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币检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94558发布日期:2018-06-05 03:47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硬币检验装置,更详细地,涉及一种适用于硬币处理机的硬币检验装置,该硬币处理机按面值对投入的硬币进行收纳,另一方面,根据出币指示将收纳的硬币排出。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作为找零机应用的硬币处理机对投入投币口的硬币的真伪和面值进行识别后,将被识别为真币的硬币自动地收入,并收纳于按面值设置的硬币收纳库。另外,硬币处理机根据来自外部的装置等的找零要求将所要求金额的硬币作为找零,并将收纳于硬币收纳库中的硬币从出币口排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39773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硬币处理机中,设置多个在一对辊上张设成环状的皮带,以使下游侧皮带的最上游部位位于上游侧皮带的最下游部位的下方的方式来配置并对硬币进行搬运。此外,由于各皮带需要一定程度的搬运长度,结果难以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基于上述实际情况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硬币处理机小型化的硬币检验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硬币检验装置适用于硬币处理机,在该硬币检验装置中,按面值对投入的硬币进行收纳,另一方面,根据出币指示将收纳的硬币排出,上述硬币检验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搬运元件,该搬运元件将上述投入的硬币以横倒姿势的状态朝一方向搬运;以及鉴别元件,该鉴别元件对被上述搬运元件朝一方向搬运的硬币的真伪和面值进行鉴别,上述搬运元件将被上述鉴别元件鉴别为假币的硬币朝与上述一方向相反的另一方向搬运。

另外,本发明的上述硬币检验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搬运元件包括:搬运皮带轮,该搬运皮带轮以前后形成一对的方式设置;搬运皮带,该搬运皮带在上述搬运皮带轮间张设成环状;以及搬运构件,该搬运构件安装于上述搬运皮带,根据该搬运皮带的变位将上述投入的硬币以横倒姿势的状态朝后方搬运,并且将被上述鉴别元件鉴别为假币的硬币以横倒姿势的状态朝前方搬运。

另外,本发明的上述硬币检验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搬运皮带在上述搬运皮带轮间以左右形成为一对的方式张设成环状,上述搬运构件的左右两端部安装于上述搬运皮带,并且利用上述搬运皮带的变位对作为搬运对象的硬币进行按压的面形成为V字状。

另外,本发明的上述硬币检验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送出挡板,该送出挡板以使设于上述鉴别元件旁边的送出口开闭的方式设置,并且在常态下使上述送出口关闭,另一方面,在硬币被上述鉴别元件鉴别为真币的情况下,将上述送出口打开,以允许被上述搬运元件朝一方向搬运的硬币通过该送出口。

另外,本发明的上述硬币检验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引导构件,该引导构件设置成,在常态下能够以在被上述搬运元件朝一方向搬运的硬币的通过区域中进出移动的姿势相对于该通过区域进退移动,并且在上述送出口被上述送出挡板关闭的情况下,被通过该通过区域的硬币按压而从该通过区域退出移动以允许该硬币通过,另一方面,在利用上述送出挡板将上述送出口打开的情况下,与通过该通过区域的硬币抵接,从而将该硬币引导至送出口。

另外,本发明的上述硬币检验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搬运元件在正转驱动的情况下,将上述投入的硬币以横倒姿势的状态朝后方搬运,并且将被上述鉴别元件鉴别为假币的硬币以横倒姿势的状态朝前方搬运,另一方面,在反转驱动的情况下,将上述投入的硬币以横倒姿势的状态朝前方搬运,并且将被上述鉴别元件鉴别为假币的硬币以横倒姿势的状态朝后方搬运,包括暂时保持机构,该暂时保持机构在上述搬运元件反转驱动的情况下,将被上述鉴别元件鉴别为假币的硬币暂时保持。

根据本发明,将投入的硬币以横倒姿势的状态朝一方向搬运的搬运元件将被鉴别元件鉴别为假币的硬币朝与一方向相反侧的另一方向搬运,所以能够实现上述搬运元件的搬运长度的缩短化,藉此,能够实现硬币处理机1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硬币检验装置的硬币处理机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硬币处理机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将一部分的构成要素适当地省略表示。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硬币处理机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将一部分的构成要素适当地省略表示。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硬币处理机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将一部分的构成要素适当地省略表示。

图5是将图2~图4所示的硬币检验装置的特征的控制系统示意表示的框图。

图6是表示图2~图4所示的硬币检验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图2~图4所示的硬币检验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仰视图。

图8是表示图2~图4所示的硬币检验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9是将搬运皮带和按压搬运构件之间的安装部位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10是将被搬运皮带朝后方变位的按压搬运构件放大表示的俯视图。

图11是将图3及图4所示的引导构件及其周边的结构放大表示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图2~图4所示的硬币检验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图2~图4所示的硬币检验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图2~图4所示的硬币检验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图13及图14所示的暂时保持机构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16是将图3所示的检验硬币分离部的主要构成要素分离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图2~图4所示的鉴别部的纵剖视图。

图18是图2~图4所示的鉴别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9是图2~图4所示的鉴别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图13及图14所示的暂时保持机构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21是表示图13及图14所示的暂时保持机构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22是表示图5所示的检验控制部实施的滞留解除控制处理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图23(a)及(b)是表示图13及图14所示的暂时保持机构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24是表示图1所示的硬币搬运装置的立体图。

图25是将图24所示的硬币搬运装置的一部分构成要素省略表示的立体图。

图26是将图24所示的硬币搬运装置的一部分构成要素省略表示的俯视图。

图27是将图24及图25所示的硬币搬运装置的特征的控制系统示意表示的框图。

图28是表示图24及图25所示的导轨部的立体图。

图29是表示图24及图25所示的导轨部的立体图。

图30是表示构成图24所示的硬币搬运装置的搬运部的立体图。

图31是将图30所示的保持部的构成要素分解表示的说明图。

图32是将第二导轨形成构件和第四导轨形成构件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33是将第三导轨形成构件的弯曲上延部的上端部和第四导轨形成构件的第二左延部的右端部之间的相对部分放大表示的剖视图。

图34是表示与第三导轨形成构件相对配置的反转辊及搬运引导件的立体图。

图35是表示图34所示的搬运引导件的立体图。

图36是表示图34所示的搬运引导件的立体图。

图37是表示图35及图36所示的搬运引导件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38是将与第一导轨形成构件的弯曲下延部和第二导轨形成构件的第一左延部连续的部分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39是图38所示的通过限制构件的示意图。

