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装置、入场和退场管理方法及记录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61706发布日期:2018-07-04 07:51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信息管理装置、入场和退场管理方法及记录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管理装置、入场和退场管理方法及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作为管理员工的上下班时刻的方法,已知与各员工所具有的便携终端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并将进行通信的时刻作为该员工的上下班时刻来登记的方法。另外,人们了解利用员工进行的上下班时刻的登记,对员工发送各种信息。

例如,人们了解对通过职员的上下班时的操作所输入的上下班时刻与已记录的告知信息的递送开始时刻和递送结束时刻进行比较,可以限于职员的上下班时刻在递送开始时刻以后且在递送结束时刻以前时将已记录的告知信息发送至终端(例如,日本特开2005-251226号公报)。

但是,上述以往的方法虽然是利用上下班时输入的上下班时刻进行告知信息的发送,但只是在上下班时刻符合预定条件的情况下统一发送告知信息。因此,不能区分上班和下班来发送当时需要的信息或对应于各职员的信息。在发送信息时,理想的是能够区分上班时和下班时,并进一步进行对应于各职员的信息的发送。另外,理想的是不限于信息的发送,还能够进行其他上下班时需要的控制。进一步地,不限于上班或下班的状况,在向预定场所的入场和退场时也进行相同的控制为佳。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信息管理装置具备:确定单元,其与无线通信终端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来确定所述无线通信终端的用户;登记单元,其关于通过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无线通信终端的用户登记入场或退场的时刻;以及通信单元,其在通过所述登记单元登记了入场时刻时发送对应于所述用户的信息,并在通过所述登记单元登记了退场的时刻时接收对应于所述用户的信息。

附图说明

若结合以下附图考虑以下详细的描述,则能够获得对本申请的更深的理解。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上下班管理系统的框图。

图2是示出上下班管理装置的物理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上下班管理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4是示出终端db的结构的图。

图5是示出上下班db的结构的图。

图6是示出任务db的结构的图。

图7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上班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下班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上下班管理系统的框图。

图10是示出设定db的结构的图。

图11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上下班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发明不限于图示的例。

a.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对系统结构和装置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中,将入场作为上班、将退场作为下班来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对作为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例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上下班管理系统1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上下班管理系统1的框图。

上下班管理系统1具备上下班管理装置10和便携终端20,主要进行企业员工的上班、下班的时刻管理。上下班管理系统1所具备的便携终端20的数量是任意的,此处设具备多台。另外,实际上,可以是具备与员工人数对应的台数的结构。

上下班管理装置10是例如利用网络的服务器-客户端系统的服务器装置,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在云系统上运行的虚拟机。

便携终端20是企业的员工各自所持有的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便携终端装置。此处,便携终端20为智能手机,但不限于此,便携终端20也可以是其他可便携的终端装置。

另外,便携终端20具备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通信的功能。因此,将在后面详细描述,通过员工将自身所持有的便携终端20靠近上下班管理装置10的nfc通信部18,可以进行利用nfc通信的上下班处理。

接下来,参照图2对作为信息管理装置的一例的上下班管理装置10的物理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上下班管理装置10的物理结构的图。

如图2所示,上下班管理装置10具备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11、操作部12、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13、显示部14、存储部15、通信部16、计时部17、nfc通信部18等。上下班管理装置10的各部经由总线19连接。此外,可以将cpu11作为处理器。

cpu11控制上下班管理装置10的各部。cpu11读取存储部15中存储的系统程序和应用程序中的指定的程序并在ram13中展开,通过与ram13中展开的程序的协作执行各种处理。

操作部12具有键盘等键输入部和鼠标等指点设备,接受键输入和位置输入并将其操作信息输出至cpu11。

ram13是易失性存储器,形成临时存储各种数据或程序的工作区。显示部14由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器)、el(electroluminescent,电致发光)显示器等构成,按照从cpu11指示的显示信息进行各种显示。

存储部15由hdd(harddiskdrive,硬盘驱动器)、ssd(solidstatedrive,固态硬盘)等构成,是可以写入和读取数据和程序的存储部。尤其,存储部15存储后述终端db(database:数据库)40、上下班db(database)50以及任务db(database)60。

