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门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88663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门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门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门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门禁实现方案大多采用了近场通信(nearfieldcommunication,nfc)识别技术,出入人员将门禁卡靠近读卡器,读卡器识读到门禁卡内的标签信息,进而判断该人员是否有进入权限,如果有进入权限,则打开门;如果没有进入权限,则不做处理。

现有的门禁实现方案中,门禁卡的识别距离短,需要将门禁卡与读卡器近距离接触才可识读,当出入人员将门禁卡放在身上不易拿到的地方或者双手持有物品时,持卡刷卡就会十分不便。另外,读卡器始终处于工作状态,在没有人员刷卡时仍然工作,增加了功耗。而且,若要记录人员的进出门信息,需要人员在进门前和进门后,或者出门前或者出门后重复刷卡,增加了重复操作和进出门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门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的门禁实现方案中的门禁卡识别距离短、读卡器功耗大,以及增加重复操作和进出门时间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门禁系统,包括:移动传感器、连接有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读取器、开关单元和管理单元,其中,所述读取器为射频识别rfid读取器;

所述移动传感器,用于对进/出门方向的人员的移动行为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向所述管理单元发送进/出门感应信号;

所述管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进/出门感应信号发送读取指令至所述读取器;

所述读取器,用于根据所述读取指令,基于所述第一天线利用特高频射频信号读取进门方向的人员的电子标签信息,和/或,基于所述第二天线利用特高频射频信号读取出门方向的人员的电子标签信息,并将读取到的电子标签信息传输至所述管理单元;

所述管理单元,还用于对接收到的电子标签信息进行解析,并判断与被解析的电子标签信息对应的人员是否具有进/出门权限,若具有进/出门权限,则向所述开关单元发送控制信号;

所述开关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息进行开门操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智能门禁控制方法,包括:

对进/出门方向的人员的移动行为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发送感应信号;

根据所述感应信号发送读取指令;

根据所述读取指令,并利用特高频射频信号读取进/出门方向的人员的电子标签信息,并发送所述电子标签信息;

对所述电子标签信息进行解析,并判断与被解析的电子标签信息对应的人员是否具有进/出门权限,若具有进/出门权限,则发送控制信号;

根据所述控制信息进行开门操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门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智能门禁系统包括移动传感器、连接有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读取器、开关单元和管理单元。其中,读取器为rfid读取器,通过特高频(ultrahighfrequency,uhf)射频信号与门禁卡进行通信,由于uhf射频信号具有远距离传输的特点,所以门禁卡可以在远离读取器的一定范围内即可被读取器识别,扩大了门禁卡与读取器之间的识别距离,避免了人员进/出门的手动刷卡操作,节省了进/出门的时间,解放了人员的双手。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传感器在检测到进/出门方向的人员的移动行为之后,可以向管理单元发送进出/门感应信号,管理单元根据进/出门感应信号发送读取指令至读取器,读取器根据读取指令对进/出门方向的人员的电子标签信息进行读取。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在有人员向门移动的情况下,即有人员进门或者出门时,才令读取器开始工作,避免读取器始终处于工作状态,降低了读取器的功耗。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与读取器连接的第一天线读取进门方向的人员的电子标签信息,通过与读取器连接的第二天线读取出门方向的人员的电子标签信息,将出门方向的电子标签信息和进门方向的电子标签信息分开读取,不仅提高了电子标签信息读取的准确性,而且在记录人员的进出/门信息时,利用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自动读取电子标签信息,不需要重复刷卡,减少了重复操作,节省了进/出门的时间。并且,利用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判断人员是否真正进/出门,防止有进/出门权限的人员在门附近经过而不进/出门的情况产生的误操作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智能门禁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智能门禁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一种应用智能门禁控制方法的智能门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一种智能门禁控制方法的人员进门流程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一种智能门禁控制方法的人员出门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若干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素)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区别不同步骤、设备或模块等,既不代表任何特定技术含义,也不表示它们之间的必然逻辑顺序。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智能门禁系统的结构框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门禁系统包括:移动传感器10、连接有第一天线110和第二天线111的读取器11、开关单元12和管理单元13,其中,所述读取器11为射频识别rfid读取器,通过uhf射频信号与门禁卡进行通信。

