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行李托运系统、行李托运柜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8085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改进的行李托运系统、行李托运柜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用于从乘客接收行李的行李托运系统和行李托运柜台。



背景技术:

在旅程中用于登记乘客和随行行李的乘客设施通常需要多个登记人员,每个工作人员配备有柜台以同时处理大量乘客。应当理解,处理时间是工作人员和相关联的柜台的数量的函数,当相对于总乘客数量具有更多的工作人员(和相关联的柜台)时将减少排队时间。

对于机场和其它交通枢纽而言,乘客旅行旺季(例如圣诞节或新年假期)和有限的柜台和/或工作人员增加了乘客排长队等候的时间,增加了对整体旅行经历的挫败感和不满意度。相反,在乘客旅行淡季,没有使用到的柜台占用了大量的物理空间,和/或柜台前配备有不处理乘客事宜的空闲工作人员。

为了降低工作人员成本并限制登记柜台占用的物理空间,一些航空公司和交通枢纽已开始实施自助服务电子信息亭,其引导初始登机阶段,该阶段包括基于客户提供的文件或具有适当条形码的个人电子装置来发出登机牌。

然而,即使在乘客通过这种自助服务电子亭处理等机事宜之后,通常这种系统仍然依赖于乘客在由工作人员操作或监督的行李托运柜台处托运随行行李。工作人员确保乘客在行李托运过程期间出现的任何问题可以容易地解决,且确保乘客不会侵扰接收行李的输送机系统。这种系统的缺点在于,它只能将处理时间中的阻碍从登记阶段转移到行李托运阶段。

在已经开发的新系统中,登记和行李托运这两个阶段基本上是自动化的。然而,这种系统通常需要对现有柜台进行大量整改和/或更换,并且具有较高的安装成本。在系统发生错误(其不可避免地发生在乘客使用高峰时间)的情况下,这种系统通常也不能由工作人员在手动模式下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部分地解决或减轻至少一些已知行李托运系统中已识别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广义形式中,提供了一种用于从乘客接收行李的行李托运系统,其包含:

邻近用于接收行李的输送机系统的壳体,并且包括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其中,

该第一系统可由乘客操作以在接收到乘客信息时生成行李标识标记,并且在确定行李参数在预定限度内时致动输送机系统;

该第二系统可由第二人操作以在接收到乘客信息时生成打印的行李标签,并且可由第二人操作以致动输送机系统,

其中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是可独立操作的。

第一系统可包括显示器,其可从壳体近侧的非操作位置移动到输送机系统上方的操作位置。显示器可以被安装到可移动部件,该可移动部件从壳体近侧的非操作位置枢转到输送机系统上方延伸的操作位置。通过围绕可移动部件旋转显示器并且使可移动部件枢转远离壳体,显示器可以移动到操作位置。

行李托运系统可以进一步包含安装到显示器的图像采集装置,使得当显示器处于操作位置时,图像采集装置捕获行李的图像。图像可以被链接到提供给第一系统的乘客信息。

显示器可以是用于接收乘客输入并显示系统信息的触摸屏显示器。

行李托运系统可以包括扫描器。行李托运系统可以包括壳体中的凹部,用于在其中接纳扫描器。

显示器可以布置在非操作位置以基本上覆盖凹部和扫描器。扫描器可以被配置为检测乘客信息并且对行李标识标记上乘客信息进行编码。行李标识标记可以包含袋,该袋用于接收打印的行李标签和可编码的RFID标记。行李尺寸参数可以由安装到壳体的检测器检测。检测器可以是红外检测器。第一红外检测器可以被布置在第一行李托运系统的壳体的侧面上,并且第二红外检测器可以被布置在相邻的行李托运系统的壳体上。

壳体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或多个孔,其被布置成接收来自第一系统的打印机的行李标签或行李认领收据中的一个或多个。

输送机系统可以包括三个可独立致动的带。在第一行李件和第二行李件的组合参数超过预定限度的情况下,在第二输送机带上的第一行李件可以返回给乘客。

行李托运系统可以进一步包含开关,其中在致动开关时,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中的一个成为不可操作的,而另一个被激活。

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可以在不同时间独立地操作。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从乘客接收行李的行李托运柜台,其包含:

邻近用于接收行李的输送机系统的壳体;

安装到壳体的第一显示器,该第一显示器可从输送机系统上方的乘客可操作位置移动到壳体近侧的非操作位置;

第一扫描器,其安置在壳体中,用于接收乘客标识信息;