图40是图38所示的通过限制构件的示意图。

图41是图38所示的通过限制构件的示意图。

图42是表示图24及图25所示的分拣闸门的立体图。

图43是表示图42所示的分拣闸门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44是表示图42所示的分拣闸门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45是从上方表示图42所示的分拣闸门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46是表示第三导轨形成构件上的保持按压构件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47是表示第四导轨形成构件上的保持按压构件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48是表示图24所示的硬币搬运装置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 硬币处理机

10a 硬币检验装置

10b 硬币搬运装置

20 检验硬币搬运部(搬运元件)

30 引导构件

40 检验硬币分离部

50 鉴别部(鉴别元件)

60 检验控制部

70 导轨部

80 搬运部

90 反转辊

100 限制单元

101 姿势限制构件

102 通过限制构件

110 判别部

120 退还部

130 分拣部

140 搬运控制部(控制元件)

HK 搬运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硬币检验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硬币检验装置的硬币处理机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在此,例示的硬币处理机1例如作为找零机使用,按面值对投入的硬币进行收纳,另一方面,根据出币指示将收纳的硬币排出。上述硬币处理机1包括硬币检验装置10a和硬币搬运装置10b。

<硬币检验装置>

图2~图4是分别表示图1所示的硬币处理机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将一部分的构成要素适当地省略表示。图5是将图2~图4所示的硬币检验装置10a的特征的控制系统示意表示的框图。

在此,例示的硬币检验装置10a对通过投币部2投入的硬币的真伪和面值进行鉴别。在此,如图1所示,投币部2具有硬币投入口2a,是供硬币投入的部分。

如图2~图5所示,硬币检验装置10a包括检验硬币搬运部(搬送元件)20、引导构件30、供给挡板31、暂时保持机构33、检验硬币分离部40、鉴别部(鉴别元件)50以及检验控制部60。

图6~图8分别表示图2~图4所示的硬币检验装置10a的主要部分,图6是俯视图,图7是仰视图,图8是立体图。如上述图6~图8所示,检验硬币搬运部20包括搬运皮带轮21、搬运皮带22、按压搬运构件(搬运构件)23、送出挡板24以及假币通过孔25。

搬运皮带轮21在壳体即搬运装置主体20a(参照图2和图3)的内部以形成为前后一对的方式设置。后方侧的搬运皮带轮21a经由未图示的联动齿轮单元与检验搬运电动机21c的输出轴联动。在此,检验搬运电动机21c从检验控制部60收到驱动指令从而进行正反转驱动,从该检验控制部60收到驱动停止指令从而停止驱动。更具体来说,检验搬运电动机21c在从检验控制部60收到正转驱动指令的情况下,进行正转驱动,另一方面,在收到反转驱动指令的情况下,进行反转驱动。

上述后方侧的搬运皮带轮21a是利用检验搬运电动机21c的驱动(正转驱动、反转驱动),以自身的中心轴为轴心来绕其轴心旋转的驱动皮带轮。上述后方侧的搬运皮带轮21a利用检验搬运电动机21c的正转驱动,从而沿从左方观察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另一方面,利用检验搬运电动机21c的反转驱动,从而沿从左方观察的顺时针方向旋转。

搬运皮带22形成为左右一对,分别在搬运皮带轮21间张设成环形。上述搬运皮带22因检验搬运电动机21c的驱动使后方侧的搬运皮带轮21a进行旋转,从而沿着其延伸方向发生变位。更详细来说,搬运皮带22因检验搬运电动机21c的正转驱动使后方侧的搬运皮带轮21a沿从左方观察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以上方部分朝后方、下方部分朝前方的方式发生变位。另一方面,搬运皮带22因检验搬运电动机21c的反转驱动使后方侧的搬运皮带轮21a沿从左方观察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而以上方部分朝前方、下方部分朝后方的方式发生变位。

经由上述搬运皮带22而与后方侧的搬运皮带轮21a联动的前方侧的搬运皮带轮21b在该后方侧的搬运皮带轮21a沿从左方观察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以自身的中心轴为轴心沿从左方观察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另一方面,在该后方侧的搬运皮带轮21a沿从左方观察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以自身的中心轴为轴心沿从左方观察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也就是说,前方侧的搬运皮带轮21b是随着后方侧的搬运皮带轮21a的旋转而旋转的从动皮带轮。

按压搬运构件23设置多个,分别以跨越左右一对搬运皮带22的方式,沿着该搬运皮带22的延伸方向以等间距的方式设置。如图9所示,上述按压搬运构件23利用设于右端部的右端凹凸部23a与设于右侧的搬运皮带22的右侧凹凸部22a嵌合,并且利用设于左端部的左端凹凸部23b与设于左侧的搬运皮带22的左侧凹凸部22b嵌合,从而以跨越左右一对的搬运皮带22的方式被固定。藉此,按压搬运构件23随着搬运皮带22的变位,沿着该搬运皮带22的延伸方向发生变位。另外,按压搬运构件23利用左右两端部的凹凸部23a、23b与搬运皮带22的凹凸部22a、22b的嵌合来进行固定,按压搬运构件23相对于该搬运皮带22的左右方向的移动被搬运装置主体20a的左右两侧部20a1所限制,相对于搬运皮带22朝上方的移动被搬运装置主体20a的顶部20a2所限制,相对于搬运皮带22朝下方的移动被搬运装置主体20a的底部20a3所限制。

搬运皮带轮21a沿着从左方观察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上述按压搬运构件23的朝向搬运皮带22的变位方向下游侧的面23c,也就是在搬运皮带22的上方部分朝向后方的面,在搬运皮带22的下方部分朝向前方的面,形成为V字状。也就是说,如图10所示,关于按压搬运构件23的朝向搬运皮带22的变位方向下游侧的面23c,使随着朝向左方而向该变位方向的上游侧倾斜的面与随着朝向右方而向该变位方向的上游侧倾斜的面在中央部分连续从而形成为V字状。

如图8所示,送出挡板24设于搬运基部26,该搬运基部26设于左右一对的搬运皮带22之间。更详细来说,送出挡板24能够摆动地设于送出口24a的左侧缘部,该送出口24a形成于搬运基部26。在此,送出口24a是与送出通路24b(参照图12)连通的开口,能够将通过自身的硬币经由送出通路24b送出至硬币搬运装置10b。

上述送出挡板24在常态下,以限制硬币通过的方式将送出口24a关闭。接着,利用送出挡板驱动机构24b的驱动,送出挡板24朝打开方向摆动从而将送出口24a打开。在此,送出挡板驱动机构24b从检验控制部60收到驱动指令从而进行驱动以允许送出挡板24朝打开方向摆动,从该检验控制部60收到驱动停止指令从而停止驱动,以允许送出挡板24将送出口24a关闭。