通信部16由网卡等构成,通信连接至通信网络来进行与通信网络上的设备的通信。

计时部17是实时时钟,对当前年、月、日、时间进行计时,并将表示该当前年、月、日、时间的当前时刻信息输出至cpu11。

nfc通信部18由用于nfc通信的接口构成。具体而言,nfc通信部18具备用于产生基于13.56mhz的高频电流的磁通的线圈天线。nfc通信部18通过使利用信号调制的13.56mhz的载波电流流经线圈天线来发送载波。

此外,nfc通信部18也可以无需配备于上下班管理装置10的内部,而是设置于与其他结构分离的位置。届时,例如可以是由nfc通信部18获取的信息能够经由通信部16输出至cpu11等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3对上下班管理装置10的功能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上下班管理装置10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上下班管理装置10具备:识别信息获取部31、员工确定部32、上下班管理部33、任务管理部34、发送接收控制部35以及发送接收部36。

识别信息获取部31在判断为员工所持有的便携终端20存在于能够进行nfc通信的范围的情况下,通过进行经由nfc通信部18的nfc通信来获取便携终端20的识别信息。即,检测与无线通信终端的连接建立的定时(检测单元),并在检测到的定时获取便携终端20的识别信息。具体而言,通过由作为读/写模式工作的上下班管理装置10读取作为nfc通信中的卡模拟模式工作的便携终端20来进行识别信息的获取。

员工确定部32利用由识别信息获取部31获取的便携终端20的识别信息,由cpu11从后述终端db40确定作为该便携终端20的用户的员工。

上下班管理部33由cpu11进行关于由员工确定部32确定的员工的上班、下班的管理。具体而言,将与便携终端20进行通信时的时刻作为该员工上班或下班的时刻登记于后述的上下班db50。此外,登记的时刻可以经由计时部17获取。

任务管理部34由cpu11进行登记在后述的任务db60的信息的管理。具体而言,基于由上下班管理部33向上下班db50登记的信息,从任务db60调用待发送任务(任务的信息)或将接收的任务的实施状况(实施状况信息)登记于任务db60。

发送接收控制部35在由任务管理部34从任务db60调用待发送至便携终端20的信息的情况下,进行用于进行发送的控制。另一方面,在由任务管理部34判断为有待确认实施状况的任务的信息的情况下,进行用于从便携终端20接收该任务的实施状况信息的控制。

发送接收部36基于由发送接收控制部35控制的内容,进行与便携终端20的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此外,此时的发送和接收既可以经由nfc通信部18进行,也可以经由通信部16进行。另外,将在后面详细描述,由发送接收部36发送和接收的信息由任务管理部34登记于任务db60。

接下来,参照图4对上下班管理装置10的存储部15中存储的终端db40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终端db40的结构的图。

终端db40与作为用户的员工对应起来登记有便携终端20,终端db40具有表示终端管理id的项目41、表示终端名的项目42、表示识别信息的项目43以及表示用户名的终端44。

在项目41中登记有为管理被登记的便携终端20而分配至每个便携终端20的识别信息即终端管理id。在项目42中登记有作为表示各终端的名称的终端名。在项目43中登记有为便携终端20识别各自而具有的识别信息。在项目44中分别登记有作为便携终端20的用户的员工的名称。此外,上下班管理装置10若从便携终端20接收识别信息,则从该项目43中找出一致的信息,来进行用户的确定。

如上所述的终端db40中包括的项目内容分别对应于各便携终端20地登记。例如,“终端a”的终端管理id为“a001”,识别信息为“012341”,用户名为“员工a”。

接下来,参照图5对存储于上下班管理装置10的存储部15的上下班db50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上下班db50的结构的图。

上下班db50登记有各员工的上下班时刻,上下班db50具有表示上下班管理id的项目51、表示员工名的项目52、表示上下班的项目53、表示日期的项目54以及表示时刻的项目55。

在项目51中登记有为管理被登记的上下班的信息而分配至每个信息的识别信息即上下班管理id。在项目52中登记有表示被登记的上下班的信息是谁的信息的员工的名称。

在项目53中登记有表示被登记的信息是关于上班和下班中的哪一个的上下班的种类。在项目54中登记有被登记的上下班的日期。时刻55登记有各员工进行上班和下班的时刻。

如上所述的上下班db50中包括的项目内容,分别对应于员工而登记了上下班的信息。例如,若看上下班管理id“b001”,则知道“员工a”是在2016/12/15的“8点10分”“上班”的。

