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记录驾驶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09111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记录驾驶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无人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记录驾驶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无人车是通过车载传感系统感知道路环境,自动规划行车路线并控制车辆到达预定目标的智能汽车。

目前,由于无人驾驶技术的安全性还有待提高,无人车还不能做到真正的无人驾驶。为保证行车安全,无人车可以执行人工介入和自动驾驶两种模式,人工介入模式即驾驶员手动驾驶车辆,自动驾驶模式则是由无人驾驶技术来控制车辆。

当无人车当执行自动驾驶模式时,驾驶员也需要不断的观察车内外环境。一旦自动驾驶模式操作出现潜在危险时,驾驶员需手动关闭自动驾驶模式,开启人工介入模式来驾驶无人车,这一过程需要驾驶员和自动驾驶模式进行不断磨合。

但是,由于驾驶员的观察能力有限,驾驶员有可能发现不了潜在危险,不能很好的与自动驾驶模式磨合,驾驶无人车安全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记录驾驶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利于驾驶员和自动驾驶模式磨合,提高驾驶无人车的安全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记录驾驶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车辆以自动驾驶模式运行时,依据车辆状态和车外环境确定是否需要人工介入驾驶;

若确定需要,则发出请求人工介入驾驶的报警;

响应于所述人工介入驾驶,关闭所述自动驾驶模式;

存储关闭所述自动驾驶模式时刻前后预设时间段内的驾驶信息,其中所述驾驶信息经由人机交互接口输出。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记录驾驶信息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驾驶模式判断模块,用于当车辆以自动驾驶模式运行时,依据车辆状态和车外环境确定是否需要人工介入驾驶;

报警模块,用于若确定需要,则发出请求人工介入驾驶的报警;

驾驶切换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人工介入驾驶,关闭所述自动驾驶模式;

驾驶信息输出模块,用于存储关闭所述自动驾驶模式时刻前后预设时间段内的驾驶信息,其中所述驾驶信息经由人机交互接口输出。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记录驾驶信息的系统,包括上述的记录驾驶信息的装置,和以视频、vr或ar方式回放所述车辆状态、所述车外环境和所述驾驶信息的移动终端或车载显示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记录驾驶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可以自主判断是否需要人工介入驾驶,相对于人工判断提高了判断需要人工介入驾驶的效率和灵敏度;在确定需要时,可以发出警报提示驾驶员驾驶车辆,提高人工介入驾驶的及时性;响应于人工介入驾驶,关闭自动驾驶模式;以及存储关闭自动驾驶模式时刻前后预设时间段内的驾驶信息,其中驾驶信息经由人机交互接口输出,可以供驾驶员回放查看利于驾驶员和自动驾驶模式磨合,提高驾驶车辆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记录驾驶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记录驾驶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记录驾驶信息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记录驾驶信息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记录驾驶信息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记录驾驶信息的方法,可以运行于车辆的驾驶系统中,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当车辆以自动驾驶模式运行时,依据车辆状态和车外环境确定是否需要人工介入驾驶。

在本步骤中,为保证行车安全,当车辆状态和车外环境均正常时,则可以判定自动驾驶模式运行正常不需要人工介入驾驶;当车辆状态和车外环境任一异常时,则可以判定自动驾驶模式异常。若自动驾驶模式发生异常则确定需要人工介入驾驶,则可以执行步骤s102。

步骤s102,发出请求人工介入驾驶的报警。

在本步骤中,自动驾驶模式异常时,再由自动驾驶系统来控制车辆在道路上运行会存在发生事故的隐患,与此同时,乘坐车辆的驾驶员由于人工观察的局限性,可能未发现隐患的存在,则需要发出请求人工介入驾驶的报警来提示驾驶员来驾驶车辆。可以以扬声器广播提示音、报警指示灯点亮/闪烁、车载显示器显示文字/标记的中任意一种或组合的方式发出请求人工介入驾驶的报警。

