED红外发光管线性排列,呈一字型排布,最大限度的减小光源的物理面积,并使得所发出光辐射区为横向分布区域,从而形成一个既具有一定照明强度,又不会因为光照过于集中而产生眩光的光源。为了进一步防止产生炫光,光源13位于图像获取单元11的上方,并且与图像获取单元11的距离为1~50cm,二者距离可为1~50cm之间的任意值,例如为1cm、8cm、13cm,15cm,20cm,30cm,40cm,50cm。在实际应用中,以大于或等于15cm为佳。光源13与图像获取单元11的相对位置越大,光斑会越小,甚至消失。当光源13在图像获取单元11的15cm的相对位置时,减小光源发出的光线在眼镜上反射形成的光斑面积,甚至使光斑形成在镜框边缘或外部,提高了图像获取单元11拍摄的人脸图像的质量,进而提高人脸识别的准确率。在医疗自助挂号机上增加人脸识别功能,可以有效识别不同的患者,甚至可以将医闹的人脸数据特征录入数据库,方便医疗机构的安保人员随时调取数据,保障医务工作者的人身安全。

当然,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