接下来,参照图6对存储于上下班管理装置10的存储部15的任务db60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任务db60的结构的图。

任务db60登记有各员工待实施的任务的信息,任务db60具有表示任务管理id的项目61、表示任务名的项目62、表示任务内容的项目63、表示对象的项目64、表示预定发送日的项目65、表示发送完的项目66、表示实施完的项目67。

在项目61中登记有为管理被登记的任务而分配至每个任务的识别信息即任务管理id。在项目62中登记有作为表示各任务的名称的任务名。在项目63中登记有表示被登记的任务的具体内容的详细信息。在项目64中登记有成为发送任务的对象的员工名。

在项目65中登记有表示将任务发送至员工的便携终端20的日期的预定发送日65。在项目66中登记有表示被登记的任务是否已经发送完的信息。此外,在是发送完的情况下登记“完”,在尚未进行发送的情况下登记“未”。在项目67中与项目66同样地登记有表示被登记的任务是否已经实施完的信息。

在如上所述的任务db60中包括的项目内容与各任务分别对应地登记。例如,“任务a”的任务管理id为“c001”,任务内容为“内容1”,对象为“员工a”,预定发送日为“2016/12/15”,是否发送完为“完”,是否实施完为“完”。

接下来,参照图7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上班处理的流程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上班处理的流程图。上班处理是在通过上班时各员工将自身所持有的便携终端20靠近上下班管理装置10来将上班时刻登记于上下班db50,并且在任务db60中登记有待向该员工发送的任务的情况下,向便携终端20发送任务的处理。

此外,上班处理和后述的下班处理均进行各员工将自身所持有的便携终端20靠近上下班管理装置10的动作。因此,在有便携终端20靠近的情况下,有必要判断是进行上班处理还是进行下班处理。对判断的方法不作特殊限定,例如也可以通过员工的操作输入来进行判断。除此之外,也有根据时间段判断进行上下班的处理的方法,或者,若该员工上次进行了上班处理则进行下班处理,若该员工上次进行了下班处理则进行上班处理这样,根据上次的处理内容来判断的方法等。

返回至图7,首先,cpu11接受经由nfc通信部18的与便携终端20的通信(步骤s11)。在无法确认与便携终端20的通信的情况下直接待机(步骤s12;否),在确认了通信的情况下(步骤s12;是),从携式终端20获取识别信息(步骤s13)。即,cpu11作为识别信息获取部31发挥功能。

接下来,cpu11将获取的识别信息和登记在终端db40的项目43的识别信息进行对照来确定作为该便携终端20的用户的员工(步骤s14)。即,cpu11作为员工确定部32发挥功能。

若确定了员工,则作为上班时刻将由计时部17获取的日期和当前时刻与被确定的员工名对应起来登记于上下班管理db50(步骤s15)。即,cpu11作为上下班管理部33发挥功能。然后,cpu11判断有无待从任务db60发送的任务(步骤s16)。

具体而言,从任务db60中提取登记在项目64的对象与通过步骤s14确定的员工名一致的任务。然后,从中进一步提取登记在项目65的预定发送日与在步骤s15中登记的日期一致的任务,且在对应于该任务的项目66中登记有“未”的情况下判断为有待发送任务。

在判断为没有待从任务db60发送的任务的情况下(步骤s16;否),结束上班处理。另一方面,在判断为有待从任务db60发送的任务的情况下(步骤s16;是),将相应的任务发送至该员工的便携终端20(步骤s17)。然后,关于所发送的任务在任务db60的项目66中登记“完”(步骤s18)。即,cpu11作为任务管理部34、发送接收控制部35、发送接收部36发挥功能。

在如上所述的上班处理中,员工有必要继续将便携终端20靠近nfc通信部18直至所有步骤结束。因此,可以在如步骤s13那样成功地从便携终端20接收信息的定时对员工通知,以使员工能够掌握处理的进展状况。通知的方法是任意的,例如可以设置语音输出部来通过告警音等进行通知。进一步地,虽然图7中未图示,但可以是在步骤s17中进行发送后从便携终端20接受接收完成的通知,届时鸣响告警音的结构。通过这种方式,员工知道上班处理已结束,因此能够知道使便携终端20离开也可以的定时。在后述的下班处理中也同理。