如图8所示,假币通过孔25是形成于搬运基部26的送出口24a的后方侧的矩形孔部。上述假币通过孔25具有允许硬币通过的足够的大小。通过上述假币通过孔25的硬币载置于搬运装置主体20a的底部20a3。

如图2~图4所示,引导构件30设于搬运装置主体20a的顶部20a2的送出口24a的上方部分。如图11所示,上述引导构件30具有引导轴部30a和引导作用部30b。

引导轴部30a是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圆柱状构件。引导作用部30b是朝引导轴部30a的径向外部,更详细地,是朝后方延伸的部位。

上述引导构件30以引导作用部30b通过形成于顶部20a2的引导开口20a4的方式,利用引导轴部30a架设于引导支承片20a5,该引导支承片20a5设于上述顶部20a2,从而上述引导构件30能够绕引导轴部30a的中心轴摆动地设置。

若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引导构件30以引导作用部30b的下端部分在被检验硬币搬运部20朝后方搬运的硬币的通过区域A中进出移动的方式能够摆动地设置,在常态下,引导作用部30b的下端部分处于前进移动到通过区域A的姿势。在利用送出挡板24将送出口24a关闭的情况下,上述引导构件30被穿过通过区域A的硬币按压,以从该通过区域A退出移动的方式进行摆动,从而允许上述硬币朝后方通过,另一方面,在利用送出挡板24将送出口24a打开的情况下,上述引导构件30与通过上述通过区域A的硬币抵接,从而将该硬币引导至送出口24a。

如图12所示,供给挡板31以将作为送出通路24b的出口的送出开口24c的一部分闭塞的方式设置。上述供给挡板31具有挡板轴部31a和挡板作用部31b。挡板轴部31a是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圆柱状构件。挡板作用部31b是朝挡板轴部31a的径向外部,更详细地,是朝下方延伸的部位。

如上所述的供给挡板31以挡板作用部31b将送出开口24c的一部分闭塞的方式并且利用挡板轴部31a轴支承从而以能够绕挡板轴部31a的中心轴摆动的方式设置。

在常态下,在挡板作用部31b将送出开口24c的一部分闭塞的状态下,上述供给挡板31朝左方的摆动被限制。因此,能抑制来自硬币搬运装置10b的硬币通过送出开口24c并进入送出通路24b。另一方面,在供给挡板31与通过送出通路24b的硬币抵接的情况下,供给挡板31绕挡板轴部31a的中心轴朝右方摆动,将送出开口24c打开以允许硬币通过。

如图8所示,暂时保持机构33以将假币通过孔25插通的方式形成,如图13及图14所示,暂时保持机构33包括暂时保持部33a及暂时保持杆33b。暂时保持部33a是随着朝向后方而逐渐朝上方倾斜的平板状构件,以将假币通过孔25插通的方式设置。在上述暂时保持部33a的下端部和底部20a3之间,形成有允许按压搬运构件23通过的间隙。

暂时保持杆33b具有保持杆轴部33b1和保持杆作用部33b2。保持杆轴部33b1是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轴状部,轴支承于底部20a3的下部。藉此,暂时保持杆33b以能够绕保持杆轴部33b1的中心轴摆动的方式设置。

保持杆作用部33b2是朝保持杆轴部33b1的径外方向延伸的部分,并朝前方延伸。在上述保持杆作用部33b2的前端部33c,随着朝向前方而逐渐朝上方倾斜的第一倾斜面33c1与随着朝向后方而逐渐朝上方倾斜的第二倾斜面33c2以连续的方式形成,第二倾斜面33c2配置于第一倾斜面33c1的前方侧。

在如上所述的暂时保持杆33b和底部20a3之间,存在杆弹簧33d,利用该杆弹簧33d,暂时保持杆33b的前端部33c通过形成于底部20a3的杆开口20a6,在上述底部20a3的上方区域进出。

如图15所示,在常态下,上述暂时保持杆33b的前端部33c的第二倾斜面33c2形成与暂时保持部33a大致相同的倾斜面,能够将通过假币通过孔25的硬币(假币)朝下方引导。

检验硬币分离部40将经由投币部2投入的硬币以一枚一枚分离的状态送出至检验硬币搬运部20。

图16是将图3所示的检验硬币分离部40的主要构成要素分离表示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6所示,检验硬币分离部40包括分离主体部41、旋转体42以及分离盖体43。

分离主体部41具有有底圆筒状的旋转体收纳部41a,并且形成有将硬币供给至检验硬币搬运部20的供给口41b及用于朝旋转体42施加旋转驱动力的驱动力施加开口41c。在上述分离主体部41的旋转体收纳部41a的底面部41a1,设置有用于将硬币引导至供给口41b的分离引导部41a2。

旋转体42形成为大致圆板状形态,以能够绕自身的中心轴旋转的方式收纳于分离主体部41的旋转体收纳部41a。在上述旋转体42上,在以中心轴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形成有多个(图示例中为四个)硬币通过孔42a。

在上述旋转体42的侧面,通过上述驱动力施加开口41c啮合有驱动力传递单元44的齿轮44a。上述驱动力传递单元44介于前方侧的搬运皮带轮21b和旋转体42之间,将上述搬运皮带轮21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旋转体42。

如上所述,由于前方侧的搬运皮带轮21b是随着后方侧的搬运皮带轮21a的旋转而旋转的从动皮带轮,所以旋转体42的旋转驱动力是通过检验搬运电动机21c所施加的。也就是说,旋转体42的旋转和搬运皮带轮21的旋转由共用的驱动源所施加,能够实现旋转体42的旋转和搬运皮带22的变位同步。

分离盖体43以覆盖分离主体部41的旋转体收纳部41a的方式设置。上述分离盖体43上设有导入口43a和可动挡板45。导入口43a是一个开口,该开口用于将经由投币部2投入的硬币导入至旋转体收纳部41a中的旋转体42。

可动挡板45具有可动轴部45a和可动作用部45b。可动轴部45a是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圆柱状构件。可动作用部45b是朝可动轴部45a的径向外部,更详细地,是朝下方延伸的部位。

上述可动挡板45以可动作用部45b通过导入口43a的方式,利用可动轴部45a轴支承于上述分离盖体43,从而以能够绕可动轴部45a的中心轴摆动的方式设置。若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可动挡板45设置成能摆动到可动作用部45b的前端部分的一部分与旋转体42的上表面接触的状态。

另外,在检验硬币分离部40上,设置有通过传感器46(参照图5)。上述通过传感器46设置于从导入口43a导入并利用旋转体42的旋转到达供给口41b的硬币的搬运路径上,对通过的硬币进行检测。上述通过传感器46在检测到硬币通过的情况下,将表示该情况的通过信号发送至后述的检验控制部60。

