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感应门禁开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41232阅读:7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外感应门禁开关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外感应门禁开关结构。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号CN 103821406A于2014年05月28日公开了一种红外感应门锁,包括内锁柄、红外感应圈、锁芯、外锁柄、锁孔,红外感应圈位于内手柄外圈,锁孔位于外锁柄上,锁芯位于锁柄底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的红外感应门禁开关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红外感应门禁开关结构,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电路板,其结构特征是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无线遥控收发电路及红外收发电路,所述无线遥控收发电路及红外收发电路通过主控电路解码连接在开关电路上,所述开关电路设置在电路板上;无线遥控收发电路、红外收发电路、主控电路及开关电路由DC12V~DC24V电源供电。

进一步,所述的红外感应门禁开关结构,还包括与壳体相接的面板,前支架设置在面板上,壳体上设置有中空的第四装配凸台,面板上设置有第一装配孔,指示灯透光件和红外线透视盖压接在前支架与面板之间;第四装配凸台穿过第一装配孔与红外线透视盖套接在一起,红外线透视盖的端部穿过前支架并凸设于前支架的表面。

进一步,所述前支架上设置有第二装配孔,前支架的一侧设置有二个以上的第一装配柱以及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位于第一装配柱的旁边,面板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孔,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孔,第一装配柱穿过面板与壳体相接,第二定位柱依次穿过第二限位孔和第一限位孔;红外线透视盖的端部穿过第二装配孔并凸设于前支架的表面。

进一步,所述指示灯透光件的外周设置有环状的第二装配凸台,第一限位凹槽开设在第二装配凸台的边缘,第一限位凸台设置在第二装配凸台内侧,指示灯透光件内壁设置有第二装配台阶;红外线透视盖的外周设置有环状的第三装配凸台,第二限位凹槽开设在第三装配凸台的边缘;前支架的内壁上是有第二限位凸台,该第二限位凸台设置在第二装配孔的旁边,红外线透视盖的第三装配凸台压接在第二装配台阶上,第一限位凸台卡装在第二限位凹槽中;指示灯透光件的第二装配凸台压接在前支架的内壁上,第二限位凸台卡装在第一限位凹槽中。

进一步,所述第二装配凸台的侧面设置有防转切角,所述防转切角抵靠在前支架的内壁上。

进一步,所述指示灯透光件呈圆环状,前支架呈条状。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空腔内设置有第一装配凸台,一个以上的第一定位柱设置在第一装配凸台上,位于壳体内的电路板压接在第一装配凸台上,第一定位柱穿过电路板。

进一步,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条缝,所述条缝与壳体的空腔相连通,条缝设置在第四装配凸台的旁边。