所述移动传感器10可以为红外传感器,用于对进/出门方向的人员的移动行为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向所述管理单元13发送进/出门感应信号,具体地,当检测结果为检测到有人员的移动行为时,移动传感器10向管理单元13发送进/出门感应信号;当检测结果为未检测到有人员的移动行为时,移动传感器10不向管理单元13发送进/出门感应信号;所述管理单元13,用于根据所述进/出门感应信号发送读取指令至所述读取器11,管理单元13在接收到进/出门感应信号之后,向读取器11发送读取指令;所述读取器11,用于根据所述读取指令,基于所述第一天线110利用uhf射频信号读取进门方向的人员的电子标签信息,和/或,基于所述第二天线111利用uhf射频信号读取出门方向的人员的电子标签信息,并将读取到的电子标签信息传输至所述管理单元13;读取器11将读取指令作为读取电子标签信息的工作指令,在未接收到读取指令之前,读取器11不读取电子标签信息,降低了读取器11的功耗。

所述管理单元13,还用于对接收到的电子标签信息进行解析,并判断与被解析的电子标签信息对应的人员是否具有进/出门权限,若具有进/出门权限,则向所述开关单元12发送控制信号;所述开关单元12,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息进行开门操作,默认状态下的门为关闭状态。管理单元13可以根据已存储的电子标签信息与进/出门权限的对应关系判断与被解析的电子标签信息对应的人员是否具有进/出门权限。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门禁系统,包括移动传感器、连接有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读取器、开关单元和管理单元。其中,读取器为rfid读取器,通过uhf射频信号与门禁卡进行通信,由于uhf射频信号具有远距离传输的特点,所以门禁卡可以在远离读取器的一定范围内即可被读取器识别,扩大了门禁卡与读取器之间的识别距离,避免了人员进/出门的手动刷卡操作,节省了进/出门的时间,解放了人员的双手。

本实施例中的移动传感器在检测到进/出门方向的人员的移动行为之后,可以向管理单元发送进出/门感应信号,管理单元根据进/出门感应信号发送读取指令至读取器,读取器根据读取指令对进/出门方向的人员的电子标签信息进行读取。本实施例实现了在有人员向门移动的情况下,即有人员进门或者出门时,才令读取器开始工作,避免读取器始终处于工作状态,降低了读取器的功耗。

本实施例通过与读取器连接的第一天线读取进门方向的人员的电子标签信息,通过与读取器连接的第二天线读取出门方向的人员的电子标签信息,将出门方向的电子标签信息和进门方向的电子标签信息分开读取,不仅提高了电子标签信息读取的准确性,而且在记录人员的进出/门信息时,利用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自动读取电子标签信息,不需要重复刷卡,减少了重复操作,节省了进/出门的时间。并且,利用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判断人员是否真正进/出门,防止有进/出门权限的人员在门附近经过而不进/出门的情况产生的误操作问题。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本实施例重点在于强调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智能门禁系统的结构框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门禁系统包括:移动传感器10、连接有第一天线110和第二天线111的读取器11、开关单元12和管理单元13。

所述移动传感器10可以为红外传感器,用于对进/出门方向的人员的移动行为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向所述管理单元13发送进/出门感应信号,具体地,当检测结果为检测到有人员的移动行为时,移动传感器10向管理单元13发送进/出门感应信号;当检测结果为未检测到有人员的移动行为时,移动传感器10不向管理单元13发送进/出门感应信号;所述管理单元13,用于根据所述进/出门感应信号发送读取指令至所述读取器11,管理单元13在接收到进/出门感应信号之后,向读取器11发送读取指令;所述读取器11,用于根据所述读取指令,基于所述第一天线110利用uhf射频信号读取进门方向的人员的电子标签信息,和/或,基于所述第二天线111利用uhf射频信号读取出门方向的人员的电子标签信息,并将读取到的电子标签信息传输至所述管理单元13;读取器11将读取指令作为读取电子标签信息的工作指令,在未接收到读取指令之前,读取器11不读取电子标签信息,降低了读取器11的功耗。