如图2~图4所示,鉴别部50在检验硬币分离部40的后方侧,设于比送出口24a靠前方侧的地方。当由检验硬币搬运部20朝后方搬运的硬币通过规定的鉴别区域时,上述鉴别部50对该硬币的真伪和面值进行鉴别。上述鉴别部50将其鉴别结果作为鉴别信号发送至检验控制部60。另外,如图17~图19所示,鉴别部50上设有多个球塞51。这些球塞51是从上方对通过后方的硬币进行按压的构件。

另外,在鉴别部50的最后方侧设有减速用球塞52。上述减速用球塞52抑制通过鉴别区域的硬币脱离按压搬运构件23。

检验控制部60根据存储于存储器61的计算机程序、数据对硬币检验装置10a的动作集中地进行控制。上述检验控制部60例如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处理装置中执行程序,即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IC(Integrated Circuit)等硬件来实现,还可以通过并用软件和硬件来实现。

在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硬币检验装置10a中,多枚硬币通过投币部2被投入,从对硬币处理机1的动作集中地进行控制的硬币处理主控制部200朝检验控制部60发出动作指令,检验控制部60对检验搬运电动机21c发出正转驱动指令。

藉此,检验搬运电动机21c正转驱动,在检验硬币搬运部20中,搬运皮带轮21沿从左方观察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使搬运皮带22沿着延伸方向发生变位。另外,利用搬运皮带轮21的旋转,经由驱动力传递单元44,使检验硬币分离部40的旋转体42沿从上方观察的顺时针方向旋转。

接着,通过分离盖体43的导入口43a,由投币部2投入的硬币被导入至旋转体42的上表面,检验硬币分离部40将这些硬币以横倒姿势的状态引导至各个硬币通过孔42a。藉此,被引导至硬币通过孔42a的硬币在该硬币通过孔42a中层叠。

被引导至硬币通过孔42a并层叠的硬币中的最下方的硬币利用旋转体42的旋转,与分离主体部41的旋转体收纳部41a的底面部41a1滑动接触。接着,使与分离引导部41a2抵接的最下方的硬币从硬币通过孔42a脱离,并通过供给口41b供给至检验硬币搬运部20。也就是说,检验硬币分离部40将通过投币部2投入的硬币以一枚一枚分离的状态送出至检验硬币搬运部20。

从供给口41b朝检验硬币搬运部20供给的硬币以横倒姿势的状态载置于搬运基部26的上表面。由于如上所述搬运皮带22在其延伸方向上发生变位,所以固定于该搬运皮带22的按压搬运构件23将载置于搬运基部26上表面的硬币朝后方按压,从而将该硬币朝后方搬运。

在此,由于按压搬运构件23的靠搬运皮带22的变位方向下游侧的面23c形成为V字状,所以,如图10所示,靠该下游侧的面23c成为利用搬运皮带22的变位对硬币进行按压的面,并且能够将硬币以朝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分靠拢的状态朝后方搬运。

这样,在被按压搬运构件23按压的状态下将硬币朝后方搬运,当被搬运的硬币到达鉴别部50的鉴别区域时,该鉴别部50对该硬币的真伪和面值进行鉴别。上述鉴别部50将鉴别结果作为鉴别信号送出至检验控制部60。

检验控制部60将来自鉴别部50的鉴别信号输入,当其鉴别结果为真币时,对送出挡板驱动机构24b发出驱动指令。藉此,送出挡板驱动机构24b进行驱动,送出挡板24朝打开方向摆动以将送出口24a打开。这样,如果送出挡板24将送出口24a打开,则通过鉴别区域并以被按压搬运构件23按压的状态朝后方搬运的硬币一边与引导构件30抵接以使姿势发生变化,一边从送出口24a通过送出通路24b,并由送出开口24c送出至硬币搬运装置10b。在被鉴别为真币的硬币通过送出口24a之后,检验控制部60对送出挡板驱动机构24b发出驱动停止指令。藉此,送出口24a被送出挡板24关闭。

另一方面,检验控制部60将来自鉴别部50的鉴别信号输入,当鉴别结果是假币的情况下,不对送出挡板驱动机构24b发出驱动指令,维持送出挡板24对送出口24a的关闭。

藉此,通过鉴别区域并以被按压搬运构件23按压的状态朝后方搬运的硬币通过送出挡板24的上表面,如图15所示,硬币与暂时保持部33a、暂时保持杆33b的前端部33c发生滑动接触从而通过假币通过孔25,朝下方落下。这样,朝下方落下的硬币以横倒姿势载置于搬运装置主体20a的底部20a3。

然而,利用搬运皮带轮21的旋转,搬运皮带22的下方部分朝前方发生变位。因此,在检验硬币搬运部20的下方,固定于搬运皮带22的按压搬运构件23朝前方进行移动,所以能够对载置于上述底部20a3的硬币以被按压搬运构件23朝前方按压的状态进行搬运。此时,由于按压搬运构件23的靠搬运皮带22的变位方向下游侧的面23c形成为V字状,所以能够将硬币以朝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分靠拢的状态朝后方搬运。这样,检验硬币搬运部20将朝前方搬运的硬币(假币)送出至排出单元3(参照图2)。排出单元3是在左右一对的排出皮带轮3a之间将排出皮带3b张设成环状而构成的。上述排出单元3利用排出电动机3c的驱动使右侧的排出皮带轮3a旋转,从而将朝排出至此的硬币送出至出币部4,并从设于该出币部4的硬币排出口4a排出至外部。

另一方面,在底部20a3上,暂时保持杆33b的前端部33c通过杆开口20a6进入到上方区域。如图20所示,由于在上述暂时保持杆33b的前端部33c上形成有第一倾斜面33c1,所以利用第一倾斜面33c1与朝前方移动的按压搬运构件23发生抵接,从而如图21所示,暂时保持杆33b克服杆弹簧33d的作用力朝下方进行摆动,前端部33c从底部20a3的上方区域退出,允许按压搬运构件23朝前方移动。

图22是表示图5所示的检验控制部60实施的滞留解除控制处理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一边对上述滞留解除控制处理进行说明一边对硬币检验装置10a的动作进行说明。另外,作为说明滞留解除控制处理的前提,使检验搬运电动机21c进行正转驱动。

在上述滞留解除控制处理中,在检验控制部60从通过传感器46输入了通过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01:是),由内置的计时器开始时间计测(步骤S102),在预先设定的设定时间内等待从鉴别部50输入鉴别信号(步骤S103、步骤S104)。

