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文件识读设备及其传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8123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纸质文件识读设备及其传送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文件识读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纸质文件识读设备及其传送机构。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识读设备”是安装在自助终端设备内部,通过手动不能将文件沿导向板滑动送入到识读区,或将文件直接放置到识读区,需求文件从设备外面狭小扫描口进出,该操作方式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纸质文件识读设备及其传送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纸质文件识读设备的传送机构,所述识读设备包括供所述纸质文件放置进行识读的识读区,所述识读区的一边形成有供所述纸质文件进出所述识读区的出入口,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一级传送单元、二级传送单元;

所述一级传送单元设置在所述出入口,包括上下并排设置的第一传送组、第二传送组,以将所述纸质文件的两侧夹持并由所述出入口传递到所述识读区上;或,将由所述识读区传递出的所述纸质文件夹持后送出所述出入口;

所述二级传送单元设置在所述识读区上侧,以和所述纸质文件与所述识读区相背的一侧对应配合,将从所述一级传送单元传递过来的所述纸质文件传递到所述识读区;或,将所述识读区上的所述纸质文件传递到所述第一传送组、第二传送组之间送出所述出入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传送组包括转动设置的第一转轴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上的至少一个第一转轮,所述第二传送组包括转动设置的第二转轴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上的至少一个第二转轮;

所述第一转轮、第二转轮的转向与所述纸质文件的进出方向对应,且所述第一转轮、第二转轮的转向相反,所述第一转轮、第二转轮之间形成对所述纸质文件夹持的夹持口。

优选地,所述二级传送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三传送组,所述第三传送组包括转动设置的第三转轴和并排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三转轴上的至少一个第三转轮、以及至少一个第四转轮,所述第三转轮、第四转轮的转向与所述纸质文件的进出方向对应;

所述第三转轮的周圈为软胶,所述第四转轮的周圈分布有毛条,所述第三转轮、第四转轮位于与所述识读区正对的区域,且所述第三转轮靠近所述识读区的边缘,所述第四转轮靠近所述识读区的中部。

优选地,所述出入口的与所述识读区相背的一侧设有用于感测所述纸质文件的第一感应装置;

所述第一感应装置包括朝向所述出入口设置的感应探头;

所述识读区与所述出入口相对的一边设有感应所述纸质文件放置到所述识读区内的第二感应装置;

所述第二感应装置包括定位探头。

优选地,所述传送机构还包括带动所述第一传送组、第二传送组、二级传送单元运转的驱动单元。

优选地,所述出入口形成于间隔设置的两块隔离件之间,所述隔离件为板状结构,在两所述隔离件之间形成入口通道。

优选地,所述隔离件与所述识读区相对的一边设有导引所述纸质文件进入所述入口通道的出向导引部,所述隔离件与所述识读区相背的一边设有导引所述纸质文件进入所述入口通道的入向导引部;

所述隔离件上设有供所述一级传送单元的第一传送组、第二传送组伸入到所述入口通道内对所述纸质文件夹持的避让孔。

优选地,所述出向导引部、入向导引部呈斜角或圆角,由所述隔离件的侧边向所述入口通道侧面弯折设置。

优选地,所述纸质文件为纸质证件。

本实用新型还构造一种纸质文件识读设备,包括所述的传送机构。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纸质文件识读设备及其传送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传送机构通过自动传送的方式,将纸质文件在识读区和出入口之间传递,让传送位置更加的准确,传送过程更加的轻松,在传送过程可以不用让用户操心放置是否到位。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带有传送机构的纸质文件识读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纸质文件识读设备的俯视方向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纸质文件识读设备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纸质文件识读设备包括对纸质文件2识读的主机1,主机1上设有供纸质文件2放置进行识读的识读区A,识读区A位于主机1的上侧面,识读区A的一边形成有供纸质文件2进出识读区A的出入口B。主机1内侧设有与识读区正对的OCR模块11(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识读纸质文件2上的内容。

优选地,纸质文件2为纸质证件,如各种证书等。纸质文件识读设备的传送机构3包括一级传送单元31、二级传送单元32,一级传送单元31、二级传送单元32通常设置在主机1上。

一级传送单元31设置在出入口B,包括上下并排设置的第一传送组311、第二传送组312,在要将纸质文件2放到识读区A识读时,第一传送组311、第二传送组312将纸质文件2的两侧夹持并由出入口B传递到识读区A上,再由二级传送单元32将纸质文件2传送到识读区A。

在识读区A内的纸质文件2识读完要取出时,二级传送单元32将纸质文件2向一级传送单元31传递,第一传送组311、第二传送组312将由识读区A传递出的纸质文件2夹持后送出出入口B。

