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二维码的租借共享伞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165393发布日期:2018-08-14 17:25阅读:5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伞共享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二维码的租借共享伞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伞作为当今最主要的遮阳挡雨工具,运用非常普遍,是一项必备的生活用品。然后,伞并不能任何时候都被随身携带,人们经常会遇到突如其来的大雨,然后被淋湿。遇到这种情况,人们往往就近买一把雨伞或者是在公益性机构取一把公益性雨伞来进行救急。时间一长往往会积累很多买的伞在家中,但是需要伞的时候依然没伞可用,又重新买伞,造成大量雨伞的浪费。

目前,共享伞已成为趋势,但共享雨伞的借还地点固定,用户还伞需要专门跑到指定地点进行归还。由于这种归还点固定且数量较少,导致大量用户借了伞不方便归还乃至不还。而仅仅利用共享伞可以定位及用户身份绑定,也无法从本质上解决用户还伞难的问题。另外,日常生活,很多人出门遇到突然下雨,然后又不得不在某一个地点等候雨停,然后才能离开。然后有些路段车辆无法流通,遇到雨天用户一旦没有雨伞,则更只能找地方躲雨,这使得人们浪费了很多躲雨等待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码的租借共享伞的系统,利用信号连接的共享二轮车、移动终端及服务器,在共享二轮车上设置锁紧装置,利用锁紧装置的第一id及共享伞第二id在服务器在绑定标记锁紧。再利用锁紧装置的第一id来生成对应的二维码,最终通过用户手机扫描二维码来进行解锁借伞。通过利用共享单车的普遍存在的特点,让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获取预设地理位置范围内共享单车的位置信息,进而更方便地进行还伞,节约了还伞时间也为用户带来便利。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二维码的租借共享伞的系统,包括:信号连接的共享二轮车、共享伞、第一移动终端及服务器,共享二轮车上设有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设置第一id及包含第一id的第一二维码,共享伞设有具有第二id;当第一id与所述第二id进行匹配绑定时,锁紧装置锁紧所述共享伞;服务器用于检测到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扫描所述第一二维码时,获取第一id并通知第一id对应的锁紧装置进行解锁;服务器将第二id与第一移动终端对应的第三id进行匹配绑定并解除第一id与第二id的匹配绑定。

该第一移动终端发出还伞请求并上传第一定位信息到所述服务器;第二移动终端发出用伞请求并上传第二定位信息到所述服务器;当所述第一定位信息与所述第二定位信息在距离差值在预设阈值内,将所述第二定位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移动终端。

当所述服务器检测到有第二移动终端扫描第二二维码时;解除所述第三id与所述第二id进行匹配绑定,将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对应的第四id与所述第二id进行匹配绑定;所述第二二维码利用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生成,包含所述第三id。

所述锁紧装置设有第一定位模块,所述共享伞设有第二定位模块,所述第一定位模块在所述第二定位模块的预设范围内,所述第一id和所述第二id匹配绑定有效,所述锁紧装置锁紧。

当所述锁紧装置解锁时,所述服务器开始对所述共享伞的租借进行计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二维码的租借共享伞的方法,在共享二轮车上设有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设置第一id及第一id的第一二维码,在共享伞设有具有第二id;包括:锁紧步骤和解锁步骤;所述锁紧步骤包括:将所述第一id与所述第二id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则将所述共享伞锁紧于所述共享二轮车;所述解锁步骤包括:使用移动终端扫描所述第一二维码,获取所述第一id并通知所述第一id对应的所述锁紧装置进行解锁;将所述第二id与第一移动终端对应的第三id进行匹配绑定并解除所述第一id与所述第二id的匹配绑定。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发出还伞请求并上传第一定位信息;第二移动终端发出用伞请求并上传第二定位信息;当所述第一定位信息与所述第二定位信息在距离差值在预设阈值内,将所述第二定位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移动终端。

检测到有第二移动终端扫描第二二维码时;解除所述第三id与所述第二id进行匹配绑定,将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对应的第四id与所述第二id进行匹配绑定;所述第二二维码利用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生成,包含所述第三id。

还包括:获取所述共享二轮车的第一定位信息和所述共享伞的第二定位信息,当所述共享二轮车的第一定位与所述共享伞的第二定位间的距离在预设范围内,所述第一id和所述第二id为有效匹配,所述第一id和所述第二id匹配成功后,将所述共享伞锁紧于所述锁紧装置。