在设定时间内有鉴别信号输入的情况下(步骤S103:是、步骤S104:否),检验控制部60结束时间计测(步骤S105),之后使步骤返回并结束本次处理。

另一方面,在没有鉴别信号输入且经过了设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103:否、步骤S104:是),检验控制部60判定为发生硬币堵塞等不良情况,结束时间计测(步骤S106),并向检验搬运电动机21c送出正转驱动停止指令(步骤S107)。

接着,检验控制部60向检验搬运电动机21c送出反转驱动指令(步骤S108)。

藉此,通过向检验搬运电动机21c送出反转驱动指令,检验搬运电动机21c反转驱动,在检验硬币搬运部20中,搬运皮带轮21沿从左方观察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而使搬运皮带22沿着延伸方向发生变位。另外,利用搬运皮带轮21的旋转,经由驱动力传递单元44,检验硬币分离部40的旋转体42沿从上方观察的逆时针方向旋转。藉此,能够解除因硬币堵塞等造成的滞留。

然而,利用检验搬运电动机21c的反转驱动,搬运皮带22的下方部分朝后方发生变位。因此,在检验硬币搬运部20的下方,固定于搬运皮带22的按压搬运构件23朝后方进行移动,以被按压搬运构件23朝后方按压的状态对载置于上述底部20a3的硬币进行搬运。

另一方面,在底部20a3中,暂时保持杆33b的前端部33c通过杆开口20a6进入到上方区域。如图23(a)所示,由于在上述暂时保持杆33b的前端部33c上形成有第二倾斜面33c2,所以能够将朝后方搬运的硬币引导至暂时保持部33a。此外,如图23(b)所示,通过与朝后方移动的按压搬运构件23发生抵接,暂时保持杆33b克服杆弹簧33d的作用力而朝下方摆动,前端部33c从底部20a3的上方区域退出,允许按压搬运构件23朝后方移动。藉此,在解除滞留的动作中,能够使硬币保持于暂时保持机构33,能够抑制在硬币搬运部20中再次发生硬币堵塞。

如上所述,对检验搬运电动机21c送出了反转驱动指令的检验控制部60等待反转驱动动作时间的结束(步骤S109)。在此,反转驱动动作时间是足够解除硬币堵塞等的时间。

在经过了反转驱动动作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109:是),检验控制部60将反转驱动停止指令送出至检验搬运电动机21c(步骤S110)之后,送出正转驱动指令(步骤S111),然后使步骤返回并结束本次处理。

藉此,能够解除在硬币搬运部20或者检验硬币分离部40的硬币堵塞等不良情况。

如以上所说明的,硬币检验装置10a对通过投币部2投入的硬币的真伪和面值进行鉴别,将鉴别为真币的硬币送出至硬币搬运装置10b,另一方面,将鉴别为假币的硬币通过出币部4排出至外部。

此外,根据上述硬币检验装置10a,检验硬币搬运部20朝后方进行搬运,使被鉴别部50鉴别为假币的硬币通过假币通过孔25之后,朝前方进行搬运,所以能够将上述检验硬币搬运部20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缩短,藉此,能够实现硬币处理机1的小型化。

根据上述硬币检验装置10a,构成检验硬币搬运部20的按压搬运构件23的面23c形成为V字状,该面23c利用搬运皮带22的变位对硬币进行按压,所以能够以朝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分靠拢的状态对硬币进行搬运,藉此,能够以限制硬币的搬运位置的状态稳定地对硬币进行搬运,并且能够提高鉴别部50的鉴别精度。

<硬币搬运装置>

图24是表示图1所示硬币搬运装置10b的立体图,图25是将图24所示的硬币搬运装置10b的一部分的构成要素省略表示的立体图,图26是将图24所示的硬币搬运装置10b的一部分的构成要素省略表示的俯视图,图27是将图24和图25所示的硬币搬运装置10b的特征的控制系统示意表示的框图。

在此例示的硬币搬运装置10b对由硬币检验装置10a进行了真伪和面值鉴别的硬币进行搬运,在其搬运途中对上述硬币的面值进行判别,并且按照面值将上述硬币分拣以送出至硬币收纳部5(参照图1)。在此,硬币收纳部5按照面值对由硬币搬运装置10b分拣的硬币进行收纳,在收到出币指示的情况下,将硬币送出至出币部4,并通过该出币部4排出至外部。

上述硬币搬运装置10b包括导轨部70、搬运部80、反转辊90、判别部110、退还部120、分拣部130以及搬运控制部(控制元件)140。

如图28所示,导轨部70包括第一导轨形成构件71、第二导轨形成构件72、第三导轨形成构件73以及第四导轨形成构件74。

第一导轨形成构件71形成硬币搬运装置10b的后方侧右部的搬运路径HK。上述第一导轨形成构件71具有弯曲下延部71a,该弯曲下延部71a以朝后方凸出的方式朝下方弯曲。也就是说,第一导轨形成构件71构成为以朝下方弯曲的方式延伸的下降部分。

第二导轨形成构件72形成硬币搬运装置10b的下部的搬运路径HK。上述第二导轨形成构件72具有第一左延部72a、前延部72b以及第一右延部72c。

第一左延部72a与第一导轨形成构件71的弯曲下延部71a相连,第一左延部72a是朝左方延伸的部分。前延部72b是从第一左延部72a的延伸端部朝前方延伸的部分。第一右延部72c是从前延部72b的延伸端部朝右方延伸的部分。在上述第二导轨形成构件72上,形成有供硬币投入的投入口72d,该硬币是被硬币检验装置10a鉴别为真币的硬币。

第三导轨形成构件73形成硬币搬运装置10b的前方侧右部的搬运路径HK。上述第三导轨形成构件73与第二导轨形成构件72的第一右延部72c相连,且具有弯曲上延部73a,该弯曲上延部73a以朝后方凸出的方式朝上方弯曲。也就是说,第三导轨形成构件73构成为以朝上方弯曲的方式延伸的上升部分。

第四导轨形成构件74形成硬币搬运装置10b的上部的搬运路径HK。上述第四导轨形成构件74具有第二左延部74a、后延部74b以及第二右延部74c。

第二左延部74a是朝左方延伸的部分。上述第二左延部74a的右端部74a1以与第三导轨形成构件73的弯曲上延部73a的上端部73a1相对的方式弯曲。后延部74b是从第二左延部74a的延伸端部朝后方延伸的部分。第二右延部74c是从后延部74b的延伸端部朝右方延伸的部分。上述第二右延部74c的右端部74c1以与第一导轨形成构件71的弯曲下延部71a的上端部71a1相对的方式弯曲。

