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脸识别打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6724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脸识别打卡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识别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人脸识别打卡机。



背景技术:

当今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的公司都是以按工时来计算员工的工资的,现阶段使用最广泛的就是指纹识别打卡机了,但是随之也发现了不少员工存在有使用指纹膜代替打卡的现象,所以又逐渐推出了人脸识别打卡机,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又会发现识别系统的高度角度都是固定的,而人的高低则存在了较大的差别,所以很多人在识别的时候经常会对不准,对不上的现象,因此在很多时候都会出现因等待打卡而大排长龙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人脸识别打卡机,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人脸识别打卡机,包括固定底板、降升装置以及总体,所述总体中设置有降升槽以及接连外部的容腔,所述降升槽中活动配合安装有楔体,所述楔体中心位置处设置有腔口朝左下侧的螺型孔,所述螺型孔中螺型配合安装有螺型杆,所述螺型杆底部通入所述总体并向左下侧伸延设置,且所述螺型杆底部联动配合连接有电马达,所述电马达外表面镶于撑杆内体中,所述楔体中还设置有左右相同设置的楔槽,所述楔槽中心位置处安装有中心圆轮,所述中心圆轮前后端通过一轴与所述楔槽前后端绕转配合连接,所述楔槽左右两侧末端还安装有侧边圆轮,所述侧边圆轮前后端通过一轴与所述楔槽前后端绕转配合连接,所述侧边圆轮顶部位置处的楔体中设置有接连外部且与所述楔槽相互接连的通腔,所述楔槽中旋回安装有卷缠轮,所述卷缠轮联动配合连接有缠线马达,所述缠线马达外表面镶于所述楔体内体中,所述楔体顶部中心位置处固定安装有装柱,所述装柱顶部通过一轴活动配合安装有凸面,所述凸面顶部端固定安装有人脸识别面板,所述人脸识别面板左侧中部偏上的位置设置有两个距离检测头,两个所述距离检测头上下排布,所述距离检测头正下方,在所述人脸识别面板左侧中部偏下的位置固定设置有语音提示装置,在所述人脸识别面板中间的上部设置有摄像装置,所述识别面板右侧固定这设置有显示屏装置,所述人脸识别面板与所述容腔移动配合连接,所述人脸识别面板左下部端左右相同安装有连绳圈,左上侧的所述连绳圈固定连接有第一连绳,右下侧的所述连绳圈固定连接有第二连绳,所述第一连绳通入左上侧的所述通腔并连经所述侧边圆轮且向右接连在所述卷缠轮上且末端与所述卷缠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绳通入右下侧的所述通腔并依次连经所述侧边圆轮、中心圆轮且向右接连在所述卷缠轮上且末端与所述卷缠轮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降升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底板正上方的第一中通套,所述第一中通套中设置有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一中通结构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中通结构上端且接连外部的第一开腔,所述第一中通结构中活动配合安装有第一移动架,所述第一移动架上部端固定安装有向上伸延设置且通入所述第一开腔的第二中通套,所述第二中通套中设置有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二中通结构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中通结构上端且接连外部的第二开腔,所述第二中通结构中活动配合安装有第二移动架,所述第二移动架上部端固定安装有向上伸延设置且通入所述第二开腔的所述撑杆,所述第一移动架与所述第一中通套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第一定位组件,且所述第二移动架与所述第二中通套之间也相应的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第二定位组件。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腔口朝外的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架左右两端中的第一移动槽,所述第一移动槽中活动配合安装有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外侧旋回安装有第一缠轮,所述第一移动槽中还安装有第一主压圈簧,所述第一主压圈簧外侧与所述第一移动块相抵内侧与所述第一移动槽内底相抵,所述第一中通套中位于所述第一中通结构顶部伸延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中通结构相互接连的第一移动槽,所述第一移动槽上下端分别安装有第一导引槽,所述第一移动槽中左右移动安装有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一移动板上下端分别通入所述第一导引槽中且与所述第一导引槽移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导引槽中安装有第一副压圈簧,所述第一副压圈簧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动板相抵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中通套内侧相抵,所述第一移动板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柱,所述第一连柱通入所述第一中通套壁并向外伸延且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按块。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腔口朝外的设置在所述第二移动架左右两端中的第二移动槽,所述第二移动槽中活动配合安装有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二移动块外侧旋回安装有第二缠轮,所述第二移动槽中还安装有第二主压圈簧,所述第二主压圈簧外侧与所述第二移动块相抵内侧与所述第二移动槽内底相抵,所述第二中通套中位于所述第二中通结构顶部伸延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中通结构相互接连的第二移动槽,所述第二移动槽上下端分别安装有第二导引槽,所述第二移动槽中左右移动安装有第二移动板,所述第二移动板上下端分别通入所述第二导引槽中且与所述第二导引槽移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导引槽中安装有第二副压圈簧,所述第二副压圈簧一端与所述第二移动板相抵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中通套内侧相抵,所述第二移动板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柱,所述第二连柱通入所述第二中通套壁并向外伸延且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按块。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底板四个角均匀设置有四个螺栓固定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中通套底部的左右两端与所述固定底板之间安装有定位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所述楔体中设置有左右相同设置的楔槽,所述楔槽中心位置处安装有中心圆轮,所述中心圆轮前后端通过一轴与所述楔槽前后端绕转配合连接,所述楔槽左右两侧末端还安装有侧边圆轮,所述侧边圆轮前后端通过一轴与所述楔槽前后端绕转配合连接,所述侧边圆轮顶部位置处的楔体中设置有接连外部且与所述楔槽相互接连的通腔,所述楔槽中旋回安装有卷缠轮,所述卷缠轮联动配合连接有缠线马达,所述缠线马达外表面镶于所述楔体内体中,所述楔体顶部中心位置处固定安装有装柱,所述装柱顶部通过一轴活动配合安装有凸面,所述凸面顶部端固定安装有人脸识别面板,所述人脸识别面板与所述容腔移动配合连接,所述人脸识别面板左下部端左右相同安装有连绳圈,左上侧的所述连绳圈固定连接有第一连绳,右下侧的所述连绳圈固定连接有第二连绳,所述第一连绳通入左上侧的所述通腔并连经所述侧边圆轮且向右接连在所述卷缠轮上且末端与所述卷缠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绳通入右下侧的所述通腔并依次连经所述侧边圆轮、中心圆轮且向右接连在所述卷缠轮上且末端与所述卷缠轮固定连接,从而通过距离检测头装置检测人脸的高度,距离,通过控制所述缠线马达的正反绕转,使所述人脸识别面板能够上下绕转,通过所述人脸识别面板的绕转来使得所述摄像装置能对准人脸,并将所述摄像装置拍摄到的影像显示在所述显示屏装置上,最终由所述语音提示装置提示识别结果。