当所述锁紧装置解锁时,所述服务器开始对所述共享伞的租借进行计费。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二维码的租借共享伞系统操作简单,利用信号连接的共享二轮车、移动终端及服务器,在共享二轮车上设置锁紧装置,利用锁紧装置的第一id及共享伞第二id在服务器在绑定标记锁紧。再利用锁紧装置的第一id来生成对应的二维码,最终通过用户手机扫描二维码来进行解锁借伞。通过利用共享单车的普遍存在的特点,让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获取预设地理位置范围内共享单车的位置信息,进而更方便地进行还伞,节约了还伞时间也为用户带来便利。同时,建立用户需求与供给的相互关系,为用户提供社交平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基于二维码的租借共享伞的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一种基于二维码的租借共享伞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共享二轮车租借共享伞的系统,包括:共享二轮车1、共享伞、第一移动终端3和服务器4。共享二轮车1为诸如共享单车、共享摩托车、共享电单车、共享平衡车等共享二轮车,其中共享二轮车1的车体11上设置有用于锁紧共享伞2并为共享伞2提供一个借还的载体的锁紧装置12。虽然现在共享伞以出现在市场上,但由于其借还伞地点固定,用户借还不方便而导致共享伞丢失和损坏。随着共享概念的普及,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等共享二轮车在大小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通过在共享二轮车车体上设置锁紧装置为共享伞提供一个借还的载体,用户可便利地从流动性大、分布范围广的共享二轮车上进行共享伞的借还。

第一移动终端3为手机、ipad等个人移动电子设备,用户在租借共享二轮车1或共享伞2时,可通过第一移动终端3扫描相应设置在锁紧装置12上的第一二维码13进行解锁租借。

服务器4用于对租借共享二轮车1或租借共享伞2进行管理。

共享伞2的伞体22上设置第二通讯模块21、第二定位模块和第一二维码13,共享二轮车1上设有第一定位模块和第一通讯模块14,特别是,锁紧装置12上设有第一定位模块、第一通讯模块,其中第一通讯模块14和第二通讯模块21既可进行相互通讯,又可分别与服务器4进行通讯。

共享伞2与共享二轮车1在出厂时或用户还伞时,需将共享二轮车1或锁紧装置12的id信息与共享伞2的id信息进行匹配绑定,出厂时可由厂家将匹配绑定信息存储于服务器4,用户还伞时可将匹配绑定信息发送给服务器4进行存储,以便当下一个用户需要借伞时,服务器4能根据该用户所要借的共享伞2的id信息查找到之相匹配的共享二轮车1并控制该共享二轮车1上的锁紧装置12进行解锁,同时,服务器4将共享伞2的id信息与用户进行绑定。例如,锁紧装置12的id信息为001,共享伞2的id信息为002,001号共享二轮车1上的锁紧装置12与001号共享伞2匹配绑定成功即将匹配绑定信息发送给服务器4,服务器4接收匹配绑定信息后将其存储于存储器内,下一个用户需要借伞时,用户通过第一移动终端3扫描锁紧装置12上的第一二维码13向服务器4发出借伞请求并将该第一二维码13对应的锁紧装置12的id信息001发送给服务器4,服务器4通过查询存储器找出与该id信息001相匹配锁紧装置12进行解锁,同时,服务器4将共享伞2的id信息002与用户(第一移动终端对应的第三id)进行绑定。

在id信息匹配绑定前,先通过检测装置检测第一定位模块和第二定位模块的地理位置来确定相对应的共享二轮车1和共享伞2的位置关系,当检测到第一定位模块与第二定位模块在预设距离范围内时,则可进行id信息匹配绑定,当检测到第一定位模块与第二定位模块不在预设距离范围内时,则不可进行id信息匹配绑定。其中预设距离范围指的是当共享伞2伞体22放置于共享二轮车1上的锁紧装置12内时,共享伞2伞体22上的第二定位模块与共享二轮车1上的第一定位模块间所允许的最大距离。特别是,第二定位模块设置在共享伞2的伞柄上,第一定位模块设置在锁紧装置12上,其中锁紧装置12用于锁紧固定伞柄从而锁紧共享伞2,预设距离为当将伞柄放置于锁紧装置12内时,第一定位模块和第二定位模块间的距离。也就是说,当用户将共享伞2的伞柄放置与锁紧装置12内时,共享二轮车1和共享伞2才能进行匹配绑定,否则共享二轮车1和共享伞2匹配不成功。在id信息匹配成功后,用户才能手动操作锁紧装置12进行锁紧,否则用户将无法操作锁紧装置12锁紧,在这种情况下,他人在不还伞或未将共享伞2的伞柄放置于锁紧装置12内的情况下就不能操作锁紧装置12锁紧,这样能有效的防止他人恶意将将锁紧装置12锁紧从而导致锁紧装置12被恶意占用而使用户无法还伞。