另外,在如上所述的上班处理中,对应于该员工的任务被发送至便携终端20。因此,员工能够在便携终端20中阅览接收的任务。并且,已接收的任务的实施状况由便携终端20管理。具体而言,在完成任务的实施的情况下,通过由员工操作便携终端20来将任务实施完的事实登记于便携终端20。通过这种方式,将在后面详细描述,可以在下班处理中将是否完成了任务的实施发送至上班管理装置10。此外,在便携终端20中登记任务的实施状况的方法不限于由员工进行操作输入,例如,也可以是通过该员工在业务中使用的其他无线通信终端和便携终端20进行通信能够共享任务的结构,也可以是由其他无线通信终端进行任务的实施状况的判断且能够登记于便携终端20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8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下班处理的流程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下班处理的流程图。下班处理是在下班时通过各员工将自身所持有的便携终端20靠近上下班管理装置10来将下班时刻登记于上下班db50,并且在任务db60中有发送完且无法确认实施的任务的情况下,从便携终端20接收实施状况的处理。

下班处理中的步骤s21至步骤s24与上班处理时相同,因而在此省略说明。若在步骤s24中进行了员工的确定,则将作为下班时刻而由计时部17获取的日期和当前时刻与被确定的员工名对应起来登记于上下班管理db50(步骤s25)。即,cpu11作为上下班管理部33发挥功能。然后,cpu11判断有无待从任务db60接收实施状况的任务(步骤s26)。

具体而言,在任务db60中提取登记于项目64的对象与通过步骤s24确定的员工名一致的任务。然后,从中进一步判断是否有在项目66中登记有“完”、在项目67中登记有“未”的任务。即,判断上班时进行了发送的任务中有无尚未能确认实施的任务。

在判断为没有待从任务db60接收实施状况的任务的情况下(步骤s26;否),结束下班处理。另一方面,在判断为有待从任务db60接收实施状况的任务的情况下(步骤s26;是),从便携终端20接收相应的任务的实施状况(步骤s27)。然后,关于确认了实施的任务,在任务db60的项目67中登记“完”(步骤s28)。即,cpu11作为任务管理部34、发送接收控制部35以及发送接收部36发挥功能。

b.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上班时发送待实施任务,下班时接收发送完的任务的实施状况。由此,可以利用上下班时进行的nfc通信进行任务管理。另一方面,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取代任务的发送和接收,在上下班时对与便携终端20不同的无线通信终端进行预先登记的内容的设定。由此,仅通过进行上下班的处理即可自动地进行需要的控制。

首先,参照图9对作为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例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上下班管理系统1进行说明。图9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上下班管理系统1的框图。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上下班管理系统1中,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还具备pc70。此外,关于上下班管理装置10、便携终端20,由于是相同的结构,因而将省略说明。另外,在图9中,为简单起见,示出了对应于一名员工的上下班系统1,但在实际的上下班管理系统1中也可以是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具备多个员工的便携终端20、pc70的结构。

pc70是员工在企业进行各种业务时使用的pc(personalcomputer,个人电脑),其经由通信网络n连接至上下班管理装置10。此处,设各员工分别持有1台pc70。此外,不限于pc,例如也可以是平板电脑终端等。另外,所连接的pc70的台数也可以是针对每个员工连接多台。

上下班管理装置10将所连接的pc70分别预先与员工对应起来存储于存储部15。因此,成为若上下班时与便携终端20进行nfc通信来进行员工的确定,则也能够同时确定对应于该员工的pc70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10对存储于上下班管理装置10的存储部15的设定db80进行说明。图10是示出设定db80的结构的图。

设定db80登记有各员工进行了上下班处理时对该员工的pc70进行的设定内容,设定db80具有表示设定管理id的项目81、表示员工名的项目82、表示上下班的项目83以及表示设定内容的项目84。

在项目81中登记有为管理被登记的设定内容而分配至每个设定内容的识别信息即设定管理id。在项目82中登记有表示各设定内容对应于哪个员工的员工名。在项目83中登记有表示被登记的设定内容是在上班时和下班时中哪一个进行的上下班的种类。在项目84中登记有表示对pc70进行的设定的具体内容的详细信息。