手动按压第一按块,第一按块分别带动第一连柱和第一移动板向内侧移动,通过第一移动板将第一缠轮和第一移动块向内侧顶,从而对第二中通套释放,由于重力的作用,第二中通套自动溜下,同时按压第二按块,第二按块分别带动第二连柱和第二移动板向内侧移动,通过第二移动板将第二缠轮和第二移动块向内侧顶,从而对撑杆释放,由于重力的作用,撑杆自动溜下;通过电马达绕转带动螺型杆绕转,螺型杆绕转带动楔体回收至与降升槽底端相抵,通过缠线马达绕转使人脸识别面板平放在容腔中,从而便捷的降低总体的高度降低,减小了本装置在结束识别打卡工作后降低高度,减小所占空间。

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简单,运行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在使用时只需要将本装置提拉到一定高度,后续识别过程中,本装置可根据员工身高,站的距离进行自动调整,增快了识别效率同时也因可自动调整识别角度而大大提升了识别的准确度,再也不要担心因识别速度慢而造成大排长龙的担忧了,在不使用时,只需要将本装置高度降低便大大减小了所占的空间,不影响其他工作的展开。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人脸识别打卡机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人脸识别打卡机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人脸识别打卡机总体的结构示意图及其右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移动架和第二移动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图1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楔体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的一种人脸识别打卡机,包括固定底板10、降升装置以及总体50,所述总体50中设置有降升槽56以及接连外部的容腔57,所述降升槽56中活动配合安装有楔体52,所述楔体52中心位置处设置有腔口朝下左的螺型孔521,所述螺型孔521中螺型配合安装有螺型杆42,所述螺型杆42底部通入所述总体50并向下伸延设置,且所述螺型杆42底部联动配合连接有电马达41,所述电马达41外表面镶于撑杆40内体中,所述楔体52中还设置有左右相同设置的楔槽522,所述楔槽522中心位置处安装有中心圆轮525,所述中心圆轮525前后端通过一轴与所述楔槽522前后端绕转配合连接,所述楔槽522左右两侧末端还安装有侧边圆轮524,所述侧边圆轮524前后端通过一轴与所述楔槽522前后端绕转配合连接,所述侧边圆轮524顶部位置处的楔体52中设置有接连外部且与所述楔槽522相互接连的通腔523,所述楔槽522中旋回安装有卷缠轮527,所述卷缠轮527联动配合连接有缠线马达526,所述缠线马达526外表面镶于所述楔体52内体中,所述楔体52顶部中心位置处固定安装有装柱529,所述装柱529顶部通过一轴活动配合安装有凸面55,所述凸面55顶部端固定安装有人脸识别面板53,所述人脸识别面板53左侧中部偏上的位置设置有两个距离检测头531,两个所述距离检测头531上下排布,所述距离检测头531正下方,在所述人脸识别面板53左侧中部偏下的位置固定设置有语音提示装置534,在所述人脸识别面板53中间的上部设置有摄像装置532,所述识别面板53右侧固定这设置有显示屏装置533,所述人脸识别面板53与所述容腔57移动配合连接,所述人脸识别面板53左端上下相同安装有连绳圈54,左上侧的所述连绳圈54固定连接有第一连绳528,右下侧的所述连绳圈54固定连接有第二连绳520,所述第一连绳528通入左上侧的所述通腔523并连经所述侧边圆轮524且向右下接连在所述卷缠轮527上且末端与所述卷缠轮52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绳520通入右下侧的所述通腔523并依次连经所述侧边圆轮524、中心圆轮525且向右接连在所述卷缠轮527上且末端与所述卷缠轮527固定连接,从而通过距离检测头装置531检测人脸的高度,距离,通过控制所述缠线马达526的正反绕转,使所述人脸识别面板53能够上下绕转,通过所述人脸识别面板53的绕转来使得所述摄像装置532能对准人脸,并将所述摄像装置532拍摄到的影像显示在所述显示屏装置533上,最终由所述语音提示装置534提示识别结果。