如上所述,导轨部70的第一导轨形成构件71、第二导轨形成构件72、第三导轨形成构件73以及第四导轨形成构件74依次连续地设置,从而构成环状的搬运路径HK。

另外,在上述导轨部70中,第一突部75a将第一支承板76的第一支承孔76a插通,上述第一突部75a形成于第四导轨形成构件74的第二左延部74a的右端部74a1,上述第一支承板76以前后夹住的方式支承第三导轨形成构件73,且第二突部75b将第二支承板77的第二支承孔(未图示)插通,上述第二突部75b形成于第四导轨形成构件74的第二右延部74c的右端部74c1,上述第二支承板77以前后夹住的方式支承第一导轨形成构件71。在此,第一突部75a和第二突部75b以相互中心轴一致的方式设置。因此,第四导轨形成构件74能够以第一突部75a和第二突部75b的中心轴为轴心并绕该轴心仅以例如大约60°的角度进行摆动。也就是说,如图29所示,第四导轨形成构件74能够以第一突部75a和第二突部75b的中心轴为轴心朝上下方向摆动。

图30是表示构成图24所示的硬币搬运装置10b的搬运部80的立体图。如该图30所示,搬运部80是将多个保持部81连结为环状而构成的。

上述搬运部80的一部分与驱动搬运皮带轮85a和多个(图示例中为3个)从动搬运皮带轮85b啮合,驱动搬运皮带轮85a利用搬运驱动电动机85的驱动来进行旋转,从而沿着搬运路径HK发生变位。

在此,搬运驱动电动机85能够利用从搬运控制部140发出的驱动指令来进行驱动从而正反旋转。在搬运驱动电动机85朝正转方向驱动的情况下,搬运部80的各保持部81以按照第一导轨形成构件71、第二导轨形成构件72、第三导轨形成构件73以及第四导轨形成构件74的顺序朝一方向移动的方式在导轨部70中发生变位。

另一方面,在搬运驱动电动机85朝反转方向驱动的情况下,搬运部80的各保持部81以按照第四导轨形成构件74、第三导轨形成构件73、第二导轨形成构件72以及第一导轨形成构件71的顺序朝反方向移动的方式在导轨部70中发生变位。

接着,在搬运部80中,从搬运路径HK的形态来看,通过第二导轨形成构件72的保持部81的姿势和通过第四导轨形成构件74的保持部81的姿势是上下翻转的。

上述搬运部80的构成要素即保持部81将硬币一枚一枚地保持,如图31所示,该保持部81是使保持按压构件82和保持限制构件83与保持连结构件84连结而构成的。

保持按压构件82是从搬运路径HK的内侧朝外侧延伸的棒状体。上述保持按压构件82利用搬运部80的变位从而将硬币朝搬运路径HK的下游侧按压,上述保持按压构件82的靠搬运路径HK下游侧的按压面82a随着从内方朝向外方而逐渐朝上游侧倾斜。

另外,如图32和图33所示,保持按压构件82设有第一凹部82b和第二凹部82c,在第一凹部82b的底部分的按压面82a上形成有倾斜面82d,上述第一凹部82b允许形成于第一导轨形成构件71的导轨凸部71A、形成于第二导轨形成构件72的导轨凸部72A以及形成于第三导轨形成构件73的导轨凸部73A进入,上述第二凹部82c允许形成于第四导轨形成构件74的导轨凸部74A进入。

保持限制构件83形成为与保持按压构件82相同的形态,是从搬运路径HK的内侧朝外侧延伸的棒状体。上述保持限制构件83的内方侧经由保持连结构件84与保持按压构件82连结,限制因搬运部80朝一方向的变位而被保持按压构件82按压的硬币从该保持按压构件82过于离开。另外,保持限制构件83与保持按压构件82是内方侧连结,该保持按压构件82构成上述保持部81下游侧的保持部81。

上述保持限制构件83的靠搬运路径HK的下游侧的下游面83a随着从内方朝外方而逐渐朝上游侧倾斜。在上述保持限制构件83上设有第三凹部83b和第四凹部83c,在第三凹部83b的底部分的下游面83a上形成有倾斜面83d,上述第三凹部83b允许形成于第一导轨形成构件71的导轨凸部71A、形成于第二导轨形成构件72的导轨凸部72A以及形成于第三导轨形成构件73的导轨凸部73A进入,上述第四凹部83c允许形成于第四导轨形成构件74的导轨凸部74A进入。

然而,如上所述,由于第三导轨形成构件73的弯曲上延部73a的上端部73a1和第四导轨形成构件74的第二左延部74a的右端部74a1彼此相对,所以如图33所示,通过上述部分的保持部81处于第三导轨形成构件73的导轨凸部73A进入保持按压构件82的第一凹部82b,并且第四导轨形成构件74的导轨凸部74A进入上述保持按压构件82的第二凹部82c的状态。同样地,处于第三导轨形成构件73的导轨凸部73A进入保持限制构件83的第三凹部83b,并且第四导轨形成构件74的导轨凸部74A进入上述保持限制构件83的第四凹部83c的状态。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第一导轨形成构件71的弯曲下延部71a的上端部71a1和第四导轨形成构件74的第二右延部74c的右端部74c1彼此相对,所以虽未明确在图中示出,但是通过上述部分的保持部81处于第一导轨形成构件71的导轨凸部71A进入保持按压构件82的第一凹部82b,并且第四导轨形成构件74的导轨凸部74A进入该保持按压构件82的第二凹部82c的状态。同样地,处于第一导轨形成构件71的导轨凸部71A进入保持限制构件83的第三凹部83b,并且第四导轨形成构件74的导轨凸部74A进入该保持限制构件83的第四凹部83c的状态。

如图34所示,反转辊90以与第三导轨形成构件73相对的方式可旋转地设于第一支承板76。上述反转辊90经由搬运联动单元91(参照图25)与搬运驱动电动机85联动,利用该搬运驱动电动机85的驱动从而绕自身的轴心进行旋转。

在上述反转辊90的上方区域,以与第三导轨形成构件73相对的方式设置有搬运引导件92。如图35及图36所示,上述搬运引导件92由引导件基部92a和多个引导杆92b构成。

引导件基部92a由合成树脂成形并且设于第一支承板76。引导杆92b将上端部的贯通孔92b1穿过以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轴支承于引导件基部92a的轴状部92c,从而绕上述轴状部92c的中心轴摆动。