所述管理单元13,还用于对接收到的电子标签信息进行解析,并判断与被解析的电子标签信息对应的人员是否具有进/出门权限,若具有进/出门权限,则向所述开关单元12发送控制信号;所述开关单元12,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息进行开门操作,默认状态下的门为关闭状态。管理单元13可以根据已存储的电子标签信息与进/出门权限的对应关系判断与被解析的电子标签信息对应的人员是否具有进/出门权限。

可选地,所述移动传感器10包括:第一传感器14和第二传感器15。所述智能门禁系统还包括:第三传感器16和报警器17。

可选地,第一传感器14和第二传感器15可以为红外传感器或者微波传感器,采用红外传感器或者微波传感器的优点在于对人员的移动行为检测灵敏,只要人员处于红外传感器的扫描范围即可被检测到。第一传感器14和第二传感器15分别悬挂于进门侧和出门侧,第一传感器14,用于对进门方向的人员的移动行为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向管理单元13发送进门感应信号,第二传感器15,用于对出门方向的人员的移动行为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向管理单元13发送出门感应信号。

可选地,第三传感器16为压力传感器,用于对进门方向的人员的重量进行检测,并将重量发送至管理单元13。

可选地,管理单元13用于对出入人员的权限、记录等信息进行管理,可以为出入人员管理系统,管理单元13可以安装在pc上。

可选地,第一传感器14、第二传感器15、第三传感器16和开关单元12通过rs232串口与管理单元13连接。读取器11通过网口与管理单元13连接。读取器11通过射频线缆与第一天线110和第二天线111连接。读取器11利用uhf射频信号读取进/出门方向的人员的电子标签信息,uhf射频信号通信协议可以采用800/900mhz标准,其所用协议可以为epc标准、国标标准等,例如epcc1g2标准、gb29768标准和gjb7377.1标准,具有识别距离远、准确度高的优点,并支持同时读取多个电子标签信息,可以提高人员的进出效率。

可选地,电子标签信息可以包括人员的编号和人员的体重,电子标签信息可以储存在门禁卡等硬件载体内,门禁卡可以放置于臂章内,或别在衣服上,不需要手持操作。所述管理单元13,还用于根据所述重量和所述解析得到的体重判断是否进行报警,具体地,所述管理单元13,还用于将所述重量和所述体重的差值与预设差值范围进行比较,若所述差值不属于所述预设差值范围,则向所述报警器17发送报警指令进行报警,报警器17可以为声光报警器。

可选地,开关单元12可以为继电器,用于对门的开关进行控制,门可以为推拉门,例如自动推拉门,本实施例对门的类型不做限制。

可选地,所述管理单元13,还用于在所述开关单元12根据所述控制信息进行开门操作之后,再次向所述读取器11发送读取指令。所述读取器11,还用于根据再次收到的读取指令,通过所述第一天线110读取进门方向的人员的电子标签信息,和/或,通过所述第二天线111读取出门方向的人员的电子标签信息,并将读取到的电子标签信息再次传输至所述管理单元13。所述管理单元13,还用于记录所述读取器11通过所述第一天线110和所述第二天线111连续读取到相同电子标签信息的时间。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门禁系统,包括移动传感器、连接有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读取器、开关单元和管理单元。其中,读取器为rfid读取器,通过uhf射频信号与门禁卡进行通信,由于uhf射频信号具有远距离传输的特点,所以门禁卡可以在远离读取器的一定范围内即可被读取器识别,扩大了门禁卡与读取器之间的识别距离,避免了人员进/出门的手动刷卡操作,节省了进/出门的时间,解放了人员的双手。