此外,虽然图10所示的设定db80中未关于成为进行设定的对象的pc70进行记载,但是例如在针对1名员工具备多个pc70的情况下,可以是能够将对哪个pc70进行设定登记于设定db80的结构。

如上所述的设定db80中包括的项目内容与各设定分别对应起来登记。例如,表示“员工a”的“上班”时的设定内容的设定管理id为“d001”,设定内容为“接通电源”。

接下来,参照图11对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上下班处理的流程进行说明。图11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上下班处理的流程图。此外,图11的上下班处理的流程,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上班处理、下班处理的流程相同的步骤,将省略说明,仅对不同部分进行说明。

首先,步骤s31至步骤s35与图7、图8相同,因而省略说明。若在步骤s35中完成上下班的登记,则cpu11从设定db80调用对应的设定内容(步骤s36)。具体而言,从登记在项目83的员工名中查找与在步骤s34中确定的员工名一致的员工名。然后,根据当前是上班时还是下班时,从项目83查找一致的并调用对应的设定内容。然后,将被调用的设定内容经由通信部16向pc70进行设定(步骤s37)。即,例如,在“员工a”已“上班”时,根据设定db80的内容对pc70进行“接通电源”的设定。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上下班时对作为与便携终端20不同的无线通信终端的pc70进行了预先登记在设定db80的项目84中的设定。但是,无需必须进行对便携终端20以外的终端的设定,也可以将便携终端20作为设定的对象。

如上,根据本实施方式,上下班管理装置10与无线通信终端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来确定无线通信终端的用户,关于被确定的无线通信终端的用户,登记入场或退场的时刻,且被登记入场的时刻时发送对应于用户的信息,被登记退场的时刻时接收对应于用户的信息。即,上下班管理装置10具备确定单元、登记单元以及通信单元。

因此,可以在登记入场和退场的时刻时进行适当的控制。

另外,上下班管理装置10与无线通信终端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来确定无线通信终端的用户,关于被确定的无线通信终端的用户,登记入场或退场的时刻,且被登记退场的时刻时发送对应于用户的信息,被登记入场的时刻时接收对应于用户的信息。即,上下班管理装置10具备确定单元、登记单元以及通信单元。

因此,可以在登记入场和退场的时刻时进行适当的控制。

另外,上下班管理装置10在进行发送的情况下进行所述用户待实施的任务的发送,在进行接收的情况下接收发送完的所述任务的实施状况。因此,可以管理从入场至退场的期间的任务。

另外,上下班管理装置10与无线通信终端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来确定所述无线通信终端的用户,关于被确定的无线通信终端的用户,登记入场或退场的时刻,且基于被登记了入场和退场中的哪个时刻,进行无线通信终端或与无线通信终端相关的其他无线通信终端的设定。即,上下班管理装置10具备确定单元、登记单元以及设定单元。

因此,可以在登记入场和退场的时刻时进行适当的控制。

另外,上下班管理装置10在登记了退场的时刻的情况下,切断所述无线通信终端或与所述无线通信终端相关的其他无线通信终端的电源。因此,可以对应于退场地切断电源。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描述为本发明所涉及的信息管理装置、入场和退场管理方法及记录介质的一例,并不限于此。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上下班时进行了关于任务的信息的发送、接收,但成为对象的信息不限于任务。例如,也可以是作为各种数据的文件等。可以是由员工将文件与需要发送的日期对应起来存储于存储部15,若到了该日期的上班时则向便携终端20发送的结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防止无用地占有便携终端20的存储容量。

进一步地,可以是在上班时进行了如上所述的文件的发送时,能够在进行了下班时从便携终端20中删除该发送完的文件的结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下班时删除不再需要的文件,避免无用地占有便携终端20的存储容量。进一步地,也可以应用该方式设为仅能在工作过程中将文件存储于便携终端20的结构。即,通过仅在上班时在工作过程中将需要的公司内部文件发送至便携终端20,并在下班时从便携终端20删除该文件文件,可以禁止文件的带出。另外,不仅是删除,在限制阅览等处理中也可以期待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是在作为入场而进行上班时发送任务,并在作为退场而进行下班时接收任务的实施状况的结构,但不限于此。即,也可以是在进行入场时接收任务的实施状况,并在进行退场时发送任务的结构。作为利用这种结构的场景的一例,可以想到工作时间的临时外出和该外出后返回的场景。具体而言,若将外出作为退场,将返回作为入场,则作为退场进行外出时发送应该在外部进行的任务,并在作为入场进行返回时接收外出时所进行的任务的实施状况。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进行外出时的任务的管理。