下面介绍共享伞2和共享二轮车1如何进行id信息匹配绑定。

当检测到第一定位模块与第二定位模块在预设距离范围内时,第二通讯模块21与第一通讯模块14进行通讯并由第二通讯模块21将共享伞2的id信息发送给第一通讯模块14或由第一通讯模块14将共享二轮车1的id信息发送给第二通讯模块21,即可将共享伞2的id信息与共享二轮车1的id信息进行匹配绑定,匹配绑定成功后,用户便可手动操作锁紧装置12将共享伞2锁紧于共享二轮车1的锁紧装置12上,完成锁紧后,通过第一通讯模块14或第二通讯模块21将匹配绑定信息发送给服务器4即完成还共享伞2的操作,从而终止计费,同时,服务器4解除用户id信息(即第一移动终端对应的第三id)与共享伞2id信息的绑定;若第一定位模块与第二定位模块间距离不在预设范围内,则第二通讯模块21与第一通讯模块14不进行通讯,即无法匹配共享伞2的id信息与共享二轮车1的id信息,用户也无法操作锁紧装置12进行锁紧。

用户借伞时,用户可使用移动终端3扫描锁紧装置12上的第一二维码13向服务器4发送借伞请求。用户在使用移动终端3扫描锁紧装置12上的第一二维码13时,服务器4可获取锁紧装置12的id信息,获取锁紧装置12的id信息后,服务器4通过查询存储器得到与该锁紧装置12的id信息相匹配的共享伞2的id信息,服务器4向该锁紧装置12发出解锁指令,该锁紧装置12进行自动解锁。解锁成功后,服务器4解除锁紧装置12的id信息与共享伞2的id信息的匹配绑定,即开始计费;同时,服务器4将用户所借的共享伞2的id信息与用户id信息(即第一移动终端对应的第三id)进行绑定,直至用户归还该共享伞2才进行解绑,这样,服务器4就能知道用户是否归还了其所租借的共享伞2。

用户在使用时,可根据自身需求通过第一移动终端3选择需要还伞还是需要借伞。用户使用移动终端3可获取附近共享二轮车1或共享伞2的情况,服务器4根据第一定位模块将用户附近的共享二轮车1的信息显示于用户的第一移动终端3,或根据第二定位模块将用户附近的共享伞2的信息显示于用户的第一移动终端3;例如,用户需要借伞时,服务器4根据定位情况,将用户附近锁紧装置12上锁有共享伞2的共享二轮车1显示于用户的第一移动终端3,或者服务器4根据定位情况,将附近可租借的共享伞2显示于用户的第一移动终端3,用户根据第一移动终端3的显示情况就近对共享二轮车1或共享伞2进行租借;用户需要还伞时,服务器4根据定位情况,将用户附近锁紧装置12处于空置状态的共享二轮车1显示于用户的移动终端3,用户根据移动终端3的显示情况就近进行还伞。或者,移动终端3上直接显示用户附近哪些共享二轮车1上的锁紧装置12锁有共享伞2、哪些共享二轮车1上的锁紧装置12处于空置状态以供用户根据不同需求进行挑选。作为一个更好的实施例子,可以将用户借伞及还伞的方式进行优化。用户不仅仅只是通过共享二轮车进行借还伞,还可以通过其他的用户进行借还伞。具体实现方式为:第一用户从共享二轮车上借伞后,服务器会将第一id及第二id解除绑定;同时将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三id与所述第二id进行匹配绑定。这个时候第一用户刚好用完伞,走进商场(需要还伞),而第二用户(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用户相当于第二移动终端)走出商场,需要借伞;则可以让第一用户利用第三id生成第二二维码,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协商后,将第二二维码让第二用户扫描。当所述服务器检测到有第二用户扫描第二二维码时;解除所述第三id与所述第二id进行匹配绑定,将所述第二用户对应的第四id与所述第二id进行匹配绑定;这样就可以将第一用户的借伞转变为第二用户借伞。同时,用户之间可以通过各自的移动终端进行位置共享及相互提醒。当第一移动终端发出还伞请求并上传第一定位信息后;有第二移动终端发出用伞请求并上传第二定位信息;这样,它们的第一定位信息与第二定位信息在距离差值在预设阈值内,将所述第二定位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或所述第一定位信息发送给第二移动终端;可以让他们快速找到对方,并快速完成借还伞。