步骤s103,响应于人工介入驾驶,关闭自动驾驶模式。

在本步骤中,响应于人工介入驾驶,关闭自动驾驶模式防止自动驾驶模式干扰人工介入驾驶,保证行车安全。

步骤s104,存储关闭自动驾驶模式时刻前后预设时间段内的驾驶信息,其中驾驶信息经由人机交互接口输出。

在本步骤中,自动驾驶模式时刻前后预设时间段可以是关闭自动驾驶模式时刻前后20秒。驾驶信息可以包括:行车路线、驾驶时长和驾驶操作,驾驶操作是驾驶员操作车辆的动作,例如换挡、刹车、调整方向盘角度等等操作。在需要人工介入驾驶时,驾驶员可能不能意识到驾驶操作是否准确,在排除异常之后,驾驶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或车载显示屏查看人机交互接口(hmi,humanmachineinterface)输出的驾驶信息来判断驾驶操作是否准确,行车路线是否正确,利于驾驶员和自动驾驶模式的磨合,提高驾驶车辆的安全性。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记录驾驶信息的方法,可以自主判断是否需要人工介入驾驶,相对于人工判断提高了判断需要人工介入驾驶的效率和灵敏度;在确定需要时,可以发出警报提示驾驶员驾驶车辆,提高人工介入驾驶的及时性;响应于人工介入驾驶,关闭自动驾驶模式;以及存储关闭自动驾驶模式时刻前后预设时间段内的驾驶信息,其中驾驶信息经由人机交互接口输出,可以供驾驶员回放查看利于驾驶员和自动驾驶模式磨合,提高驾驶车辆的安全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车辆状态可以包括:自动驾驶系统运行状态、车身传感器工作状态、车辆能量状态、车辆系统内部功能模块运行状态和电子地图运行状态中至少一种。

其中,车身传感器工作状态可以包括雷达的工作状态,车速传感器的工作状态等等车身传感器的工作状态;鉴于车辆动能来源,车辆能源状态可以包括车辆电量和车辆燃油量,电子地图运行状态可以是电子地图与前方道路的匹配程度。

车外环境可以包括:天气状况、其他车辆行驶状态和前方道路状况中至少一种;天气状况可以包括温度、湿度、能见度等等气象指标。其他车辆行驶状态尤其是邻近车辆的运行是判断自动驾驶模式是否发生异常的重要因素,一旦邻近车辆超速,则影响车辆的安全运行。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步骤s101可以优化为:当自动驾驶系统运行状态、车身传感器工作状态、车辆能量状态、车辆系统内部功能模块运行状态、电子地图运行状态、天气状况、其他车辆行驶状态和/或前方道路状况中至少一种异常,则需要人工介入驾驶;当自动驾驶系统运行状态、车身传感器工作状态、车辆能量状态、车辆系统内部功能模块运行状态、电子地图运行状态、天气状况、其他车辆行驶状态和前方道路状况均正常,则自动驾驶模式运行正常。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需要人工介入驾驶情况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自动驾驶系统受到危险数据攻击;

车辆系统内部功能模块工作稳定性低于预设稳定系数;

车身传感器故障;

地图数据与当前道路匹配程度低于预设匹配值。例如地图数据中显示当前道路畅通,但当前道路出现红绿灯,则车辆继续通行则存在闯红灯的隐患;

前方道路状况为不能通行;

车辆电量低于预设电量;

车辆燃油量低于预设燃油量;

天气状态为极端天气,例如为暴风、骤雨、暴雪;

其他车辆行驶状态为超速。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记录驾驶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记录驾驶信息的方法,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当车辆以自动驾驶模式运行时,依据车辆状态和车外环境确定是否需要人工介入驾驶。

在本步骤中,若确定需要,则可以执行步骤s202;若确定不需要,则可以继续以自动驾驶模式运行。

步骤s202,发出请求人工介入驾驶的报警。

步骤s203,响应于人工介入驾驶,关闭自动驾驶模式。

步骤s204,存储关闭自动驾驶模式时刻前后预设时间段内的车辆状态、车外环境和驾驶信息,其中车辆状态、车外环境和驾驶信息经由人机交互接口输出。

在本步骤中,存储关闭自动驾驶模式时刻前后预设时间段内的车辆状态、车外环境和驾驶信息可以供驾驶员在排除异常后,分析导致自动驾驶模式异常的原因是否为误判,以及哪些车辆状态和车外环境可以导致自动驾驶模式异常,为驾驶员和自动驾驶模式的磨合提供依据。经由人机交互接口输出车辆状态、车外环境和驾驶操作,供驾驶员以视频、vr或ar方式回放查看。使得驾驶员可以回顾故障发生时的情况和处理措施。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记录驾驶信息的方法,可以备份并向驾驶员回放关闭自动驾驶模式时刻前后预设时长内的车辆状态、车外环境和驾驶信息,为驾驶员和自动驾驶模式的磨合提供了更多信息,利于驾驶员和自动驾驶模式磨合,提高驾驶车辆的安全性。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记录驾驶信息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记录驾驶信息的装置,该装置可以设置于车辆中,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驾驶模式判断模块31、报警模块32、驾驶切换模块33和驾驶信息输出模块34。

