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线共享的供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6862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基于无线共享的供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无线共享的供电装置。



背景技术:

共享供电装置在公共场合中越来越重要,公共场所的节能在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也显得十分受关注。然而公共场所存在人数多,共享供电设备的控制过于集中等特点,会使这些设备不能按需工作,造成能源浪费。目前国内已经有了一些共享供电装置如充电桩等,但也暴露出充电效率低,管理复杂,充电周期长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充电效率高、缩短充电周期、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简便的基于无线共享的供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基于无线共享的供电装置,包括公网服务器、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多个用电设备、用户终端、控制单元、供电装置,所述用户终端与第一路由器双向连接,所述第一路由器与所述公网服务器双向连接;所述公网服务器与所述第二路由器双向连接,所述第二路由器与所述供电装置双向连接,每个用电设备均与供电装置连接;所述公网服务器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采用微处理器,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人机交互单元,所述人机交互单元设为触摸显示屏或显示屏与键盘的组合中的任意一个,

其中,所述公网服务器、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供电装置、用户终端、控制单元之间通过无线模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基于无线共享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的主控芯片选用STM32F103。

本实用新型基于无线共享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无线模块设为WiFi模块,所述WiFi模块与所述用户终端和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本实用新型基于无线共享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无线模块设为蓝牙模块,所述蓝牙模块与所述用户终端和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本实用新型基于无线共享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无线模块设为GPRS模块,所述GPRS模块与所述用户终端和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本实用新型基于无线共享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供电装置上设有通断指示灯。

本实用新型基于无线共享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供电装置上设有语音提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基于无线共享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语音提示装置采用蜂鸣器和/或语音放大装置。

本实用新型基于无线共享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用户终端设为移动终端或PC终端。

本实用新型基于无线共享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数据存储单元、数据检测单元和数据控制单元,所述人机交互单元、所述数据检测单元和所述数据存储单元均连接到所述数据控制单元上。

本实用新型基于无线共享的供电装置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基于无线共享的供电装置,包括公网服务器、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多个用电设备、用户终端、控制单元、供电装置,用户终端与第一路由器双向连接,第一路由器与公网服务器双向连接;公网服务器与第二路由器双向连接,第二路由器与供电装置双向连接,每个用电设备均与供电装置连接;公网服务器与控制单元连接,双向连接便于双向信息传输,便于信息的及时传送,加速信息传输,提高工作效率;

控制单元采用微处理器,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控制单元包括人机交互单元,人机交互单元设为触摸显示屏或显示屏与键盘的组合结构中的任何一个,触摸显示屏或显示屏与键盘的组合结构对控制单元内的信息进行显示,能够及时查看用电设备的现场工作地点及用电设备的用电情况,方便对用电设备的参数进行实时控制和计量,进而便于对用电设备和供电装置进行集中控制;

其中,公网服务器、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供电装置、用户终端、控制单元之间通过无线模块连接,无线连接便于远程操控,操作便捷;针对目前设备多人共享过程,控制过于集中而无法及时有效管理的问题,建立基于无线共享用电设备智能控制和电能管理系统,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进行控制,减少了传输线路之间的接线端口和连接线路,方便操作,防止线路缠绕,方便操作,及时对用电设备进行供电,满足用户充电需求,极大提高了用电设备的工作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基于无线共享的供电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于无线共享的供电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基于无线共享的供电装置的芯片STM32F10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基于无线共享的供电装置,针对目前设备多人共享过程,控制过于集中而无法及时有效管理的问题,建立基于无线共享用电设备智能控制和电能管理系统,及时对用电设备进行供电,满足用户充电需求,极大提高了用电设备的工作效率。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基于无线共享的供电装置,包括公网服务器、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多个用电设备、用户终端、控制单元、供电装置,用户终端与第一路由器双向连接,第一路由器与公网服务器双向连接;公网服务器与第二路由器双向连接,第二路由器与供电装置双向连接,每个用电设备均与供电装置连接;公网服务器与控制单元连接。

控制单元采用微处理器,控制单元包括人机交互单元,人机交互单元设为触摸显示屏或显示屏与键盘的组合结构其中之一,触摸显示屏或显示屏与键盘的组合结构对控制单元内的数据进行显示,能够及时查看用电设备的现场工作地点及用电设备的用电情况,方便对用电设备的参数进行实时控制和计量,进而便于对用电设备和供电装置进行集中控制,极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基于无线共享的供电装置的工作效率。