进一步地,也可以是未预先决定入场时进行发送、退场时进行接收,或者入场时进行接收、退场时进行发送这样的内容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根据实施任务的场所是工作地还是外部,按每个任务控制入场和退场时的发送和接收的结构。具体而言,首先,将登记于任务db60的各任务与该任务的实施场所预先对应起来登记。然后,若该任务的实施场所为工作地,则该任务在入场时进行发送,在退场时进行实施状况的接收。同样,若该任务的实施场所为外部,则在退场时进行发送,在入场时进行实施状况的接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基于各任务控制发送和接收。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下班时接收任务的实施状况时,仅接收该任务是否完成来登记于任务db60的项目67中,但不限于此。例如,在直到完成为止需要几日的任务的情况下,也可以是能够接收该任务的进展等级的结构。并且,可以是在下班时接收了进展等级时,下次上班时能够发送根据该进展等级导出的任务的预定完成日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是只关于发送完的任务,等待实施状况的接收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是针对虽然发送完但无法确认实施的任务,不仅是在登记在任务db60的项目65中的预定发送日的上班时,在自其次日起的上班时也能够发送任务未实施的结构。另外,也可以是不限于上班时,下班时也能够发送任务为未实施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成为任务的发送对象的任务db60的项目64中仅登记有1名员工,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多人。因此,也可以向全体员工发送相同的任务。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任务db60的项目65中作为预定发送日登记有日期,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连时间也能够指定的结构。通过这种方式,无需如前述那样必须在上班和下班时判断发送和接收的控制。具体而言,通过设为在过了预定发送时间后最初进行的上班或下班的处理时发送任务的结构,成为上班时和下班时均进行发送和接收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任务的发送目的地为便携终端20,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如第二实施方式在上下班管理系统1中设置pc等其他终端,并能够用作发送目的地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信息管理装置而列举上下班管理装置10,作为入场和退场而列举上班和下班来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在活动会场的入场或退场这样的场景中亦可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与便携终端20的nfc通信为人所知。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实现相同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便携终端20获取终端识别信息,并由上下班管理装置10通过终端db40确定对应于该终端识别信息的用户,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从便携终端20不接收终端识别信息,而接收能够识别用户的用户识别信息的结构。此时,通过设为能够从多个中选择在便携终端20中发送的用户识别信息的结构,能够在多个用户之间共享便携终端20。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分别对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将两个实施方式结合起来的结构。届时,通过在图7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上班处理的步骤s18或图8所示的下班处理的步骤s28之后进行图11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上下班处理的步骤s36至步骤s37,可以将任务的发送和接收与向pc70的设定结合起来进行。

另外,由cpu11、ram13、存储部15等构成的进行上下班的处理的部分可以不依赖专用的系统,而是利用通常的计算机系统实现。例如,也可以构成将用于执行所述处理的计算机程序存储至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软盘、cd-rom、dvd-rom等)来分发,将所述计算机程序安装于计算机,并执行所述上下班的处理的部分。另外,也可以构成预先在因特网等通信网络上的服务器装置所具有的存储装置中存储好所述计算机程序,并通过由通常的计算机系统进行下载等来执行所述上下班的处理的部分。

另外,在通过os(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分担或os和应用程序的协作实现执行上述上下班的处理的部分的功能等情况下,也可以仅将应用程序部分存储于记录介质或存储装置。

另外,也可以经由通信网络递送计算机程序。例如,也可以在通信网络上的公告板公告所述计算机程序,并经由网络递送所述计算机程序。并且,也可以构成为能够通过启动该计算机程序,并在os的控制下与其他应用程序相同地执行来执行上述处理。

尽管上面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该实施方式只不过是例示,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本发明可以采取其他各种实施方式,进一步地,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的范围内进行省略或置换等各种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落入本说明书所记载的发明的范围或主旨,并且落入要求专利保护的范围所记载的发明和与其均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