驾驶模式判断模块31,用于当车辆以自动驾驶模式运行时,依据车辆状态和车外环境确定是否需要人工介入驾驶;报警模块32,用于若确定需要,则发出请求人工介入驾驶的报警;驾驶切换模块33,用于响应于人工介入驾驶,关闭自动驾驶模式;驾驶信息输出模块34,用于存储关闭自动驾驶模式时刻前后预设时间段内的驾驶信息,其中驾驶信息经由人机交互接口输出。

在驾驶模式判断模块31中,为保证行车安全,当车辆状态和车外环境均正常时,则可以判定自动驾驶模式运行正常不需要人工介入驾驶;当车辆状态和车外环境任一异常时,则可以判定自动驾驶模式异常。若自动驾驶模式发生异常则确定需要人工介入驾驶。

在报警模块32中,自动驾驶模式异常时,再由自动驾驶系统来控制车辆在道路上运行会存在发生事故的隐患,与此同时,乘坐车辆的驾驶员由于人工观察的局限性,可能未发现隐患的存在,则需要发出请求人工介入驾驶的报警来提示驾驶员来驾驶车辆。可以以扬声器广播提示音、报警指示灯点亮/闪烁、车载显示器显示文字/标记的中任意一种或组合的方式发出请求人工介入驾驶的报警。

在驾驶切换模块33中,响应于人工介入驾驶,关闭自动驾驶模式防止自动驾驶模式干扰人工介入驾驶,保证行车安全。

在驾驶信息输出模块34中,存储关闭自动驾驶模式时刻前后预设时间段内的驾驶信息,其中驾驶信息经由人机交互接口输出。

在本步骤中,自动驾驶模式时刻前后预设时间段可以是关闭自动驾驶模式时刻前后20秒。驾驶信息可以包括:行车路线、驾驶时长和驾驶操作,驾驶操作是驾驶员操作车辆的动作,例如换挡、刹车、调整方向盘角度等等操作。在需要人工介入驾驶时,驾驶员可能不能意识到驾驶操作是否准确,在排除异常之后,驾驶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或车载显示屏查过人机交互接口(hmi,humanmachineinterface)输出的驾驶信息来判断驾驶操作是否准确,行车路线是否正确,利于驾驶员和自动驾驶模式的磨合,提高驾驶车辆的安全性。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记录驾驶信息的装置,可以自主判断是否需要人工介入驾驶,相对于人工判断提高了判断需要人工介入驾驶的效率和灵敏度;在确定需要时,可以发出警报提示驾驶员驾驶车辆,提高人工介入驾驶的及时性;响应于人工介入驾驶,关闭自动驾驶模式;以及存储关闭自动驾驶模式时刻前后预设时间段内的驾驶信息,其中驾驶信息经由人机交互接口输出,可以供驾驶员回放查看利于驾驶员和自动驾驶模式磨合,提高驾驶车辆的安全性。

鉴于上述车辆状态、车外环境和导致自动驾驶模式异常的原因,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该记录驾驶信息的装置还可以包括:车辆状态、环境信息存储模块35,用于存储关闭自动驾驶模式时刻前后预设时间段内的车辆状态和车外环境;

则驾驶信息输出模块34具体用于,存储关闭自动驾驶模式时刻前后预设时间段内的驾驶信息,获取环境信息存储模块35存储的车辆状态和车外环境,将车辆状态、车外环境和驾驶信息经由人机交互接口输出。

为便于驾驶员回放查看,驾驶信息输出模块34可以具体用于通过人机交互接口向移动终端、车载显示屏输出车辆状态、车外环境和驾驶信息,供驾驶员以视频、vr或ar方式回放查看。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记录驾驶信息的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记录驾驶信息的装置,和以视频、vr(virtualreality,虚拟现实)或ar(augmentedreality,增强现实)方式回放车辆状态、车外环境和驾驶信息的移动终端或车载显示屏。可以向驾驶员展现车辆状态、车外环境和驾驶信息,驾驶员可以获得导致自动驾驶模式异常的原因,并可以排除导致自动驾驶模式异常的原因,也可以当遇到相同或相似情况时,提前结束自动驾驶模式。利于驾驶员和自动驾驶模式磨合,提高驾驶车辆的安全性。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发明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或模块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或模块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这些单元或模块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或模块本身的限定。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