有益地,所述降升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底板10正上方的第一中通套20,所述第一中通套20中设置有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一中通结构2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中通结构22上端且接连外部的第一开腔21,所述第一中通结构22中活动配合安装有第一移动架23,所述第一移动架23上部端固定安装有向上伸延设置且通入所述第一开腔21的第二中通套30,所述第二中通套30中设置有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二中通结构3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中通结构32上端且接连外部的第二开腔31,所述第二中通结构32中活动配合安装有第二移动架33,所述第二移动架33上部端固定安装有向上伸延设置且通入所述第二开腔31的所述撑杆40,所述第一移动架23与所述第一中通套20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第一定位组件,且所述第二移动架33与所述第二中通套30之间也相应的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第二定位组件。

有益地,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腔口朝外的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架23左右两端中的第一移动槽231,所述第一移动槽231中活动配合安装有第一移动块232,所述第一移动块232外侧旋回安装有第一缠轮233,所述第一移动槽231中还安装有第一主压圈簧234,所述第一主压圈簧234外侧与所述第一移动块232相抵内侧与所述第一移动槽231内底相抵,所述第一中通套20中位于所述第一中通结构22顶部伸延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中通结构22相互接连的第一移动槽201,所述第一移动槽201上下端分别安装有第一导引槽202,所述第一移动槽201中左右移动安装有第一移动板203,所述第一移动板203上下端分别通入所述第一导引槽202中且与所述第一导引槽202移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导引槽202中安装有第一副压圈簧206,所述第一副压圈簧206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动板203相抵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中通套20内侧相抵,所述第一移动板203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柱204,所述第一连柱204通入所述第一中通套20壁并向外伸延且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按块205,从而在使用时可便捷的将所述第二中通套30锁定在所述第一中通结构22的顶部位置处。

有益地,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腔口朝外的设置在所述第二移动架33左右两端中的第二移动槽331,所述第二移动槽331中活动配合安装有第二移动块332,所述第二移动块332外侧旋回安装有第二缠轮333,所述第二移动槽331中还安装有第二主压圈簧334,所述第二主压圈簧334外侧与所述第二移动块332相抵内侧与所述第二移动槽331内底相抵,所述第二中通套30中位于所述第二中通结构32顶部伸延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中通结构32相互接连的第二移动槽301,所述第二移动槽301上下端分别安装有第二导引槽302,所述第二移动槽301中左右移动安装有第二移动板303,所述第二移动板303上下端分别通入所述第二导引槽302中且与所述第二导引槽302移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导引槽302中安装有第二副压圈簧306,所述第二副压圈簧306一端与所述第二移动板303相抵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中通套30内侧相抵,所述第二移动板303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柱304,所述第二连柱304通入所述第二中通套30壁并向外伸延且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按块305,从而在使用时可便捷的将所述撑杆40锁定在第二中通结构32的顶部位置处。