用户在借伞时,可以以共享二轮车1或共享伞2单独的进行租借也可以共享二轮车1和共享伞2组合的进行租借。其中当用户需要单独租借共享伞2时,通过第一移动终端3扫描共享伞2上的第一二维码13即可单独租借共享伞2,此时,服务器4对共享伞2进行单独计费;当用户需要单独租借共享二轮车1时,通过第一移动终端3扫描共享二轮车上1的车锁二维码即可单独租借共享二轮车1,此时,服务器4对共享二轮车1进行单独计费,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检测装置检测锁定于锁紧装置12上的共享伞2的开启按钮是否被打开,如果检测到开启按钮被打开,则经通讯模块发送给服务器4,服务器4则增加对租借共享伞2的计费。以不同的计费方式,合理的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收费,从而提升客户的使用满意度。

如图2所示,一种基于共享二轮车租借共享伞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共享二轮车上设有锁紧装置,锁紧装置设置第一id及包含第一id的第一二维码,在共享伞设有具有第二id;当第一id与第二id相互匹配绑定时,将所述共享伞锁紧于所述共享二轮车。

通过在在共享二轮车上设有锁紧装置,锁紧装置设置第一id、包含第一id的第一二维码和在共享伞上设置第二id以便于服务器对该第一id对应的共享二轮车和该第二id对应的共享伞进行管理,即服务器可实时检测该第一id对应的共享二轮车和该第二id对应的共享伞的使用情况,当出厂将共享伞锁紧于共享二轮车上或当用户还伞时,第一id与第二id相互匹配绑定,并将匹配绑定信息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便可获知该第二id对应的共享伞绑定并锁紧于该第一id对应的锁紧装置,以便于当用户需要租借该第二id对应的共享伞时,服务器能控制与其绑定的共享二轮车解锁并将该第二id与该用户进行绑定。

s2:使用第一移动终端扫描第一二维码,获取所述第一id并通知所述第一id对应的锁紧装置进行解锁;将第二id与第一移动终端对应的第三id进行匹配绑定,并解除第一id与第二id的匹配绑定。

在锁紧装置上设置包含第一id的第一二维码,第一用户在租借共享伞时,可使用第一移动终端扫描锁紧装置上的第一二维码获取第一id并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便可获知第一用户所要租借的共享伞的第二id,服务器根据匹配绑定信息获取与共享伞第二id信息相匹配的共享二轮车的第一id信息,服务器将共享伞的第二id与第一用户的第三id进行绑定,直至第一用户归还该共享伞才进行解绑,这样,服务器就能知道该用户是否归还了其所租借的共享伞。

服务器在获知第一移动终端所要租借的共享伞的第二id和其对应的锁紧装置的第一id信息后,发送解锁指令到该第一id信息对应的共享二轮车,共享二轮车对锁紧于该共享二轮车的所述共享伞进行自动解锁。当自动解锁后,第一移动终端对应的第三会id与第二id进行匹配,以此来标记用户借了共享伞。

由于用户借伞后归还需要特意去二轮车旁边还,导致有时候一些用户急需用伞的用户无伞可用,而另一些用户则没有想还伞却比较麻烦要走较远的路程。为了解决不同用户因为用伞需求带来的不必要麻烦,本发明还采用了下来的方法:当第一移动终端扫描锁紧装置上的第一二维码时,第一移动终端对应的第三id与第二id进行匹配绑定;即第一移动终端通过共享二轮车借了共享伞,他对应的第三id此时与共享伞对应的第二id匹配绑定,而第一id此时则与第二id解除匹配绑定。由于第一用户用伞用完伞后准备归还或者不想走路想找其他人帮他还伞的时候,他可以利用第三id生成第二二维码;然后让需要借伞的第二用户进行扫描。若第二用户扫描了该第二二维码;则解除第三id与第二id进行匹配绑定,将第二用户对应的第四id与第二id进行匹配绑定。这样就可以将第一用户的借伞转变为第二用户借伞。同时,用户之间可以通过各自的移动终端进行位置共享及相互提醒。当第一移动终端发出还伞请求并上传第一定位信息后;有第二移动终端发出用伞请求并上传第二定位信息;这样,它们的第一定位信息与第二定位信息在距离差值在预设阈值内,将所述第二定位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或所述第一定位信息发送给第二移动终端;可以让他们快速找到对方,并快速完成借还伞。

作为更好的实施例子,本发明还可以包括s3,如下:

s3:检测到共享二轮车解锁,则开始对租借共享伞进行计费;或者当用户租借共享二轮车的情况下,用户打开锁紧于所述共享二轮车上的所述共享伞伞柄上的开启按钮,增加所述共享伞的租借计费。