进一步,所述的红外感应门禁开关结构,还包括底盖,所述底盖遮盖在壳体的空腔上,底盖上设置有突出的第一装配台阶,所述第一装配台阶抵靠在壳体的空腔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将前支架设置在面板上,壳体上设置有中空的第四装配凸台,面板上设置有第一装配孔,指示灯透光件和红外线透视盖压接在前支架与面板之间;第四装配凸台穿过第一装配孔与红外线透视盖套接在一起,红外线透视盖的端部穿过前支架并凸设于前支架的表面,整个装配简洁快速,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的前支架上设置有第二装配孔,前支架的一侧设置有二个以上的第一装配柱以及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位于第一装配柱的旁边,面板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孔,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孔,第一装配柱穿过面板与壳体相接,第二定位柱依次穿过第二限位孔和第一限位孔;红外线透视盖的端部穿过第二装配孔并凸设于前支架的表面;以及指示灯透光件的外周设置有环状的第二装配凸台,第一限位凹槽开设在第二装配凸台的边缘,第一限位凸台设置在第二装配凸台内侧,指示灯透光件内壁设置有第二装配台阶;红外线透视盖的外周设置有环状的第三装配凸台,第二限位凹槽开设在第三装配凸台的边缘;前支架的内壁上是有第二限位凸台,该第二限位凸台设置在第二装配孔的旁边,红外线透视盖的第三装配凸台压接在第二装配台阶上,第一限位凸台卡装在第二限位凹槽中;指示灯透光件的第二装配凸台压接在前支架的内壁上,第二限位凸台卡装在第一限位凹槽中;可以极大的提高装配精度,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中的电路板上设置有无线遥控收发电路及红外收发电路,所述无线遥控收发电路及红外收发电路通过主控电路解码连接在开关电路上,所述开关电路设置在电路板上;所有电路由DC12V~DC24V电源供电;由于版本产品集成了无线遥控开关功能及红外线感应式开关功能,因此具有兼容性强、通用性好的特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前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红外线透视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指示灯透光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面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底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后的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1为底盖,1.1为第一装配台阶,2为电路板,3为壳体,3.1为第一装配凸台,3.2为第一定位柱,3.3为第一限位孔,3.4为条缝,3.5为第四装配凸台,4为面板,4.1为第二限位孔,4.2为第一装配孔,5为指示灯透光件,5.1为第一限位凸台,5.2为第一限位凹槽,5.3为防转切角,5.4为第二装配台阶,5.5为第二装配凸台,6为红外线透视盖,6.1为第二限位凹槽,6.2为第三装配凸台,7为前支架,7.1为第二装配孔,7.2为第一装配柱,7.3为第二定位柱,7.4为第二限位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8,本红外感应门禁开关结构,包括设置在壳体3内的电路板2,所述电路板2上设置有无线遥控收发电路及红外收发电路,所述无线遥控收发电路及红外收发电路通过主控电路解码连接在开关电路上,所述开关电路设置在电路板上;无线遥控收发电路、红外收发电路、主控电路及开关电路由DC12V~DC24V电源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与壳体3相接的面板4,前支架7设置在面板4上,壳体3上设置有中空的第四装配凸台3.5,面板4上设置有第一装配孔4.2,指示灯透光件5和红外线透视盖6压接在前支架7与面板4之间;第四装配凸台3.5穿过第一装配孔4.2与红外线透视盖6套接在一起,红外线透视盖6的端部穿过前支架7并凸设于前支架7的表面。

所述前支架7上设置有第二装配孔7.1,前支架7的一侧设置有二个以上的第一装配柱7.2以及第二定位柱7.3,所述第二定位柱7.3位于第一装配柱7.2的旁边,面板4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孔4.1,壳体3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孔3.3,第一装配柱7.2穿过面板4与壳体3相接,第二定位柱7.3依次穿过第二限位孔4.1和第一限位孔3.3;红外线透视盖6的端部穿过第二装配孔7.1并凸设于前支架7的表面。

所述指示灯透光件5的外周设置有环状的第二装配凸台5.5,第一限位凹槽5.2开设在第二装配凸台5.5的边缘,第一限位凸台5.1设置在第二装配凸台5.5内侧,指示灯透光件5内壁设置有第二装配台阶5.4;红外线透视盖6的外周设置有环状的第三装配凸台6.2,第二限位凹槽6.1开设在第三装配凸台6.2的边缘;前支架7的内壁上是有第二限位凸台7.4,该第二限位凸台7.4设置在第二装配孔7.1的旁边,红外线透视盖6的第三装配凸台6.2压接在第二装配台阶5.4上,第一限位凸台5.1卡装在第二限位凹槽6.1中;指示灯透光件5的第二装配凸台5.5压接在前支架7的内壁上,第二限位凸台7.4卡装在第一限位凹槽5.2中。

所述第二装配凸台5.5的侧面设置有防转切角5.3,所述防转切角5.3抵靠在前支架7的内壁上。

所述指示灯透光件5呈圆环状,前支架7呈条状。

所述壳体3的空腔内设置有第一装配凸台3.1,一个以上的第一定位柱3.2设置在第一装配凸台3.1上,位于壳体3内的电路板2压接在第一装配凸台3.1上,第一定位柱3.2穿过电路板2。

所述壳体3上还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条缝3.4,所述条缝3.4与壳体3的空腔相连通,条缝3.4设置在第四装配凸台3.5的旁边。

所述的红外感应门禁开关结构,还包括底盖1,所述底盖1遮盖在壳体3的空腔上,底盖1上设置有突出的第一装配台阶1.1,所述第一装配台阶1.1抵靠在壳体3的空腔内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至少”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之下”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是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的高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之下”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