计算构件,其用于从传感器接收乘客信息并检测行李重量和尺寸信息,并且在确定行李参数小于预定限度时,致动输送机系统;

可由乘客操作的行李标识标记生成器;

第二显示器,其被布置为向第二人显示信息;

第二计算构件,其用于接收乘客信息;并且用于使第二人能够致动输送机系统;

打印机,其用于在第二人选择时生成打印的行李标签、行李收据和登机牌信息;以及

开关,其用于将行李托运系统从第一系统改变到第二系统。

行李标识标记生成器可以包含可由乘客操作的行李标签打印机。可选地,第一扫描器可以被配置为检测乘客信息并对行李标识标记中的存储器装置进行编码。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修改具有壳体和输送机系统的行李托运柜台的操作的方法,使得行李托运柜台在不同的时间提供乘客可操作的行李托运操作和辅助行李托运操作,该方法包含:

安装可在输送机系统上方的操作位置和壳体近侧的非操作位置之间移动的显示器;以及

提供计算构件,所述计算构件连接到网络信息并且被配置为接收乘客信息和行李参数并生成行李标识标记。

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含由乘客可访问的壳体中的标签打印机生成行李标签的步骤。

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提供连接到计算构件的扫描装置。

行李标识标记可以通过使用乘客可操作的扫描器对RFID标记进行编码来生成。

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安装与计算构件通信的图像采集装置。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与现有行李柜台一起使用的改装的行李托运系统,现有的行李柜台具有邻近用于接收行李的输送机系统的壳体,并且包含现有的显示器、行李标签打印机和计算机,该改装的行李托运系统包含:

可由乘客操作以在接收到乘客信息时生成行李标识标记的系统,该可由乘客操作的系统在确定行李参数小于预定限度时致动输送机系统,

其中现有系统和该可由乘客操作的系统是可独立操作的。

改装的行李托运系统可以进一步包含:

安装到壳体的第二显示器,该第二显示器可从输送机系统上方的乘客可操作位置移动到壳体近侧的非操作位置。

改装的行李托运系统可以进一步包含:

扫描器,其安置在壳体中用于接收乘客标识信息;

计算构件,其用于从传感器接收乘客信息并检测行李重量和尺寸信息,并且在确定行李参数小于预定限度时,致动输送机系统;以及

第二打印机,其用于在乘客选择时生成乘客的打印的行李标签。

改装的行李托运系统可以进一步包含:

计算构件,其用于从传感器接收乘客信息并检测行李重量和尺寸信息;

扫描器,其安置在壳体中,用于接收乘客标识信息并对行李标识标记进行编码;

其中在确定行李参数小于预定限度时,计算构件致动输送机系统。

改装的行李系统可以进一步包含安装到显示器的图像采集装置,使得当显示器处于操作位置时,图像采集装置捕获行李的图像。

改装的行李托运系统可以包括壳体中的凹部,用于在其中接纳扫描器。

显示器可以布置在非操作位置以基本上覆盖凹部和扫描器。

可由乘客操作的系统和现有系统可在不同时间独立地操作。

附图说明

现在将通过参考(但不限于)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

图1a是当处于辅助行李托运配置时由乘客看到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行李托运系统的透视图。

图1b是由工作人员看到的图1a的行李托运系统的视图。

图2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行李托运系统从乘客视角在从辅助行李托运配置改变到自助登记配置期间的透视图。

图2b是由工作人员看到的图2a的行李托运系统的透视图。

图3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处于自助登记配置的行李托运系统的透视图。

图3b是从柜台后面的工作人员视角看到的图2a的行李托运系统的视图。

图4是当行李托运系统处于自助登记配置时,图1至图3所示的示例性扫描器的放大侧视图。

图5a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用于接纳打印机的打印机抽屉的操作视图。

图5b是处于打开状态的图5a的示例性打印机抽屉的视图。

图6是在行李托运系统的另一实施例中由乘客打印的具有细节的示例性RFID可编码行李标记的视图。

图7a是处于自助登记配置的行李托运系统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其示出了乘客看到的多个输送机系统。

图7b是如工作人员所见的图7a的行李托运系统的透视图。

图8a是当系统处于自助登记配置时具有多个行李件的乘客行李托运的成功过程的示意图。

图8b是当系统处于自助登记配置时具有多个行李件的不成功的乘客行李托运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行李托运系统的实施例的主要步骤的示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广泛方面,提供了一种行李托运系统、行李托运柜台、修改行李托运柜台的方法和在辅助状态或乘客可操作状态下可操作的改装的行李托运系统。