用户仅需要租借共享伞时,使用移动终端扫描共享伞上的第一二维码对共享二轮车进行解锁即可租借共享伞,此时,以单独租借共享伞进行计费;用户仅需租借共享二轮车时,使用移动终端扫描共享二轮车上的车锁二维码对车锁进行解锁即可租借共享二轮车,此时,以单独租借共享二轮车进行计费;当用户在已租借共享二轮车的情况下,用户通过打开锁紧于所述共享二轮车上的共享伞的伞柄上的开启按钮,增加共享伞的租借以实现共享伞和共享二轮车组合租借,此时,增加租借共享伞的计费。

作为本发明另一更好的实施例,在步骤s1前先进行以下步骤:

s11:获取并监测共享二轮车的第一定位信息和共享伞的第二定位信息。

服务器获取共享二轮车的第一定位信息和共享伞的第二定位信息并将定位信息显示于用户的移动终端,用户可有效查询附近共享二轮车与共享伞的信息并根据自身需求对附近的共享二轮车或共享伞进行租借,或对共享伞进行归还。用户根据显示定位情况,针对性的挑选适用的共享二轮车或共享伞,极大提高了用户的便利性。此外,服务器还能根据定位信息判断共享二轮车和共享伞是否在预设距离范围内。

s12:判断共享二轮车的第一定位和共享伞的第二定位是否在预设距离范围内,是则进行s1的id匹配绑定,否则转s11继续获取并监测共享二轮车和共享伞的定位信息。

根据共享二轮车的第一定位信息和共享伞的第二定位信息判断共享二轮车的第一定位和共享伞的第二定位是否在预设距离范围内,判断为是才能进行下一步对共享二轮车的id信息和共享伞的id信息进行匹配绑定,否则返回第一步继续监测共享二轮车的第一定位信息和共享伞的第二定位信息。其中预设距离范围指的是当共享伞锁紧于共享二轮车上时,共享伞上的第二定位模块与共享二轮车上的第一定位模块间所允许的最大距离。特别是,第二定位模块设置在共享伞的伞柄上,第一定位模块设置在共享二轮车上的锁紧装置上,其中锁紧装置用于锁紧固定伞柄从而锁紧共享伞,预设距离为当将伞柄放置于锁紧装置内时,第一定位模块和第二定位模块间的距离。

一般情况下,伞柄放置于锁紧装置后,即可判定其id进行了匹配。而为了避免有人恶意破坏。可以设定在id匹配绑定成功后,用户才能手动操作锁紧装置将共享伞锁紧于共享二轮车上否则用户将无法操作锁紧装置将共享伞锁紧于共享二轮车上,在这种情况下,他人在不还伞的情况下就不能操作锁紧装置锁紧,这样能有效的防止他人恶意将将锁紧装置锁紧从而导致锁紧装置被恶意占用而使用户无法还伞。将共享伞锁紧于共享二轮车上,还伞成功即停止对租借共享伞的计费。

作为本发明另一更好的实施例,在s2步骤前先进行以下步骤:

s21:根据定位信息和匹配绑定信息并通过移动终端获取预设地理范围内共享伞和共享二轮车的匹配绑定情况。

用户需要借伞时,服务器根据定位情况,将用户附近匹配绑定有共享伞的共享二轮车显示于用户的移动终端,用户根据移动终端的显示情况结合自身需求就近对共享二轮车或共享伞进行租借;用户需要还伞时,服务器根据定位情况,将用户附近未匹配绑定有共享伞的共享二轮车显示于用户的移动终端,用户根据移动终端的显示情况就近进行还伞。或者,移动终端上直接显示用户附近哪些共享二轮车上匹配绑定有共享伞、哪些共享二轮车上未匹配绑定有共享伞以供用户根据不同需求进行挑选。

作为本发明另一更好的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步骤:可以将用户借伞及还伞的方式进行优化。用户不仅仅只是通过共享二轮车进行借还伞,还可以通过其他的用户进行借还伞。具体实现方式为:第一用户从共享二轮车上借伞后,服务器会将第一id及第二id解除绑定;同时将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三id与所述第二id进行匹配绑定。这个时候第一用户刚好用完伞,走进商场(需要还伞),而第二用户走出商场,需要借伞;则可以让第一用户利用第三id生成第二二维码,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协商后,将第二二维码让第二用户扫描。当所述服务器检测到有第二用户扫描第二二维码时;解除所述第三id与所述第二id进行匹配绑定,将所述第二用户对应的第四id与所述第二id进行匹配绑定;这样就可以将第一用户的借伞转变为第二用户借伞。

本发明中,第一用户使用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用户使用第二移动终端。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