其中,公网服务器、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供电装置、用户终端、控制单元之间通过无线模块连接,无线模块连接便于远程操控,无线模块具有移动性,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用户可在网中漫游;还具有灵活性,不受线缆的限制,减少接线、方便连接、操作便捷,可以随意增加和配置工作站;具有低成本的特点,无线连接不需要大量的工程布线,同时节省线路维护的费用;无线模块易安装,与有线连接相比无线连接的配置、设定和维护更为容易。

用户终端设为移动终端或PC终端,可以选用智能手机及其他智能的终端设备,便于用户了解自己的用电设备状态。一个用户终端可以同时控制多个用电设备,每个公网服务器上可以连接有多个用户终端,保证充分共享。

控制单元还包括数据存储单元、数据检测单元和数据控制单元,人机交互单元、数据检测单元和数据存储单元均连接到数据控制单元上。数据检测单元连接到供电装置上,数据检测单元检测连接在供电装置上的用电设备的电量,同时将用电设备的电量传输到数据控制单元。数据存储单元将公网服务器向控制单元传输数据进行存储,方便后期统计、分析或其他用途;人机交互单元对数据控制单元的数据进行显示,方便观察。当数据检测单元检测到任何一个用电设备的电量达到100%时,数据检测单元向数据控制单元发送数据信号,数据控制单元向公网服务器发送指令,公网服务器断开用电设备与供电装置之间的电流传输,以节约电能,方便其他用电设备使用,优化共享用电过程。

本实用新型基于无线共享的供电装置,工作原理:利用互联网及物联网技术,通过智能手机及其他智能的用户终端设备,在无线通讯条件下进行连接,使用户终端成功与公网服务器连接,公网服务器上无线连接有多个用电设备,多个用电设备可以同时连接到供电装置,供电装置同时为用电设备供电,实现共享用电;同时供电装置与公网服务器双向连接,供电装置上连接的用电设备的用电状态通过无线通讯传输到公网服务器,用电设备数量、电流、功率等信息传输到公网服务器;公网服务器与控制单元连接,用电设备的数量、电流、功率等信息无线传输到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存储、显示、检测用电设备的具体信息;当控制单元检测到用电设备达到满电状态,公网服务器切断用电设备与供电装置的电流传输,避免造成设备的损坏和电能的浪费;公网服务器接收到控制单元的用电设备信息的同时,传输到用户终端,便于观察和控制充电过程;用户终端随时可以通过无线通讯向公网服务器发送停止充电指令,以结束用电设备的充电过程。

控制单元的主控芯片选用STM32F103,如图2所述,芯片STM32F103的结构示意图。

供电装置上设有通断指示灯,当用电设备连接到供电装置时,供电装置上的通断指示灯指示用电设备的连接状态,通断指示灯通过改变显示形状、颜色等状态来显示用电设备的不同连接状态。

供电装置上设有语音提示装置,通过语音提示的方式来告知用户用电设备的连接状态,语音提示装置采用蜂鸣器和/或语音放大装置。供电装置上至少设有通断指示灯、语音提示装置中的一种,以利于用户直观了解到用电设备的连接状态。

无线模块的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基于无线共享的供电装置,无线模块设为WiFi模块,WiFi模块与用户终端和控制单元连接,公网服务器、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供电装置、用户终端、控制单元之间均通过WiFi模块进行无线连接。

无线模块的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无线模块设为蓝牙模块,蓝牙模块与用户终端和控制单元连接,公网服务器、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供电装置、用户终端、控制单元之间均通过蓝牙模块进行无线连接。

无线模块的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无线模块设为GPRS模块,GPRS模块与用户终端和控制单元连接,公网服务器、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供电装置、用户终端、控制单元之间均通过GPRS模块进行无线连接。

无线模块的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无线连接方式还包括蓝牙模块或GPRS模块,WiFi模块、蓝牙模块或GPRS模块其中任何一个模块为主要通讯方式,另外一个作为备用模块;或者三个模块均作为备选无线连接方向,根据用户需求选择使用。

无线模块的连接方式不限于上述无线通讯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能实现无线通讯的方式。

本实用新型基于无线共享的供电装置,不仅能实现共享用电,在共享充电过程中,用户终端还能通过无线模块的无线通讯实时了解并控制用电设备的用电情况,提高现场工作效率;控制单元对用电设备进行控制和存储,能够及时了解用电设备的现场工作地点及用户的用电情况,并控制供电装置。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