参考图1a和图1b,行李托运系统被示出为辅助登记配置。所示的行李托运系统10包括邻近于输送机系统30的壳体20。为了清楚起见,未示出且省略了由工作人员使用的监视器和计算机系统,其在行李托运系统处于所示状态时辅助乘客登记和/或托运行李。

如本领域中已知的,典型的登记柜台或系统以乘客接近驻留在壳体20后面的工作人员的方式运行。乘客向工作人员出示身份证件(例如护照等)和预订信息。一旦验证乘客身份,就可以从打印机(未示出)打印出登机牌并将登机牌提供给乘客。

此外,如本领域中已知的,在出示乘客信息和登机牌之后,工作人员可以使用包含在输送机系统中的计重秤32来验证行李是否满足预定重量限度。在确定行李在预定的限度内之后,通过在柜台后面的代理人或工作人员的操作将其发送到输送机系统上。应当理解,在此配置(辅助登记配置)中,有几个部件在图1a和图1b中可见的附加的改装乘客可操作行李托运系统处于非操作位置。

现在参考图2a和图2b,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系统的乘客和工作人员视角的透视图。如图所示,系统处于从图1所示的辅助登记配置改变到图3所示的乘客可操作行李托运系统/柜台的过程。

可以看出,所示实施例中的乘客可操作系统50具有可移动显示器臂52,该可移动显示器臂从图1a和图1b所示的初始位置展开以在输送机系统30上方延伸。在所示实施例中的显示器臂上,显示器54也可旋转地安装到显示器臂52。

显示器54可以是触摸屏LCD显示器,该显示器被配置为向乘客展示行李托运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且被配置为接收乘客输入。例如,在过程的各个阶段,乘客可能被要求提供输入,例如,选择操作语言,验证行李中没有危险物品以及对系统问题进行响应。可选地,错误消息也可以显示在显示器上。

扫描装置56可以用于读取乘客提供的信息,该信息呈下列形式:预先打印的登机牌、包含在便携式电子装置上的QR码或条形码或可以被扫描的任何其它类型的标记。

来自显示器54和/或扫描装置56的乘客输入可以被传达到能够与机场和/或航空公司计算机系统连接的计算部件(未示出)。

同样连接到计算部件,在所示实施例中方便地设置的是行李标签打印机58,其被封闭在可移动的打印机抽屉60中。打印机抽屉60在图5a和图5b中进一步示出。可以看出,扫描装置56容纳在容易被乘客启动的凹部62中。

应当理解,在图2a和图2b中所示的过渡配置中,凹部62中的扫描装置56通过显示器臂52和附接的显示器54的展开和移动而逐渐地显露出来。

现在参考图3a和图3b,可以看出,如图1a和图1b所示的系统,已经移动通过图2a和图2b所示的过渡状态到图3a和图3b中示出的乘客可操作状态。

有利地,通过激活位于工作人员侧(未示出)上的单个开关,到显示器54、计算机网络和输送机系统的电连接也可以在状态之间转换。

当解锁锁定旋钮(未示出)时,显示器臂52已经枢转离开壳体以在输送机系统30上方延伸。在该位置中,显示器54已经围绕显示器臂52旋转到直立位置。当显示器54处于该位置时,凹部62中的扫描装置56能够由乘客抓握以扫描/编码乘客信息。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示出了位于显示面板54的后侧上的小相机55。有利地,该相机(图像采集装置)被定位并配置为在向主干线输送机系统37发送行李之前自动捕获成功标记的行李的图像。因此捕获的图像可以与提供给行李托运系统的乘客信息相关联,以便在适当需要时进行检索。特别地,带标记的行李的图像可以用于识别错放/误处理的行李,或者在对该行李进行损坏索赔登记时提供行李的状态的证据。

打印机抽屉中的行李标签打印机58与壳体20中的槽59和61对准。因此,一旦乘客已经提供乘客信息(例如在另一个信息亭打印或在乘客的家中打印或者存储在便携式电子装置上的登机牌),并且行李满足预定的重量和尺寸限度,则可以打印被乘客附接到行李的标签。该标签可以由行李标签打印机58以标签(包括适当的粘性附件)通过壳体20中的狭槽59和61挤出的方式打印。

一旦乘客离开输送机系统,或者在经过预定量的时间之后,系统可以致动输送机系统以从登记柜台移开行李。可选地,在激活输送机系统之前,可以在显示器54上显示警告通知。

现在参考图4,可以看出,在自助登记配置中在侧视图方向中示出了行李托运系统10,为了清楚起见,移除了输送机系统。壳体20包括用于在其中接纳扫描装置56的凹部62。显示器54安装到在输送机系统30(未示出)上方延伸的显示器臂52。