有益地,所述固定底板10四个角均匀设置有四个螺栓固定孔,方便将人脸识别打卡机固定在地面上。

有益地,所述第一中通套20底部的左右两端与所述固定底板10之间安装有定位块101,从而增加所述第一中通套20的安装牢固性。

初始状态时,第一移动架23处于第一中通结构22的底端,第二移动架33与第一移动架23相抵,楔体52的左下底面与降升槽56的底面相抵,人脸识别面板53平放在容腔57中。

使用时,通过手动将总体50向上拉起,通过第一主压圈簧234和第二主压圈簧334的顶作用,分别将第一移动块232伸入第一移动槽201中和第二移动块332伸入第二移动槽301中,从而将第二中通套30锁定在第一中通套20顶部位置处和将撑杆40锁定在第二中通套30顶部位置处;通过电马达41绕转带动螺型杆42绕转,螺型杆42绕转带动楔体52伸至与降升槽56顶端相抵;当通过缠线马达526向右绕转时,可对第一连绳528进行收线,同时对第二连绳520进行放线,当通过缠线马达526逆时针绕转时,可对第一连绳528进行放线,同时对第二连绳520进行收线,通过缠线马达526的正反绕转带动第一连绳528与第二连绳520收线与放线,从而带动人脸识别面板53上下翻转。

使用完毕时,手动按压第一按块205,第一按块205分别带动第一连柱204和第一移动板203向内侧移动,通过第一移动板203将第一缠轮233和第一移动块232向内侧顶,从而对第二中通套30释放,由于重力的作用,第二中通套30自动溜下,同时按压第二按块305,第二按块305分别带动第二连柱304和第二移动板303向内侧移动,通过第二移动板303将第二缠轮333和第二移动块332向内侧顶,从而对撑杆40释放,由于重力的作用,撑杆40自动溜下;通过电马达41绕转带动螺型杆42绕转,螺型杆42绕转带动楔体52回收至与降升槽56底端相抵,通过缠线马达526绕转使人脸识别面板53平放在容腔57中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所述楔体中设置有左右相同设置的楔槽,所述楔槽中心位置处安装有中心圆轮,所述中心圆轮前后端通过一轴与所述楔槽前后端绕转配合连接,所述楔槽左右两侧末端还安装有侧边圆轮,所述侧边圆轮前后端通过一轴与所述楔槽前后端绕转配合连接,所述侧边圆轮顶部位置处的楔体中设置有接连外部且与所述楔槽相互接连的通腔,所述楔槽中旋回安装有卷缠轮,所述卷缠轮联动配合连接有缠线马达,所述缠线马达外表面镶于所述楔体内体中,所述楔体顶部中心位置处固定安装有装柱,所述装柱顶部通过一轴活动配合安装有凸面,所述凸面顶部端固定安装有人脸识别面板,所述人脸识别面板与所述容腔移动配合连接,所述人脸识别面板左下部端左右相同安装有连绳圈,左上侧的所述连绳圈固定连接有第一连绳,右下侧的所述连绳圈固定连接有第二连绳,所述第一连绳通入左上侧的所述通腔并连经所述侧边圆轮且向右接连在所述卷缠轮上且末端与所述卷缠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绳通入右下侧的所述通腔并依次连经所述侧边圆轮、中心圆轮且向下接连在所述卷缠轮上且末端与所述卷缠轮固定连接,从而通过距离检测头装置检测人脸的高度,距离,通过控制所述缠线马达的正反绕转,使所述人脸识别面板能够上下绕转,通过所述人脸识别面板的绕转来使得所述摄像装置能对准人脸,并将所述摄像装置拍摄到的影像显示在所述显示屏装置上,最终由所述语音提示装置提示识别结果;

2.手动按压第一按块,第一按块分别带动第一连柱和第一移动板向内侧移动,通过第一移动板将第一缠轮和第一移动块向内侧顶,从而对第二中通套释放,由于重力的作用,第二中通套自动溜下,同时按压第二按块,第二按块分别带动第二连柱和第二移动板向内侧移动,通过第二移动板将第二缠轮和第二移动块向内侧顶,从而对撑杆释放,由于重力的作用,撑杆自动溜下;通过电马达绕转带动螺型杆绕转,螺型杆绕转带动楔体回收至与降升槽底端相抵,通过缠线马达绕转使人脸识别面板平放在容腔中,从而便捷的降低总体的高度降低,减小了本装置在结束识别打卡工作后降低高度,减小所占空间;

3.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简单,运行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在使用时只需要将本装置提拉到一定高度,后续识别过程中,本装置可根据员工身高,站的距离进行自动调整,增快了识别效率同时也因可自动调整识别角度而大大提升了识别的准确度,再也不要担心因识别速度慢而造成大排长龙的担忧了,在不使用时,只需要将本装置高度降低便大大减小了所占的空间,不影响其他工作的展开。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