在上述引导杆92b和引导件基部92a之间存在杆弹簧92d,利用杆弹簧92d的施力,引导杆92b下部的一部分通过形成于引导件基部92a的杆开口92a1朝第三导轨形成构件76靠近。另外,从杆开口92a1与第三导轨形成构件76靠近的部分具有能够进入保持按压构件82的第二凹部82c、保持限制构件83的第四凹部83c的厚度。

藉此,如图37所示,能够利用引导杆92b将由保持部81沿着第三导轨形成构件76搬运的硬币按压于该第三导轨形成构件76,能够使该硬币的搬运姿势稳定。

如图38所示,通过限制构件102以与第一导轨形成构件71的弯曲下延部71a和第二导轨形成构件72的第一左延部72a的连续的部分相对的方式,设于第二支承板77。如图39所示,上述通过限制构件102由通过限制轴部102a和通过限制作用部102b一体地形成而构成。

通过限制轴部102a是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圆柱状构件,其两端部以能够绕该通过限制轴部102a的中心轴摆动的方式被第二支承板77轴支承。通过限制作用部102b以形成为前后一对的方式设置两个,是以各自互相隔开的状态从通过限制轴部102a的中央区域部分朝通过限制轴部102a的径向外部延伸的部分。

上述通过限制构件102被施力元件即通过限制弹簧102c朝右方施力,通过限制作用部102b的前端部进入到由搬运部80搬运的硬币的通过区域B。

如图40所示,在搬运驱动电动机85朝正转方向驱动从而使搬运部80朝一方向变位的情况下,上述通过限制构件102与沿第一导轨形成构件71朝下方搬运的硬币抵接,并克服通过限制弹簧102c的作用力而朝左方摆动,从而允许上述硬币通过。

另一方面,在利用搬运驱动电动机85朝反转方向驱动从而使搬运部80朝反方向变位的情况下,如图41所示,通过限制构件102使在第二导轨形成构件72中被搬运部80朝反方向搬运的硬币从保持部81脱离并限制该硬币通过第一导轨形成构件71的弯曲下延部71a。

判别部110设于第四导轨形成构件74。上述判别部110在第四导轨形成构件74的规定的判别区域中,对一边被保持部81的保持按压构件82按压一边进行搬运的硬币的面值进行判别。上述判别部110的判别结果作为判别信号被输出至搬运控制部140。

退还部120在由第四导轨形成构件74形成的搬运路径HK中,设于比判别部110(判别区域)更下游侧的位置,退还部120包括退还开口121和退还闸门122。

退还开口121是开口,该开口具有允许由搬运部80搬运的所有面值的硬币通过的大小,退还开口121与出币部4连通。

在常态下,退还闸门122使退还开口121关闭,另一方面,在收到退还指令的情况下,退还闸门122进行摆动以使退还开口121打开。

分拣部130在由第四导轨形成构件74形成的搬运路径HK中,设于比退还部120更靠下游侧的位置。上述分拣部130包括多个分拣通过口131和分拣闸门132。

多个分拣通过口131分别是具有使硬币通过的足够大小的开口。分拣闸门132与每个分拣通过口131对应,以分别横穿由第四导轨形成构件74形成的搬运路径HK的方式设置。若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分拣闸门132是在长条圆柱状的分拣闸门轴部132a的前端部设置多个分拣闸门作用片132b而构成的,且被支承成能够绕分拣闸门轴部132a的中心轴旋转。

接着,如图42放大所示,在分拣闸门轴部132a的基端部卡定有安装于柱塞133的前端部的卡定爪部134。在此,柱塞133在分拣驱动螺线管135处于非通电状态的情况下,利用安装于自身的弹簧136的作用力,如图43所示,使分拣闸门作用片132b处于从硬币的搬运路径HK脱离的姿势。

另一方面,在分拣驱动螺线管135从搬运控制部140收到驱动指令从而处于通电状态的情况下,柱塞133被该分拣驱动螺线管135拉入,如图44所示,使分拣闸门132绕分拣闸门轴部132a的中心轴旋转,从而使分拣闸门作用片132b进入到搬运路径HK。

这样,如图45所示,当分拣闸门作用片132b进入搬运路径HK时,利用这些分拣闸门作用片132b的端部形成随着朝向分拣通过口131而朝搬运方向下游侧倾斜的倾斜部K,利用该倾斜部K能够将在搬运路径HK中搬运的硬币引导至规定的分拣通过口131。

搬运控制部140根据存储于存储器141的计算机程序、数据对硬币搬运装置10b的动作集中地进行控制。上述搬运控制部140例如使程序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处理装置中执行,即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IC(Integrated Circuit)等硬件来实现,还可以通过并用软件及硬件来实现。

另外,如上所述,搬运控制部140对搬运驱动电动机85发出驱动指令以使该搬运驱动电动机85朝正转方向或者反转方向驱动,但是在使搬运驱动电动机85朝正转方向驱动的情况下,利用PWM控制以与预先确定的搬运力近似。

另一方面,搬运控制部140在使搬运驱动电动机85朝反转方向驱动的情况下,以形成比朝正转方向驱动时的搬运力更大的搬运力的方式来进行控制。

也就是说,搬运控制部140以使一方向的变位的驱动力比反方向的变位的驱动力相对小的方式来使搬运部80发生变位。

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硬币搬运装置10b将鉴别为真币的硬币从硬币检验装置10a送出,并且从硬币处理主控制部200向搬运控制部140发出动作指令,从而进行以下动作。

即,搬运控制部140对搬运驱动电动机85发出朝反转方向的驱动指令以使该搬运驱动电动机85朝反转方向驱动,使搬运部80朝反方向变位规定时间。藉此,从投入口72d投入至第二导轨限制构件的硬币在该第二导轨形成构件72中被搬运部80朝反方向搬运。

不过,由于通过限制构件102在第二导轨形成构件72中使被搬运部80朝反方向搬运的硬币从保持部81脱离以限制上述硬币通过第一导轨形成构件71的弯曲下延部71a,所以能够使从投入口72d投入的硬币储留于第二导轨形成构件72。

接着,经过规定时间后,搬运控制部140对搬运驱动电动机85发出朝正转方向的驱动指令以使该搬运驱动电动机85朝正转方向驱动,使搬运部80朝一方向发生变位。藉此,能够使储留在第二导轨形成构件72的硬币沿着搬运路径HK朝一方向搬运。

搬运部80的保持部81在保持按压构件82的第一凹部82b的底部分的按压面82a上形成有倾斜面82d,所以当搬运部80的保持部81通过第三导轨形成构件73的弯曲上延部73a时,第三导轨形成构件73的导轨凸部73A以进入第一凹部82b的状态发生变位,从而倾斜面82d处于从上述导轨脱离的位置。