还示出了其中包含行李标签打印机58的打印机抽屉60的侧视图。

现在参考图5a和图5b,示出了包含在壳体20中的示例性打印机抽屉。如图所示,打印机抽屉的面向乘客侧包括两个槽59、61,该槽被布置成与行李标签打印机和行李收据打印机(未示出)以及与壳体20中的相应槽连接。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抽屉包含可相对于彼此滑动的两个单元60a和60b。能够滑动打印机使得能够容易地更换打印机、墨水和纸类消耗品。应当理解,还可以提供打印机抽屉的其它布置。

参考图6,通过适于与行李托运系统的实施例一起使用的行李标记的实施例示出了示例性扫描装置56。

如本文所使用且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示出了包含袋77的行李标记75,该袋包含RFID可编码芯片79。所示的行李标记75被配置为包括可读标记,该可读标记对可由人类和计算机系统读取的旅行行程/乘客信息进行编码。

扫描装置56可以被配置为读取乘客提供的信息(呈乘客打印标签、QR码或个人电子装置上的图像等形式);并且还执行芯片存储器的编码功能,该芯片存储器能够与扫描器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此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这种芯片存储器可以是RFID标记、存储器芯片或类似物等。

具体地,在检索相关乘客信息并且确定行李满足预定限度时,扫描器可以被配置为采用相关信息对RFID行李标识标记进行编码。

这是仅使用上面详细描述的打印的行李标签的替代操作模式,并且仅需要对本申请中描述的步骤/设备进行稍微修改。在该配置中,用于行李标签的附加打印机变得可选的,所使用的扫描器能够对RFID标记进行编码以及读取乘客提供的信息。乘客与乘客可操作模式下的系统的相互作用中的其它步骤保持不变。

诸如RFID标记的存储器可以被包含在具有行李标签的袋77中,该行李标签能够由乘客在家打印,因此避免了在登记时提供附加打印机的需要。因此,可以在行李托运处完成将编码的行李标记和纸标签包括在内的行为。

该编码的标记可以包括在能够由乘客在家打印的行李标签中,因此消除了在登记时提供附加打印机的需要。在行李标记是RFID标记的一个实施例中,RFID标记可以允许具有适当设备的机场通过基于网络的监视,也可通过在机场中参与行李运输的人员来确定特定行李件的位置。

这是对在上述实施例中详细描述的打印的行李标签的替代操作模式,并且仅需要对本申请中描述的步骤/设备进行稍微修改。在该配置中,用于行李标签的附加打印机变为可选的,所使用的扫描器能够对行李标记(例如RFID标记或其它可编码存储器装置)进行编码以及读取乘客提供的信息。乘客使用的系统中可以包括单个打印机,以登记行李从而提供行李检查收据。可替代地,可以不包括打印机,其中电子记录仅由系统存储。

乘客与乘客可操作模式下的系统的相互作用中的其它步骤通常保持相同。

现在参考图7a和图7b,示出了行李托运系统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有三个可单独致动的输送机系统。第一输送机系统33包括其中能够检测行李参数(包括放置在该输送机系统33上的第一行李件70的尺寸和重量)的秤32。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行李件70在被乘客标记之后已经经过第二输送机系统34行进到第三输送机系统35。

乘客然后传入第二行李件72,并且正在准备该行李件的行李标记。

应当理解,尽管已经描述了用于行李到达主干线输送机37的三个单独的输送机系统,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包括另外的附加输送机系统的其它布置也是可能的。

然而,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如果第二或另一行李件被确定为超过预定重量、尺寸或其它限度,则第一行李件可由系统检索,并且乘客可前往工作人员处协助登记。这可以与其它现有技术系统相比较,在现有技术系统中一旦行李件已经被处理,甚至在检测到第二行李件超过预定参数之前,该行李件就被运输到主干线行李输送机系统。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布置克服了这种在先的现有技术系统的缺陷,在现有技术系统中如果第二或随后的行李件超过预定参数,则没有办法取回第一行李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该过程可以容易地参考图8a和图8b中所示的布置来理解。这些布置示出了图7a和图7b的输送机系统的各种操作模式。示出了三个输送机系统33、34、35和37。