本实施例中的移动传感器在检测到进/出门方向的人员的移动行为之后,可以向管理单元发送进出/门感应信号,管理单元根据进/出门感应信号发送读取指令至读取器,读取器根据读取指令对进/出门方向的人员的电子标签信息进行读取。本实施例实现了在有人员向门移动的情况下,即有人员进门或者出门时,才令读取器开始工作,避免读取器始终处于工作状态,降低了读取器的功耗和辐射。

本实施例通过与读取器连接的第一天线读取进门方向的人员的电子标签信息,通过与读取器连接的第二天线读取出门方向的人员的电子标签信息,将出门方向的电子标签信息和进门方向的电子标签信息分开读取,不仅提高了电子标签信息读取的准确性,而且在记录人员的进出/门信息时,利用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自动读取电子标签信息,不需要重复刷卡,减少了重复操作,节省了进/出门的时间。而且,当有人员出现在门的附近,但不进/出门时,可以根据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是否读取到该人员的电子标签信息进行判断该人员是否进/出门,提高了记录人员的进出/门信息的准确性。

本实施例采用压力传感器和声光报警器对尾随进入的情况进行报警,具体根据压力传感器采集到的重量与人员的体重进行比较,若差值在预设差值范围内,则确定无尾随进入情况,不进行报警;若差值超出预设差值范围,则确定存在尾随进入情况,通过声光报警器进行报警,提升了智能门禁系统的安全性。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的智能门禁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智能门禁系统中,智能门禁系统可以包括:第一天线110、第一传感器14、第二天线111、第二传感器15、第三传感器16、读取器(未示出)、报警器17、门18、继电器(未示出)和出入人员管理系统(未示出),如图3所示。其中,第一天线110为读取器的进门侧天线,第二天线111为读取器的出门侧的天线,第一传感器14为进门侧移动传感器,第二传感器15为出门侧移动传感器。

第一传感器14对进门方向的人员的移动行为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发送感应信号至出入人员管理系统,第二传感器15对出门方向的人员的移动行为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发送感应信号至出入人员管理系统。出入人员管理系统根据所述感应信号发送读取指令至读取器,读取器根据所述读取指令,基于第一天线110并利用uhf射频信号读取进门方向的人员的电子标签信息,并发送所述电子标签信息至出入人员管理系统,读取器根据所述读取指令,基于第二天线111并利用uhf射频信号读取进门方向的人员的电子标签信息,并发送所述电子标签信息至出入人员管理系统。出入人员管理系统对所述电子标签信息进行解析,并判断与被解析的电子标签信息对应的人员是否具有进/出门权限,若具有进/出门权限,则发送控制信号至继电器;继电器根据所述控制信息进行开门操作。所述电子标签信息包括编号和体重,出入人员管理系统对进门方向的人员的重量进行检测,并发送所述重量;根据所述重量和所述解析得到的体重判断是否进行报警。

基于上述对本实施例的介绍,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一种智能门禁控制方法的人员进门流程示意图。

步骤s400、第一传感器14感应到人员走动,第三传感器16采集到重量,并将重量传输至出入人员管理系统。

步骤s401、出入人员管理系统控制读取器与第一天线110检测电子标签信息。

步骤s402、读取器通过第一天线110检测进门人员的电子标签信息,并将电子标签信息中的编号和体重传输至出入人员管理系统。

步骤s403、出入人员管理系统分析编号是否具有进门权限,若是,则执行步骤s404;若否,则执行步骤s405。

步骤s404、出入人员管理系统分析重量与体重之间的差值是否在预设差值范围之内,若是,则执行步骤s406;若否,则执行步骤s407。

步骤s405、出入人员管理系统关闭读取器与第一天线110的检测功能。

步骤s406、出入人员管理系统通过继电器打开门,关闭读取器与第一天线110的检测功能,并控制读取器与第二天线111检测电子标签信息。

步骤s407、出入人员管理系统控制报警器17进行报警。

步骤s408、读取器通过第二天线111检测进门人员的电子标签信息,并将电子标签信息中的编号和体重传输至出入人员管理系统。

步骤s409、出入人员管理系统判断第二天线111检测到的电子标签信息与第一天线110检测的电子标签信息是否相同,若是,则执行步骤s410;若否,则执行步骤s411。