二级传送单元32设置在识读区A上侧,以和纸质文件2与识读区A相背的一侧对应配合,将从一级传送单元31传递过来的纸质文件2传递到识读区A;或,将识读区A上的纸质文件2传递到第一传送组311、第二传送组312之间送出出入口B。

传送机构通过自动传送的方式,将纸质文件在识读区和出入口之间传递,让传送位置更加的准确,传送过程更加的轻松,在传送过程可以不用让用户操心放置是否到位。

第一传送组311包括转动设置的第一转轴3111和设置在第一转轴3111上的四个第一转轮3112,第二传送组312包括转动设置的第二转轴3121和设置在第二转轴3121上的四个第二转轮3122,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转轮3112、第二转轮3122的数量也可分别为一个或其他数量。

第一转轮3112、第二转轮3122的转向与纸质文件2的进出方向对应,且第一转轮3112、第二转轮3122的转向相反,第一转轮3112、第二转轮3122之间形成对纸质文件2夹持的夹持口C,由第一转轮3112、第二转轮3122将纸质文件2夹持后转动带动纸质文件2进出出入口B。

二级传送单元32包括两个并排的第三传送组321,第三传送组321包括转动设置的第三转轴3211和并排间隔设置在第三转轴3211上的两个第三转轮3212、以及两个第四转轮3213,第三转轮3212、第四转轮3213的转向与纸质文件2的进出方向对应。

第三转轮3212、第四转轮3213位于与识读区A正对的区域,且第三转轮3212靠近识读区A的边缘,第四转轮3213靠近识读区A的中部,两个第三转轮3212将两个第四转轮3213夹设在中间。

第三转轮3212的周圈为软胶,与纸质文件2的边缘位置相抵,在转动时依靠软胶摩擦力较大的特性带动纸质文件2移动。第四转轮3213的周圈分布有毛条,毛条可以对纸质文件2进行多点抵压,让纸质文件2的中部位置能平摊开,保证识读时的准确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转轮3212、第四转轮3213的数量可以分别为一个或其他数量,能在转动时带动纸质文件2移动并保证纸质文件2平摊开即可。进一步地,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传送组321的数量也可为一个或并排设置的其他数量,能保证对纸质文件2的正常移动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送机构3还包括带动第一传送组311、第二传送组312、二级传送单元32运转的驱动单元4。驱动单元4包括电机41和传送带42,电机41转动后由传送带42带动第一转轴3111、第二转轴3121、第三转轴3211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单元4也可为齿轮传动带动一级传送单元31、第一传送组311、第二传送组312上的转轮转动,一级传送单元31、第一传送组311、第二传送组312上的转轮传动也可为传送带42带动纸质文件2传动。

优选地,出入口B的与识读区A相背的一侧设有用于感测纸质文件2的第一感应装置5,识读区A与出入口B相对的一边设有感应纸质文件2放置到识读区A内的第二感应装置6。

在纸质文件2被第一感应装置5感测到后,第一传送组311、第二传送组312、二级传送单元32开始运转,将纸质文件2传递到识读区A内传送。当纸质文件2完全传递到识读区A内后,被第二感应装置6感测到,可以让第一传送组311、第二传送组312、二级传送单元32停止运转,让主机1对纸质文件2开始识读。当识读完成后,第一传送组311、第二传送组312、二级传送单元32再开始运转,反向将纸质文件2从出入口B传递出。

通常,第一感应装置5包括朝向出入口B设置的感应探头,第二感应装置6包括定位探头,探头可为红外感应或激光感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入口B形成于间隔设置的两块隔离件7之间,隔离件7为板状结构,在两隔离件7之间形成入口通道B1。板状的隔离件7可以对纸质文件2进行一定的支撑,对进出方向进行导向。

为了使纸质文件2能顺畅的插进出入口B,隔离件7与识读区A相对的一边设有导引纸质文件2进入入口通道B1的出向导引部71,隔离件7与识读区A相背的一边设有导引纸质文件2进入入口通道B1的入向导引部72。

优选地,出向导引部71、入向导引部72呈斜角或圆角,由隔离件7的侧边向入口通道B1侧面弯折设置,形成张开的开口,使纸质文件2轻松进入到出入口B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件7上设有供一级传送单元31的第一传送组311、第二传送组312伸入到入口通道B1内对纸质文件2夹持的避让孔73,让纸质文件2在插入入口通道B1后才由一级传送单元31传送。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传送组311、第二传送组312也可对应的设置在入口通道B1的外端或内端。

可以理解地,上述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使用而不受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