如在步骤1处所示,乘客携多件行李到达行李登记处。在步骤2处称重并标记行李时,在步骤3处致动第一输送机系统33和第二输送机系统以将行李运输到第三输送机系统35。在步骤4处,将第二行李件放置在称重和标记的第一输送机系统上,并且然后在步骤5中行进到第二输送机系统。乘客然后能够离开系统,如步骤6所示。

参考图8b,出现类似的情况,其中乘客携多件行李到达。然而,在该情况下,在步骤5处检测到第二行李件超过预定的行李参数。需要帮助以在步骤6处将第一和第二行李件返回乘客,以进行代理辅助行李托运,这可能包括进一步支付行李费。

应当理解,检测器(诸如红外检测器)可以位于输送机系统的任一侧上或者位于相邻的登记柜台的壳体处,以检测行李是否超过预定的尺寸限度。与从位于输送机系统下方的秤32获得的重量信息一起,这些传感器可以在自助登记行李布置或辅助行李布置中的一个或两个布置中提供信息。

参考图9,涉及使用根据图1至图8中所示的实施例的行李托运系统的步骤,在行李托运系统处于自助行李托运配置时开始。

在步骤100处,乘客在第一输送机系统上放置第一行李件。接下来,在步骤110处,乘客扫描标识信息,其可以是由乘客从他们的家庭计算机系统或者从位于交通枢纽(例如机场)的独立的信息亭事先获得的纸制打印的形式。在又一替代方案中,扫描器可以被配置为读取并检测乘客信息,乘客信息显示为QR码或者显示在诸如智能电话或计算机系统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屏幕上。

如果乘客错过了航班或运输行李截止时间,或者在系统上没有发现乘客信息,或者处于其它错误状态;在步骤120处可以拒绝行李并且终止行李托运的过程。

为了满足各种行李要求,可能需要在步骤130处提示乘客确认行李不包含危险物品。在没有接收到对显示器上显示的提示的响应,或者接收到不适当响应的情况下,可以在步骤140处终止行李托运过程。

可替代地,一旦安全问题已经被适当地回答,则行李标记可以在步骤150处被打印并且在步骤160处由乘客将行李标记附加于行李。

在由用户致动或在预定时间量之后,行李件可移动到另一输送机上,以进入主输送机系统。可替代地,用户可以选择在步骤170处取消该过程并终止行李托运过程。

最后,在步骤180处,可以打印行李票以供乘客保留。

如果乘客有另外的行李件要登记,则过程从步骤100重新开始。如果在过程期间的任何阶段处检测到行李超过预定限度,则可以在显示器上显示警告消息,并且监视行李托运系统的工作人员可以由系统联系以为乘客处理。

例如,如果行李被检测为超重或超过预定尺寸限度,则可以防止输送机系统的进一步激活。具有满足该情形的行李的乘客可能需要进行手动登记操作。

对用户的通知可以在显示器上的各个过程点处显示,包括关于如何进行登记系统的动画,行李件的标记,以及输送机即将开始的通知。还可以显示其它行为消息,提醒乘客在行李被发送之后拾取认领的标记并且祝愿乘客旅程愉快等。

有利地,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的行李托运系统提供了现有机场基础设施的有效操作,允许机场基础设施在代理辅助登记和行李托运模式中或在乘客操作的行李托运模式中操作。在这些操作模式之间快速切换的能力意味着机场可以在乘客数量意外激增或高峰容量时迅速地初始化和部署附加的行李托运设施。

在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单个开关的致动和乘客可操作显示系统从非操作位置到可操作位置的移动来快速地执行模式之间的切换。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当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的行李系统和方法以乘客可操作模式操作时,它可以提供存储在系统中的行李的摄影记录,这在后续行李损坏或丢失的情况下是有用的。

由于本实用新型有效地使两个系统能够在每个登记柜台内独立地操作,所以它增加了行李托运/登记过程中的冗余,从而增加了运输服务提供商(诸如机场)在任何设备故障或崩溃情况下操作每个柜台的能力。

使用放置在壳体上或输送机带系统上以防止行李超过预定限度的传感器保持了行李托运系统的完整性。

有利地,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包括多个可独立致动的输送机系统使得乘客能够尝试登记多件行李,并且在乘客的行李超过预定限度的情况下,在行李件由输送机系统带走之前取回行李件。

应当理解,与其它现有技术的系统相比,所讨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占据最小的额外空间,且同时提供辅助和自助登记模式。在辅助模式中,与自助登记模式相关联的系统最小地打扰乘客体验,其中凹进的扫描装置由显示器臂上的可移动显示器隐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