因此,如图46所示,即使在反转辊90的下方区域,两枚硬币以重合的状态被保持按压构件82按压并进行搬运,也能够利用倾斜面82d来使硬币从上述保持按压构件82脱离。藉此,能够抑制由于在反转辊90和搬运部80之间夹有两枚硬币而导致搬运堵塞等的发生。

另外,在反转辊90的上方区域中,由于搬运引导件92的引导杆92b将在第三导轨形成构件73的弯曲上延部73a中朝上方搬运的硬币朝第三导轨形成构件73(导轨部70)按压,从而使上述硬币的搬运姿势稳定,所以能够防止上述硬币在通过弯曲上延部73a的途中脱离。

另外,第三导轨形成构件73的弯曲上延部73a的上端部73a1和第四导轨形成构件74的第二左延部74a的右端部74a1彼此相对,通过上述部分的保持部81处于第三导轨形成构件73的导轨凸部73A进入保持按压构件82的第一凹部82b,并且第四导轨形成构件74的导轨凸部74A进入上述保持按压构件82的第二凹部82c的状态,所以被上述保持按压构件82按压的硬币也以被弯曲上延部73a的上端部73a1和第二左延部74a的右端部74a1夹住的状态搬运,硬币不会从搬运路径HK脱离。

这样,在通过第三导轨形成构件73的保持部81中,硬币处于被一枚保持的状态。此外,由于构成搬运部80的各保持部81的保持按压构件82的按压面82a倾斜地构成,所以能够将硬币以朝搬运路径HK外侧靠拢的状态稳定地进行搬运。

如上所述,在搬运部80中,通过第二导轨形成构件72的保持部81的姿势和通过第四导轨形成构件74的保持部81的姿势上下翻转,从而在第四导轨形成构件74的导轨凸部74A进入了第二凹部82c的状态发生变位的情况下,如图47所示,倾斜面82d位于上述导轨凸部74A的上端部分的下方,保持按压构件82能够将硬币可靠地按压并稳定地搬运。

接着,判别部110对通过判别区域的硬币的面值进行判别,搬运控制部140根据上述判别结果,对分拣驱动螺线管135发出驱动指令并使该分拣驱动螺线管135处于通电状态。其结果是,使分拣闸门132绕分拣闸门轴部132a的中心轴旋转,从而使分拣闸门作用片132b进入到搬运路径HK。接着,能够利用由分拣闸门作用片132b形成的倾斜部K,将硬币引导至分拣通过口131,并将硬币收纳于硬币收纳部5。

然而,在判别部110没有对硬币的面值进行判别的情况下,搬运控制部140不对任一分拣驱动螺线管135发出驱动指令。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全部的分拣闸门132的分拣闸门作用片132b处于从搬运路径HK脱离的状态,所以通过第四导轨形成构件74的硬币原样地从第一导轨形成构件71通过后到达第二导轨形成构件72,反复通过上述搬运路径HK,并再次被判别部110判别。

这样,在预先确定的动作时间内,在搬运路径HK上搬运的全部硬币按照面值被硬币收纳部5收纳的情况下,搬运控制部140对搬运驱动电动机85发出驱动停止指令以使该搬运驱动电动机85停止驱动,之后朝硬币处理主控制部200送出表示硬币搬运结束的信号。

另一方面,在搬运路径HK上残留有硬币的状态下并且经过了上述动作时间的情况下,搬运控制部140对退还闸门122发出退还指令,以使退还开口121打开,将在搬运路径HK上搬运的硬币引导至退还开口121以送出至出币部4,从该出币部4朝外部排出。

如上所述,根据硬币搬运装置10b,能够将硬币一枚一枚进行保持的保持部81连结成环状而构成的搬运部80沿着导轨部70朝一方向发生变位,从而将投入的硬币从下方朝上方搬运,所以与现有的设置多个在一对辊上张设成环状的皮带以对硬币进行搬运的装置相比,能够减少硬币处理机1的设置面积,藉此能够实现硬币处理机1的小型化,上述导轨部70具有以朝上方弯曲的状态延伸的弯曲上延部73a(上升部分)并构成规定的搬运路径HK。

另外,搬运引导件92将在第三导轨形成构件73的弯曲上延部73a朝上方搬运的硬币朝第三导轨形成构件73(导轨部70)按压,从而使上述硬币的搬运姿势稳定,所以能够防止上述硬币在通过弯曲上延部73a的途中脱离,藉此,能够抑制搬运途中硬币发生堵塞。

另外,根据上述硬币搬运装置10b,在硬币被投入至搬运部80的情况下,搬运控制部140使搬运部80朝反方向变位规定时间,经过该规定时间后使搬运部80朝上述一方向发生变位,所以能够使从投入口72d投入的硬币储留于第二导轨形成构件72,能够从硬币检验装置10a接收更多的硬币。

另外,根据上述硬币搬运装置10b,由于搬运控制部140是以使一方向的变位的驱动力比反方向的变位的驱动力相对小的方式使搬运部80发生变位,所以假设在沿着搬运路径HK将硬币朝一方向搬运时产生不良并发生硬币堵塞的情况下,能够使搬运驱动电动机85朝反转方向驱动以使搬运部80朝反方向发生变位,从而能够使解除硬币堵塞的解除力比硬币堵塞时的力大,能够消除硬币堵塞。

另外,进一步地,根据上述硬币搬运装置10b,由于第四导轨形成构件74能够以第一突部75a和第二突部75b的中心轴为轴心朝上下方向摆动,所以当第二导轨形成构件72等发生硬币堵塞时,能够使第四导轨形成构件74朝上方摆动从而将成为硬币堵塞原因的硬币从第二导轨形成构件72容易地取出。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改变。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检验控制部60和搬运控制部140是不同的构件,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与硬币处理主控制部200一起形成一个构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未特别说明,但是在本发明中,在第四导轨形成构件74的从第二左延部74a到后延部74b的弯曲部分、从后延部74b到第二右延部74c的弯曲部分中,导轨凸部74A也可以采用随着朝向外方其突出高度逐渐变小的方式来构成。藉此,能够使通过的硬币朝搬运路径HK的外侧靠拢。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第二导轨形成构件72的从第一左延部72a到前延部72b的弯曲部分、从前延部72b到第一右延部72c的弯曲部分的外侧部分,设置用于积存硬币的空间。

另外,如图48所示,在本发明中,在分拣通过口131至硬币收纳部5间,也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适当设置例如带有叶片的搬运辊160。通过设置上述搬运辊160,从而能够防止在分拣通过口131至硬币收纳部5间滞留有硬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