步骤s410、记录下该电子标签信息对应的人员姓名、进门时间等信息。

步骤s411、出入人员管理系统关闭读取器与第二天线111的检测功能。

基于上述对本实施例的介绍,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一种智能门禁控制方法的人员出门流程示意图。

步骤s500、第二传感器15感应到人员走动,向出入人员管理系统发送感应信息。

步骤s501、出入人员管理系统控制读取器与第二天线111检测电子标签信息。

步骤s502、读取器通过第二天线111检测出门人员的电子标签信息,并将电子标签信息传输至出入人员管理系统。

步骤s503、出入人员管理系统分析电子标签信息中的编号是否具有出门权限,若是,则执行步骤s504;若否,则执行步骤s505。

步骤s504、出入人员管理系统通过继电器打开门,关闭读取器与第二天线111的检测功能,并控制读取器与第一天线110检测电子标签信息。

步骤s505、出入人员管理系统关闭读取器与第二天线111的检测功能。

步骤s506、读取器通过第一天线110检测出门人员的电子标签信息,并将电子标签信息传输至出入人员管理系统。

步骤s507、出入人员管理系统判断第二天线111检测到的电子标签信息与第一天线110检测的电子标签信息是否相同,若是,则执行步骤s508;若否,则执行步骤s509。

步骤s508、记录下该电子标签信息对应的人员姓名、出门时间等信息。

步骤s509、出入人员管理系统关闭读取器与第一天线110的检测功能。

基于上述对本实施例的介绍,当存在多人员同时进/出门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只需要将上述进门流程和出门流程相结合即可得到多人员同时进/出门的具体流程,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门禁控制方法,其中,智能门禁系统包括移动传感器、连接有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读取器、开关单元和管理单元。其中,读取器为rfid读取器,通过uhf射频信号与门禁卡进行通信,由于uhf射频信号具有远距离传输的特点,所以门禁卡可以在远离读取器的一定范围内即可被读取器识别,扩大了门禁卡与读取器之间的识别距离,避免了人员进/出门的手动刷卡操作,节省了进/出门的时间,解放了人员的双手。

本实施例中的移动传感器在检测到进/出门方向的人员的移动行为之后,可以向管理单元发送进出/门感应信号,管理单元根据进/出门感应信号发送读取指令至读取器,读取器根据读取指令对进/出门方向的人员的电子标签信息进行读取。本实施例实现了在有人员向门移动的情况下,即有人员进门或者出门时,才令读取器开始工作,避免读取器始终处于工作状态,降低了读取器的功耗和辐射。

本实施例通过与读取器连接的第一天线读取进门方向的人员的电子标签信息,通过与读取器连接的第二天线读取出门方向的人员的电子标签信息,将出门方向的电子标签信息和进门方向的电子标签信息分开读取,不仅提高了电子标签信息读取的准确性,而且在记录人员的进出/门信息时,利用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自动读取电子标签信息,不需要重复刷卡,减少了重复操作,节省了进/出门的时间。而且,当有人员出现在门的附近,但不进/出门时,可以根据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是否读取到该人员的电子标签信息进行判断该人员是否进/出门,提高了记录人员的进出/门信息的准确性。

本实施例采用压力传感器和声光报警器对尾随进入的情况进行报警,具体根据压力传感器采集到的重量与人员的体重进行比较,若差值在预设差值范围内,则确定无尾随进入情况,不进行报警;若差值超出预设差值范围,则确定存在尾随进入情况,通过声光报警器进行报警,提升了智能门禁系统的安全性。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方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而并非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范畴,本发明实施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